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蜗轮轴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308960发布日期:2018-08-31 21:28阅读:264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轴承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蜗轮轴承。



背景技术:

轴承主要用于确定旋转轴与其它零件相对运动的位置,它的质量直接影响机械整机的工作性能,通过轴承的运转带动相关机构的运动。尤其是在机械、冶金、建筑、水利设备等领域,都需要用到轴承用以起到起升、下降及借助辅件推进、翻转及各种高度位置调整等诸多功能,这对轴承的设计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出一种蜗轮轴承,本实用新型一方面通过涡轮与轴承外圈的结合,使得轴承整体具备结构紧凑,体积小,承载能力大,传动效率高的特点,另一方面通过对轴承的保持器进行改进使得保持器既具备了直径大小可调的作用,保证了保持器的灵活性,而且又使得兜孔内的钢球可以较为均匀的分布于轴承滚到内,使得保持器具有一定的限制。

为了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所述的技术方案:

一种蜗轮轴承,包括轴承本体,轴承本体由轴承外圈、轴承内圈、滚动体和保持器组成,轴承外圈的外圆周面上设置有蜗轮,所述保持器为不闭合的圆环形,在保持器的圆周面上设置有若干间隔均匀的兜孔,保持器的左端面设置有卯眼,保持器的右端面设置有与所述卯眼相对应的榫头,榫头配装于卯眼内,并且榫头的左端面与卯眼的左端面之间留有宽度为h的调节间隙。

进一步地,所述榫头与卯眼均呈左宽右窄的燕尾状,榫头右端面与保持器左端面通过过渡段连接,过渡段的宽度为h,过渡段的高度与榫头右端面的高度相同,卯眼的上、下侧面均是由平直面和倾斜面组成,平直面的宽度为h。

进一步地,所述榫头与保持器为一体成型。

进一步地,所述保持器是由钢板弯折成型。

进一步地,所述蜗轮与轴承外圈为一体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蜗轮是由轴承外圈的外圆周面上加工蜗轮齿形成。

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越性:

1、本实用新型通过在轴承外圈上设置蜗轮齿,使得轴承本体具备结构紧凑,体积小,承载能力大,传动效率高的特点;

2、保持器采用不闭合的圆环形结构,再通过一端的榫头与另一端的卯眼配装,并且榫头与卯眼之间留有一定的间隙,使得保持器既具备了直径大小可调的作用,保证了保持器的灵活性,而且又使得兜孔内的钢球可以较为均匀的分布于轴承滚到内,使得保持器具有一定的限制。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 2为保持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榫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卯眼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轴承外圈;2、轴承内圈;3、滚动体;4、保持器;5、蜗轮;6、榫头;7、卯眼;8、过渡段;9、平直面;10、倾斜面;11、兜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4所示,一种蜗轮轴承,包括轴承本体,轴承本体由轴承外圈1、轴承内圈2、滚动体3和保持器4组成,轴承外圈1的外圆周面上设置有蜗轮5,所述保持器4为不闭合的圆环形,在保持器4的圆周面上设置有若干间隔均匀的兜孔11,保持器4的左端面设置有卯眼7,保持器4的右端面设置有与所述卯眼7相对应的榫头6,榫头6配装于卯眼7内,并且榫头6的左端面与卯眼7的左端面之间留有宽度为h的调节间隙。

所述榫头6与卯眼7均呈左宽右窄的燕尾状,榫头6右端面与保持器4左端面通过过渡段8连接,过渡段8的宽度为h,过渡段8的高度与榫头6右端面的高度相同,卯眼7的上、下侧面均是由平直面9和倾斜面10组成,平直面9的宽度为h。

所述榫头6与保持器4为一体成型。

所述保持器4是由钢板弯折成型。

所述蜗轮5与轴承外圈1为一体结构。

所述蜗轮5是由轴承外圈1的外圆周面上加工蜗轮齿形成。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轴承外圈上设置蜗轮齿,使得轴承外圈具有蜗轮的特点,轴承本体具备结构紧凑,体积小,承载能力大,传动效率高的特点。

传统的轴承保持器主要有两种结构:其一是焊接成整体焊接闭环结构保持器,整体焊接闭环结构保持器大小已固定,当与轴承内部尺寸不匹配时会造成保持器与轴承磨损,并产生噪音;其二是开环式保持器,而开环式保持器又对钢球的约束太小,不能使钢球均匀分布于轴承滚道内;

而本实用新型的保持器采用不闭合的圆环形结构,再通过一端的榫头与另一端的卯眼配装,并且榫头与卯眼之间留有一定的间隙,使得保持器既具备了直径大小可调的作用,保证了保持器的灵活性,而且又使得兜孔内的钢球可以较为均匀的分布于轴承滚到内,使得保持器具有一定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