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定型机用导轨接头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547704阅读:337来源:国知局
一种定型机用导轨接头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印染行业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定型机用导轨接头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导轨接头的链条运行导向槽由于存在完全断开的缺口,请参阅图1和图2,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定型机用导轨接头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现有技术中的定型机用导轨接头装置的运行结构示意图。如图1和2所示,第一导轨接头1和第二导轨接头2通过连接轴8连接,第一导轨接头1和第二导轨接头2相互配合,能够以连接轴8为中心点,左右转动,第一导轨接头1和第二导轨接头2均设有用于通过链条的链条槽3,在第一导轨接头1和第二导轨接头2之间存在间隙4,当链条在链条槽3中沿链条运行方向a运转时,链条中的润滑油会沿着间隙4的缺口大量的流失,而且导轨中运行的链条在经过第一导轨接头1的链条槽3再进入第二导轨接头2的链条槽3时,在链条冲击点b会有较大的冲击导致链条振动。由于上述缺点,现有定型机的链条最高运行线速度受到很大限制,在链条运行到导轨后段时,会出现无润滑油的情况,导致磨损严重,而且贵重的润滑油浪费很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定型机用导轨接头装置,克服上述缺陷,通过对导轨接头装置结构的改进,来解决上述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定型机用导轨接头装置,包括:第一导轨接头、第二导轨接头和连接轴,

所述第一导轨接头包括第一导轨接头基座,所述第一导轨接头基座的一端连接轨道,另一端为第一连接端,所述第一连接端为外凸的圆弧状结构,所述第一导轨接头基座的下表面为平面,所述第一导轨接头基座的上表面包括一个第一中心部和两个第一边沿部,所述两个第一边沿部分别位于所述第一中心部的两侧,两个第一边沿部和一个第一中心部构成一中间高、两边低的“凸”字状结构,在所述第一边沿部上设有第一卡槽,

所述第二导轨接头包括第二导轨接头基座,所述第二导轨接头基座的一端连接轨道,另一端为第二连接端,所述第二连接端为外凸的圆弧状结构,所述第二导轨接头基座的下表面为平面,所述第二导轨接头基座的上表面包括一个第二中心部和两个第二边沿部,所述两个第二边沿部分别位于所述第二中心部的两侧,两个第二边沿部和一个第二中心部构成一中间高、两边低的“凸”字状结构,在所述第二边沿部上设有第二卡槽,

所述第一连接端与所述第二连接端相互匹配,所述第一连接端与所述第二连接端层叠,所述第一连接端通过所述连接轴与所述第二连接端连接,底部弹性桥接体的一端部分插入所述第一卡槽中,另一端部分插入所述第二卡槽中。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定型机用导轨接头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定型机用导轨接头装置还包括第一内侧面弹性桥接体、第一外侧面弹性桥接体、第二内侧面弹性桥接体和第二外侧面弹性桥接体,

所述第一内侧面弹性桥接体与所述第一中心部的侧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外侧面弹性桥接体与所述第一边沿部的侧壁固定连接,

所述第二内侧面弹性桥接体与所述第二中心部的侧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外侧面弹性桥接体与所述第二边沿部的侧壁固定连接,

所述第一内侧面弹性桥接体与所述第二内侧面弹性桥接体相互插嵌,所述第一外侧面弹性桥接体与所述第二外侧面弹性桥接体相互插嵌,内侧面弹性桥接体与外侧面弹性桥接体之间形成用于通过链条的链条槽。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定型机用导轨接头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内侧面弹性桥接体与所述第一外侧面弹性桥接体平行,所述第二内侧面弹性桥接体与所述第二外侧面弹性桥接体平行。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定型机用导轨接头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内侧面弹性桥接体、第一外侧面弹性桥接体、第二内侧面弹性桥接体和第二外侧面弹性桥接体均由多片弹性钢板层叠构成。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定型机用导轨接头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外侧面弹性桥接体上设有腰形孔,螺栓通过腰形孔将多片弹性钢板连接,所述第二外侧面弹性桥接体上也设有腰形孔,螺栓通过腰形孔将多片弹性钢板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定型机用导轨接头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二内侧面弹性桥接体的弹性钢板包括靠近第二中心部的弹性钢板和远离第二中心部的第一凹端弹性钢板,所述第一内侧面弹性桥接体的弹性钢板包括靠近第一中心部的弹性钢板和远离第一中心部的第一凸端弹性钢板,所述第一凹端弹性钢板在与所述第一凸端弹性钢板的连接处设有第一燕尾槽,所述第一凹端弹性钢板与所述第一凸端弹性钢板相互配合,

所述第二外侧面弹性桥接体的弹性钢板包括靠近第二中心部的弹性钢板和远离第二中心部的第二凹端弹性钢板,所述第一外侧面弹性桥接体的弹性钢板包括靠近第一中心部的弹性钢板和远离第一中心部的第二凸端弹性钢板,所述第二凹端弹性钢板在与所述第二凸端弹性钢板的连接处设有第二燕尾槽,所述第二凹端弹性钢板与所述第二凸端弹性钢板相互配合。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定型机用导轨接头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导轨接头基座具有第一连接端、与所述第一连接端相对应的第一接轨端,所述第一接轨端连接轨道,所述第一接轨端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一连接端的宽度,

所述第二导轨接头基座具有第二连接端、与所述第二连接端相对应的第二接轨端,所述第二接轨端连接轨道,所述第二接轨端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二连接端的宽度。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定型机用导轨接头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靠近第一连接端的第一边沿部的一端的厚度小于靠近第一接轨端的第一边沿部的一端的厚度,

靠近第二连接端的第二边沿部的一端的厚度小于靠近第二接轨端的第二边沿部的一端的厚度。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定型机用导轨接头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定型机用导轨接头装置还包括底板,所述底板设置在所述第一导轨接头基座和第二导轨接头基座的下方,所述底板贴合所述第一导轨接头基座的下表面和第二导轨接头基座的下表面,所述底板的上表面设有第三燕尾槽,所述连接轴穿过所述第一连接端和所述第二连接端,且底部插入所述第三燕尾槽内,所述连接轴在所述第三燕尾槽内沿所述导轨接头装置的长度方向滑动,所述第一导轨接头基座与所述第二导轨接头基座围绕所述连接轴旋转。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定型机用导轨接头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底部弹性桥接体包括第一底部弹性桥接体和第二底部弹性桥接体,所述第一底部弹性桥接体的一端插入所述第一卡槽中,所述第二底部弹性桥接体的一端插入所述第二卡槽中,所述第一底部弹性桥接体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底部弹性桥接体的另一端相互插嵌。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定型机用导轨接头装置通过改进结构,定型机链条的运行冲击大大减小,润滑油流失降低,而且链条运行的噪音下降,高速运行时线速度提高、平稳性更高。润滑油补充间隔时间拉长。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

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定型机用导轨接头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现有技术中的定型机用导轨接头装置的运行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定型机用导轨接头装置的导轨接头基座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定型机用导轨接头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定型机用导轨接头装置的运行结构示意图。

其中:1为第一导轨接头、11为第一导轨接头基座、111为第一连接端、112为第一中心部、113为第一边沿部、114为第一接轨端、12为第一卡槽、2为第二导轨接头、21为第二导轨接头基座、212为第二中心部、213为第二边沿部、214为第二接轨端、22为第二卡槽、3为链条槽、4为间隙、5为底部弹性桥接体、61为第一内侧面弹性桥接体、62为第一外侧面弹性桥接体、63为第二内侧面弹性桥接体、64为第二外侧面弹性桥接体、7为底板、8为连接轴、9为腰形孔、a为链条运行方向、b为链条冲击点。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首先,此处所称的“一个实施例”或“实施例”是指可包含于本实用新型至少一个实现方式中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在本说明书中不同地方出现的“在一个实施例中”并非均指同一个实施例,也不是单独的或选择性的与其他实施例互相排斥的实施例。

其次,本实用新型利用结构示意图等进行详细描述,在详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时,为便于说明,表示一种定型机用导轨接头装置结构的示意图会不依一般比例作局部放大,而且所述示意图只是实例,其在此不应限制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此外,在实际制作中应包含长度、宽度及深度的三维空间。

实施例1

请参阅图3,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定型机用导轨接头装置的导轨接头基座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所述定型机用导轨接头装置,包括:定型机用导轨接头装置,包括:第一导轨接头1、第二导轨接头2和连接轴8。第一导轨接头1包括第一导轨接头基座11,第一导轨接头基座11的一端连接轨道(未图示),另一端为第一连接端111,第一连接端111为外凸的圆弧状结构,第一导轨接头基座11的下表面为平面,第一导轨接头基座11的上表面包括一个第一中心部112和两个第一边沿部113,两个第一边沿部113分别位于第一中心部112的两侧,两个第一边沿部113和一个第一中心部112构成一中间高、两边低的“凸”字状结构,在第一边沿部113上设有第一卡槽12,第二导轨接头2包括第二导轨接头基座21,第二导轨接头基座21的一端连接轨道(未图示),另一端为第二连接端211,第二连接端211为外凸的圆弧状结构,第二导轨接头基座21的下表面为平面,第二导轨接头基座21的上表面包括一个第二中心部212和两个第二边沿部213,两个第二边沿部213分别位于第二中心部212的两侧,两个第二边沿部213和一个第二中心部212构成一中间高、两边低的“凸”字状结构,在第二边沿部213上设有第二卡槽22。第一连接端111与第二连接端211相互匹配,第一连接端111与第二连接端211层叠,第一连接端111通过连接轴8与第二连接端211连接。

为了避免在第一连接端111与第二连接端211的连接处的间隙4漏油,底部弹性桥接体5的一端部分插入第一卡槽12中,另一端部分插入第二卡槽22中。一种较好的结构方式为:底部弹性桥接体5包括第一底部弹性桥接体(未图示)和第二底部弹性桥接体(未图示),第一底部弹性桥接体的一端插入第一卡槽12中,第二底部弹性桥接体的一端插入第二卡槽22中,第一底部弹性桥接体的另一端与第一底部弹性桥接体的另一端相互插嵌。第一底部弹性桥接体的另一端与第一底部弹性桥接体均由多片弹性钢板层叠构成。

当第一导轨接头基座11和第二导轨接头基座21向左或向右转动时,底部弹性桥接体5也随之运动,使得第一导轨接头基座11和第二导轨接头基座21之间的间隙4始终覆盖。

请参阅图4和图5,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定型机用导轨接头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定型机用导轨接头装置的运行结构示意图。如图4和图5所示,定型机用导轨接头装置还包括第一内侧面弹性桥接体61、第一外侧面弹性桥接体62、第二内侧面弹性桥接体63和第二外侧面弹性桥接体64,第一内侧面弹性桥接体61与第一中心部112的侧壁固定连接,第一外侧面弹性桥接体62与第一边沿部113的侧壁固定连接,第二内侧面弹性桥接体63与第二中心部212的侧壁固定连接,第二外侧面弹性桥接体64与第二边沿部213的侧壁固定连接,第一内侧面弹性桥接体61与第二内侧面弹性桥接体63相互插嵌,第一外侧面弹性桥接体62与第二外侧面弹性桥接体64相互插嵌,内侧面弹性桥接体与外侧面弹性桥接体之间形成用于通过链条的链条槽3。第一内侧面弹性桥接体61与第一外侧面弹性桥接体62平行,第二内侧面弹性桥接体63与第二外侧面弹性桥接体64平行。

当第一导轨接头基座11和第二导轨接头基座21向左或向右转动时,内侧面弹性桥接体与外侧面弹性桥接体也随之运动,内侧面弹性桥接体与外侧面弹性桥接体之间形成用于通过链条的链条槽3始终无间隙地为链条提供通道。

第一内侧面弹性桥接体61、第一外侧面弹性桥接体62、第二内侧面弹性桥接体63和第二外侧面弹性桥接体64均由多片弹性钢板层叠构成。

为了增加侧面弹性桥接体的伸缩度,在第一外侧面弹性桥接体62上设有腰形孔9,螺栓通过腰形孔9将多片弹性钢板连接,在第二外侧面弹性桥接体64上也设有腰形孔9,螺栓通过腰形孔9将多片弹性钢板连接。除此之外,为了便于理解,将第二内侧面弹性桥接体63的弹性钢板分成靠近第二中心部212的弹性钢板(未图示,即最内层弹性钢板)和远离第二中心部212的第一凹端弹性钢板(未图示,即最外层弹性钢板),第一内侧面弹性桥接体61的弹性钢板分成靠近第一中心部112的弹性钢板(未图示,即最内层弹性钢板)和远离第一中心部112的第一凸端弹性钢板(未图示,即最外层弹性钢板),第一凹端弹性钢板在与第一凸端弹性钢板的连接处设有第一燕尾槽(未图示),第一凹端弹性钢板与第一凸端弹性钢板相互配合,第二外侧面弹性桥接体64的弹性钢板分为靠近第二中心部212的弹性钢板(未图示,即最内层弹性钢板)和远离第二中心部212的第二凹端弹性钢板(未图示,即最外层弹性钢板),第一外侧面弹性桥接体62的弹性钢板分成靠近第一中心部112的弹性钢板(未图示,即最内层弹性钢板)和远离第一中心部112的第二凸端弹性钢板(未图示,即最外层弹性钢板),第二凹端弹性钢板在与第二凸端弹性钢板的连接处设有第二燕尾槽(未图示),第二凹端弹性钢板与第二凸端弹性钢板相互配合。上述结构的目的是:使用短的一端的弹性钢板在最外层压住长的一端的最外层弹性钢板。

由于在连接端位置底面和侧面弹性桥接体均移动摩擦较多,所以对第一导轨接头基座11和第二导轨接头基座21的厚薄、宽窄也作相应的设计,将第一导轨接头基座11的两端分别称为第一连接端111、与第一连接端111相对应的第一接轨端114,第一接轨端114连接轨道,第一接轨端114的宽度大于第一连接端111的宽度,将第二导轨接头基座21的两端分别称为第二连接端211、与第二连接端211相对应的第二接轨端214,第二接轨端214连接轨道,第二接轨端214的宽度大于第二连接端211的宽度。靠近第一连接端111的第一边沿部113的一端的厚度小于靠近第一接轨端114的第一边沿部113的一端的厚度,靠近第二连接端211的第二边沿部213的一端的厚度小于靠近第二接轨端214的第二边沿部213的一端的厚度。

为了提高连接轴8附近的第一导轨接头基座11和第二导轨接头基座21的牢固强度,定型机用导轨接头装置还包括底板7,底板7设置在第一导轨接头基座11和第二导轨接头基座21的下方,底板7贴合第一导轨接头基座11的下表面和第二导轨接头基座21的下表面,底板7的上表面设有第三卡槽(未图示),连接轴8穿过第一连接端111和第二连接端211,且底部插入第三卡槽内,连接轴8在第三卡槽内沿导轨接头装置的长度方向滑动,所述第一导轨接头基座11与所述第二导轨接头基座21围绕所述连接轴8旋转。

在上述结构中,第三卡槽均为燕尾槽,因为导轨在工作中有热胀冷缩,而且导轨接头还需旋转,所以利用燕尾槽将连接轴8连在底板7上,而且可以沿导轨热胀冷缩方向滑动。连接轴8将两导轨接头连接并允许导轨接头沿连接轴8旋转。

上述结构的制作方法为:

1、在第一导轨接头基座11和第二导轨接头基座12上加工好连接弹性桥接体的连接螺孔、腰形孔9、第一卡槽12和第二卡槽22。

2、将第一底部弹性桥接体中的一端安装在第一导轨接头基座11的第一卡槽12内并螺栓紧固,第一底部弹性桥接体的另一端在第一卡槽12内滑动。

3、将第二底部弹性桥接体中的一端安装在第二导轨接头基座12的第二卡槽22内并螺栓紧固,第二底部弹性桥接体的另一端在第二卡槽22内滑动。两组桥接体交叉布置,在原有缺口处形成桥接底板。桥接底板的每片桥接体之间可以相互滑动但没有缺口。润滑油会在链条带动下从一段链条槽3沿底部弹性桥接体5流入下一段链条槽3从而越过缺口。

4、同样的方法安装侧面的弹性桥接体,并在接头摆动时形成自然的连续过渡链条槽3从而避免尖角冲击。

所属领域内的普通技术人员应该能够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特点或目的之一在于: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定型机用导轨接头装置经过改造,其链条最高运行线速度不受限制,在链条运行到导轨后段时,不会出现无润滑油的情况,磨损减少,还节省了贵重的润滑油。

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