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润滑齿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424443阅读:269来源:国知局
一种自动润滑齿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传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自动润滑齿轮。



背景技术:

齿轮作为一种常见的动力传输部件,一般与配对的齿轮或齿条配合达到传动的功能,齿轮在啮合传动过程中会受到较大的机械摩擦力,这种摩擦力对齿轮的传动效果影响巨大,而且长期摩擦下会对齿轮造成极大的磨损或者破坏,影响齿轮的使用寿命。

这就需要工作过程中对齿轮的啮合部进行不断的润滑以改善齿轮的工作条件,现阶段主要通过人为加注润滑油的方式润滑齿轮的啮合部位,这种方式一方面需要停机润滑会影响工作效率,另一方面一些齿轮的工作部位十分隐蔽,人为润滑非常不方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自动润滑齿轮,能够实现齿轮自动润滑,解决现有技术中齿轮工作过程润滑不到位影响工作效率和齿轮寿命,人为润滑齿轮啮合部操作不便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一种自动润滑齿轮,包括齿轮主体,所述齿轮主体的一个侧面上设置有环状的储油槽,所述储油槽的开口端设置有环形盖板,所述环形盖板固定安装于所述齿轮主体上且所述环形盖板与所述齿轮主体之间设置有第一密封圈;所述齿轮主体的周壁上均匀开设有若干个与所述储油槽相连通的出油孔,所述出油孔位于所述齿轮主体周壁上的相邻齿之间,所述齿轮主体的内部沿所述储油槽的侧壁均匀开设有若干个盲孔,各所述盲孔与所各述出油孔相对设置,所述盲孔的开口端设置有第二密封圈,所述盲孔的底部固定设置有第一压缩弹簧,所述第一压缩弹簧的自由端固定连接于限位柱的一端,所述限位柱的另一端与所述连接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穿过所述第二密封圈与封孔件固定连接,所述封孔件设置于所述出油孔与所述储油槽的接触部位以封堵出油孔,所述封孔件的另一端与受触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受触杆的直径小于所述出油孔的内径,所述受触杆的另一端穿过所述出油孔后延伸至所述齿轮主体的外侧。所述出油孔及所述第二密封圈之间固定设置有导向套,所述连接杆位于所述储油槽内的部分及所述封孔件均位于所述导向套内,所述导向套的侧部均匀设置有多个进油孔。所述导向套内部靠近所述封孔件的一端设置有第一挡板,所述第一挡板的周壁与所述导向套间隙配合,所述第一挡板上均匀开设有多个渗油孔,所述导向套内部靠近所述第二密封圈的一端设置有与限位套固定连接的第二挡板,所述第一挡板及第二挡板中部均开设有与所述连接杆间隙配合的通孔,所述导向套在所述第一挡板及第二挡板之间的周壁上开设有进油孔,所述第一挡板及第二挡板之间设置有第二压缩弹簧和海绵,所述第二压缩弹簧及海绵的两端均分别与所述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环形盖板通过多个螺栓螺旋紧固于所述齿轮主体上。

再进一步的,所述封孔件具体设置为球体结构且所述封孔件的直径大于所述出油孔的直径。

再进一步的,所述盲孔具体设置为沉头盲孔,所述第二密封圈固定镶嵌于所述沉头盲孔的大孔内。

再进一步的,所述导向套靠近所述出油孔的一端固定插装于所述齿轮主体上,所述导向套位于所述第二密封圈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密封圈固定粘接。

再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密封圈及所述第二密封圈的材质均为NBR丁腈橡胶。

再进一步的,所述封孔件为弹性件。

再进一步的,所述封孔件为橡胶球。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在齿轮主体内部设置有储油槽用以储存液态的润滑油,润滑油由进油孔进入导向套并吸附于导向套内的海绵中。齿轮在啮合传动过程中,啮合部位齿槽上的受触杆受到与自动润滑齿轮相啮合的齿轮或者齿条触碰作用而下移,与受触杆连接的封孔件也会向齿轮主体内部运动,不再对出油孔具有封堵作用,由于所述第一挡板与所述导向套间隙配合,使所述连接杆和封孔件在所述导向套内运动,不会发生位置偏而移影响自润滑齿轮的使用效果,并且所述导向套的两端分别与齿轮主体和第二密封圈固定连接,导向套将第二密封圈抵顶牢固,避免第二密封圈因连接杆的长期运动摩擦而脱离盲孔丧失密封效果。封孔件内移时碰撞第一挡板,第一挡板挤压海绵,海绵内的润滑油由渗油孔溢出并经出油孔进入啮合部位,实现对啮合部位的自动润滑并可有效避免润滑油的过度浪费。齿轮继续运动,受触杆不再受到相啮合的齿轮或齿条的压力作用,封孔件受到第一压缩弹簧的回弹力作用返回原位置,封堵住出油孔使润滑油在未啮合部位不再流出。

本实用新型无论齿轮处于何种位置均能实现齿轮啮合部位的自动润滑,方便可靠,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和齿轮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说明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纵向剖面示意图;

图3为图2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齿轮主体;2、储油槽;3、环形盖板;4、第一密封圈;5、出油孔;6、盲孔;7、第二密封圈;8、第一压缩弹簧;9、限位柱;10、连接杆;11、封口件;12、受触杆;13、螺栓;14、导向套;15、进油孔;16、第一挡板;17、第二挡板;18、渗油孔;19、第二压缩弹簧;20、海绵。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3所示,一种自动润滑齿轮,包括齿轮主体1,所述齿轮主体1的一侧面设置有环状的储油槽2,所述储油槽2的开口端设置有环形盖板3,所述环形盖板3固定安装于所述齿轮主体1上且所述环形盖板3与所述齿轮主体1之间设置有第一密封圈4。所述齿轮主体1的周壁上均匀开设有若干个与所述储油槽2相连通的出油孔5,所述出油孔5位于所述齿轮主体1周壁上的相邻齿之间,所述齿轮主体1的内部沿所述储油槽2的侧壁均匀开设有若干个盲孔6,各所述盲孔6分别与各所述出油孔5相对设置,所述盲孔6的开口端设置有第二密封圈7,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盲孔6具体设置为沉头盲孔,所述第二密封圈7固定镶嵌于所述沉头盲孔的大孔内。所述盲孔6的底部固定设置有第一压缩弹簧8,所述第一压缩弹簧8的自由端固定连接限位柱9的一端,所述限位柱9的另一端与连接杆10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杆10的另一端穿过所述第二密封圈7与封孔件11固定连接,所述封孔件11设置于所述出油孔5与所述储油槽2的接触部位以封堵所述出油孔5,所述封孔件11的另一端与受触杆12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受触杆12的直径小于所述出油孔5的内径,所述受触杆12的另一端穿过所述出油孔5并位于所述齿轮主体2的外侧。所述受触杆9位于所述齿轮主体1外侧的一端的端面形状设置为球面状,使受触杆9与和自动润滑齿轮啮合使用的齿轮或齿条接触平滑,不会对另外的齿轮和齿条产生磨损和破坏。所述第一压缩弹簧8、限位柱9、连接杆10、封孔件11及受触杆12均沿所述盲孔6的轴向设置。

所述出油孔5及所述第二密封圈7之间固定设置有导向套14,所述导向套14靠近所述出油孔5的一端固定插装于所述齿轮主体1上,所述导向套14位于所述第二密封圈7的一端通过防油胶与所述第二密封圈7固定粘接。所述连接杆10位于所述储油槽2内的部分及所述封孔件11均位于所述导向套14内,所述封孔件11的外径略小于所述导向套14的内径。所述导向套14内部靠近所述封孔件11的一端设置有第一挡板16,所述第一挡板16的周壁与所述导向套14间隙配合,所述第一挡板16上均匀开设有多个渗油孔18,所述导向套14内部靠近所述第二密封圈7的一端固定设置有第二挡板17,所述第一挡板16及第二挡板17中部均开设有与所述连接杆10间隙配合的通孔,所述导向套14在所述第一挡板16及第二挡板17之间的周壁上开设有进油孔15,所述第一挡板16及第二挡板17之间设置有第二压缩弹簧19和海绵20,所述第二压缩弹簧19及海绵20的两端均分别与所述第一挡板16和第二挡板17固定连接。

所述环形盖板3通过多个螺栓13螺旋紧固于所述齿轮主体1上。

所述封孔件11具体设置为球体结构且所述封孔件11的直径大于所述出油孔5的直径。

所述第一密封圈4及所述第二密封圈7的材质均为NBR丁腈橡胶,密封圈耐油性极好,耐磨性较高,耐热性较好,粘接力强。

所述封孔件11为弹性件,所述封孔件11为橡胶球。

本实用新型的动作过程如下:本实用新型在齿轮主体内部设置有储油槽用以储存液态的润滑油,润滑油由进油孔进入导向套并吸附于导向套内的海绵中齿轮在啮合传动过程中。齿轮在啮合传动过程中,处于啮合部位齿槽上的受触杆受到与自动润滑齿轮相啮合的齿轮或者齿条的触碰而向齿轮轴线移动,与受触杆连接的封孔件也会向齿轮主体内部运动,不再对出油孔具有封堵作用,由于所述导向套与所述第一挡板间隙配合,使所述连接杆和封孔件在所述导向套内运动,不会发生位置偏而移影响自润滑齿轮的使用效果,并且所述导向套的两端分别与齿条主体和第二密封圈固定连接,导向套将第二密封圈抵顶牢固,避免第二密封圈因限位柱的长期运动摩擦而脱离盲孔丧失密封效果。封孔件内移时碰撞第一挡板,第一挡板挤压海绵,海绵内的润滑油由渗油孔溢出并经出油孔进入啮合部位,实现对啮合部位的自动润滑并可有效避免润滑油的过度浪费。齿轮继续运动,受触杆不再受到相啮合的齿轮或齿条的压力作用,封孔件受到第一压缩弹簧的回弹力作用返回原位置封堵住出油孔使润滑油在未啮合部位不再流出,第一挡板受到第二压缩弹簧的回弹力作用返回原处。当齿轮啮合至下一出油孔所处的齿槽位置处,继续重复上一动作,实现齿轮啮合传动过程中的长效润滑。此外,当需要对储油槽内注油、油渣清理或者自动润滑齿轮内部检修时可拧出所述螺栓,取下环形盖板进行注油、清理或检修操作,操作完成后安装好第一密封圈和盖板即可继续使用。

本实用新型无论齿轮处于何种位置时均能实现齿轮啮合部位的自动润滑,方便可靠,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和齿轮的使用寿命。

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