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电动助力转向器用间隙调整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999853阅读:4548来源:国知局
汽车电动助力转向器用间隙调整结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辆转向器,更确切地说,是一种汽车电动助力转向器用间隙调整结构。



背景技术:

电动助力转向器构成中,蜗轮蜗杆的间隙直接影响转向器性能,间隙太大造成转向器旋转不稳定易晃动,间隙过小又会导致咬合过紧难以旋转甚至出现卡死状态。而由于实际应用过程中蜗轮蜗杆间不可避免的磨损以及器件间隙油量分布等因素,导致蜗轮蜗杆间隙往往不是一成不变的。传统的技术为螺母固定并调整弹簧深度,利用弹簧弹性提供蜗轮蜗杆间压力,从而保证间隙稳定。不过其存在组装调试过程繁琐,应用过程中内部易脏,弹簧可能变形应力减弱甚至丧失等一系列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主要是解决现有技术所存在的技术问题,从而提供一种汽车电动助力转向器用间隙调整结构。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问题主要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的:

一种汽车电动助力转向器用间隙调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汽车电动助力转向器用间隙调整结构包含一机壳,所述的机壳包含一蜗轮通道和一蜗杆通道,所述的蜗轮通道内设有一蜗轮,所述的蜗杆通道内设有一蜗杆组,所述的蜗轮通道包含一圆筒状的通道主体,所述的通道主体的两端分别设有一轴承槽,所述的通道主体的底部设有一调节槽,所述的蜗杆组包含一蜗杆,所述的蜗杆的两端分别设有一定位套环和一轴承,所述的蜗杆的头部设有一连接棘爪,所述的蜗杆的尾部设有一弹性金属环,所述的轴承设置在所述的轴承槽中,所述的弹性金属环设置在所述的调节槽中。

作为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所述的机壳为铝合金制成。

本发明的汽车电动助力转向器用间隙调整结构具有以下优点:使用时,由于利用弹性金属环取代传统的弹簧,彻底克服了现有的弹簧的一系列缺陷,有效稳定了蜗轮蜗杆间的作用力,从而为蜗轮蜗杆间提供更平稳更持久的应力,大大提高了转向器的可靠性。该汽车电动助力转向器用间隙调整结构结构简单,效果明显,成本低廉,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的汽车电动助力转向器用间隙调整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汽车电动助力转向器用间隙调整结构的立体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3为图2中的汽车电动助力转向器用间隙调整结构的机壳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的机壳沿a-a线的剖视图;

图5为图2中的汽车电动助力转向器用间隙调整结构的蜗杆组的立体结构分解示意图;

其中,

1、汽车电动助力转向器用间隙调整结构;2、机壳;21、蜗轮通道;22、蜗杆通道;221、通道主体;222、轴承槽;223、调节槽;3、蜗轮;4、蜗杆;5、定位套环;6、轴承;7、弹性金属环;8、连接棘爪;s、蜗杆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发明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如图1至图5所示,该汽车电动助力转向器用间隙调整结构1包含一机壳2,该机壳2包含一蜗轮通道21和一蜗杆通道22,该蜗轮通道21内设有一蜗轮3,该蜗杆通道22内设有一蜗杆组s,该蜗轮通道21包含一圆筒状的通道主体221,该通道主体221的两端分别设有一轴承槽222,该通道主体221的底部设有一调节槽223,该蜗杆组s包含一蜗杆4,该蜗杆4的两端分别设有一定位套环5和一轴承6,该蜗杆4的头部设有一连接棘爪8,该蜗杆4的尾部设有一弹性金属环7,该轴承6设置在该轴承槽222中,该弹性金属环7设置在该调节槽223中。

该机壳2为铝合金制成。

使用时,如图1和图2所示,由于利用弹性金属环7取代传统的弹簧,彻底克服了现有的弹簧的一系列缺陷,有效稳定了蜗轮蜗杆间的作用力,从而为蜗轮蜗杆间提供更平稳更持久的应力,大大提高了转向器的可靠性。

该汽车电动助力转向器用间隙调整结构结构简单,效果明显,成本低廉,实用性强。

不局限于此,任何不经过创造性劳动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保护范围为准。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汽车电动助力转向器用间隙调整结构,包含一机壳,所述的机壳包含一蜗轮通道和一蜗杆通道,所述的蜗轮通道内设有一蜗轮,所述的蜗杆通道内设有一蜗杆组,所述的蜗轮通道包含一圆筒状的通道主体,所述的通道主体的两端分别设有一轴承槽,所述的通道主体的底部设有一调节槽,所述的蜗杆组包含一蜗杆,所述的蜗杆的两端分别设有一定位套环和一轴承,所述的蜗杆的头部设有一连接棘爪,所述的蜗杆的尾部设有一弹性金属环。由于利用弹性金属环取代传统的弹簧,彻底克服了现有的弹簧的一系列缺陷,有效稳定了蜗轮蜗杆间的作用力,从而为蜗轮蜗杆间提供更平稳更持久的应力,大大提高了转向器的可靠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海兵;简辉;王春宏;李平;徐兆峰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江苏罡阳转向系统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6.05.17
技术公布日:2017.11.2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