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跟踪、光伏除尘共用动力箱变换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38256阅读:171来源:国知局
阳光跟踪、光伏除尘共用动力箱变换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磁离合器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阳光跟踪、光伏板除尘共用动力箱变换装置。



背景技术:

因地球目前可利用能源越来越少,而太阳能是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能源,太阳能作为清洁、无污染的新能源,近年来以受到广泛的关注和使用,特别是光伏发电。然而太阳能光伏板暴露在大气中会积灰尘、灰斑,影响太阳能转换效率,严重时会不发电,人工清洁要增加发电成本,特别是沙漠的太阳能电站,光伏板的清洁尤其显得重要,已有用钢丝绳牵引长条刷清洁光伏板方案,但必须要有价格不菲的动力,这对该技术方案的实施遇有难度。



技术实现要素:

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阳光跟踪、光伏板除尘共用动力箱变换装置。本实用新型为实现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阳光跟踪、光伏除尘共用动力箱变换装置,其特征是:位于减速电机和蜗轮蜗杆减速箱之间的连接套的中心设有电机动力输出轴的加长轴,电机动力输出轴的加长轴上依次套有钢丝绳缠绕轮、弹簧、可拨动轮;连接套上连接电磁铁包壳,电磁铁包壳内安装电磁铁,电磁铁上连接拨叉。

所述钢丝绳缠绕轮包括缠绕槽和用于卡装密封圈的密封槽,钢丝绳缠绕轮的内孔部分包括电机动力输出轴的加长轴的滑配段和被扩大了孔径的放置弹簧段,放置弹簧段内设有弹簧。

所述滑配段的两端设有防止电机动力输出轴的加长轴轴向窜动的卡簧。

所述连接套在缠绕槽的对应处至少设有2个钢丝绳穿越孔,缠绕槽上至少缠绕1圈钢丝绳,缠绕后的钢丝绳从钢丝绳穿越孔中穿出,通过滑轮引导钢丝绳与光伏板除尘装置的除尘刷联动。

所述可拨动轮的内孔与电机动力输出轴的加长轴的花键配合,可拨动轮的外周设有拨动凹槽,可拨动轮可轴向滑动,可拨动轮的两端面各设有至少一个梢钉。

所述梢钉分别与缠绕轮、传动盘上相应的孔连接,梢钉的长度为1-2mm。

所述传动盘固定在蜗轮蜗杆减速箱伸出的同心蜗杆轴上。

所述电磁铁包括动铁和定铁,动铁的一端与定铁铰链连接,并与骑跨于拨动凹槽上的拨叉绑定。

本实用新型由阳光跟踪传动动力箱、光伏板除尘装置配合使用,用阳光跟踪传动减速箱解决了光伏板的除尘动力,节约能源与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拨叉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具体实施例。

实施例1

如图1、图2所示的阳光跟踪、光伏除尘共用动力箱变换装置,位于减速电机1和蜗轮蜗杆减速箱2之间的连接套3的中心设有电机动力输出轴的加长轴4,电机动力输出轴的加长轴4上依次套有钢丝绳缠绕轮5、弹簧6、可拨动轮7;连接套3上连接电磁铁包壳9,电磁铁包壳9内安装电磁铁10,电磁铁10包括动铁和定铁,动铁的一端与定铁铰链连接,并与骑跨于拨动凹槽7.1上的拨叉11绑定。

所述钢丝绳缠绕轮5包括缠绕槽5.1和用于卡装密封圈5.2的密封槽,钢丝绳缠绕轮5的内孔部分包括电机动力输出轴的加长轴4的滑配段和被扩大了孔径的放置弹簧段,放置弹簧段内设有弹簧6,滑配段的两端设有防止电机动力输出轴的加长轴4轴向窜动的卡簧4.1。

所述连接套3在缠绕槽5.1的对应处设有2个钢丝绳穿越孔3.1,缠绕槽5.1上缠绕1圈钢丝绳,缠绕后的钢丝绳从钢丝绳穿越孔3.1中穿出,通过滑轮引导钢丝绳与光伏板除尘装置的除尘刷联动。

所述可拨动轮7的内孔与电机动力输出轴的加长轴4的花键配合,可拨动轮7的外周设有拨动凹槽7.1,可拨动轮7可轴向滑动,可拨动轮7的两端面各设有一个梢钉7.2,梢钉7.2分别与缠绕轮5、传动盘8上相应的孔连接,梢钉7.2的长度为2mm,传动盘8固定在蜗轮蜗杆减速箱2伸出的同心蜗杆轴12上。

电磁铁通电与否,可选择阳光跟踪动作或是光伏板除尘动作。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阳光跟踪、光伏除尘共用动力箱变换装置各部分结构与连接关系均与实施例1中相同,不同的技术参数为:

1)连接套3在缠绕槽5.1的对应处设有3个钢丝绳穿越孔3.1;

2)缠绕槽5.1上缠绕2圈钢丝绳;

3)可拨动轮7的两端面各设有2个梢钉7.2;

4)梢钉7.2的长度为1.5mm。

实施例3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阳光跟踪、光伏除尘共用动力箱变换装置各部分结构与连接关系均与实施例2中相同,不同的技术参数为:

1)连接套3在缠绕槽5.1的对应处设有4个钢丝绳穿越孔3.1;

2)缠绕槽5.1上缠绕3圈钢丝绳;

3)可拨动轮7的两端面各设有3个梢钉7.2;

4)梢钉7.2的长度为1mm。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的实施例和说明书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和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