阻尼力可变型减震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216782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阻尼力可变型减震器,其包括:气缸,其填充有流体;活塞杆,其在所述气缸内往复运动;活塞阀,其被连接至所述活塞杆以将所述气缸分隔成压缩室和回弹室;壳体,其包括辅助室,所述辅助室与在所述活塞杆的纵向方向上穿透所述活塞杆的内部的连接通道连通,所述壳体被连接至所述活塞阀的下部并形成辅助通道,所述辅助通道被连接至设置在所述活塞阀下的所述压缩室;第一阻尼单元,其被设置在所述辅助室的上侧以形成以之字形的形式将所述连接通道与所述辅助通道连通的第一旁路通道,所述第一阻尼单元允许根据预定速度段的工作流体的流动而变形;第二阻尼单元,其被容纳在所述辅助室中并被设置在所述第一阻尼单元之下以形成连接至所述第一旁路通道的第二旁路通道,所述第二阻尼单元允许根据预定速度段的所述工作流体的流动而变形;以及密封单元,其被容纳在所述辅助室中并被设置在所述第一阻尼单元之下以垂直地支撑所述第二阻尼单元。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阻尼力可变型减震器,其中,所述第一阻尼单元包括:第一间隔环,其接触所述辅助室的内部顶部表面的边缘;第二间隔环,其被设置在所述第一间隔环之下;以及第一旁路盘,其被设置在所述第一间隔环和所述第二间隔环之间且包括与其中心隔开预定距离的位置处的第一旁路孔口孔。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阻尼力可变型减震器,其进一步包括第二旁路盘,所述第二旁路盘被设置在所述第二间隔环和所述密封单元之间且包括穿透其中心的第二旁路孔口孔。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阻尼力可变型减震器,其中,所述密封单元包括:上密封构件,其中,所述上密封构件的中心垂直地穿透且上支撑突出部沿所述上密封构件的下边缘突出;以及下密封构件,其被设置在所述上密封构件之下以支撑所述第二阻尼单元,其中,所述下密封单元的中心被垂直地穿透且下支撑突出部沿所述下密封构件的上边缘突出。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阻尼力可变型减震器,其中,所述第二阻尼单元包括:分隔盘,其上边缘和下边缘由所述密封单元支撑,所述分隔盘将所述辅助室分隔成上室和下室,孔口孔穿透所述分隔盘以便允许所述工作流体在压缩冲程和回弹冲程期间垂直地移动;环形上支撑盘,其被设置在所述分隔盘的上边缘使得所述孔口孔位于由所述密封单元形成的内部空间中;以及环形下支撑盘,其被设置在所述分隔盘的下边缘使得所述孔口孔位于由所述密封单元形成的内部空间中。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阻尼力可变型减震器,其中,所述密封单元包括:上密封构件,其中,所述上密封构件的中心被垂直地穿透且上支撑突出部沿所述上密封构件的下边缘突出;环形上止动部,其与所述上支撑突出部隔开预定距离,被设置为与所述上支撑突出部同轴并被设置在所述上密封构件的底表面上,所述上止动部的下端与所述分隔盘隔开;下密封构件,其被设置在所述上密封构件之下以支撑所述第二阻尼单元,其中,所述下密封构件的中心被垂直地穿透且下支撑突出部沿所述下密封构件的上边缘突出;以及环形下止动部,其与所述下支撑突出部隔开预定距离,被设置为\t与所述下支撑突出部同轴并被设置在所述下密封构件的顶表面上,所述下止动部的上端与所述分隔盘隔开,其中,所述分隔盘的所述孔口孔形成在所述上支撑突出部与所述上止动部之间和所述下支撑突出部与所述下止动部之间。7.根据权利要求4或6所述的阻尼力可变型减震器,其进一步包括:环形上连接凹槽,其凹入地形成在所述上密封构件的顶表面上;上金属环,其被安装在所述上连接凹槽上;环形下连接凹槽,其凹入地形成在所述下密封构件的底表面上;以及下金属环,其被安装在所述下连接凹槽上。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