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紧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41737阅读:171来源:国知局
张紧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对移动的链条或带等施加适当张力的张紧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为了适当保持链条等的张力而通常使用张紧装置,例如,公知有以下技术,通过张紧装置杆对在分别设置于发动机室(engine room)内的曲轴与凸轮轴的链轮之间进行无接头套挂转动的滚子链等传动链进行滑动导向的链条导向机构中,为了适当保持链条等的张力而用张紧装置对张紧装置杆施加力。

例如图10所模式地示出的那样,用于上述链条导向机构的公知的张紧装置510具备:张紧装置主体520,具有一侧开放的主体圆筒状孔521;柱塞540,滑动自如地插入于主体圆筒状孔521;及加力单元560,朝着前方侧对柱塞540施加力(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在该张紧装置510中,通过从设置于张紧装置主体520的供油孔523供油,从而在形成于主体圆筒状孔521与柱塞540之间的压油室511内充满油,通过油朝着前方侧对柱塞540施加力,同时通过止回阀550(只模式地图示了止回球)阻止从供油孔523流出油。由此,伴随柱塞540的往复运动,油在柱塞540与主体圆筒状孔521之间的细微的间隙内流动,因该流路阻力而得到使柱塞540的往复运动衰减的衰减效果。

在如上所述的张紧装置510中,存在如下问题,由于张紧装置主体520是铸铁或铝合金的压铸产品,因此为了防止柱塞540发生磨损、烧结,为了得到柱塞540进行滑动的主体圆筒状孔521的表面精度、耐久性,需要进行通过涂层处理的膜形成、平滑处理或者机械加工等。

于是,提出了如下技术(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在主体圆筒状孔521的表面精度、耐久性差时,通过将如图11所示的其他金属制的套筒530设置在主体圆筒状孔521的内周面与柱塞540的外周面之间,从而确保张紧装置主体520 的原材料选择及主体圆筒状孔521的内周面处理所涉及的设计自由度。

专利文献1:日本国特开2009-002495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国特开2002-206603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国特开2002-5249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在此,在上述张紧装置510中,为了限制柱塞540后退,有时使用如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可摆动地安装于张紧装置主体520且配合于柱塞540外周面的棘轮爪,或使用如专利文献3所记载的具有配合于柱塞540外周面的环状弹性部的弹性环。

这样,在将棘轮爪或弹性环设置于张紧装置510时,如图11所示,虽然需要在套筒530上形成朝着后方侧切除其前端的周向一部分的缺口槽534,但是如果形成该缺口槽534,则在套筒530的前端侧容易发生歪斜,在套筒530发生歪斜时,有可能在套筒530内的柱塞540的滑动性发生恶化,或者在套筒530与柱塞540之间的油压保持力降低。

于是,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进行的,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张紧装置,其结构简单,能够良好地维持柱塞的滑动性及油压保持力。

本发明如下,具备:套筒,插入于一侧开放的张紧装置主体的主体圆筒状孔内;柱塞,可沿着所述套筒的轴线方向进行前进、后退地插入于所述套筒内;及加力单元,朝着前方侧对所述柱塞施加力,在所述套筒的套筒本体的前端,形成有向外周侧鼓出的凸缘部,由此解决上述课题。

根据本技术方案1所涉及的发明,由于在存在于主体圆筒状孔的内周壁与柱塞的外周面之间的套筒的套筒本体的前端,形成有向外周侧鼓出的凸缘部,因此能够提高套筒前端侧的强度,能够抑制在套筒前端侧发生歪斜,所以能够良好地维持套筒内的柱塞的滑动性及在套筒与柱塞之间的油压保持力。

另外,由于能够通过形成凸缘部来确保套筒前端侧的强度,因此也能够将套筒的板厚控制地较薄。

根据本技术方案2所涉及的发明,在套筒上形成有朝着后方侧切除其前端的周向一部分的缺口槽。由此,即使在套筒上形成有用于设置限制柱塞后退的 弹性环或棘轮爪等的缺口槽的情况下,也能够通过在套筒本体的前端的外周侧形成凸缘部,从而抑制在套筒的前端侧发生歪斜。

根据本技术方案3所涉及的发明,由于凸缘部在其外周部的一部分上具有止转部,通过使止转部在周向上配合于主体圆筒状孔的内周壁,从而使套筒相对于张紧装置主体止转,因此能够利用具有出色强度的凸缘部来使套筒相对于张紧装置主体止转,所以能够抑制套筒发生歪斜,同时能够使套筒相对于张紧装置主体止转,另外,由于凸缘部向套筒本体的外周侧鼓出,因此止转部容易成形。

根据本技术方案4所涉及的发明,由于凸缘部具有使其外周部的一部分突出的压入用凸部,且压入嵌合于主体圆筒状孔的内周壁,因此能够利用具有出色强度的凸缘部来容易地将套筒压入嵌合于张紧装置主体,所以能够抑制套筒发生歪斜,同时能够将套筒压入嵌合于张紧装置主体,另外,由于凸缘部向套筒本体的外周侧鼓出,因此压入用凸部容易成形。

根据本技术方案5所涉及的发明,由于主体圆筒状孔具有:小径部,配置套筒本体;及大径部,形成在小径部的前方侧且配置凸缘部,因此能够在轴线方向上将主体圆筒状孔的内周壁与套筒本体的外周面之间的间隙维持地较小,另外,主体圆筒状孔的内周壁具有形成在小径部的内周壁与大径部的内周壁之间的阶梯壁面,在轴线方向上相对的凸缘部与阶梯壁面之间,形成有间隙,因此能够在凸缘部与阶梯壁面之间的间隙中收容在将凸缘部压入于主体圆筒状孔的大径部的内周壁时容易产生的切屑,所以能够抑制所述切屑侵入到主体圆筒状孔的小径部的内周壁与套筒本体的外周面之间,能够顺畅且正确地将套筒插入于主体圆筒状孔。

根据本技术方案6所涉及的发明,由于凸缘部与阶梯壁面之间的间隙容量被设计成与凸缘部的外周部、大径部的内周壁在设计上的重叠体积相比更大,因此能够在凸缘部与阶梯壁面之间的间隙中充分地收容在将凸缘部压入于主体圆筒状孔的大径部的内周壁时产生的切屑,能够确实地抑制切屑侵入到主体圆筒状孔的小径部的内周壁与套筒本体的外周面之间。

根据本技术方案7所涉及的发明,由于在主体圆筒状孔的内周面与套筒本体的外周面之间,配置环状的弹性压入构件,通过使弹性压入构件发生变形, 从而将套筒固定于张紧装置主体,因此套筒不会发生歪斜,能够将套筒确实地固定于张紧装置主体。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安装有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张紧装置的定时系统的示意图。

图2是表示张紧装置的立体图。

图3是表示张紧装置主体的立体图。

图4是表示套筒的立体图。

图5是表示柱塞的立体图。

图6是表示从前方侧观察的张紧装置的俯视图。

图7是表示张紧装置的剖视图。

图8是表示构成第2实施方式的张紧装置的套筒及弹性压入构件的示意图。

图9是表示构成第3实施方式的张紧装置的套筒的立体图。

图10是表示现有张紧装置的示意图。

图11是表示现有套筒的立体图。

符号说明

10-张紧装置;11-压油室;20-张紧装置主体;21-主体圆筒状孔;21a-小径部;21b-大径部;21c-阶梯壁面;22-缺口槽;23-供油孔;24-安装部;30-套筒;31-套筒本体;31a-环收容部;31b-供油孔;31c-环状槽;32-底部;33-凸缘部;33a-止转部;33b-压入用凸部;34-缺口槽;40-柱塞;41-贮油室;42-供油孔;43-环状槽;44-连通调整槽;50-止回阀;60-螺旋弹簧(加力单元);70-弹性环;71-环状弹性部;72-腕部;80-止动销;90-弹性压入构件;91-鼓出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根据附图对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张紧装置10进行说明。

首先,本实施方式的张紧装置10被安装于在汽车发动机的定时系统等中使用的链条传动装置,如图1所示,被安装于发动机体(未图示),介由张紧装置 杆G对套挂转动于多个链轮S1~S3的传动链CH的松弛侧施加适当的张力,抑制移动时发生振动。

如图2~图7所示,张紧装置10具备:张紧装置主体20,具有主体圆筒状孔21;套筒30,插入在主体圆筒状孔21内;柱塞40,可沿着套筒30的轴线方向进行前进、后退地插入在套筒30内;止回阀50,配置在柱塞40内;螺旋弹簧60,伸缩自如地收纳于形成在套筒30的底部32与柱塞40的后端侧之间的压油室11且朝着前方侧(突出侧)对柱塞40施加力;弹性环70,限制柱塞40后退;及止动销80,临时制止柱塞40前进。

以下,根据附图对张紧装置10的各构成要素进行说明。

张紧装置主体20由铝合金或合成树脂等所形成,如图3、图7所示,具有:一侧(前方侧)开放的主体圆筒状孔21;朝着后方侧切除张紧装置主体20前端的周向一部分的缺口槽22;从张紧装置主体20的外壁贯通至主体圆筒状孔21的供油孔23;及具有穿通用于将张紧装置主体20固定于发动机体的螺栓等的安装孔的安装部24。缺口槽22连接于主体圆筒状孔21。

如图7所示,主体圆筒状孔21具有:小径部21a,配置套筒本体31;及大径部21b,形成在小径部21a的前方侧且配置凸缘部33。小径部21a及大径部21b以同心状形成。

主体圆筒状孔21的内周壁具有形成在小径部21a的内周壁与大径部21b的内周壁之间的阶梯壁面21c。

套筒30由铁等的金属所形成,如图4、图7所示,呈一体地具有:圆筒状的套筒本体31;形成在套筒本体31后端的底部32;及形成在套筒本体31前端且向外周侧鼓出的凸缘部33。

如图4、图7所示,在套筒本体31的内周壁上形成有收容弹性环70的环收容部31a,该环收容部31a以在对后述的弹性环70的一对腕部72进行操作时能够使弹性环70的环状弹性部71发生扩径的大小形成。

并且,本实施方式中,环收容部31a虽然以凹下设置套筒本体31内周壁的环形槽状形成,但是环收容部31a的具体形态只要具有能够在收容环状弹性部71的同时使环状弹性部71发生扩径的大小即可,例如,也可以将套筒本体31前端侧的内周壁的直径设计地较大,将该大径部作为环收容部31a而加以利用。

另外,套筒本体31上形成有从内周侧贯通至外周侧的供油孔31b。

如图4所示,套筒30上形成有朝着后方侧切除套筒本体31及凸缘部33的前端的周向一部分的缺口槽34。

另外,如图4、图6所示,在凸缘部33的外周部形成有切除其一部分的止转部33a。另外,主体圆筒状孔21的大径部21b的内周壁具有对应于形成有止转部33a的凸缘部33的外周部形状的形状。而且,通过使止转部33a在周向上配合于主体圆筒状孔21的内周壁,从而使套筒30相对于张紧装置主体20止转。在使套筒30相对于张紧装置主体20止转的状态下,张紧装置主体20的缺口槽22与套筒30的缺口槽34之间的周向相位一致,张紧装置主体20的供油孔23与套筒30的供油孔31b之间的周向相位一致。

并且,止转部33a既可以通过切削凸缘部33的一部分而形成,也可以对凸缘部33实施冲压加工而形成。另外,本实施方式中,虽然通过切除凸缘部33的外周部的一部分来形成止转部33a,但是止转部33a的具体形态并不局限于此,例如也可以在凸缘部33的外周部形成凸部,将该凸部作为止转部33a而加以利用。

柱塞40由铁等的金属所形成,如图7所示,在柱塞40的内部配置有止回阀50,在其前方侧形成有贮油室41。

另外,如图7所示,柱塞40上形成有从柱塞40的外周面贯通至内周面的贮油室41的供油孔42。另外,如图7所示,在柱塞40的外周面上设置有连通调整槽44,其用于在套筒本体31的内周面与柱塞40的外周面之间形成油通路。

如图7所示,螺旋弹簧60配置为,其后端就位于套筒30的底部32,其前端就位于止回阀50的护圈外周,并构成为朝着前方侧对柱塞40施加力。

如图6所示,弹性环70具有环状弹性部71与从环状弹性部71的两端延伸出的一对腕部72。环状弹性部71配置在套筒本体31的环收容部31a与柱塞40的外周面之间,通过配合于以锯齿状形成于柱塞40外周面的多个环状槽43,从而限制柱塞40后退。

如图6所示,一对腕部72通过形成于张紧装置主体20及套筒30的缺口槽22、34,而其一部分配置在张紧装置主体20的外部。

如图7所示,止回阀50容许油从贮油室41流入压油室11,同时阻止油从 压油室11流入贮油室41,且具备:球座;止回球,可贴紧于球座的油流路;及护圈,对止回球进行导向。

如图2、图6所示,止动销80插入于形成在张紧装置主体20及柱塞40上的孔,临时制止柱塞40前进。

如图7所示,在如上构成的张紧装置10中,通过从外部通过供油孔23、供油孔31b、连通调整槽44、供油孔42、贮油室41而供油,从而使压油室11充满油,利用油向前方侧对柱塞40施加力,同时利用止回阀50来阻止从供油孔23流出油。由此,伴随柱塞40的往复运动,油在柱塞40与套筒30之间的细微的间隙内流动,因该流路阻力而得到使柱塞40的往复运动衰减的衰减效果。

另外,通过在柱塞40内部设置贮油室41,从而做成从贮油室41向压油室11供油的结构,使一定量的油不漏出而使其残留在贮油室41内,即使在长时间停止后的刚起动之后,残留在贮油室41内的油也会供给到压油室11,维持油对柱塞40的衰减力,抑制链条产生振动并防止发生损伤。

接下来,根据图8对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张紧装置10进行说明。在此,第2实施方式中,一部分结构与前述的第1实施方式完全相同。因而,关于不同点以外的结构,省略其说明。

在第2实施方式的张紧装置10中,如图8所示,在主体圆筒状孔21的内周面与套筒本体31的外周面之间,配置有公差环(Tolerance Ring)等的弹性压入构件90。该弹性压入构件90以切断周向一部分的环状形成,在该弹性压入构件90的外周面上,周向上形成有多个向外周侧鼓出的鼓出部91。另外,套筒本体31上形成有其外周面凹下的环状槽31c,在该环状槽31c中配置弹性压入构件90。而且,在将套筒30插入于主体圆筒状孔21内时,通过使弹性压入构件90发生变形,从而将套筒30固定于张紧装置主体20。

并且,在如上所述地利用弹性压入构件90将套筒30固定于张紧装置主体20时,在凸缘部33也可以不形成止转部33a。

接下来,根据图9对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张紧装置10进行说明。在此,第3实施方式中,一部分结构与前述的第1实施方式完全相同。因而,关于不同点以外的结构,省略其说明。

在第3实施方式的张紧装置10中,如图9所示,在套筒30的凸缘部33, 周向上形成有多个其外周部的一部分突出的压入用凸部33b,形成有压入用凸部33b的凸缘部33压入嵌合于主体圆筒状孔21的大径部21b的内周壁。通过对凸缘部33进行冲压加工,从而能够容易形成压入用凸部33b。

并且,也可以不形成压入用凸部33b,而将凸缘部33压入嵌合于主体圆筒状孔21的大径部21b的内周壁。

另外,如图7所示,在将套筒30配置于主体圆筒状孔21内的状态下,在轴线方向上相对的凸缘部33与阶梯壁面21c之间,形成有间隙S。该间隙S的容量被设计成与凸缘部33的外周部、大径部21b的内周壁在设计上的重叠体积相比更大。

并且,在将凸缘部33压入于张紧装置主体20时,在凸缘部33也可以不形成止转部33a。

以上,虽然详述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不脱离权利要求书所记载的本发明的范围内,可进行各种设计变更。

例如,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虽然说明了张紧装置被安装于汽车发动机用的定时系统的情况,但是张紧装置的具体用途并不局限于此。

另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虽然说明了张紧装置介由张紧装置杆对传动链施加张力的情况,但是也可以通过柱塞的顶端直接对传动链进行滑动导向,对传动链施加张力。

而且,不局限于利用传动链的传动机构,也可以适用于带、绳索等的类似的传动机构,只要其用途为需要对长尺寸物体施加张力,则在各种工业领域均可利用。

另外,也可以任意地组合上述多个实施方式的各种结构而构成张紧装置。

另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虽然对张紧装置主体、套筒本体及柱塞的侧面形成有从张紧装置外部供油的供油孔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是供油孔的具体形成位置并不局限于此,例如,如图10所示的例子,也可以构成为在张紧装置主体及套筒的底部形成供油孔而向柱塞内供油。

另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虽然朝着后方侧切除套筒前端而形成缺口槽,将该缺口槽作为用于设置限制柱塞后退的弹性环的腕部的槽而加以利用,但是上述缺口槽的用途并不局限于此,例如,也可以为了设置以可摆动的状态安装 于张紧装置主体并限制柱塞后退的棘轮爪而加以利用。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虽然说明了张紧装置主体与发动机体分别形成而安装于发动机体的情况,但是也可以将发动机体的一部分作为张紧装置主体而加以利用。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