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条缓冲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773902发布日期:2020-01-24 11:20阅读:528来源:国知局
牙条缓冲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线棒领域,尤其涉及线棒领域内一种牙条缓冲器。



背景技术:

目前在线棒领域使用的一种提升物件装置,大多采用电机输出的方式,即电机具有一转动轴,转动轴的端部设置一齿轮,齿轮的边缘设置一绳子,绳子的端部设置一挂钩,需要将物件提升或者下降的时候,将物件用挂钩勾住,然后开启电机,转动轴带动齿轮转动,齿轮将绳子放松,然后将物件下降,使物件达到指定的高度位置,这种装置其设计过于复杂,需要借助电机,电机又要借助软件程序的驱动来完成,其成本较高,实际生产操作中,多有不便;且当物件下降的过程中,其速度逐渐增大,导致物件下降指定高度的时候具有一个很高的速度,这个很大的速度又要瞬间减到零,即此时具有的冲量较大,很容易导致绳子断裂,导致物件下落至地面受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提供了一种牙条缓冲器,其具有设计简单、经济、实用、方便的特性。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牙条缓冲器,其包括:

一壳体,其内装设一第一固定盘、第一转动盘,所述第一固定盘上下活动地装设于所述壳体,所述第一固定盘的上表面开设一第一腔体,所述第一转动盘的下表面开设一第二腔体,所述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相互扣合为一收容腔,所述收容腔内装设一阻尼液,所述壳体的上部装设一盖体,所述盖体将壳体密封,

一转动轴,其下端固定于所述第一转动盘,所述转动轴的上部套设一转动轴承,所述转动轴承装设于所述盖体,所述转动轴的上端设置一单向轴承,所述单向轴承固设于一输出齿轮中。

所述壳体的内壁凸设一突出部,所述突出部沿所述壳体的轴向延伸,所述第一固定盘的边缘开设一凹口,所述突出部装设于所述凹口,便于所述第一固定盘沿其轴向运动。

所述第一固定盘包括一第一主体,所述第一主体向上凸设多个第一凸墙,所述第一凸墙围绕所述第一主体的中心环设,所述第一主体的中心处凸设一第一凸台,所述第一凸墙之间形成第一腔体,所述第一主体还贯设多个第一开孔,所述第一开孔位于相邻的第一凸墙之间。

所述第一转动盘包括一第二主体,所述第二主体向下凸设多个第二凸墙,所述第二凸墙围绕所述第二主体的中心环设,所述第二主体的中心处设置一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凸墙之间形成第二腔体,所述第一凸墙插置于相邻的两个第二凸墙之间,所述第一凸台装设于所述第二凹槽,所述第二主体还贯设多个第二开孔,所述第二开孔位于相邻的第二凸墙之间。

所述壳体的底面开设一定位槽,所述定位槽内装设一调节螺钉,所述第一凸台开设第一螺孔,所述调节螺钉螺设于所述第一螺孔,调节螺钉的上端用以抵接所述转动轴,其中转动调节螺钉,调节螺钉在第一螺孔内转动,以调节所述第一主体和第二主体之间的距离。

所述第二主体的上表面开设固定孔,所述转动轴的下端固定于所述固定孔,所述盖体的中心处开设有第一收容槽,所述转动轴承装设于所述第一收容槽,所述第一收容槽的内壁开设第二收容槽,所述第二收容槽装设橡胶圈,所述橡胶圈套设于转动轴。

本实用新型所述收容腔内装设一阻尼液,所述壳体的上部装设一盖体,所述盖体将壳体密封;一转动轴,其下端固定于所述第一转动盘,所述转动轴的上部套设一转动轴承,所述转动轴承装设于所述盖体,所述转动轴的上端设置一单向轴承,所述单向轴承固设于一输出齿轮中。使用时,将卡条和输出齿轮配合,即啮合,然后卡条受到重力向下运动,输出齿轮转动,带动转动轴运动,转动轴带动第一转动盘运动,由于收容腔内装设有阻尼液,故第一转动盘受到阻尼液的阻力,将缓慢运动,根据卡条重力的大小,可调节第一转动盘受到阻尼液给于的阻力的大小,无需担心卡条瞬间掉落至地面,导致卡条损坏的情况,还有通过调节第一固定盘、第一转动盘之间的距离,控制阻尼力的大小,其操作简单,相对于传统的电机控制的方式,无需采用外接电机,大大节省了成本,其操作简单,设计新颖,操作方便。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整体的立体组合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立体分解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另一视角立体分解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另一视角立体分解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一固定盘和第一转动盘靠近时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一固定盘和第一转动盘远离时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图6,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牙条缓冲器,其包括:一壳体1,其内装设一第一固定盘2、第一转动盘3,所述第一固定盘2上下活动地装设于所述壳体1,所述第一固定盘2的上表面开设一第一腔体26,所述第一转动盘3的下表面开设一第二腔体36,所述第一腔体26和第二腔体36相互扣合为一收容腔,所述收容腔内装设一阻尼液8,所述壳体1的上部装设一盖体4,所述盖体4将壳体1密封;一转动轴5,其下端固定于所述第一转动盘3,所述转动轴5的上部套设一转动轴承51,所述转动轴承51装设于所述盖体4,所述转动轴5的上端设置一单向轴承62,所述单向轴承62固设于一输出齿轮6中。

所述壳体1的内壁凸设一突出部11,所述突出部11沿所述壳体1的轴向延伸,所述第一固定盘2的边缘开设一凹口24,所述突出部11装设于所述凹口24,便于所述第一固定盘2沿其轴向运动。

所述第一固定盘2包括一第一主体21,所述第一主体21向上凸设多个第一凸墙22,所述第一凸墙22围绕所述第一主体21的中心环设,所述第一主体21的中心处凸设一第一凸台23,所述第一凸墙22之间形成第一腔体26,所述第一主体21还贯设多个第一开孔25,所述第一开孔25位于相邻的第一凸墙22之间。

所述第一转动盘3包括一第二主体31,所述第二主体31向下凸设多个第二凸墙32,所述第二凸墙32围绕所述第二主体31的中心环设,所述第二主体31的中心处设置一第二凹槽33,所述第二凸墙32之间形成第二腔体36,所述第一凸墙22插置于相邻的两个第二凸墙32之间,所述第一凸台23装设于所述第二凹槽33,所述第二主体31还贯设多个第二开孔35,所述第二开孔35位于相邻的第二凸墙32之间。

所述壳体1的底面开设一定位槽12,所述定位槽12内装设一调节螺钉7,所述第一凸台23开设第一螺孔27,所述调节螺钉7螺设于所述第一螺孔27,调节螺钉7的上端用以抵接所述转动轴5,其中转动调节螺钉7,调节螺钉7在第一螺孔27内转动,以调节所述第一主体21和第二主体31之间的距离,例如,通过调节第一固定盘2、第一转动盘3之间的距离的缩小,阻尼液8在收容腔内被压缩,此时转动第一转动盘3,需要较大的力才能克服阻尼力,因此此时转动转动轴5,需要用一个较大的力;如果调节螺钉7在第一螺孔27内转动,第一固定盘2朝远离第一转动盘3的方向运动时,阻尼液8在收容腔内被释放,没有被压缩。此时转动第一转动盘3,需一个较小的力就能克服阻尼力,实现第一转动盘3的转动。

所述第二主体31的上表面开设固定孔34,所述转动轴5的下端固定于所述固定孔34,所述盖体4的中心处开设有第一收容槽41,所述转动轴承51装设于所述第一收容槽41,所述第一收容槽41的内壁开设第二收容槽42,所述第二收容槽42装设橡胶圈52,所述橡胶圈52套设于转动轴5。

使用时,将卡条和输出齿轮6配合,即啮合,然后卡条受到重力向下运动,输出齿轮6转动,输出齿轮6带动单向齿轮转动,即单向齿轮相对于输出齿轮6不转动,带动转动轴5运动,转动轴5带动第一转动盘3运动,由于收容腔内装设有阻尼液8,故第一转动盘3受到阻尼液8的阻力,将缓慢运动,根据卡条重力的大小,可调节第一转动盘3受到阻尼液8给于的阻力的大小,无需担心卡条瞬间掉落至地面,导致卡条损坏的情况。当需要卡条向上运动时,直接人手拉回卡条,因为卡条反向运动,单向轴承62此时可以转动,卡条此时可以轻松带动输出齿轮6转动,卡条可以根据人的需需求送到指定位置。如需再次放松卡条,卡条可以在阻尼液8的阻力下慢慢到达,无需担心传送的过程中,卡条速度过快撞击受损的情况,控制阻尼力的大小,其操作简单,相对于传统的电机控制的方式,无需采用外接电机,大大节省了成本,其操作简单,设计新颖,操作方便。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