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变速箱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985851阅读:1374来源:国知局
一种变速箱体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变速箱体,所述箱体具有前壁、后壁、左侧壁、右侧壁和下壁,箱体具有向上的开口,箱体上连接有与开口相应的箱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的前壁和后壁分别设有位置相应的半轴孔、一轴孔、二轴孔、三轴孔、四轴孔、五轴孔、六轴孔和七轴孔,所述半轴孔位于前壁和后壁的上部,所述三轴孔、四轴孔、五轴孔、六轴孔环绕于半轴孔的下部,所述一轴孔、二轴孔和七轴孔分置于半轴孔的两侧。本实用新型具有精巧适用、结构紧凑、体积小巧、动力传输效率高等优点,适用于小型农机具的动力输入和动力输出,具有很高的适配适应性和实用性。
【专利说明】
一种变速箱体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拖拉机配件,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变速箱体。
【背景技术】
[0002]变速箱是田园管理机、拖拉机等农机具上最关键的一个部件,用以转换动力输出,变速箱的外壳一般是由铸造工艺制作的,是由变速箱箱体和变速箱盖组合而成,但是,现在农机具上的变速箱设计都很粗糙,配合间隙大,磨损大,传输中动力损耗大,尤其是变速箱箱体普遍大,对于大中型拖拉机等农业机械使用还可以接受,但是,对于田园管理机等小型、适用于小面积作业或大棚作业、精细化种植使用的农机具,目前的变速箱都不适用,均有粗大、笨重、动力传输效率差等缺陷,不能满足精细化种植使用的小型农机具的需要。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传统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精巧适用、结构紧凑、体积小巧、动力传输效率高的适用于小型农机具的变速箱体。
[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措施来达到的:
[0005]—种变速箱体,所述箱体具有前壁、后壁、左侧壁、右侧壁和下壁,箱体具有向上的开口,箱体上连接有与开口相应的箱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的前壁和后壁分别设有位置相应的半轴孔、一轴孔、二轴孔、三轴孔、四轴孔、五轴孔、六轴孔和七轴孔,所述半轴孔位于前壁和后壁的上部,所述三轴孔、四轴孔、五轴孔、六轴孔环绕于半轴孔的下部,所述一轴孔、二轴孔和七轴孔分置于半轴孔的两侧。
[0006]进一步地说,所述箱体前壁的一轴孔位于左下部,相应的,所述箱体后壁的一轴孔位于右下部,所述箱体的前壁和后壁的二轴孔位于一轴孔上方。
[0007]进一步地说,所述箱体前壁的七轴孔位于右下部,相应的,所述箱体后壁的七轴孔位于左下部。
[0008]进一步地说,所述三轴孔位于一轴孔与半轴孔之间。
[0009]进一步地说,所述六轴孔位于七轴孔与半轴孔之间。
[0010]进一步地说,所述四轴孔位于三轴孔和半轴孔下方。
[0011 ]进一步地说,所述五轴孔位于六轴孔和半轴孔下方。
[0012]进一步地说,所述半轴孔直径为120毫米,所述一轴孔和七轴孔直径为72毫米,所述二轴孔、三轴孔、四轴孔、五轴孔和六轴孔直径为62毫米。
[0013]进一步地说,所述半轴孔轴心与六轴孔轴心间距为131±0.035毫米,所述六轴孔轴心与五轴孔轴心间距为95±0.035毫米,所述五轴孔轴心与四轴孔轴心间距为90±0.035毫米,所述五轴孔轴心与七轴孔轴心间距为146.2±0.035毫米,所述四轴孔轴心与三轴孔轴心间距为90 ±0.035毫米,所述三轴孔轴心与二轴孔轴心间距为94土0.035毫米,所述三轴孔轴心与一轴孔轴心间距为95±0.035毫米,所述二轴孔轴心与一轴孔轴心间距为14.04毫米。
[0014]在本实用新型中,一轴孔内安装有变速箱的I轴,二轴孔内安装有变速箱的II轴,三轴孔内安装有变速箱的III轴,四轴孔内安装有变速箱的IV轴,五轴孔内安装有变速箱的V轴,六轴孔内安装有变速箱的IV轴,七轴孔内安装有变速箱的VII轴,半轴孔内安装有变速箱的半轴。当本实用新型与发动机匹配时,其动力传动路线是发动机、I轴、II轴、III轴、IV轴、V轴、VI轴、VII轴、半轴,最终到达拖拉机动力输出设备。
[0015]进一步地说,所述箱体为一体成型。变速箱箱体一体成型可以提高变速箱体的制造质量,延长变速箱体的使用寿命,降低生产成本。
[0016]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
[0017]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变速箱体,其具有精巧适用、结构紧凑、体积小巧、动力传输效率高等优点,适用于小型农机具的动力输入和动力输出,具有很高的适配适应性和实用性。
[0018]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0019]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变速箱体的结构示意图;
[0020]附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变速箱体中前壁的结构示意图;
[0021]附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变速箱体中后壁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2]实施例:如附图1至附图3所示,一种变速箱体,所述箱体具有前壁4、后壁1、左侧壁
5、右侧壁3和下壁2,箱体具有向上的开口,箱体上连接有与开口相应的箱盖,所述箱体的前壁4和后壁I分别设有位置相应的半轴孔8、一轴孔13、二轴孔6、三轴孔7、四轴孔12、五轴孔
11、六轴孔9和七轴孔10,所述半轴孔8位于前壁4和后壁I的上部,所述三轴孔7、四轴孔12、五轴孔11、六轴孔9环绕于半轴孔8的下部,所述一轴孔13、二轴孔6和七轴孔10分置于半轴孔8的两侧。附图中未示出箱盖。
[0023]如附图2所示,所述箱体前壁4的一轴孔13位于左下部,所述二轴6孔位于一轴孔13上方,所述箱体前壁4的七轴孔10位于右下部。相应的,如附图3所示,在箱体后壁I的一轴孔13位于右下部,所述二轴孔6位于一轴孔13上方,所述箱体后壁I的七轴孔10位于左下部。
[0024]如附图2和附图3所示,所述三轴孔7位于一轴孔13与半轴孔8之间,所述六轴孔9位于七轴孔10与半轴孔8之间,所述四轴孔12位于三轴孔7和半轴孔8下方,所述五轴孔11位于六轴孔9和半轴孔8下方。
[0025]如附图2和附图3所示,所述半轴孔8直径为120毫米,所述一轴孔13和七轴孔10直径为72毫米,所述二轴孔6、三轴孔7、四轴孔12、五轴孔11和六轴孔9直径为62毫米。
[0026]如附图2和附图3所示,所述半轴孔8轴心与六轴孔9轴心间距为131 ±0.035毫米,所述六轴孔9轴心与五轴孔11轴心间距为95±0.035毫米,所述五轴孔11轴心与四轴孔12轴心间距为90±0.035毫米,所述五轴孔11轴心与七轴孔10轴心间距为146.2±0.035毫米,所述四轴孔12轴心与三轴孔7轴心间距为90±0.035毫米,所述三轴孔7轴心与二轴孔6轴心间距为94 ±0.035毫米,所述三轴孔7轴心与一轴孔13轴心间距为95 ±0.035毫米,所述二轴孔6轴心与一轴孔13轴心间距为14.04毫米。
[0027]在本实用新型中,一轴孔13内安装有变速箱的I轴,二轴孔6内安装有变速箱的11轴,三轴孔7内安装有变速箱的III轴,四轴孔12内安装有变速箱的IV轴,五轴孔11内安装有变速箱的V轴,六轴孔9内安装有变速箱的VI轴,七轴孔10内安装有变速箱的VII轴,半轴孔8内安装有变速箱的半轴。当本实用新型与发动机匹配时,其动力传动路线是发动机、I轴、II轴、III轴、IV轴、V轴、VI轴、VII轴、半轴,最终到达拖拉机动力输出设备。
[0028]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箱体为一体成型。变速箱箱体一体成型可以提高变速箱体的制造质量,延长变速箱体的使用寿命,降低生产成本。
【主权项】
1.一种变速箱体,所述箱体具有前壁、后壁、左侧壁、右侧壁和下壁,箱体具有向上的开口,箱体上连接有与开口相应的箱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的前壁和后壁分别设有位置相应的半轴孔、一轴孔、二轴孔、三轴孔、四轴孔、五轴孔、六轴孔和七轴孔,所述半轴孔位于前壁和后壁的上部,所述三轴孔、四轴孔、五轴孔、六轴孔环绕于半轴孔的下部,所述一轴孔、二轴孔和七轴孔分置于半轴孔的两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变速箱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前壁的一轴孔位于左下部,所述二轴孔位于一轴孔上方。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变速箱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前壁的七轴孔位于右下部。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变速箱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三轴孔位于一轴孔与半轴孔之间。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变速箱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六轴孔位于七轴孔与半轴孔之间。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变速箱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四轴孔位于三轴孔和半轴孔下方。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变速箱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五轴孔位于六轴孔和半轴孔下方。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变速箱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半轴孔直径为120毫米,所述一轴孔和七轴孔直径为72毫米,所述二轴孔、三轴孔、四轴孔、五轴孔和六轴孔直径为62毫米。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变速箱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半轴孔轴心与六轴孔轴心间距为131 ±0.035毫米,所述六轴孔轴心与五轴孔轴心间距为95±0.035毫米,所述五轴孔轴心与四轴孔轴心间距为90 ±0.035毫米,所述五轴孔轴心与七轴孔轴心间距为146.2 土0.035毫米,所述四轴孔轴心与三轴孔轴心间距为90±0.035毫米,所述三轴孔轴心与二轴孔轴心间距为94 ±0.035毫米,所述三轴孔轴心与一轴孔轴心间距为95 ±0.035毫米,所述二轴孔轴心与一轴孔轴心间距为14.04毫米。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变速箱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为一体成型。
【文档编号】F16H57/021GK205678099SQ201620626910
【公开日】2016年11月9日
【申请日】2016年6月15日 公开号201620626910.5, CN 201620626910, CN 205678099 U, CN 205678099U, CN-U-205678099, CN201620626910, CN201620626910.5, CN205678099 U, CN205678099U
【发明人】于延军
【申请人】于延军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