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塑料进气歧管线束卡夹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58771阅读:298来源:国知局
一种塑料进气歧管线束卡夹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线束的夹体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塑料进气歧管线束卡夹。



背景技术:

现有的塑料加工设备中使用的气源设备,因设备的管路系统复杂,使用的气体输送管路较多,如果不进行有效果的分理,容易造成管道的缠绕打结,影响设备运行及维护,为此现针对管路的分理多是采用线夹将管道分来固定,避免出现上述问题,但是现有使用的线夹在夹固管体时,经常出现管体从线夹里跑出来,夹固不牢,同时现有的夹体的夹持空间太小,管子在夹体内时处于被压扁变形的状态,影响管体气流的输送,并且现有的夹持管体时,需要人为用较大力气将夹体先打开,再将管体夹持进夹体,操作较麻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塑料进气歧管线束卡夹,解决了现有卡夹夹持管体不牢的问题,且卡夹夹持区域大,不会夹扁管体,避免影响管体内气流输送,管体夹持操作简便,且卡夹结构牢固,延长了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塑料进气歧管线束卡夹,包括固定在设备壳体上的勾体,所述勾体的外表面设置加强肋,且加强肋的一端与设备壳体连接,所述勾体与设备壳体之间的区域是夹持部,所述夹持部的夹口设置有锁体,所述锁体包括锁杆、连接锁杆的销轴以及穿接在销轴上扭簧,锁体需要手动拨动锁杆打开夹口,常态下,卡夹夹口的锁体是闭合的。

进一步地,所述设备壳体在夹持部区域的表面设置槽体,设备壳体的表面设置凸起的紧固条,所述紧固条在夹持部的夹口设置锁口,所述锁体与勾体的夹口端部活动连接,所述夹口端部上设有连接锁体的通槽,所述锁杆的一端靠接在锁口上,所述销轴设置在夹口端部的通槽内。

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采用在卡夹设置锁体,可将管体锁住在卡夹内,避免管体从线夹里跑出,管体夹持牢固;

增大卡夹的夹持空间,避免将管体被夹扁而影响管体内气体输送;

2、在卡夹的表面布置连接设备壳体的加强肋,卡夹整体结构更加牢固,延长了使用寿命;

夹持管体时,只需将锁体打开,放入管体即可,夹持操作使用简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线束卡夹布置在设备壳体上的主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线束卡夹连接勾体夹口端部的锁体结构示意图。

其中:1、勾体;2、加强肋;3、夹口端部;4、槽体;5、夹持部;6、紧固条;7、锁口;8、锁体;9、设备壳体;31、通槽;81、锁杆;82、销轴;83、扭簧。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塑料进气歧管线束卡夹,包括固定在设备壳体9上的勾体1,所述勾体1与设备壳体9之间的区域是夹持部5,同时为扩大夹持部5的空间,所述设备壳体9还在夹持部5区域的表面设置槽体4,通过槽体4的设计,有效扩大了夹持部5的空间,在管体夹装时,可保证管体不被卡夹的勾体1以及设备壳体9的表面卡扁变形,导致管体气体输送不畅,影响装置的有效运行。

如图1所示,本线束卡夹的勾体1的外表面设置了加强肋2,加强肋2的外形与勾体1的外形相似,并且加强肋2的一端与设备壳体9连接,增加了卡夹本身结构的牢固度。

如图1所示,在安装本线束卡夹的设备壳体9的表面还设置有凸起的紧固条6,可保证安装卡夹处的设备壳体9牢固度,从而增加了卡夹安装的牢固度。

上述加强肋2和紧固条6,从整体上增加了卡夹的牢固度。

如图1、2所示,本线束卡夹还公开了设置在卡夹的夹持部5夹口的锁体8,所述锁体8包括锁杆81、连接锁杆81的销轴82以及穿接在销轴82上扭簧83,其中锁杆81的一端靠接在锁口7,另一端连接销轴82,而销轴82设置在夹口端部3的通槽31,且穿接在销轴82上扭簧83与通槽31内壁面固定连接。

上述的锁口7设置在设备壳体9表面的凸起的紧固条6上的一个带有圆弧度的缺口,以此来保证锁杆81与锁口7圆弧的一侧端部顶牢关闭卡夹夹口,锁杆81而向锁口7圆弧另一侧端部运动打开卡夹夹口。

锁杆81可随销轴82转动,且在锁杆81端部离开锁口7与销轴82转动一起转动时,扭簧83发生变形,产生抵抗回复力。

因此,锁体8在常态下时是闭合在卡夹夹口上的。

在夹持管体时,向锁体8的锁杆81施力,使其离开锁口7而打开卡夹夹口,接着将管体从夹口放入卡夹内,再取消作用在锁杆81上的作用力,锁杆81在扭簧83变形回复力作用下,锁杆81恢复原位,将卡夹的夹口闭合,避免管体从线夹里跑出,管体夹持牢固,且夹持操作使用简便。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