一种滚动转子式压缩机的泵体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06557阅读:221来源:国知局
一种滚动转子式压缩机的泵体组件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压缩机,具体涉及一种滚动转子式压缩机的泵体组件。



背景技术:

压缩机通常包括封闭壳体、压缩泵体、电机组件、曲轴、气液分离器、吸气管及排气管。定子和转子组成压缩机的电机组件,压缩泵体包括气缸、上法兰、下法兰及固定在曲轴偏心部上的滚子。工作时转子在定子内部旋转,并通过曲轴带动滚子在气缸内做偏心滚动,通过滑片将气缸内分隔为高压区和低压区,在滚子的偏心滚转作用下,低压制冷剂经低压区的吸气管被吸入气缸中进行压缩,直至被压缩至背压力,从高压区排气口输出至换热系统中。

随着变频技术的发展,变频空调的转速也越来越低,在低转速下,容易发生压缩机滑片与滚子脱离,造成压缩机压缩腔、吸气腔串气,导致压缩机低频运转时能效很低,因此需要采取措施防止压缩机滑片与滚子脱离,从而提高压缩机低频运转的能效、降低撞击噪音。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中国专利CAN1233716A公开了一种密封旋转压缩机,具有偏心轴的电机,及一缸体组件,缸体组件具有一缸体,用于形成容纳偏心轴的内部空间;固定在缸体上、下部的上、下凸缘(也称为上、下法兰)。叶片弹性受压而顶住偏心轴而将缸体的内部空间分成吸入腔和压缩腔,叶片槽在缸体的侧面形成,用于容纳叶片的一端。平衡导管设置用于通过将部分排放压力引至叶片槽朝向吸入腔的一侧而平衡于作用于叶片两侧的压力,从而设置在叶片槽中叶片两侧的压力相互抵消。平衡导引管路具有至少一个相对于叶片槽的朝向吸入腔的一壁面垂直形成的压力孔,及将压力孔与缸体外部的高压排放空间相连的压力导引通道,压力导引通道形成在第一凸缘和/或第二凸缘上。

也就是说,上述专利文献中的平衡导管一部分开设在缸体上,一部分开设在上下法兰上,因此,需要加工多个零件,加工成本高且配合精度也要求高,否则容易造成泄漏,影响压缩机的工作性能。



技术实现要素:

为此,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现有技术中实现滑片两侧压力平衡的加工成本高且对配合精度要求高,进而提供滑片两侧压力平衡且加工成本低对配合精度要求低的一种滚动转子式压缩机的泵体组件。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滚动转子式压缩机的泵体组件,其包括

气缸,具有中空腔体,所述中空腔体成型有径向贯通有吸气口和排气口,及成型在所述吸气口和所述排气口之间的滑片槽和与所述滑片槽连通的弹簧孔;以及密封地盖在所述中空腔体两侧的法兰盖板;

滚子,偏心转动地安装在所述中空腔体内,其外圆柱表面与所述中空腔体内侧壁相切;

滑片,可滑动地设置在所述滑片槽内,所述滑片一端与所述滚子紧密配合,另一端与一端固定设置在所述弹簧孔中的弹簧抵接;

所述滑片或所述中空腔体上成型有连接所述滑片靠吸气口一侧的间隙至所述弹簧孔连通的引流通道。

所述引流通道开设在所述滑片上,包括与所述弹簧孔连通的第一引流槽和与所述第一引流槽连通且在靠吸气口一侧沿所述气缸轴向延伸的第二引流槽。

所述第一引流槽位于靠近所述气缸一侧端面的侧边。

所述引流通道开设在所述滑片槽上,包括与所述弹簧孔连通的第一引压槽和与所述第一引压槽连通且在靠吸气口一侧的侧壁沿所述气缸轴向延伸的第二引压槽。

所述引流通道包括开设在所述中空腔体的端面上且与所述弹簧孔连通的第一引导槽和开设在所述滑片槽靠吸气口一侧的侧壁上、与所述第一引导槽连通且沿所述气缸轴向延伸的第二引导槽。

所述第一引导槽为U形槽,所述U形槽包括两段竖直段和连接所述竖直段的水平段,两所述竖直段的自由端的一端与所述弹簧孔连通,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引导槽连通,所述U形槽的水平段沿所述气缸径向延伸。

所述第一引导槽开设在所述中空腔体的上下两端面上。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1、在本实用新型所述滚动转子式压缩机的泵体组件中,其包括气缸,具有中空腔体,所述中空腔体成型有径向贯通有吸气口和排气口,及成型在所述吸气口和所述排气口之间的滑片槽和与所述滑片槽连通的弹簧孔;以及密封地盖在所述中空腔体两侧的法兰盖板;滚子,偏心转动地安装在所述中空腔体内,具有邻接所述中空腔体内侧壁的部分;滑片,可滑动地设置在所述滑片槽内,所述滑片一端与所述滚子紧密配合,另一端与一端固定设置在所述弹簧孔中的弹簧抵接;所述滑片或所述中空腔体上成型有连接所述滑片靠吸气口一侧的间隙至所述弹簧孔连通的引流通道,本实用新型通过增大滑片与滑片槽之间靠近吸气口侧的气体作用力,实现平衡滑片与滑片槽之间靠近排气口侧的气体作用力,从而降低滑片与滑片槽之间的作用力,达到降低滑片与滑片槽之间摩擦力的效果,最终实现控制滑片与滚子作用力的大小,从而防止滑片与滚子脱离,由此实现提高压缩机低频运转的能效,同时滑片所受摩擦力的降低也可以减小压缩机摩擦损耗。

2、在本实用新型所述滚动转子式压缩机的泵体组件中,所述引流通道开设在所述滑片上,包括与所述弹簧孔连通的第一引流槽和与所述第一引流槽连通且在靠吸气口一侧沿所述气缸轴向延伸的第二引流槽,即在滑片上设置引流通道,不仅加工成本低、加工方便,如果出现损坏,替换也很方便且替换的成本也比替换气缸小很多。

3、在本实用新型所述滚动转子式压缩机的泵体组件中,所述第一引流槽位于靠近所述气缸一侧端面的侧边,第一引流槽的位置的开设对滑片本身强度影响较小。

4、在本实用新型所述滚动转子式压缩机的泵体组件中,所述引流通道开设在所述滑片槽上,包括与所述弹簧孔连通的第一引压槽和与所述第一引压槽连通且在靠吸气口一侧的侧壁沿所述气缸轴向延伸的第二引压槽,该引流通道第一引压槽与弹簧孔的路径短,引流速度快,且开设对应所述滑片的中部,使引入的高压气体对称分布,更好的平衡滑片低压侧的作用力。

5、在本实用新型所述滚动转子式压缩机的泵体组件中,所述引流通道包括开设在所述中空腔体的端面上且与所述弹簧孔连通的第一引导槽和开设在所述滑片槽靠吸气口一侧的侧壁上、与所述第一引导槽连通且沿所述气缸轴向延伸的第二引导槽,第一引导槽开设在端面上,加工更加方便

6、在本实用新型所述滚动转子式压缩机的泵体组件中,优选所述第一引导槽为U形槽,所述U形槽包括两段竖直段和连接所述竖直段的水平段,两所述竖直段的自由端的一端与所述弹簧孔连通,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引导槽连通,所述U形槽的水平段沿所述气缸径向延伸,结构简单,加工方便。

7、在本实用新型所述滚动转子式压缩机的泵体组件中,所述第一引导槽开设在所述中空腔体的上下两端面上,分别从上下两侧引入高压气体,上下对称的第一引导槽也使所述滑片受力更加均匀。

附图说明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的理解,下面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滚动转子式压缩机的泵体组件一实施例的分解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具有引流通道的所述滑片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中具有引流通道的气缸示意图;

图4是图3的A-A剖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中具有引流通道的气缸示意图;

图6是图5的B-B剖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所述滚子和滑片的受力示意图。

图中附图标记表示为:1-上法兰盖板,2-滑片,21-第一引流槽,22-第二引流槽,3-气缸,31-排气口,32-吸气口,33-弹簧孔,34-滑片槽,35-第一引压槽,36-第二引压槽,35’-第一引导槽,36’-第二引导槽,4-下法兰盖板,5-滚子。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图1所示为本实施例所述滚动转子式压缩机的泵体组件,其包括气缸3、滚子5、滑片2,气缸3具有中空腔体,所述中空腔体成型有径向贯通有吸气口32和排气口31,及成型在所述吸气口32和所述排气口31之间的滑片槽34和与所述滑片槽34连通的弹簧孔33;以及密封地盖在所述中空腔体两侧的上法兰盖板1和下法兰盖板4;滚子5偏心地安装在所述中空腔体内,其外圆柱表面与所述中空腔体内侧壁相切;滑片2可滑动地设置在所述滑片槽34内,所述滑片2一端与所述滚子5紧密配合,另一端与一端固定设置在所述弹簧孔33中的弹簧抵接;所述滑片2上成型有连接所述滑片2靠吸气口32一侧的间隙至所述弹簧孔33连通的引流通道。本实施例中所述引流通道开设在所述滑片2上,如图2所示,其包括与所述弹簧孔33连通的第一引流槽21和与所述第一引流槽21连通且在靠吸气口32一侧沿所述气缸3轴向延伸的第二引流槽22。所述第一引流槽21位于靠近所述气缸3一侧端面的侧边。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所述滚动转子式压缩机的泵体组件,其包括气缸3、滚子5、滑片2,气缸3具有中空腔体,所述中空腔体成型有径向贯通有吸气口32和排气口31,及成型在所述吸气口32和所述排气口31之间的滑片槽34和与所述滑片槽34连通的弹簧孔33;以及密封地盖在所述中空腔体两侧的上法兰盖板1和下法兰盖板4;滚子5偏心地安装在所述中空腔体内,其外圆柱表面与所述中空腔体内侧壁相切;滑片2可滑动地设置在所述滑片槽34内,所述滑片2一端与所述滚子5紧密配合,另一端与一端固定设置在所述弹簧孔33中的弹簧抵接;所述中空腔体上成型有连接所述滑片2靠吸气口32一侧的间隙至所述弹簧孔33连通的引流通道。本实施例中所述引流通道开设在所述滑片槽34上,如图3和图4所示,包括与所述弹簧孔33连通的第一引压槽35和与所述第一引压槽35连通且在靠吸气口32一侧的侧壁沿所述气缸3轴向延伸的第二引压槽36。

实施例3

本实施例所述滚动转子式压缩机的泵体组件,其包括气缸3、滚子5、滑片2,气缸3具有中空腔体,所述中空腔体成型有径向贯通有吸气口32和排气口31,及成型在所述吸气口32和所述排气口31之间的滑片槽34和与所述滑片槽34连通的弹簧孔33;以及密封地盖在所述中空腔体两侧的上法兰盖板1和下法兰盖板4;滚子5偏心地安装在所述中空腔体内,其外圆柱表面与所述中空腔体内侧壁相切;滑片2可滑动地设置在所述滑片槽34内,所述滑片2一端与所述滚子5紧密配合,另一端与一端固定设置在所述弹簧孔33中的弹簧抵接;所述中空腔体上成型有连接所述滑片2靠吸气口32一侧的间隙至所述弹簧孔33连通的引流通道。本实施例中所述引流通道包括开设在所述中空腔体的端面上且与所述弹簧孔33连通的第一引导槽35’和开设在所述滑片槽34靠吸气口32一侧的侧壁上、与所述第一引导槽35’连通且沿所述气缸3轴向延伸的第二引导槽36’,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的所述中空腔体的上下两端面上都设置有第一引导槽35’,如图6所示,所述第一引导槽35’为U形槽,所述U形槽包括两段竖直段和连接所述竖直段的水平段,两所述竖直段的自由端的一端与所述弹簧孔33连通,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引导槽36’连通,所述U形槽的水平段沿所述气缸3径向延伸。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泵体组件所采用的原理说明如下:

在压缩机实际工作时,滑片2与滑片槽34之间靠近排气口31的间隙内压力FSHy较高,而靠近吸气口32的间隙内压力FSHx较低,由于气体力不平衡,引起滑片2与滑片槽34之间的作用力FR,导致滑片2与滑片槽34之间存在摩擦力FRt。

压缩机低频运转时,滑片2脱离滚子5会发生在滑片2向下运动(朝向滚子5)的过程中,此时滑片2受力如图7所示。滑片2与滚子5之间的作用力为:FG=FW-FRt,其中FW为滑片2所受滑片2两端气体作用力,FW由压缩机工作工况决定,FRt为滑片2与滑片槽34之间的摩擦力,与滑片2运动方向相反,此力会导致滑片2与滚子5脱离。滑片2与滚子5发生脱离时FG<0,可以通过减小摩擦力FRt(支反力FR引起)实现增大FG,减小摩擦力需要通过降低滑片2与滑片槽34之间的支反力FR实现。

滑片2水平方向受力平衡,有FR+FSHx=FSHy+FH,那么FR=FSHy+FH-FSHx,其中FSHx为滑片2靠近吸气侧所受气体压力;FH、FSHy为滑片2所受压缩侧气体作用力,由压缩机工作工况决定。通过将高压气体引入到滑片2与滑片槽34靠近吸气口32的间隙,可以实现增大FSHx,那么相应的可以减小FR,从而实现减小滑片2与滑片槽34之间的摩擦力FRt,增大滑片2与滚子5之间的作用力FG,从而控制滑片2与滚子5脱离。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