阀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8455471阅读:173来源:国知局
阀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阀装置。
【背景技术】
[0002]通常已知的阀装置各自包括附接至安装在例如燃料电池车辆中的氢气罐的阀装置,并且阀装置控制流入气罐以及从气罐流出的高压气体(日本特许申请公报N0.2011-89569 (JP-A-2011-89569))。上述阀装置包括本体和阀机构,在该本体中设置有提供气罐的内侧与外侧之间的连通的气体通道,并且该阀机构控制氢气在气体通道中的流动。在本体中还设置有与气体通道连通的容纳凹部,并且阀机构容纳在容纳凹部中并且因此组装至本体。
[0003]在JP-A-2011-89569中描述的阀装置中,由于整个阀机构容纳在容纳凹部中(参见JP-A-2011-89569中的图1),所以需要根据阀机构的尺寸改变包括容纳凹部的深度在内的尺寸。另一方面,在容纳凹部与阀机构的构件之间设置有密封元件比如O型环以保持阀装置密闭。这需要容纳凹部具有高尺寸精度。因此,在制造阀装置时,需要在本体中以高尺寸精度形成深孔作为容纳凹部。因此,本体的制造过程可能变得复杂。

【发明内容】

[0004]本发明提供包括能够容易地制造的本体的阀装置。
[0005]本发明的一方面涉及阀装置,该阀装置包括:本体、阀机构以及盖,该本体包括气体流过的气体通道以及与气体通道连通的容纳凹部,该阀机构控制流过气体通道的气体的流动,该盖固定至本体,使得盖覆盖容纳凹部。在阀装置中,盖包括朝向容纳凹部开口的盖凹部,并且阀机构组装至本体使得阀机构以阀机构的一部分从容纳凹部突出的方式容纳在容纳凹部中并且阀机构的该部分容纳在盖凹部中。
[0006]根据以上构型,阀机构以阀机构的一部分从本体的容纳凹部突出的方式容纳在容纳凹部中,并且阀机构的该突出部容纳在盖的盖凹部中。因此,与使整个阀机构容纳在容纳凹部中的情况相比,容纳凹部的深度可以减小。这便于在本体中形成容纳凹部。
[0007]盖可以通过螺栓固定至本体,盖可以包括插入孔,螺栓松配合在该插入孔中。在这种情况下,在盖的限定插入孔的壁与螺栓之间在垂直于螺栓的轴向方向的垂直方向上限定的第一间隙可以小于盖的限定盖凹部的内周面与阀机构之间在垂直方向上限定的第二间隙。
[0008]根据以上构型,如果当对盖施加力时盖相对于本体的位置改变,则在盖与阀机构相接触之前,盖的限定插入孔的壁与螺栓相接触。因此,盖的运动被限制,这减小了由盖与阀机构的接触弓I起对阀机构的损坏的可能性。
[0009]气体通道可以包括供给通道和出口通道,气体通过该供给通道从气罐供给至阀机构,气体通过该出口通道从阀机构供给至供给目的地。供给通道可以开口至容纳凹部中,并且出口通道在容纳凹部的底部中开口。阀机构可以包括套筒、可动芯、固定芯以及螺线管,该套筒包括圆筒形部和底部,该可动芯设置在圆筒形部中以能够在圆筒形部的轴向方向上移动,该固定芯固定至圆筒形部的比可动芯更靠近圆筒形部的开口的部分,该螺线管设置在圆筒形部的外周面上。套筒可以包括连通槽、引入通道以及引出通道,该连通槽与供给通道连通,该引入通道提供连通槽与圆筒形部的内侧之间的连通,该引出通道提供圆筒形部的内侧与出口通道之间的连通。连通槽可以在圆筒形部的径向方向上向外开口并且在圆筒形部的周向方向上延伸。在这种情况中,阀机构可以容纳在容纳凹部中,使得引入通道在周向方向上远离供给通道的开口在容纳凹部中的位置定位。
[0010]当阀装置I长时间使用时,例如,包含在氢气中的非常少量的水分可以在供给通道中被逐渐地收集并且凝结成水滴。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凝结的水滴进入套筒的圆筒形部并且粘附至诸如可动芯之类的构件,则水滴所粘附的构件可能变生锈。根据以上构型,引入通道通过连通槽与供给通道连通,并且设置在容纳凹部中的供给通道的开口位置与引入通道远离彼此定位。这阻止了水滴从供给通道进入套筒的圆筒形部51,从而防止圆筒形部中的构件变生锈。
[0011]螺线管可以设置有从螺线管的自容纳凹部突出的部分延伸的连接线,并且阀机构可以包括位置保持构件,该位置保持构件保持螺线管和套筒使得引入通道与连接线之间在周向方向上的位置关系满足预定的组装位置关系。
[0012]根据以上构型,引入通道与连接线之间的位置关系保持为预定的组装位置关系。因此,通过使用设置在螺线管的自容纳凹部突出的部分中的连接线作为用于将螺线管阀放置在容纳凹部中的标记,供给通道的开口位置与引入通道可以容易地远离彼此定位。
[0013]标记可以在与引入通道对应的位置处设置在套筒的外周面上。根据此构型,标记设置在套筒的外周面上。这使得能够定位引入通道和连接线使得引入通道与连接线在周向方向上的位置关系满足预定的组装位置关系。
[0014]根据本发明,本体可以被容易地制造。
【附图说明】
[0015]将在下文中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特性、优势以及技术和工业意义进行描述,在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元件,并且其中:
[0016]图1是示出阀装置的平面结构的局部截面图;
[0017]图2是螺线管阀及其附近的截面图;
[0018]图3是螺线管阀的侧视图;以及
[0019]图4A至4C是示出用于组装螺线管阀的过程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0]在下文中,将参照附图对阀装置的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图1中示出的阀装置I组装至气罐2并且控制氢气以供给至安装在车辆中的燃料电池3。具有高压(例如70MPa)的氢气保存在气罐2中。
[0021]如图1所示,阀装置I包括本体11、螺线管阀12以及盖13,该螺线管阀12组装至本体11作为阀机构,该盖13覆盖螺线管阀12的一部分。盖13通过螺栓14固定至本体11,因此螺线管阀12组装至本体11。出于说明的目的,图1仅示出组装至本体11的螺线管阀12,但除了螺线管阀12之外的构件一一包括连接件和各种类型的阀机构比如手动阀一一组装至本体11。
[0022]首先,将对本体11的构型进行描述。本体11具有平的方形盒形状。在本体11的下表面上设置有柱状附接部21,其中,图1中示出的表面被作为上表面。附接部21插入气罐2的附接开口中,该附接开口在图中未示出。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本体11由诸如锻造的铝合金之类的金属材料制成。本体11中设置有气体通道22和容纳凹部23。当本体11组装至气罐2时,气体通道22提供气罐2的内侧与外侧之间的连通,并且容纳凹部23与气体通道22连通。
[0023]具体地,气体通道22包括连接通道31、供给通道32以及出口通道33。连接通道31穿过附接部21并且连接至气罐2的内侧。供给通道32与连接通道31连通并且供给通道32开口至容纳凹部23中。出口通道33在容纳凹部23的底面(S卩,最深部)以及本体11的侧表面上开口,并且出口通道33连接至作为供给目的地的燃料电池3。容纳凹部23是阶梯状圆形凹部。容纳凹部23包括外部凹入部34、大凹入部35、中间凹入部36以及小凹入部37,其中,该外部凹入部34在本体11的侧表面上开口,该大凹入部35在外部凹入部34的底面上开口,该中间凹入部36在大凹入部35的底面上开口,小凹入部37在中间凹入部36的底面上开口。外部凹入部34的内径大于大凹入部35的内径,大凹入部35的内径大于中间凹入部36的内径,并且中间凹入部36的内径大于小凹入部37的内径。所有凹入部34、35、36、37同轴地设置。在外部凹入部34的内周面中设置有在外部凹入部34的轴向方向(即,图1中的上下方向)上延伸的延伸槽38。例如布置在气罐2中的温度传感器(图中未示出)的连接线(例如,电线或电缆)39从延伸槽38的侧表面拉出。供给通道32在大凹入部35的内周面上开口。出口通道33连接至小凹入部37的底面。
[0024]下面,将对螺线管阀12的构型进行描述。如图2所示,螺线管阀12包括套筒41、可动芯42、固定芯43、螺线管44以及作为位置保持构件的壳体45。在下面的描述中,下述“侧”作为第一轴向端侧:容纳凹部23的深度朝向该侧增大(即,设置有小凹入部37的一侧);而与第一轴向端侧相反的一侧作为第二轴向端侧。
[0025]套筒41包括圆筒形部51和底部52。圆筒形部51的外径和内径中的每一者在轴向方向上沿其长度大致不变。底部52具有阶梯状形状,在该阶梯状形状中,底部52的外径朝向第一轴向端侧逐渐减小。底部52包括大直径部53、中间直径部54以及小直径部55,该大直径部53从圆筒形部51朝向第一轴向端侧延伸,该中间直径部54从大直径部53朝向第一轴向端侧延伸,该小直径部55从中间直径部54朝向第一轴向端侧延伸。大直径部53的外径大致等于大凹入部35的内径,中间直径部54的外径大致等于中间凹入部36的内径,并且小直径部55的外径大致等于小凹入部37的内径。在小直径部55配装在小凹入部37中、中间直径部54配装在中间凹入部36中以及大直径部53配装在大凹入部35中的状态下,套筒41容纳在容纳凹部23中。为了保持阀装置I密闭,在大直径部53与大凹入部35之间设置有支承环56a和O型环56b,并且在小直径部55与小凹入部37之间设置有支承环57a和O型环57b。
[0026]在大直径部53的外周面中设置有沿周向方向延伸的连通槽61。连通槽61设置在下述位置处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