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气体阻断装置及使用其的氧气浓缩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441079发布日期:2019-08-16 21:59阅读:369来源:国知局
一种气体阻断装置及使用其的氧气浓缩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技术耗材领域,涉及一种氧气浓缩器氧气阻断技术,具体涉及一种气体阻断装置。



背景技术:

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氧气具有助燃性,几乎所有的有机化合物,可在氧气中剧烈燃烧。而吸氧是常用的抢救或治疗手段之一,病人在使用氧气浓缩器吸氧时,严禁任何人在输氧装置附近吸烟,否则就会有严重的火灾。但是一旦意外情况发生,将导致输氧管的燃烧,火势将蔓延至浓缩器本身,进而烧毁供氧设备甚至引发火灾,造成人员伤害。那么如何才能在输氧管发生外部燃烧时有效阻断火焰燃烧到氧气浓缩器内部呢?因此一种气体阻断装置的出现就变得非常有必要了。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气体阻断装置,为了解决输氧管发生外部燃烧时可以有效的阻断火焰燃烧到氧气浓缩器的内部。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使用上述气体阻断装置的氧气浓缩器。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气体阻断装置,所述气体阻断装置包括第一阀体、第二阀体、压紧器、阻断杆和第二密封圈,第一阀体套接在第二阀体外并保持两者间密封,第一阀体和第二阀体的内部均设为中空且相互连通成为腔室,压紧器、阻断杆和第二密封圈设置在所述腔室内,压紧器一端与第一阀体内部固定,另一端与阻断杆的一端压缩结合,阻断杆的另一端和第二阀体的外端面接触,第二阀体的外端面设为易融化变形;所述阻断杆上设有第二密封圈,第二密封圈和第二阀体的内端面对应匹配设置,但二者之间设有空腔;一旦所述第二阀体的外端面破坏,压紧器发生复位推动阻断杆运动,阻断杆上的第二密封圈可覆盖所述空腔与第二阀体的内端面挤压配合形成气流流通断路。

所述第一阀体包括从端部开始依次设置在内的进气接头、进气腔体和第一支撑面,第一支撑面支撑固定所述压紧器;所述第二阀体的外形和第一阀体的内部对应匹配,第二阀体外部包括从端部开始依次设置的第二支撑面、出气接头、出气腔体和第二密封面,第二支撑面即为所述第二阀体的外端面,第二密封面为所述第二阀体的内端面,即第二阀体位于所述气体阻断装置内的一端的端面;所述空腔为第二腔体,可流通气流。

所述压紧器和第一阀体间的空间设为第一腔体,所述第二阀体内部的中空空间即第三腔体,用于插入放置所述阻断杆的杆体;所述进气腔体、第一腔体、第二腔体、第三腔体以及出气腔体相互连通形成所述气体阻断装置内的气流流通的通路。

所述第一阀体还包括第一密封面和第一连接面,二者依次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面的下方,所述第二阀体还包括第二连接面和第一密封槽,二者设置在所述第二密封面的下方,第二连接面与第一连接面连接,连接处的所述第一密封槽上设有密封结构、最终和与所述第一密封面形成密封,使得所述第一阀体和第二阀体间保持密封。

所述第一连接面和第二连接面的连接方式包括但不限于螺纹连接、熔接、胶接、焊接、卡接或铆接;所述密封结构包括但不限于密封圈、密封条、密封槽、密封胶、螺旋门、弹性变形垫。

所述阻断杆包括依次设置的固定爪、第三支撑面、第二密封槽和阻挡点,固定爪围绕设置在阻断杆的一端,形成包围状结构,包围状结的中心面即为所述第三支撑面,用于支撑结合所述压紧器,包围状结构外侧底部设有第二密封槽,第二密封槽上套设有所述第二密封圈,阻断杆另一端的阻挡点与所述第二支撑面结合。

所述阻断杆上且位于所述第二密封槽和阻挡点之间设有定心点,定心点设置为环形结构,定心点与所述第二阀体的内壁配合接触。

所述第二阀体采用阻燃材料制备而成。

一种氧气浓缩器,所述氧气浓缩器包括上述任意之一所述的一种气体阻断装置。本实用新型具有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实用新型的气体阻断装置构思巧妙、设计合理、结构简单,生产方便、效率高,成本低,两个阀体间的密封效果好。

(2)本实用新型的气体阻断装置不发生通路阻断时,由于其内部设有多个连通的腔室,气体通过其内部流畅,无阻力,不影响正常气体通过。

(3)当发生意外,火焰燃烧至气体阻断装置,第二阀体出气接头的第二支撑面燃烧融化后,压紧器利用自身弹力复位进而推动阻断杆向前运动,使阻断杆下的第二密封圈与第二阀体的第二密封面形成挤压,阻断氧气流通,形成氧气流通断路,有效阻止燃烧。

(4)在氧气浓缩器的出氧口装配本实用新型的气体阻断装置,发生外部燃烧时可以有效的阻断火焰燃烧到氧气浓缩器的内部,安全可靠。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气体阻断装置的外观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气体阻断装置的爆炸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气体阻断装置的第一阀体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气体阻断装置的第二阀体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气体阻断装置的阻断杆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气体阻断装置的阻断前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气体阻断装置的阻断后示意图。

图中:1-第一阀体;2-第二阀体;3-压紧器;4-阻断杆;5-第一密封圈;6-第二密封圈;

11-进气接头;12-第一支撑面;13-第一密封面;14-第一连接面;

21-出气接头;22-第一密封槽;23-第二连接面;24-第二密封面;25-第二支撑面;

41-固定爪;42-第二密封槽;43-定心点;44-阻挡点;45-第三支撑面;

71-进气腔体;72-第一腔体;73-第二腔体;74-第三腔体;75-出气腔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参照图1至图5所示,本实施例的气体阻断装置包括第一阀体1、第二阀体2、压紧器3、阻断杆4、第一密封圈5和第二密封圈6,第一阀体1和第二阀体2相互套接固定,且连接处用第二密封圈5保持密封状态。

第一阀体1呈类圆锥型中空结构,包括从端部开始依次设置在内的进气接头11、进气腔体71、第一支撑面12、第一密封面13和第一连接面14;

第二阀体2套设在第一阀体1的内部,其外形和第一阀体1的内部对应匹配,第二阀体2外部包括从端部(该端部和第一阀体1的上述端部的位置相反)开始依次设置的第二支撑面25、出气接头21、出气腔体75、第二连接面23、第一密封槽22和第二密封面24。第二支撑面25设置在第二阀体2的一端面(具体的是出气接头21的端面)上,第二支撑面25为易被融化变形。第二连接面23与上述第一连接面14在本实施例中采用螺纹连接后,二者连接处上方的第一密封槽22上再套设有第一密封圈5、最终和与第一阀体1的第一密封面13形成密封,这样两个阀体之间可以保持密封状态。第二密封面24即为第二阀体2的另一端面,在正常情况下,第二密封面24和套设在阻断杆4上的第二密封圈6之间存在空腔,即为第二腔体73,第二腔体73可流通氧气气流。

第二阀体2内部设为连通的中空结构,即第三腔体74,用于插入放置阻断杆4的杆体。

优选的是,第一阀体1和第二阀体2外形不限于圆柱形、六角形或其它形状。

优选的是,第一阀体1和第二阀体2之间的固定连接方式不限于螺纹连接、熔接、胶接、焊接、卡接或铆接。

优选的是,第一阀体1和第二阀体2之间的密封方式包括但不限于密封圈、密封条、密封槽、密封胶、螺旋门、弹性变形垫。

压紧器3最好是压缩弹簧,也可以采用其他的弹簧。压紧器3的一端由第一阀体1的第一支撑面12支撑固定,另一端套设在阻断杆4内。

阻断杆4包括依次设置的固定爪41、第三支撑面45、第二密封槽42、定心点43和阻挡点44,固定爪41围绕设置在阻断杆4的一端,形成包围状结构,包围状结的中心面即为第三支撑面45,用于支撑结合压紧器3,包围状结构外侧底部设有第二密封槽42,第二密封槽42上套设有第二密封圈,阻断杆4另一端的阻挡点44与第二阀体2的第二支撑面25结合,阻断杆4的定心点43与第二阀体2的内壁配合。

此时压紧器3的一端和阻断杆4的第三支撑面45结合,压紧器3另一端与第一阀体1的第一支撑面12结合,此时压紧器3处于压紧状态。

如图6所示,正常使用氧气浓缩器时,气体阻断装置的进气接头11与氧气浓缩器相连,气体阻断装置的出气接头21与鼻氧管相连供给氧气给用户,氧气浓缩器工作供应的氧气进入第一阀体1的进气腔体71,然后进入由压紧器3和固定爪41以及第一阀体1组成的第一腔体72,之后进入由第二密封面24和第二密封圈6之间的第二腔体73,然后通过第三腔体74进入出气腔体75流出气体阻断装置。进气腔体71、第一腔体72、第二腔体73、第三腔体74以及出气腔体75相互连通形成两个阀体内的氧气气流流通的通路。

如图7,在鼻氧管附近发生着火的情况下,氧气浓缩器供应的氧气有助于维持火焰并且火将快速的蔓延至气体阻断装置。火使第二阀体2的第二支撑面25融化,压紧器3利用自身弹力发生复位,压紧器3推动阻断杆4向前(向第二阀体2的端部运动),使第二密封圈6与第二密封面24形成挤压,阻断氧气流通,形成气流流通断路(具体的是第二腔体73被阻塞关闭)。另外,气体阻断装置的第二阀体2本身采用阻燃材料制成,也起到防火作用。因此火焰将在该处熄灭。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例实施方式,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定。任何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