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真空吸盘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46221阅读:1073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真空吸盘杯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吸盘,具体涉及一种新型真空吸盘杯。



背景技术:

真空吸盘是一种通过真空度来维持两物体附着不分离的技术。有工业应用和民间应用之分,在工业上通过改变吸盘的真空度来实现搬运、迁移过程中的“拿”与“放”,配合实现自动化机械化。但是现有的吸盘都是需要按压才能完成吸合,在取下时,也需要使用较大的力气,因此使用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无需用力即可完成吸合,不会倾倒,轻轻向上拿起即可与桌子分离,非常方便。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新型真空吸盘杯,包括主体、上盖、吸盘以及气密压块,上盖的中间开设有一个通孔,气密压块相对上盖一端设置一螺纹段,螺纹段穿过通孔伸出于上盖上端面,并通过气密压块圈连接,上盖、主体以及吸盘之间互相装配连接,主体中间开设有一个气孔,气密压块伸入于气孔内时气闭,气密压块拉出气孔时,气孔导通。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主体与上盖之间通过螺丝锁紧连接,吸盘安装于主体的底部开口端。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吸盘的中间设置有一个装配腔,所述装配腔的底面上开设有真空吸孔,所述真空吸孔正对气孔设置,气密压块伸入于气孔中并密封吸盘上的真空吸孔。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装配腔的底部开口端设置有一个底卡,底卡上设置有卡扣,装配腔内设置有卡扣槽,底卡通过卡扣与卡扣槽装配。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底卡上设置有气孔。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无需通过压力压紧即可完成吸合,将气密压块伸入于气孔内并与真空吸孔接触即可完成密封吸合,向上提拉,气密压块离开气孔,即可完成吸盘的分离,因此无需用力完成吸合,不会倾倒,轻轻向上拿起即可与桌子分离,非常方便。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说明书中公开的所有特征,或公开的所有方法或过程中的步骤,除了互相排斥的特征和/或步骤以外,均可以以任何方式组合。

本说明书(包括任何附加权利要求、摘要和附图)中公开的任一特征,除非特别叙述,均可被其他等效或具有类似目的的替代特征加以替换。即,除非特别叙述,每个特征只是一系列等效或类似特征中的一个例子而已。

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主体4、上盖6、吸盘1以及气密压块5,上盖6的中间开设有一个通孔8,气密压块5相对上盖一端设置一螺纹段,螺纹段穿过通孔伸出于上盖上端面,并通过气密压块圈1连接,上盖6、主体4以及吸盘1之间互相装配连接,主体4中间开设有一个气孔9,气密压块5伸入于气孔内时气闭,气密压块拉出气孔时,气孔导通。

本实施例中,主体4与上盖6之间通过螺丝3锁紧连接,吸盘1安装于主体4的底部开口端,吸盘1的中间设置有一个装配腔,装配腔的底面上开设有真空吸孔11,真空吸孔11正对气孔9设置,气密压块5伸入于气孔9中并密封吸盘1上的真空吸孔11,装配腔的底部开口端设置有一个底卡1,底卡1上设置有卡扣10,装配腔内设置有卡扣槽,底卡1通过卡扣与卡扣槽装配,底卡1上设置有气孔2。

使用时,拿捏住气密压块圈,此时气密压块5从气孔内拉出,此时整个真空吸孔导通,此时为漏气状态,不能完成吸合;当需要固定吸合时,只要松开气密压块圈,此时气密压块下降,进入气孔,进而与吸盘上的真空吸孔接触,实现真空吸孔的密封,底卡与吸合面接触,通过气孔完成吸合,拆卸时,垂直向上拉起气密压块,吸盘通气,即可完成分离。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无需通过压力压紧即可完成吸合,将气密压块伸入于气孔内并与真空吸孔接触即可完成密封吸合,向上提拉,气密压块离开气孔,即可完成吸盘的分离,因此无需用力完成吸合,不会倾倒,轻轻向上拿起即可与桌子分离,非常方便。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不经过创造性劳动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