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液压缓冲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38380阅读:265来源:国知局
一种液压缓冲器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液压缓冲器。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各个厂家纷纷希望自己的产品能让消费者了解。因此,总是希望通过各种途径来尽快占领市场。目前,人们使用的门铰,导轨等均设置有缓冲器。但是由于结构不合理,缓冲性能不太好,质量不稳定,对家电或家具的破坏性太大,一方面影响到产品的使用效果,另一方面降低了家电或家具的使用寿命,因此,有必要对现有的液压缓冲器作进一步的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已有技术存在的缺点,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组装方便,质量及性能稳定的一种液压缓冲器。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用以下方式实现的:一种液压缓冲器,其包括外管及设于其内的活塞杆,活塞杆上连接有活塞在外管内滑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活塞的上方安装有第一密封环及导向套,外管的上端口向内设置有上翻边将导向套固定在外管内,活塞的下方安装有第二密封环及内衬套,外管的下端口设置有下翻边将内衬套固定在外管内,内衬套内设置有通槽贯穿其两端,并在其下端安装有接头将通槽密封,所述的活塞杆与外管间设置有弹簧装置使得活塞杆根据需要始终保持外伸状态或是内缩状态。

所述的活塞杆的顶端螺接安装有顶帽,弹簧装置为套装在活塞杆表面的弹簧,弹簧两端分别抵压在顶帽与导向套之间,使得活塞杆始终向外伸出。

所述的活塞杆的下端设在限位凸台,弹簧装置为套装在限位凸台表面的弹簧,弹簧两端分别抵压在限位凸台及接头之间,使得活塞杆始终向外伸出。

所述的接头朝内的一端设置有限位孔,弹簧置于该限位孔内。

所述的第一密封环及第二密封环为V型密封环。

所述的接头上设置外螺牙,与设置在内衬套内的内螺牙螺接固定。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1、结构简单,生产成本低,提高市场竞争力。2、采用内置或是外置弹簧结构,可使得缓冲杆始终保持向外伸出的待缓冲状态,便于与家具,家电的铰链等设备装配使用。3、外管的尾段设置有接头和上下翻边,确保了本缓冲器在生产安装时所需的特定安装程序得以实施,从而降低缓冲器内的空气含量,使得缓冲器工作性能更加稳定。4、拆卸式接头设置,可以后期对接缓冲器进行检修,从而提升其工作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结构总装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结构装配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结构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结构总装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结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具体进一步的说明。一种液压缓冲器,其包括外管1及设于其内的活塞杆2,活塞杆2上连接有活塞3在外管1内滑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活塞3的上方安装有第一密封环4及导向套5,外管1的上端口向内设置有上翻边11将导向套5固定在外管1内,活塞3的下方安装有第二密封环6及内衬套7,外管1的下端口设置有下翻边12将内衬套7固定在外管1内,内衬套7内设置有通槽71贯穿其两端,并在其下端安装有接头72将通槽71密封,所述的活塞杆2与外管1间设置有弹簧装置8使得活塞杆2根据需要始终保持外伸状态或是内缩状态。

第一实施例:如图1所示,所述的活塞杆2的顶端螺接安装有顶帽21,弹簧装置为套装在活塞杆2表面的弹簧,弹簧两端分别抵压在顶帽21与导向套5之间,使得活塞杆2始终向外伸出。

第二实施例:如图4所示,所述的活塞杆2的下端设在限位凸台22,弹簧装置8为套装在限位凸台22表面的弹簧,弹簧两端分别抵压在限位凸台22及接头72之间,使得活塞杆2始终向外伸出。

所述的接头72朝内的一端设置有限位孔73,弹簧置于该限位孔内。

所述的第一密封环4及第二密封环6为V型密封环。

所述的接头72上设置外螺牙,与设置在内衬套7内的内螺牙螺接固定。

工作原理:外力从顶帽21向下压时,阻尼油从下腔体通过活塞的阻尼作用向上腔体流动;外力撤除后,由复位弹簧8将活塞杆2和活塞8顶出复位。

由于本案中的阻尼油采用两次分段灌装,且通过可拆卸式的接头密封,在方便密封工艺的同时,也降低了装配过程中混入阻尼油中的空气含量,从而使得活塞在运动过程中平顺稳定,降低了其漂移行程,从而满足更多场所的使用。

进一步的,为了使得缓冲器具有自动复位的作用,本案中可在活塞杆2表面套装弹簧,弹簧两端分别抵压在顶帽21与导向套5之间,使得活塞杆2始终向外伸出。也可在活塞杆2的下端设在限位凸台22,在限位凸台22表面安装弹簧,弹簧两端分别抵压在限位凸台22及接头72之间,使得活塞杆2始终向外伸出。具体实施方式可根据用户的实际使用需要设置,具体不在此作限定。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