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紧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637326阅读:19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张紧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能使无端状皮带和链条保持一定张力的张紧装置。
技术背景张紧装置用预设的力推压诸如汽车发动机所用的正时链条和 正时皮带,其发生拉长和+^弛时,起到保持其一定张力的作用。图IO及图11是张紧装置100被实际安装在汽车发动机主体200 上的状态,图IO是两轮车(摩托车)的实际应用情况,图11是四 寿仑车的实际应用情况。在这些图中,发动4几主体200内部配置了 一只寸凸4仑轴链轮210、 210和曲轴链轮220,正时链230环状挂设在这些链轮210、 210、 220之间。另夕卜,在正时链230的移动^各径上,配置能自由摆动的 链条导向槽240,正时链230能在链条导向槽240上滑动。并且, 在发动才几主体200内部封装润滑油(省略图示)。两轮车如图IO所示,在发动机主体200上形成安装面250,通 过穿过安装面250的安装孔260的螺栓270,将张紧装置100固定
在安装面250上。如图11所示,用于四轮车时,张紧装置100以 设置在发动机主体200内部的状态且同样用螺栓固定。图12及图13示出了现有技术使用的张紧装置100,在壳体110 内部装配旋转轴120及传动轴130。壳体110具有用于插入这些 轴120、 130的沿轴向延伸的主体部分111、以及/人主体部分111向 与轴向交叉的方向延伸的凸缘部分(法兰盘)112。凸缘部分112 用于把张紧装置100安装于发动机主体200上,为此,凸缘部分112 上形成有安装孔113,螺栓穿过该孔,螺接于发动才几主体200上。另一方面,主体部分111可以容纳如后所述的各部件,为此, 主体部分in内部沿轴向形成了具有与这些部件的外径相同的内径 的容纳孔114。另外,作为主体部分111的外形,以安装在发动枳^ 主体200上的凸缘部分112为界线,分成向顶端一侧突出的颈部 llla和向后端突出的筒体部部lllb。在两4仑车的发动4几上,如图 IO所示,颈部llla贯穿安装面250,安装在发动才几主体200上。旋转轴120及传动轴130的组装是靠旋转轴120外面的外螺紋 部分121和传动轴130内面的内螺紋部分131螺乡丈连4妄的。在与^走 转轴120的底端部对应的壳体110内部,设置有位于容纳孔114内 的轴窝140,靠这个轴窝140支撑着旋转轴120的底端部。在组装 状态下,传动轴130螺紋连4妄到^走转轴120顶端大扭无一半部分,在 传动轴130没有螺紋连4妄的后侧大约一半部分配置4丑簧150。扭簧150 —端的钩部151插在旋转轴120底端部上形成的切缝 123中固定,另一端的钩152固定在壳体110上。所以在扭转4丑簧 150而施加规定扭矩的状态下组装时,靠扭簧150的扭力,使旋转 轴120旋转。 在壳体110的顶部用挡环170固定轴承160,传动轴130穿过 轴承160的滑动孔161。在轴承160的滑动孔161的内面以及传动 轴130的外面构成微椭圆形和平行切槽以及其他非圓形状,因此, 传动轴130处于不能旋转状态。轴承160形成为规定厚度的平板形状,在外周形成多个固定片 162。并且,该固定片162嵌入在壳体110 (颈部llla)的顶部形成 的切槽115处,所以使轴承160整体处于不可旋转状态。因此,轴 承160相对于壳体110不可旋转,这样,穿过轴承160的传动轴130 介助轴承160被限制在壳体110中旋转,因此,在这种限制旋转状 态下,传动轴130相对于壳体IIO进退。在传动轴130的顶端,还 装有轴帽180,该轴帽180与上述的发动机主体200内的链条导向 槽240接触。另外,在壳体110内部,配置4于套190。如专利文献l及专利 文献2中所述,衬套190为轴向(推进方向)延伸的筒形,套在旋 转轴120和传动轴130外周,其顶端部延伸至轴承160附近。该村 套190位于主体部分111的颈部llla内,是防止螺紋连接状态的轴 120、 130 ,人壳体110顶部脱落的必要构件。这时,为了防止轴120、 130脱落,旋转轴120形成可与衬套190固定定位的凸缘形状。这种结构的张紧装置100靠扭簧150的扭力使旋转轴120旋转, 这种旋转力转换成传动轴130的推进力,使传动轴130推进。由此, 传动轴130通过轴帽180及链条导向槽240按压正时链230,从而 冲是供正时链230张力。对比文献1:国际7>开第00/34685号小册子对比文献2:特开平11-63125号7>才艮
近年,从尾气等环保对策的观点出发,小排量两轮车的4沖程 发动机得以发展,小排量发动机的自身为小型,所以,其张紧装置 也必须小型化。特别是,在两4仑车中,如图10所示,壳体110的 颈部llla贯穿发动片几主体200的安装面250,但对于小型化的发动 机来说,需要减小张紧装置的顶部(即颈部llla)的直径。但是,在现有的张紧装置100中,旋转轴120、传动轴130、 轴承160、衬套190等主要部件均容纳在壳体110的主体部分111 中的颈部llla里,而顶部(颈部llla)的直径:减小是有4及限的, 传动轴130的直径〗叚如为12毫米时,其直径就不能小于22毫米。 因此存在不能适用于小排量的小型发动机的问题。发明内容鉴于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缩小顶部 直径,从而可适用于小排量小型发动机的张紧装置。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权利要求1所述发明的张紧装置其结构为, 由螺紋部旋合的一对轴构件中的一个轴构件通过弹簧施力而旋转, 另一个轴构件以被安装到壳体上的轴承限制旋转的状态贯穿轴承, 用于防止所述一对轴构件从壳体脱落的衬套配置在壳体内部,通过 将所述壳体安装到发动机主体上,另 一个轴构件在发动机主体内推 进,其特征在于所述轴7 义包括固定部以及筒状部,所述固定部以 在壳体上被限制旋转的状态固定在壳体上,所述筒状部朝着所述另 一个轴构件的4,进方向/人所述固定部一体延伸出壳体的顶部,通过 将壳体安装到发动机主体上,所述筒状部插入到发动机主体内,所 述衬套以整体位于所述固定部后侧的状态配置在壳体内部。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明是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张紧装置,其 特征在于,所述衬套包括 一对轴构件中的至少一个轴构件贯穿的
筒体部、通过弯曲筒体部的顶部而形成^f吏其与所述固定部对置的第 一对置部、以及通过弯曲筒体部的后部而形成^f吏其与所述一个轴构 件对置的第二对置部。权利要求3所述的发明是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张紧装置,其 特征在于,所述弹簧缠绕在所述筒体部的外表面。权利要求4所述的发明是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张紧装置,其 特征在于,所述筒体部大致形成为喇p八状,所述弹簧缠绕在其外表 面。权利要求5所述的发明是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张紧装置,其 特4正在于,所述第一只t置部夹在所述固定部以及壳体之间。权利要求6所述的发明是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张紧装置,其 特征在于,所述轴承在所述筒状部的顶部具有滑动孔,所述滑动孔 供所述另一个轴构件在旋转受限的状态下滑动,所述筒状部的除了 滑动孔之外的部分与所述另 一个轴构件之间具有间隙。才艮据本发明,由于在轴岸义上形成可4吏另 一个轴构件沿轴向移动 地插入的筒状部,并且借助将壳体装配到发动才几主体上的安装使筒 状部插入到发动机主体内,从而壳体中不再需要用于插入发动机主 体内的颈部,相应地,能够缩小张紧装置顶部的直径。并且,由于 用于防止一对轴构件脱落的衬套位于轴承的固定部的后侧,故衬套 不会伸入到比轴承的固定部更靠近顶侧的筒状部。因此,衬套不会 位于张紧装置的顶端部分,从而张紧装置顶部的直径能够相应地减 小。综上,由于张紧装置的顶端部分能够缩小,故可适用于小排量 的小型发动机。


图1是表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张紧装置的剖视图。图2是第一实施方式的张紧装置的俯视图。图3(a)、 (b)、 (c)是轴承的俯视图、D-D线剖视图、底面图。图4 (a)、 (b)是衬套的俯视图以及纵剖视图。图5是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张紧装置的剖视图。图6是第二实施方式的张紧装置的俯^L图。图7是第三实施方式的张紧装置的主视图。图8是第三实施方式的张紧装置的俯视图。图9是图8中E-E线的剖视图。图10是表示将张紧装置安装到两轮车的发动机主体上的状态 的局部剖视主视图。图11是表示将张紧装置实际安装到四轮车的发动机主体上的 状态的局部剖一见主4见图。图12是现有技术中的张紧装置的俯视图。图13是图12中Q-Q线的剖^L图
附图才示"^^兌明Al、 A2、 A3 张紧装置 3 第一轴构件 5扭簧7 衬套7b 第二对置部8 外螺紋 13 筒状部 16 固定片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利用图示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具体iJt明。另外,在各实施例中,,寸相同部4牛标{己同一元件符号<吏其一致。2 壳体4 第二轴构件6 轴承 7a 筒体部 7d 第一对置部 9 内螺紋 14 固定部(第一实施方式)图1~图4示出了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张紧装置A1,图l 是沿图2的R-R线的纵剖视图,图2是俯视图,图3表示轴承,图 4表示衬套。该实施方式的张紧装置Al包括壳体2、 一对轴构件3、 4、扭黃5、寿由7"R6以及4十套7。壳体2的截面大致呈T字形,其中,凸缘部分(法兰盘)2b 从筒体部2a的顶端以基本垂直方向延伸。并且,从筒体部2a到凸缘部分2b的形成部位,形成轴向延伸的容纳孔2c。容纳孔2c顶端 部分开放,在该容纳孔2c内,从该开放部分容纳有一对轴构件3 和4、 4丑黃5、寿由7fc6以及4于套7。壳体2的凸缘部分2b是往发动机主体上安装的部位,在凸缘 部分2b形成安装孔2d,螺栓(图略)穿过该孔柠合到发动机主体 上。在安装时凸缘部分2b的顶端面与发动4几主体的安装面250 (参 照图10),接触。一对轴构件3和4是由作为一个轴构件的第一轴构件3和作为 另一个轴构件的第二轴构件4构成,第一轴构件3旋转,第二轴构 件4沿轴向推进(前进及后退)。第一轴构4牛3是由后端一侧的轴部3a和顶端一侧螺乡丈部3b沿 轴向整体形成,在顶端一侧螺紋部3b外周有外螺紋8。轴部3a在 长度方向的中间部分具有直径大的凸纟彖部分3c, 4妾着该凸缘部分 3c的基端部与壳体2内部设置的轴窝19顶接,从而支撑第一轴构 4牛3的^走转。另外,在该轴部3a后端面形成一个可插入4吏第一轴 构件3^:转的^:紧夹具(图略)的顶端用的切口 3e,切口 3e与壳 体2的筒体部2a后端面上开i殳的夹具孔2e连通,^走紧夹具的顶端 从夹具孔2e插入切口 3e处,利用切口 3e使第一轴构件3旋转,从 而能^走紧后述的扭簧5。第二轴构件4为筒形,其内表面有与第一轴构件3的外螺紋8 螺紋连4妾的内螺紋9。 一对轴构件3和4在它们的内螺紋9和外螺 紋8拧合的状态下插入壳体2的容纳孔2c内。在该第二轴构件4 顶端安装了轴帽10。轴帽10是由头部10a及腿部10b构成。头部10a覆盖第二轴 构件4的顶部。在腿部10b嵌入到第二轴构件4顶部的状态下,在 其间压入弹簧销11以防止轴帽IO脱落,/人而4吏其固定在第二轴构 件4上。轴承6用于限制第二轴构件4的旋转,轴承6由筒状部13和 固定部14构成,固定部14固定在壳体2上,筒状部13插入到发 动机主体内。固定部14在筒状部13的后端部形成,如图1~图3所示,固 定部14包4舌从筒状部13后端部呈方文射4犬弯曲的多个(四片)固定 片16。构成固定部14的各固定片16乂人筒状部13的后端部朝外弯 曲成大致直角。在本实施方式中,从平面看时各固定片16为矩形 形状,而从侧面看时,如图3所示,呈现包括弯曲部16a和折回部 16b的形状,弯曲部16a/人筒状部13基本弯曲成直角,折回部16b 乂人各弯曲部16a的端部向筒状部13的直立方向折返。通过将各固 定片16安装在壳体2上从而将轴承6固定在壳体2上。如图l所示,将固定片16安装到壳体2上是通过形成于壳体2 的顶端面的切槽18来进行。如图2所示,切槽18位于壳体2的顶 端面中的与固定片16对应的位置上,并且形成为与固定片16对应 的矩形槽形状。将各固定片16压入切槽18内,从而其折回部16b 与切槽18的内面紧密接触并固定。由于固定片16固定在切槽18 内,因而轴承6整个在不可旋转的状态下净皮装配到壳体的顶端面。 并且,当使壳体2与发动机主体的安装面抵接并用螺栓紧固壳体2 时,固定片16 ^皮夹在壳体2和发动冲几主体的安装面之间,借助该 夹持,轴承6进一步可靠地固定在壳体2上。此外,在固定固定片16之际,并不是只可采用将固定片16压 入切槽18的方式,其也可采用其他的方式。例如,也可以在将固 定片16插入切槽18之后,4吏切冲曹18的一部分劲I^妄变形乂人而4吏切 槽18与固定片16卡"^妄。
轴承6的筒状部13在限制第二轴构件4旋转的状态下引导第 二轴构件4的传动。该筒状部13为/人固定部14沿第二轴构件4的 传动方向成直线状一体延伸的准筒形(袋状),如图1所示,其整 体是从壳体2顶部向前方竖起。如图3所示,在筒状部13顶端部形成有供第二轴构件4自由 滑动地贯穿的滑动孔15。滑动孔15的内表面为大致椭圓形状、平 行切槽、矩形以及其他非圆形,在本实施方式中,滑动孔15的内 表面为将圓平行剪切的非圆形。贯穿滑动孔15的第二轴构件4的 外面也形成与滑动孔15相对应的非圆形状。因此,轴承6能限制 第二轴构件4的旋转。所以当利用上述扭簧5的弹力使第一轴构件 3旋转时,与第一轴构件3螺紋连接的第二轴构件4不旋转而是沿 轴向直线推进,通过这种推进能使张力作用于正时链。如图l所示,第二轴构件4在沿轴向插入的状态下贯穿轴承6 的筒状部13。筒状部13的内径比第二轴构件4的外径大,第二轴 构件4以与筒状部13之间4呆持间隙S的状态在筒状部13内部移动。 通过这种在具有间隙S的状态下的移动,除上述滑动孔15之外的 筒状部13的内表面和第二轴构件4的外表面不发生滑移,除滑动 孔15之外,第二轴构件4与筒状部13之间不产生摩〗察抵抗,或者 产生的摩擦阻力极其小。因此,第二轴构件4能够顺利地移动。衬套7防止螺紋连接状态下的一对轴构件13、 14从壳体2上 脱落,其设在壳体2的容纳孔2c内。图4表示衬套7,其包括轴 向延伸的筒体部7a、以及在筒体部7a的两端部通过折弯而一体形 成的第一对置部7d和第二对置部7b。一对轴构件3、 4贯穿衬套7的筒体部7a。这时,也未必需要 一对轴构件3、 4同时贯穿,只有第一轴构件3贯穿也是可以的, 用于第一轴构件3贯穿的贯穿孔7c在筒体部7a的底部(后端部) 开口 。第一对置部7d是通过4吏筒体部7a的顶端部弯曲而形成。第一对置部7d是通过将筒体部7a的顶部上的四等分位置向外 侧方向弯曲而形成,在衬套7插入到容纳孔2c内时,第一对置部 7d与轴^K6的固定部14对置(参照图1 )。因与固定部14对置, 所以第一对置部7d^皮夹在轴承6的固定部14和壳体2当中。为此, 第一对置部7di殳有与固定部14的固定片16对应的弯曲位置。进 而,在壳体2的容纟内孑L2c的顶端侧形成面对凸缘部分2d方向的台 阶部2i,第一对置部7d也与台阶部2i对应。由此,当将衬套7插 入容纳孑L 2c内时,第一对置部7d被随后插入壳体2内的轴承6的 固定部14 (固定部14中的固定片16的弯曲部16a)和壳体2的台 阶部2i夹持,其在这样被夹持的状态下固定在壳体2内,并且不会 从壳体2脱落,同时防止了衬套7松动。这样,因衬套7不会松动, 从而抑制了张紧装置动作时发出喀哒喀哒的响声。第二对置部7b是通过将筒体部7a的后端部(底部)朝内侧弯 曲而形成。通过该朝内侧的弯曲,第二对置部7b与第一轴构件3 上形成的凸缘部分3c对置,并与凸缘部分3d的顶端面抵接。利用 该抵接,防止了第一轴构件3从壳体2脱落,由此,衬套7防止了 一乂十轴构4牛3和4的脱落。由以上结构形成的衬套7的顶端部的第一对置部7d设置在壳 体2内,并夹在轴岸义6的固定部14和壳体的台阶部2i之间,乂人而 衬套7整个位于轴承6的固定部14后侧。因此,衬套7没有延伸 到轴〃"R6的筒状部13侧。扭簧5沿上述衬套7的筒体部7a的外周设置。扭簧5的一个 钩部(未图示)卡定在壳体2上,而另一钩部5b插入并卡定在第 一轴构件3底部的切口 3e中。因此,通过巻紧扭簧5产生4丑矩,
能对第 一轴构件3施加旋转力。并且,由于扭簧5这样地沿衬套7 的筒体部7a的外周设置,因而扭簧5受筒体部7a引导。由此,扭 簧5的旋转中心受衬套7的筒体部7a引导,从而扭簧5能够稳定动作,并能稳定:^也对第一轴构件3施加旋转力。在本实施方式的张紧装置Al中,如图l所示, 一对轴构件3、 4、衬套7及扭簧5组装成为传动组件,将该传动组件/人壳体2顶 部插入容纳孔2c中。使第二轴构件4穿过滑动孔15,然后将轴承 6装到壳体2内。在组装时,通过将固定片16压入壳体2的切槽 18中,在不可旋转的状态下,将轴承6固定到壳体2的顶部。对于 这样的轴承6的固定,在沿着推进方向延伸的筒状部13内部容纳 一对螺紋连接状态的轴构件3、 4, ^H"套7位于比筒状部13还要后 的4立置,不容纳在筒习犬部13中。接着,在向发动机主体20上安装张紧装置Al时, 一边将轴承 6插入发动机主体的安装孔内(图略), 一边使壳体2的凸缘部分 2b抵接到发动才几主体的安装面,以这种状态,对安装孔2d进行螺 栓紧固连接。在向发动才几主体上进行安装的状态下,利用扭簧5的弹力第一 轴构件3旋转,利用轴承6的滑动孔15限制旋转的第二轴构件4 被引导到轴承6的筒状部13并推进,因此,能够对正时链施加张 力。在这样的实施方式中,在限制第二轴构件4旋转的轴承6处形 成有沿着推进方向延伸的筒a犬部13,所以在该筒纟犬部13内能够容 纳并推进一对轴构件3和4。因此,没有必要像以前的张紧装置那 样,在壳体顶部形成容纳一对轴构件的颈部,,人而能够缩小张紧装 置顶部的直径。并且,在该实施方式中,因为防止一对轴构件3、 4 脱落的衬套7净皮配置在轴承6的固定部14的后侧,所以衬套7不
会伸入到轴承6的筒状部13,或是与筒状部13重叠,从而能够相 应地缩小张紧装置Al的顶部的直径。并且,由于能够获得这种顶 部较细的张紧装置Al,从而可适用于小排量的小型发动机。(第二实施方式)图5和图6示出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张紧装置A2,图5是 图6中G-G线的剖一见图,图6是俯一见图。在本实施方式中,同样由 筒状部13和筒状部13的基端侧的固定部14形成轴7 义6。筒状部 13保持间隙S地容纳一对轴构件3、 4,同时,通过设于顶部的非 圆形滑动孔5在限制第二轴构件4旋转的状态下引导其推进。固定部14是乂人筒a犬部13的基端侧沿与轴向交叉的方向延伸的 固定片16, ^f旦该实施方式的固定片16如图6所示,形成为环绕筒 状部13的基端侧的环状。在环状固定片16上形成有对称的两个固另一方面,在壳体2凸缘部分2b顶端面,形成能对应环状固 定片16的环状凹槽32,环状凹槽32中能嵌入固定片16,能形成 与固定片16厚度基本相同的深度。所以,即使将固定片16嵌入在 凹才曹32内,凸乡彖部分2b的顶端面能成为一个面。另夕卜,在凹槽32上,对应固定片16的固定孔31,形成与固定 孔31卡接的卡接突起33。该卡接突起33嵌入固定孔31中,使轴 承6停止旋转并固定在壳体2顶部。另外,通过紧固卡接突起33 的顶部后压扁,能防止固定片16的脱落。在本实施方式中,衬套7包括 一对轴构件3和4贯穿的筒体 部7a、在筒体部7a的顶部朝外弯曲的第一对置部7d、以及在筒体 部7a的后端部朝内弯曲的第二对置部7b。第一只于置部7d与作为轴7 义6的固定部14的固定片16 7于置,而第二只于置部7b则与第一轴 构件3上的轴部3a的顶部对置,由此,防止了衬套7本身从壳体2 脱出,以及防止了一对轴构件3、 4从壳体2脱出。并且,衬套7 整个〗立于轴7 义6的固定部14的后侧。在本实施方式中,衬套7的筒体部7a沿轴向长出一些,同时 直径扩大的顶端部面对推进方向大致呈喇叭形状。另外,对第一轴 构件3施加旋转力的扭簧5绕组部分不《又覆盖第一轴构件3的轴部 3a,其长度还能覆盖衬套7的筒体部7a的全长,将其顶端的固定 端缠绕到筒体部7a上。通过这个缠绕,能减轻扭簧5扭紧时的绕 组弯曲。另外,能增加扭簧5绕组的圏数,所以能减少弹簧常数。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轴承6上也形成有沿推进方向延伸的筒状 部13,该筒状部13插入发动冲几主体内,同时,防止一对轴构件3 和4脱落的坤十套7 i殳置在轴岸义6的固定部14的后侧,且不与轴岸义6 的筒状部13重叠,乂人而能够缩小张紧装置A2的顶部。因此,可适 用于小排量的小型发动机。。(第三实施方式)图7~图9中示出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三的张紧装置A3,图7 是主—见图,图8是俯^L图,图9是图8中E-E线的剖-见图。在本实施方式的张紧装置A3中,在不可旋转的状态下固定到 壳体2顶部的轴寿义6的固定片16按60°间隔呈》文射状形成。另一 方面,限制第二轴构件4旋转并引导其推进的轴承6的筒状部13 从固定片16沿推进方向延伸。在该第二轴构件4和筒状部13之间 形成有间隙S。另外,在第二轴构件4的顶端罩盖有顶端构件23。 在图6以及图8中,25是固定第一轴构件3旋转的限位器 (stopper )。其顶端穿过壳体2的夹具孔2e,插入第一轴构件3的 切槽3e。这样一来,由于插入限位器25,临时锁住第一轴构件3 的旋转,从而在将张紧装置装到发动机主体之前这段时间,第二轴 构件4停止进出。在该实施方式中,防止一对轴构件3和4脱落的衬套7同样形 成为包4舌轴向延伸的筒体部7a、在筒体部7a的顶部朝外弯曲并 与轴承6的固定部14 (固定片16)对置的第一对置部7d、以及在 筒体部7a的后端部朝内弯曲并与第一轴构件3的轴部3a对置的第 二对置部7b。整个衬套7位于轴承6的固定部14的后侧。同样地,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轴7"R6上也形成有沿4,进方向延 伸的筒状部13,该筒^1犬部13 4悉入发动才凡主体内,同时,4于套7比 轴寿义6的固定部14更靠后侧设置且不与轴承6的筒状部13重叠, 从而能够缩小张紧装置A3的顶部。因此,可适用于小排量的小型 发动机。进一步地,在本实施方式中,壳体2整体形成为圆滑的细径, 因此,轴承6的筒状部13直径也相应减小,容易很好地应用在小 型发动一几上。
权利要求
1.一种张紧装置,利用螺纹部旋合的一对轴构件中的一个轴构件通过弹簧施力而旋转,另一个轴构件在被安装到壳体上的轴承限制旋转的状态下贯穿轴承,用于防止所述一对轴构件从壳体脱落的衬套配置在壳体内部,通过将所述壳体安装到发动机主体上,从而另一个轴构件在发动机主体内推进,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包括固定部和筒状部,所述固定部以在壳体上不可旋转的状态固定在壳体上,所述筒状部朝着所述另一个轴构件的推进方向从所述固定部一体延伸出壳体的顶部,通过将壳体安装到发动机主体上,所述筒状部插入到发动机主体内;所述衬套以整体位于所述固定部后侧的状态配置在壳体内部。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张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衬套包括筒体部,供一对轴构件中的至少一个轴构件贯穿;第一对置部,由筒体部的顶端部弯曲而形成,4吏该第一 对置部与所述固定部对置;以及第二3于置部,由筒体部的后端部弯曲而形成,4吏该第二 对置部与所述一个轴构件对置。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张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缠绕在所述筒体部的外表面。
4.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张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部形成为大致喇叭状,所述弹簧缠绕在所述筒 体部的外表面。
5.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张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只于置部夹在所述固定部以及壳体之间。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张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轴〃K在所述筒状部的顶部具有滑动孔,所述滑动孔 供所述另一个轴构件在限制旋转的状态下滑动,所述筒状部 的除滑动孔之外的部分与所述另 一个轴构件之间具有间隙。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由于可缩小顶部直径而可适用于小排量小型发动机的张紧装置。由螺纹部旋合的一对轴构件中的一个轴构件被弹簧施力而旋转,另一轴构件以被安装到壳体上的轴承限制旋转的状态贯穿轴承,防止一对轴构件从壳体脱落的衬套配置在壳体内部,通过将壳体安装到发动机主体上,另一个轴构件在发动机主体内推进。轴承包括固定部和筒状部,固定部以在壳体上不可旋转的状态固定在壳体上,筒状部朝着另一轴构件的推进方向从固定部一体延伸出壳体顶部,另一个轴构件沿轴向可移动地插入筒状部,通过将壳体安装到发动机主体上,筒状部插入到发动机主体内,衬套整个位于固定部后侧地配置在壳体内部。
文档编号F16H7/08GK101149098SQ20071014061
公开日2008年3月26日 申请日期2002年12月3日 优先权日2001年12月3日
发明者天野种平, 小林贵雄 申请人:日本发条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