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背压阀组及具有此背压阀组的地下铲运机工作系统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10112879阅读:来源:国知局
作阀6的第一控制油口 K1和第二控制油口 K2、第二工作阀7的第一控制油口 K3和第二控制油口 K4中的一个相连通。第一工作阀6的第一工作油口 A1、第二工作油口 B1、第二工作阀7的第一工作油口 A2、第二工作油口 B2各与一个补油阀11的进油口相连通,各补油阀11的出油口均与插装阀15的进油口 A3相连通。液压栗3的出油口与插装阀15的进油口 A3之间安装有安全阀5,液压栗3的出油口与安全阀5的进油口相连通,安全阀5的出油口与插装阀15的进油口 A3相连通。安全阀5可选用溢流阀。
[0022]本实用新型一种背压阀组的工作原理如下:当第一控制油口 XI和第二控制油口X2处均没有先导压力油输入时,插装阀15的进油口 A3和出油口 B3 口之间自由导通,实现系统无背压循环,减少不必要的能量消耗。当第一控制油口 XI和第二控制油口 X2中任意一处有油压输入时,先导压力油经过减压阀13进入插装阀15的控制腔。此处常开式插装阀15的弹簧设定为2.5bar。当先导压力油产生的控制压力大于2.5bar时,插装阀15的阀芯逐渐关闭,进油口 A3处压力增大,从而建立起回油背压。当第一控制油口 XI或第二控制油口 X2处的控制压力低于减压阀13的设定压力时,进油口 A3处的压力为控制压力减去2.5bar,当超过减压阀13的设定压力时,进油口 A3处的压力为减压阀13的设定压力减去2.5bar。
[0023]本实用新型地下铲运机工作系统具有以下几种工况:
[0024]1)运输工况时,此时四个先导阀17均不动作,背压阀组14中无压力信号输入,背压阀处于常开状态,压力油经过第一工作阀6和第二工作阀7的中位油道,进入背压阀组14中插装阀15的进油口 A3,并从插装阀15的出油口 B3自由流回系统油箱1。
[0025]2)铲斗卸料时,打开对应的先导阀17向第一工作阀6的第一控制油口 K1输出先导压力油,控制第一工作阀6的上位工作,第二工作阀7的压力油口 P1与第一工作油口 A1导通、回油口 T1与第一工作油口 B1导通,系统压力油进入第二工作阀7的第一工作油口 A1连通的倾翻油缸8的无杆腔,实现铲斗的卸料动作。先导压力油同时流向梭阀12的第二控制油口 X2,此时第一控制油口 XI无压力油,经过梭阀12的比较后,输出较高的控制压力(即X2 口的压力)到减压阀13,减压阀13将管路内的控制压力值降低到理想的范围,此控制压力作用到插装阀15阀芯的一侧,克服弹簧的压力,使阀芯趋于关闭。系统回油进入背压阀的进油口 A3,需要克服使阀芯关闭的力才能打开阀芯流向出油口 B3,故A3 口的压力增大,从而建立起回油背压。铲斗卸料过程在重力的作用下,实际动作时间远小于液压计算时间,倾翻油缸8易产生吸空。此时建立起的回油背压可以打开第一工作阀6的第一工作油口 A1对应的补油阀11,使部分系统回油直接补回到倾翻油缸8的无杆腔,改善吸空现象。
[0026]3)动臂下降工况时,打开对应的先导阀17向第二工作阀7的第二控制油口 K4输出先导压力油,控制第二工作阀7的下位工作,第二工作阀7的压力油口 P1与第二工作油口 B2导通、回油口 T1与第一工作油口 A1导通,系统压力油进入第二工作阀7的第二工作油口 B2连通的举升油缸9的无杆腔,实现动臂的下降动作。先导压力油同时流向梭阀12的第一控制油口 XI,此时第二控制油口 X2无压力油,经过梭阀12的比较后,输出较高的控制压力(即XI 口的压力)到减压阀13,减压阀13将管路内的控制压力值降低到理想的范围,此控制压力作用到插装阀15阀芯的一侧,克服弹簧的压力,使阀芯趋于关闭。系统回油进入背压阀的进油口 A3,需要克服使阀芯关闭的力才能打开阀芯流向出油口 B3,故A3 口的压力增大,从而建立起回油背压。动臂下降过程在重力的作用下,实际动作时间远小于液压计算时间,举升油缸9易产生吸空。此时建立起的回油背压可以打开第二工作阀7的第二工作油口 B2对应的补油阀11,使部分系统回油直接补回到举升油缸9的无杆腔,改善吸空现象。
[0027]4)动臂举升工况时,打开对应的先导阀17向第二工作阀7的第一控制油口 K3输出压力油,控制第二工作阀7的上位工作,实现动臂的举升动作。此时无先导压力油进入背压阀组14,插装阀15始终处于开启状态,系统的回油进入插装阀15的进油口 A3,并从插装阀15的出油口 B3自由流回系统油箱1,实现无背压回油。
[0028]5)铲斗收斗工况时,打开对应的先导阀17向第一工作阀6的第二控制油口 K2输出压力油,控制第一工作阀6的下位工作,实现铲斗的收斗动作。此时无先导压力油进入背压阀组14,插装阀15始终处于开启状态,系统的回油进入插装阀15的进油口 A3,并从插装阀15的出油口 B3自由流回系统油箱1,实现无背压回油。
[0029]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主权项】
1.一种背压阀组,其特征在于:包括梭阀,所述梭阀的第一控制油口(XI)和第二控制油口(X2)各连接一条液控先导油路,梭阀的出油口连接减压阀的进油口,减压阀的出油口连接阻尼塞的进油口,阻尼塞的出油口连接常开的插装阀的控制口,插装阀还具有进油口(A3)和出油口 (B3)。2.一种具有权利要求1所述背压阀组的地下铲运机工作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与系统油箱相连的液压栗,液压栗为执行机构供油,所述执行机构包括第一工作阀和第二工作阀,第一工作阀和第二工作阀的压力油口(P1)均与液压栗的出油口相连,第一工作阀的第一工作油口(A1)和第二工作油口(B1)分别与倾翻油缸的无杆腔和有杆腔相连通,第二工作阀的工作油口第一(A2)和第二工作油口(B2)分别与举升油缸的无杆腔和有杆腔相连通,第一工作阀的第一控制油口(K1)、第二控制油口(K2)和第二工作阀的第三控制油口(K3)、第四控制油口(K4)均由先导阀控制组控制,其中第一工作阀的第一控制油口(K1)和第二控制油口(K2)分别用于控制卸料工序和收斗工序,第二工作阀的第三控制油口(K3)和第四控制油口(K4)分别用于控制举升工序和下降工序,第一工作阀和第二工作阀的回油口(T1)均与背压阀组中插装阀的进油口(A3)相连通,背压阀组中梭阀的第一控制油口(XI)和第二控制油口(X2)分别与第二工作阀的第四控制油口(K4)和第一工作阀的第一控制油口(K1)相连通,背压阀组中插装阀的出油口(B3)与系统油箱相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地下铲运机工作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工作阀和第二工作阀均为液控三位六通换向阀,第一工作阀还具有第一中间进油口(E1)和第一中间出油口(F1),第二工作阀还具有第二中间进油口(E2)和第二中间出油口(F2),其中第一工作阀的第一中间进油口(E1)与液压栗的出油口相连通,第一工作阀的第一中间出油口(F1)与第二工作阀的第二中间进油口(E2)相连通,第二工作阀的第二中间出油口(F2)与插装阀的进油口(A3)相连通。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地下铲运机工作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先导阀控制组包括四个先导阀,四个先导阀的进油口与先导油箱相连通,回油口与插装阀的进油口(A3)相连通,四个先导阀的工作油口各与第一工作阀的第一控制油口(K1)和第二控制油口(K2)、第二工作阀的第三控制油口(K3)和第四控制油口(K4)中的一个相连通。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地下铲运机工作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压栗与系统油箱之间安装有进油过滤器。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地下铲运机工作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插装阀与系统油箱之间连接有回油过滤器。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地下铲运机工作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工作阀的第一工作油口(A1)、第二工作油口(B1)、第二工作阀的第一工作油口(A2)、第二工作油口(B2)各与一个补油阀的进油口相连通,各补油阀的出油口均与插装阀的进油口(A3)相连通。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地下铲运机工作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压栗的出油口与插装阀的进油口(A3)之间安装有安全阀,液压栗的出油口与安全阀的进油口相连通,安全阀的出油口与插装阀的进油口(A3)相连通。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地下铲运机工作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安全阀为溢流阀。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一种背压阀组及具有此背压阀组的地下铲运机工作系统涉及用于液压系统回油管路的背压阀组及一种地下铲运机的工作系统。其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能耗低、压力调节范围广、安装方便的背压阀组及具有此种背压阀组的地下铲运机工作系统。本实用新型一种背压阀组包括梭阀,梭阀具有第一控制油口和第二控制油口,梭阀出油口连接减压阀的进油口,减压阀的出油口连接阻尼塞的进油口,阻尼塞的出油口连接常开的插装阀的控制口,插装阀还具有进油口和出油口。地下铲运机工作系统包括供油的液压泵,执行机构包括第一工作阀和第二工作阀,第一工作阀的工作油口连接倾翻油缸,第二工作阀的工作油口连接举升油缸。执行机构的动作由先导阀控制组控制。
【IPC分类】F15B13/02, E02F9/22, F15B11/16
【公开号】CN205025846
【申请号】CN201520605563
【发明人】冯茂林, 商铁军, 徐丽杰, 苑昆, 李慧伶
【申请人】北京安期生技术有限公司, 安期生鑫茂(北京)矿山机械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6年2月10日
【申请日】2015年8月12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