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星轮多组传动自增力装置的制造方法_3

文档序号:9394064阅读:来源:国知局
B33通过轴承套接设置在第一支架轴2上,在行星轮架13与行星轮架A32之间水平穿插设置有连接杆19,所述的连接杆19通过轴承与行星轮架13和行星轮架A32相连接,并向两边延伸,在连接杆19上,且在行星轮架13和行星轮架A32之间固定设置有行星轮35,所说的行星轮35与定齿轮16相啮合,向行星轮架13外侧延伸的连接杆19末端固定设置有大链轮C36,所说的大链轮C36与大链轮A31之间通过链条传动,向行星轮架A32外侧延伸的连接杆19末端固定设置有小链轮34,所说的小链轮34与大链轮B33之间通过链条传动,所说的大链轮A31通过链条带动大链轮C36转动,大链轮C36带动连接杆19上的行星轮35与小链轮34转动,在连接杆19的带动下,行星轮35与定齿轮16相啮合,行星轮35—边自转,一边以定齿轮16为圆心公转,以此带动行星轮架13和行星轮架A32的转动,并且大链轮C36绕大链轮A31公转,小链轮34绕大链轮B33公转,以此组成独立单元齿轮组G24 ;在第一支架轴2上,且在齿轮组G24的大链轮B33的一侧设置有相同结构的独立单元齿轮组H25 ;在齿轮组G24的大链轮B33与齿轮组H25的大链轮A31的轴心线两端,水平连接有驱动杆37,通过驱动杆37带动下一独立单元的运作,在第一支架轴2上,并且在最后一组独立单元一侧通过轴承套接设置有驱动链轮A26,所说的驱动链轮A26的转动是通过与最后一组独立单元的大链轮B33间连接设置有驱动杆37带动,如此在第一支架轴2上的转动形成正传动组。在第二支架轴8上依次套接设置有驱动链轮B27、套接设置有行星轮架13、固定设置有定齿轮16、套接设置有行星轮架A32和套接设置有大链轮A31,所述的驱动链轮B27通过轴承套接设置在第二支架轴8上,在驱动链轮B27的一侧设置有行星轮架13,所说的行星轮架13通过轴承套接设置在第二支架轴8上,在驱动链轮B27轴心线的两端与行星轮架13之间水平连接设置有驱动杆37,通过驱动杆37,驱动链轮B27带动行星轮架13的转动,在行星轮架13的一侧固定设置有定齿轮16,在定齿轮16的一侧设置有行星轮架A32,所说的行星轮架A32通过轴承套接设置在第二支架轴8上,在行星轮架A32的一侧设置有大链轮A31,所说的大链轮A31通过轴承套接设置在第二支架轴8上,在行星轮架13与行星轮架A32之间水平穿插设置有连接杆19,所述的连接杆19通过轴承与行星轮架13相连接,并向行星轮架A32外侧延伸,在连接杆19上,且在行星轮架13和行星轮架A32之间固定设置有行星轮35,所说的行星轮35与定齿轮16相啮合,行星轮35—边自转,一边以定齿轮16为圆心转动,以此带动行星轮架A32的转动,向行星轮架A32外侧延伸的连接杆19末端固定设置有小链轮34,所说的小链轮34与大链轮A31之间通过链条传动,所说的行星轮架13的转动通过连接杆19带动行星轮架A32的转动,并且行星轮35与定齿轮16相啮合带动连接杆19的自转,所说的连接杆19的自转带动小链轮34的转动,小链轮34通过链条带动大链轮A31的转动,并绕大链轮A31公转,以此组成独立单元齿轮组128 ;在第二支架轴8上,且在齿轮组128的大链轮A31的一侧设置有相同结构的独立单元齿轮组J29 ;所说的齿轮组128中的大链轮A31与齿轮组J29中的行星轮架13之间水平连接设置有驱动杆37,并以驱动杆37带动下一独立单元的运作,在第二支架轴8上,并且在驱动链轮B27的一侧设置有第一组独立单元,并且在通过驱动链轮B27与第一组独立单元的行星轮架13之间的驱动杆37,来驱动齿轮组的独立运动,并由最后一组的独立单元的大链轮A31将动力输出,如此形成反传动组。电机链轮23通过连接杆19带动正传动组首端的大链轮A31转动,正传动组首端的大链轮A31带动末端的驱动链轮A26转动,正传动组末端的驱动链轮A26通过链条与反传动组首端的驱动链轮B27相连接,反传动组首端的驱动链轮B27带动末端的大链轮A31转动,反传动组通过末端的大链轮A31通过链条与下一正传动组的大链轮A31相连接,以此形成多级传动,最后由反传动组末端的大链轮A31通过连接杆19与输出链轮30相连接将力输出,本发明所述的行星齿轮多组传动自增力装置,整体设计合理,安装和操作使用方便,稳定性好,可靠性高。使用本发明所述的行星轮多组传动自增力装置,通过多齿轮多级的传动,可以实现动力的有效传递,且并不会使有效动力降低。
【主权项】
1.行星轮多组传动自增力装置,包括有电机齿轮(I)、第一支架轴(2)、齿轮组A(3)、小内齿圈(4)、齿轮组B (5)、过渡齿轮(7)、第二支架轴(8)、齿轮组D (9)、齿轮组E (10)、输出齿轮(12)、动齿轮(13)、大内齿圈(14)、大行星轮A (15)、定齿轮(16)、大行星轮B (17)、行星轮架(18)、连接杆(19)、小行星轮A (20)、小行星轮B (21)和动轮盘(22),齿轮组是主体部件,在第一支架轴(2)上依次套接设置有动轮、固定设置有定齿轮(16)和套接设置有行星轮架(18),其特征在于,所说的动轮通过轴承套接设置在第一支架轴(2)上,动轮为带有齿纹的动齿轮(13),在动齿轮(13)的一侧设置有大内齿圈(14),穿过行星轮架(18)的轴心线两端水平设置有连接杆(19),所述的连接杆(19)通过轴承与行星轮架(18)相连接,其中一根连接杆(19)一端固定设置有大行星轮A (15),另一端固定设置有小行星轮A (20),另一根连接杆(19)一端固定设置有大行星轮B (17),另一端固定设置有小行星轮B (21),连接杆(19)与大行星轮和小行星轮的圆心相连,同时大行星轮与定齿轮(16)尺寸相同,所说的大行星轮A (15)、大行星轮B (17)和定齿轮(16)与大内齿圈(14)相啮合,在动齿轮(13)的传动下,大内齿圈(14)带动大行星轮A (15)和大行星轮B (17)—边自转,一边以定齿轮(16)为圆心公转,在连接杆(19)的传动下,小行星轮A (20)和小行星轮B (21) —边自转,一边随着大行星轮公转组成独立单元齿轮组A (3);在第一支架轴(2)上,且在齿轮组A (3)的一侧设置有相同的独立单元,所说的独立单元中的动轮为边缘无齿纹的动轮盘(22),由此动轮盘(22)组成的独立单元为齿轮组B (5);在齿轮组B (5)的动轮盘(22)外侧设置有小内齿圈(4),所说的齿轮组A (3)中的小行星轮A (20)和小行星轮B (21)与小内齿圈(4)相啮合,以此来带动齿轮组B (5)中的动轮盘(22)转动,在第一支架轴(2)上,并在齿轮组B (5)的一侧通过轴承套接设置有过渡齿轮(7),在过渡齿轮(7)靠近齿轮组B (5)的一侧设置有小内齿圈(4),通过齿轮组B (5)中的小行星轮A (20)和小行星轮B (21)与小内齿圈(4)相啮合,以此来带动过渡齿轮(7)的转动,如此为正传动组,在第二支架轴(8)上依次套接设置有动轮、固定设置有定齿轮(16)和套接设置有行星轮架(18),所说的动轮为带有齿纹的动齿轮(13),动轮通过轴承套接设置在第二支架轴(8)上,穿过行星轮架(18)的轴心线两端水平设置有连接杆(19),所说的连接杆(19)通过轴承与行星轮架(18)相连接,其中一根连接杆(19) 一端固定设置有大行星轮A (15),并且穿过大行星轮A (15)与动齿轮(13)通过轴承相连接,另一端固定设置有小行星轮A (20),另一根连接杆(19) 一端固定设置有大行星轮B (17),并且穿过大行星轮B (17)与动齿轮(13)通过轴承相连接,另一端固定设置有小行星轮B (21),连接杆(19)与大行星轮和小行星轮的圆心相连,同时大行星轮与定齿轮尺寸相同,所说的大行星轮A (15)、大行星轮B (17)与定齿轮(16)相啮合,当动齿轮(13)转动时,连接杆(19)带动大行星轮A (15)和大行星轮B(17)—边自转,一边以定齿轮(16)为圆心公转,在连接杆(19)的传动下,小行星轮A (20)和小行星轮B (21) —边自转,一边随着大行星轮公转,以此组成独立单元组D (9);在第二支架轴(8)上,且在齿轮组D (9)的一侧设置有相同的独立单元,所说的独立单元中的动轮为边缘无齿纹的动轮盘(22),由此动轮盘(22)组成的独立单元为齿轮组E (10);在齿轮组E (10)的动轮盘(22)外侧设置有小内齿圈(4),所说的齿轮组D (9)中的小行星轮A (20)和小行星轮B (21)与小内
当前第3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