驱动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5695643阅读:134来源:国知局
驱动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驱动装置。本发明的驱动装置包括第一齿轮、第二齿轮、第三齿轮、第一支持部件和第二支持部件。第一齿轮固定在搬送螺杆上。第二齿轮是在搬送螺杆的轴心方向上与第一齿轮并排设置。第三齿轮与第一齿轮以及第二齿轮咬合,向该两个齿轮提供驱动力。第一支持部件可于径向的一个方向移动地支持第一齿轮。第二支持部件不能径向移动地支持第二齿轮。第一齿轮的齿数与第二齿轮的齿数不同,且在第一齿轮的第二齿轮侧的面形成有第一凸轮部。在第二齿轮的第一齿轮侧的面形成有第二凸轮部。两个凸轮部将伴随第三齿轮的旋转而产生的第一以及第二齿轮间的周向的相对位移,按照该第三齿轮的转数,以规定周期转换为第一齿轮的所述一个方向的位移。
【专利说明】
驱动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 本发明涉及对设在箱体内的轴状搬送螺杆进行驱动的驱动装置。

【背景技术】
[0002]先前已知一种技术,例如在电子照相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中,使用搬送螺杆作为显影用碳粉的搬送机构。
[0003]作为此种图像形成装置,有提议一种技术,该技术中通过清洁装置除去粘付在硒鼓表面的余留碳粉,并通过搬送螺杆向碳粉回收盒内搬送已除去的余留碳粉。此搬送螺杆设在连结清洁装置与碳粉回收盒的管状箱体内。
[0004]另外还提议一种技术,该技术中通过配置在碳粉补给用盒下部的搬送螺杆,向碳粉排出口搬送盒体内的碳粉。从碳粉排出口排出的碳粉被提供给显影单元。
[0005]所述搬送螺杆例如通过电机且经由齿轮机构而被驱动。此齿轮机构例如包括:连接在电机上的驱动齿轮;和固定在搬送螺杆的一端部且与所述驱动齿轮咬合的从动齿轮。
[0006]为了提高搬送螺杆对被搬送物(所述专利文献I 一 3中为碳粉)的搬送性,较佳方式是,尽可能地减小搬送螺杆的外径部与箱体内壁面的间隙。
[0007]但由于搬送螺杆因旋转而偏心、弯曲,进而在径向发生位移,若间隙过小,又会有搬送螺杆的外径部与箱体内壁面干涉而产生异音的问题。
[0008]因此,可考虑一种方法,例如通过使搬送螺杆的一部分经由弹性部件抵接于箱体的内壁面,谋求能同时兼顾对搬送螺杆的径向位移的抑制以及对异音的抑制。
[0009]然而,这种情况又会产生以下的问题,由于搬送螺杆的外径部始终抵接在弹性部件上,因而弹性部件的抵接部分被削刮,且作为异物与被搬送物一起被搬送。由此,例如如专利文献I 一 3所示,于被搬送物是显影用的碳粉的情况下,存在有因该异物的影响而造成印刷图像的画质降低之类的问题。


【发明内容】

[0010]本发明是鉴于所述问题而完成,其目的在于,既防止异物混入被搬送物,又同时满足以下两点,一点是提高搬送螺杆对被搬送物的搬送性,另一点是抑制伴随搬送螺杆的旋转而产生的异音。
[0011]本发明的驱动装置是对设在箱体内的轴状搬送螺杆进行驱动的驱动装置。驱动装置包括第一齿轮、第二齿轮、第三齿轮、第一支持部件和第二支持部件。第一齿轮固定在所述搬送螺杆上。第二齿轮是在所述搬送螺杆的轴心方向上与所述第一齿轮并排设置。第三齿轮与所述第一齿轮以及第二齿轮咬合,向该两个齿轮提供驱动力。第一支持部件可于径向的一个方向移动地支持所述第一齿轮。第二支持部件不能径向移动地支持所述第二齿轮。所述第一齿轮的齿数与所述第二齿轮的齿数不同,且在所述第一齿轮的所述第二齿轮侧的侧面形成有向该第二齿轮侧突出的第一凸轮部。在所述第二齿轮的所述第一齿轮侧的侧面形成有向该第一齿轮侧突出的第二凸轮部。并且,通过所述第一凸轮部以及第二凸轮部互相协调动作,将伴随所述第三齿轮的旋转而产生的所述第一齿轮以及所述第二齿轮间的周向的相对位移,按照该第三齿轮的转数,以规定周期转换为所述第一齿轮的所述一个方向的位移。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2]图1是示出具备碳粉搬送装置的激光打印机的概略纵剖视图,该碳粉搬送装置具有实施方式中的驱动装置;
图2是示出碳粉搬送装置的立体图;
图3是沿碳粉搬送装置的轴心的剖视图;
图4是示出实施方式中的驱动装置的放大立体图;
图5是从示出实施方式中的驱动装置的上侧观察的俯视图;
图6是图5的V I方向视图;
图7是图5的V I 1-V I I线剖视图;
图8是从示出第一齿轮的第一凸轮部侧观察的俯视图;
图9是从示出第二齿轮的第二凸轮部侧观察的俯视图;
图1 O是图7的X —X线剖视图;
图1 I是示出第三齿轮的转数与第二齿轮的导程齿数的关系的曲线图;
图1 2是用于说明将伴随第三齿轮的旋转而产生的第一齿轮以及第二齿轮间的周向相对位移转换为第一齿轮的上下方向的位移的转换逻辑的说明图;
图1 3是示出伴随第三齿轮的旋转的第二齿轮的牙的相位变化、以及第一凸轮部与第二凸轮部的抵接位置的变化的图,且示出第三齿轮的转数为O转(初期状态)、4转、以及8转的情况;
图1 4是示出第三齿轮的转数为I 2转、I 6转、以及2 O转的情况下的相当于图13的图;
图1 5是示出第三齿轮的转数为2 4转、2 8转、以及3 2转的情况下的相当于图13的图;
图1 6是示出伴随第三齿轮的旋转的搬送螺杆的上下位置变化的图,且示出第三齿轮的转数为Q转(初期状态)、4转、以及8转的情况;
图1 7是示出第三齿轮的转数为I 2转、I 6转、以及2 O转的情况下的相当于图16的图;
图1 8是示出第三齿轮的转数为2 4转、2 8转、以及3 2转的情况下的相当于图16的图;和
图1 9是示出第三齿轮的转数与第一齿轮的下侧位移量的关系的曲线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3]《实施方式》
图1是示出本实施方式中的作为图像形成装置的激光打印机I的概略构成的剖视图。
[0014]如图1所示,激光打印机I包括:箱形的打印机主体2、手送供纸部6、盒式供纸部7、图象形成部8、定影部9和排纸部I O。并且,激光打印机I构成为,一边沿打印机主体2内的搬送路径L搬送纸张,一边基于从未图示的终端设备等传送的图象数据,于纸张上形成图象。
[0015]手送供纸部6包括:手送纸盘4,其能够开闭式地设在打印机主体2的一侧部;和手送用供纸辊5,其能够旋转地设在打印机主体2的内部。
[0016]盒式供纸部7设在打印机主体2的底部。盒式供纸部7包括:供纸盒I I,其收容互相堆叠的多张纸张;搓纸辊I 2,其一张一张地取出供纸盒I I内的纸张;和供纸辊
13以及延迟辊I 4,其将取出的纸张一张一张地分离后向搬送路径L送出。
[0017]图象形成部8设在打印机主体2内的盒式供纸部7的上方。图象形成部8包括:硒鼓I 6即像担体,其能够旋转地设在打印机主体2内;带电器I 7,其配置在硒鼓I 6的周围;显影部I 8 ;转印辊I 9以及清洁部2 O ;激光扫描单元(L S U) 3 O即光扫描装置,其配置在硒鼓I 6上方;和粉仓2 I。由此,图象形成部8能够在从手送供纸部6或盒式供纸部7所供给的纸张上形成图象。
[0018]再者,在搬送路径L上设置有一对配准辊I 5,配准辊I 5使送出的纸张暂时待机后再以规定的定时提供给图象形成部8。
[0019]定影部9配置在图象形成部8的一侧。定影部9具备定影辊2 2以及加压辊
23,定影辊2 2以及加压辊2 3互相压接并旋转。由此,定影部9构成为能够将在图象形成部8转印于纸张上的调色剂图象定影于该纸张上。
[0020]排纸部I O设在定影部9的上方。排纸部I O包括:排纸盘3 ;—对排纸辊2 4,其等用以将纸张向排纸盘3搬送;和多个搬送导引凸条2 5,其等将纸张向一对排纸辊
24引导。排纸盘3呈凹状地形成在打印机主体2的上部。
[0021]若激光打印机I收到图象数据,便在图象形成部8中旋转驱动硒鼓I 6,并由带电器I 7使硒鼓I 6的表面带电。
[0022]然后基于图象数据,从激光扫描单元3 O向硒鼓I 6出射激光光线。通过将激光光线照射在硒鼓I 6的表面而形成静电潜像。形成在硒鼓I 6上的静电潜像,通过在显影部I 8显影后,作为调色剂图象形成一可视图象。
[0023]然后,纸张通过转印辊I 9被压抵在硒鼓I 6的表面。由此,将硒鼓I 6的调色剂图象转印在纸张上。转印有调色剂图象的纸张,在定影部9中通过定影辊2 2和加压辊
23被加热以及加压。最终将调色剂图象定影在纸张上。
[0024]从硒鼓I 6向纸张上转印了调色剂图象后,通过清洁部2 O除去粘付在硒鼓I 6表面的余留碳粉。清洁部2 O具备清洁盒2 O a、配置在该清洁盒2 O a内的滑动摩擦辊
2O b、和清洁刮刀2 O C。并且,粘付在所述硒鼓I 6表面的余留碳粉,通过滑动摩擦辊
2O b以及清洁刮刀2 O c被刮落在清洁盒2 O a内。由此,掉落在清洁盒2 O a内的余留碳粉,通过碳粉搬送装置3 I被搬送至碳粉回收容器2 6内。
[0025]碳粉搬送装置3 I包括:搬送箱3 2,其连结清洁盒2 O a与碳粉回收容器2 6 ;轴状的搬送螺杆3 3,其配置在搬送箱3 2内;和驱动装置4 O (参照图2 ),其用于驱动搬送螺杆3 3。
[0026]如图2以及图3所示,搬送箱3 2形成为管状(空心圆筒状)。在搬送箱3 2的一端部形成有向上侧开放且用于接取从清洁盒2 O a落下的碳粉的碳粉取接口3 2 a。在搬送箱3 2的另一端部形成有向下侧开放且将碳粉向碳粉回收容器2 6排出的碳粉排出口32 b。搬送箱3 2的一端侧开放,搬送螺杆3 3从搬送箱3 2的一端侧插入该箱体3 2内。另一方面,搬送箱3 2的另一端侧是由侧壁部3 2 c所封闭。
[0027]搬送螺杆3 3包括:轴状部3 3a ;螺旋状翼部3 3 b,其沿轴状部33a的外周面形成;和法兰部3 3 C,其靠近轴状部3 3 a的一端而形成。搬送螺杆3 3通过旋转将碳粉从其轴心方向的一端侧向另一端侧搬送。轴状部3 3 a的一端侧(碳粉搬送方向的上游侧)突出于搬送箱3 2的外侧,此突出部上连结有用于驱动搬送螺杆3 3的驱动装置
4O。法兰部3 3 c是作为一限制部以及一盖部发挥作用,该限制部通过抵接于搬送箱
32内的一端面,对搬送螺杆3 3的轴向位置进行限制,该盖部用来封闭搬送箱3 2的一端侧。
[0028]如图4 一图6所示,驱动装置4 O包括:第一齿轮4 I,其固定于该搬送螺杆3 3上而与搬送螺杆3 3—起旋转;第二齿轮4 2,其在搬送螺杆3 3的轴心方向上与所述第一齿轮4 I并排设置;和第三齿轮4 3 ,其与第一齿轮4 I以及第二齿轮4 2咬合,向该两个齿轮4 1、4 2提供驱动力。各齿轮4 I 一4 3例如由树脂材料构成。
[0029]如图7以及图8所示,第一齿轮4 I包括:略圆板状的第一齿轮主体部4 I a,于其外周部形成有齿轮牙;第一凸轮部4 I b,其从第一齿轮主体部4 I a的第二齿轮4 2侧的面突出;和筒轴部4 I C,其从第一齿轮主体部4 I a的与第二齿轮4 2侧相反一侧的面突出。
[0030]在第一齿轮主体部4 I a的中心部形成有略D字状的嵌合孔4 I f。此嵌合孔
4I f内嵌合有形成于搬送螺杆3 3的轴状部3 3 a的一端部的D切割部3 3 f。由此,搬送螺杆3 3能够与第一齿轮主体部4 I a (第一齿轮4 I ) 一体旋转。第一齿轮主体部4 I a的第二齿轮侧的面,抵接于通过在所述轴状部3 3形成D切割部3 3 f而产生的垂直面3 3 g。第一齿轮主体部4 I a通过嵌合于所述轴状部3 3 a的环槽3 3 h的扣环(省略图示)被卡止在该轴状部3 3 a上。
[0031]所述第一凸轮部4 I b形成为与第一齿轮主体部4 I a同轴的圆筒状。第一凸轮部4 I b的内周面是作为抵接(线接触)在第二齿轮4 2的第二凸轮部4 2 b的外周面的凸轮面发挥作用。
[0032]所述第一齿轮4 I的筒轴部4 I c通过第一轴承4 4能于上下方向(第一齿轮的径向的一个方向)移动地被旋转支持。第一轴承4 4具有上下方向延长的长孔状轴承孔4 4 f (参照图6以及图7),筒轴部4 I c相对于轴承孔4 4 f能于上下方向滑行地嵌合于轴承孔4 4 f。第一轴承4 4固定在安装于打印机主体2的固定支架2 a上。
[0033]如图7以及图9所示,第二齿轮4 2包括:略圆板状的第二齿轮主体部4 2 a,于其外周部形成有齿轮牙;第二凸轮部4 2 b以及筒状框部4 2 c,这些从第二齿轮主体部
42a的第一齿轮4 I侧的面突出;和筒轴部4 2 d,其从第二齿轮主体部4 2 a的与第一齿轮4 I侧相反一侧的面突出。
[0034]所述第二凸轮部4 2 b被形成为相对于第二齿轮主体部4 2 a的轴心偏心的圆筒状。第二凸轮部4 2 b的外周面作为抵接(线接触)在第一齿轮4 I的筒状凸轮部4 I a在内周面的凸轮面发挥作用。图9中的δ表示第二凸轮部4 2 b的偏心量。若设第二凸轮部4 2 b的外径为D 2,第一凸轮部4 I b的内径为D I,满足S = D I — D 2 = 2 ' δ(参照图1 O)的关系。另外,若设第二凸轮部4 2 b的最大径部的半径为Rm a x,最小径部的半径为Rm i η ,满足D I = 2 r Rmax的关系。
[0035]第二齿轮4 2的筒状框部4 2 c形成为与第二齿轮主体部4 2 a同轴的圆筒状。从第二齿轮主体部4 2 a的轴心方向观察,筒状框部4 2 c呈同心圆状配置在比第二凸轮部4 2 b靠径向外侧。并且,第一齿轮4 I的第一凸轮部4 I b位于筒状框部4 2 c与第二凸轮部4 2 b之间。
[0036]第二齿轮4 2的筒轴部4 2 d是不能在径向移动地由第二轴承4 5旋转支持。亦即,第二轴承4 5具有圆筒状的轴承孔4 5 f,且筒轴部4 2 d的外周面嵌合在轴承孔4 5 f的内周面。第二轴承4 5固定在安装于打印机主体2上的固定支架2 b上。筒轴部4 2 d的空心孔4 2 f有贯穿第二齿轮主体4 2 a。在空心孔4 2 f内插入有搬送螺杆
33的轴状部3 3 a。空心孔4 2 f的内径被设定为充分大,以使如后述于搬送螺杆3 3向下方位移时不会干涉筒轴部4 2 d的内壁面。
[0037]所述第三齿轮4 3连接于安装在打印机主体2上的未图示的电机上。第三齿轮
43被旋转支持于固定在打印机主体2上的未图示的轴上。并且,电机的驱动力经由第三齿轮4 3传递至第一齿轮4 I以及第二齿轮4 2。
[0038]如图1 O所示,在第二齿轮的筒状框部4 2 c与第一齿轮4 I的第一凸轮部4 Ib之间设置有赋能弹簧5 O。赋能弹簧5 O构成为向将第一凸轮部4 I b压抵于第二凸轮部4 2 b上的方向对该第一凸轮部4 I b赋能。具体而言,赋能弹簧5 O被配置为在第二凸轮部4 2 b的最大径部抵接于第一凸轮部4 I b的内周面的水平方向的一侧(图1 O的左侧)的端部的状态下,抵接于第一凸轮部4 I b的上端部。并且,于此状态下,赋能弹簧
5O向下方对第一凸轮部4 I b赋能。
[0039]所述第一齿轮4 I的齿数与第二齿轮4 2的齿数不同。本实施方式中,第一齿轮
4I的齿数是3 3牙,第二齿轮4 2的齿数是3 2牙齿。亦即,第一齿轮4 I的齿数,仅仅比第二齿轮的齿数多一牙。第三齿轮4 3的齿数例如是与第一齿轮4 I相同的3 3牙。
[0040]由此,通过将第一齿轮4 I的齿数设定为比第二齿轮4 2的齿数多一牙,随着第三齿轮4 3的旋转,在第一齿轮4 I与第二齿轮4 2间产生周向的相位差。具体而言,每当第三齿轮4 3旋转一转,第二齿轮4 2 (齿数3 2)相对于第一齿轮4 I (齿数3 3)于周向多前进I牙(参照图1 I)。因此,若第三齿轮4 3旋转3 2转,第二齿轮4 2相对于第一齿轮4 I多前进3 2牙、也就是于周方向多前进角度2 p。
[0041]所述第一凸轮部4 I b以及第二凸轮部4 2 b构成为,通过互相协调动作,将伴随第三齿轮4 3的旋转而产生的第一齿轮4 I以及第二齿轮4 2间的周方向的相对位移,以规定周期转换为所述第一齿轮4 I的上下方向(第一齿轮4 I的径向的一个方向)的位移。
[0042]图1 2是用于说明此转换逻辑的说明图。图U)表示初期状态,(b)、(c)、(d)分别表示以初期状态作为基准,第二齿轮4 2相对于第一齿轮4 I的导程角(图的顺时针方向的相位)为p/2 (rad)、P (rad)、3p/2 (rad)的状态。
[0043]在第二齿轮4 2的导程角为O ( r a d )以上、p ( r a d )以下的状态下,由于第二凸轮部4 2 b的最大偏心部(图中的黑色圆点部分)抵接(线接触)在第一凸轮部4 I b的内周面,因而第一齿轮4 I的旋转轴心与第二齿轮4 2的旋转轴心一致(参照图(a) —图(c ))。
[0044]但是,在第二齿轮4 2的导程角超过P ( r a d )且小于2 p ( r a d )的状态下,由于第二凸轮部4 2 b的最大偏心部(图中的黑色圆点部分)以外的部分(半径比最大偏心部小的部分)抵接(线接触)在第一凸轮部4 I b的内周面,因而第一齿轮4 I的旋转轴心与第二齿轮4 2的旋转轴心变得不一致。亦即,例如在第二齿轮4 2的导程角为3p / 2的状态(图(d)的状态)下,第一凸轮部4 I b通过来自赋能弹簧5 O的赋能力向下方位移,以使第二凸轮部4 2 b的最小偏心部抵接在第一凸轮部4 I b的内周面(也就是,在第二凸轮部4 2 b与第一凸轮部4 I b之间不产生间隙K)。因此,第一齿轮4 I的旋转轴心的位置向下方位移。
[0045]图1 3—图1 5示出使第三齿轮4 3的转数以各4转增加迄3 2转止时的第二齿轮4 2的牙的相位位置的变化(各图的左侧列)、以及两凸轮部4 I b、4 2 b的接触位置的变化(各图的右侧列)。各图的左侧列相当于图5的A — A线剖视图,各图的右侧列相当于图5的B方向視図。
[0046]如图1 3—图1 5所示,所述驱动装置4 O中,在第三齿轮4 3从初期状态至旋转I 6转的期间,第一齿轮4 I以及第二齿轮4 2的旋转轴心一致。第三齿轮4 3旋转
16转后,第一齿轮4 I的轴心位置比第二齿轮4 2的轴心位置更向下方位移。并且,当第三齿轮4 3旋转了 2 4转时,第一齿轮4 I的轴心位置变得最低。第三齿轮4 3旋转了
24转后,第一齿轮4 I的轴心位置渐渐向上方位移,当第三齿轮4 3旋转了 3 2转时,第一齿轮4 I的轴心位置返回原来的位置。由于第一齿轮4 I与搬送螺杆3 3互相连接而一体旋转,因而随着第一齿轮4 I向下方位移,搬送螺杆3 3也向下方位移。图1 6 —图1 8显示搬送螺杆3 3随着第一齿轮4 I的位移而上下运动的状况。
[0047]图1 9是示出第三齿轮4 3的转数、以及第一齿轮4 I的向下方的位移量的关系的曲线图。曲线图中的实线是对第三齿轮4 3的转数为I,2,3…也就是整数转数时的第一齿轮4 I的向下方的位移量进行绘制,以曲线连结各绘制点(省略图示)而成的线。根据此曲线图可知,第一齿轮4 I的向下方的位移量为O而成为固定的状态、以及第一齿轮
4I的向下方的位移量超过O的状态(第一齿轮4 I比初期状态更向下方位移的状态),每当第三齿轮4 3旋转I 6转时即被交替重复进行。亦即,能说第一齿轮4 I的向下方的位移量是根据第三齿轮4 3的转数而以规定周期周期性地变化。另外,根据此曲线图还可知道,第一齿轮4 I的位移时的移动履历非常顺畅。再者,曲线图的2点点划线是描绘所述各绘制点(省略图示)间的第一齿轮4 I的向下方的位移量的概略的线。在比曲线图的横轴下侦U (也就是,显示第一齿轮4 I的向上方的位移的区域)未描绘位移履历,是因为第一齿轮
4I的向上方的位移有受到轴承孔4 4 f (参照图7 )的上端限制。
[0048]由此,本实施方式中,由于搬送螺杆3 3周期性地向下方位移,因而即使搬送螺杆
33和搬送箱3 2的内壁面的间隙取得较大,仍可通过搬送螺杆3 3确实地刮取搬送箱
32内的下端部的碳粉并进行搬送。另外,通过将间隙设定为较大,能够抑制搬送螺杆3 3的外径部与搬送箱3 2的内壁面的干涉,防止异音的产生。
[0049]《其他实施方式》
所述实施方式中,在搬送螺杆3 3的碳粉搬送方向的上游侧端部连结驱动装置4 0,但不局限于此,例如也可连结在搬送螺杆3 3的碳粉搬送方向的下游侧端部。
[0050]另外,所述实施方式中,通过驱动装置4 O将伴随第三齿轮4 3的旋转而产生的第一齿轮4 I以及第二齿轮4 2间的周向的相对位移转换为第一齿轮4 I的上下方向(第一齿轮的径向的一个方向)的位移,但不局限于此,例如也可转换为第一齿轮4 I的水平方向的位移。
[0051]所述实施方式中,由圆筒状凸轮部构成第一凸轮部4 I b,且由圆筒状的偏心凸轮部构成第二凸轮部4 2 b,但各凸轮部的凸轮形状不局限于此。亦即,只要是能够将伴随第三齿轮4 3的旋转而产生的第一齿轮4 I以及第二齿轮4 2间的周向的相对位移转换为第一齿轮4 I的径向的一个方向的位移的形状,也可为任何的形状。
[0052]另外,所述实施方式中,在筒状框部4 2 c与第一凸轮部4 I b之间设置赋能弹簧5 O,但不一定需要赋能弹簧5 O。亦即,也可不设置赋能弹簧5 O,而利用自重使第一齿轮4 I向下方位移。
[0053]所述实施方式中,碳粉盒3 2形成为3 2管子状,但不局限于此,例如也可为上侧开放的容器状。
[0054]另外,所述实施方式中,第一齿轮4 I的齿数和第二齿轮4 2的齿数只差I牙,当然毫无异议也可相差2牙以上。
[0055]另外,所述实施方式中,第三齿轮43的齿数与第一齿轮4 I的齿数相同被设定为3 3牙,但不局限于此,毫无异议也可为3 2牙以下,或者3 4牙以上。
[0056]另外,所述实施方式中,对利用搬送螺杆3 3所搬送的被搬送物是碳粉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被搬送物不局限于碳粉,例如也可是粘固粉(c eme n t)等。
[0057]如以上说明,本发明对驱动设在箱体内的轴状搬送螺杆的驱动装置有帮助,特别是对应用在使用于电子照相方式的图象形成装置的碳粉搬送用的搬送螺杆的情况有帮助。
【权利要求】
1.一种驱动装置,该驱动装置对设在箱体内的轴状搬送螺杆进行驱动,该驱动装置的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齿轮,其一体旋转地连结在所述搬送螺杆上; 第二齿轮,其在所述搬送螺杆的轴心方向上与所述第一齿轮并排设置; 第三齿轮,其与所述第一齿轮以及第二齿轮咬合,向该两个齿轮提供驱动力; 第二支持部件,其不能径向移动地支持所述第二齿轮;和 第一支持部件,其可于径向的一个方向移动地支持所述第一齿轮, 所述第一齿轮的齿数与所述第二齿轮的齿数不同,在所述第一齿轮的所述第二齿轮侧的侧面形成有向该第二齿轮侧突出的第一凸轮部,在所述第二齿轮的所述第一齿轮侧的侧面形成有向该第一齿轮侧突出的第二凸轮部,通过所述第一凸轮部以及第二凸轮部互相协调动作,将伴随所述第三齿轮的旋转而产生的所述第一齿轮以及所述第二齿轮间的周向的相对位移,按照该第三齿轮的转数,以规定周期转换为所述第一齿轮的所述一个方向的位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轮部是与所述第一齿轮的旋转轴同轴形成的圆筒状凸轮部, 所述第二凸轮部是相对于所述第二齿轮的旋转轴偏心,并线接触于所述圆筒状凸轮部的内周面的偏心凸轮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进而具备赋能部件,该赋能部件对所述第一凸轮部赋能以使该第一凸轮部压抵于第二凸轮部上。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搬送螺杆是使用于电子照相方式的图象形成装置上的用于搬送碳粉的搬送螺杆。
【文档编号】F16H55/17GK104514844SQ201410506691
【公开日】2015年4月15日 申请日期:2014年9月28日 优先权日:2013年10月4日
【发明者】水野雅彦 申请人:京瓷办公信息系统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