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乙酰氨基酚生产用反应罐的温控介质输送检漏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926780阅读:29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对乙酰氨基酚生产用反应罐的温控介质输送检漏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检测输送温控介质的阀门是否漏液的温控介质输送检漏系统,特别涉及一种对用于对乙酰氨基酚(或者安乃近)生产用反应罐的温控介质输送阀门进行漏液检测的温控介质输送检漏系统。
背景技术
在药品生产中,特别是对乙酰氨基酚和安乃近的生产过程中,需要利用多种介质来对多个车间的各种反应罐进行升温、降温的温度控制操作。在对反应罐进行温度控制的工艺中,经常用到的介质有蒸汽、盐水以及循环水等。在对某一反应罐进行升温、降温的温控过程中,各种介质都是通过单独的分支管道输送到一个总管,输送来的介质通过该总管后进入反应罐的温度控制系统中,开始对反应罐进行温度调节。在温控操作完成后,从另一个总管经过各自的回收管道系统,比如一次回盐水管道系统、一次回循环水管道系统、二次回盐水管道系统、二次回循环水管道系统等,回收到对应的储存容器,以备下一次利用。由于对某一反应罐进行温控处理时往往只需要用到一种介质,因此在回收这些介质的过程中,只有与总管连接的、用于回收该种介质的阀门是打开的,而虽与总管连接但用于回收其它介质的阀门是关闭的。但是如果用于回收其它介质的阀门出现了内漏,就会出现来自总管的介质因为本该处于关闭状态的阀门出现内漏而进入其它介质的回收系统进而进入其储存容器中,影响其它介质的纯度或者对其它介质的输送管道造成破坏性影响。由于在温度控制工艺中,需要利用那种介质、该介质的浓度量都是提前确定好的, 即各种介质的储存容器中储存的都是固定浓度的介质,如果出现上述因内漏而导入进来的其它介质,就会影响到该介质的功效。比如,在回收循环水时,正常情况下,由于用来回收盐水的阀门处于密闭状态,循环水不会进入盐水回收管道系统。但是当用于控制盐水回收的阀门出现内漏时,循环水就会通过该阀门渗漏到盐水回收管道系统内,进而进入盐水的储存容器,如此一来,会造成储存容器中的盐水比重降低,而降温的盐水是有比重要求的,为了满足规定的比重要求,就得增加盐的消耗。另外,各种介质的输送管道都是针对其输送对象而择用特定的材质,一旦特定外其它介质进入,就可能会对该管道造成破坏作用。比如,回收盐水时因为用于控制循环水回收的阀门出现内漏导致盐水进入循环水输送管道中,盐水会腐蚀循环水输送管道、导致管道报废,而且由于回收到储存容器的盐水总量减少,为了满足其它反应罐温控时的使用或者本反应罐下一次温控时的使用,需要增加盐耗,补充盐水。增加盐耗会导致温控成本增加,管道被腐蚀会降低设备寿命,长期来讲也会导致设备成本增加。因此,需要对阀门进行严格检查,以防出现内漏导致介质互串
实用新型内容
[0009]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出了以下技术方案,解决了如何检测阀门是否出现内漏以便提前更换有内漏的阀门,避免造成严重后果。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温控介质输送检漏系统,用来向对乙酰氨基酚或者安乃近生产用反应罐的温度控制机构供给用于对反应罐进行温度控制工艺的N种介质,该温控介质输送检漏系统包括与所述温度控制机构相连接、分别从N种介质中某一种介质的储存容器向所述温度控制机构输送该某一种介质的N个介质输送机构;和与所述温度控制机构相连接、从所述温度控制机构分别回收所述某一种介质到该某一种介质的储存容器的N个一次介质回收机构,所述N个一次介质回收机构的每一个均通过第一总管与所述温度控制机构连接, 所述N个介质输送机构的每一个介质输送机构均通过第二总管与所述温度控制机构连接,所述N个一次介质回收机构的每一个一次介质回收机构分别由一端与所述第一总管连通的第一阀门和一端与对应介质的存储容器连接的第二阀门构成,所述第一阀门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二阀门的另一端相连,所述温控介质输送检漏系统还包括与所述N个一次介质回收机构分别对应的N个一次介质回收部检漏机构,所述N个一次介质回收部检漏机构的每一个一次介质回收部检漏机构分别对应连接到所述每一个一次介质回收机构的所述第一阀门和所述第二阀门之间,所述每一个一次介质回收部检漏机构均由一个一次检漏阀门和一个一次检漏管构成,所述一次检漏阀门的进口连接到与该一次检漏阀门所对应的一次介质回收机构的所述第一阀门,所述一次检漏阀门的一个出口连接到所述一次检漏管,所述一次检漏管连接到渗漏介质接收容器;在检查与所述第一总管连接的所述第一阀门是否出现内漏时,从所述N种介质中选出一种介质作为一次测试用介质,利用所述N个介质输送机构中与所述一次测试用介质对应的那一个介质输送机构向所述温度控制机构输送所述一次测试用介质,将与所述一次测试用介质对应的那一个一次介质回收机构称为一次测试用回收机构时,将所述一次测试用回收机构中的所述第一阀门和所述第二阀门打开,与所述一次测试用介质所对应的那一个一次介质回收部检漏机构的所述一次检漏阀门调整成所述一次测试回收机构中的所述第一阀门与所述第二阀门之间连通而不与连接到该所述一次检漏阀门的一次检漏管连通, 与所述一次测试用介质所不对应的另外N-I个一次介质回收机构的所述第一阀门和第二阀门均关闭,与所述一次测试用介质所不对应的另外N-I个一次介质回收部检漏机构的所述一次检漏阀门全部调整成各自所连接的所述第一阀门与各自所对应的一次检漏管连通, 如果所述另外N-I个一次介质回收部检漏机构中的某一个所述一次检漏阀门所连接的一次检漏管中流出所述一次测试用介质,则判断该某一个所述一次检漏阀门所连接的那一个第一阀门出现内漏,所述N种介质均为流体介质,N为大于等于2的自然数。在上述温控介质输送检漏系统,优选所述N个一次介质回收部检漏机构中的L个一次介质回收部检漏机构的所述一次检漏阀门为二通阀门,所述二通阀门的进口通过管道连接到与该二通阀门所对应的那个一次介质回收机构的所述第一阀门和所述第二阀门之
8间,所述二通阀门的出口连接到该二通阀门所在的那个一次介质回收部检漏机构的所述一次检漏管;[0020]所述N个一次介质回收部检漏机构中的其余N-L个一次介质回收部检漏机构的所述一次检漏阀门为三通阀门,所述三通阀门的进口连接到与该三通阀门所对应的那个一次介质回收机构的所述第一阀门,所述三通阀门的两个出口分别与所述那个一次介质回收机构的所述第二阀门和该三通阀门所在的那个一次介质回收部检漏机构的所述一次检漏管连接,[0021]L为大于等于0小于等于N的整数。[0022]在上述温控介质输送检漏系统,优选该温控介质输送检漏系统还包括N个二次介质回收机构,所述N个二次介质回收机构的每一个二次介质回收机构均通过所述第二总管与所述温度控制机构连接,并从所述温度控制机构分别回收所述N种介质中的某一种介质到该某一种介质的储存容器,[0023]所述N个二次介质回收机构的每一个二次介质回收机构分别由一端与所述第二总管连通的第一阀门和一端与对应介质的存储容器连接的第二阀门构成,所述第一阀门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二阀门的另一端相连,[0024]所述温控介质输送检漏系统还包括与所述N个二次介质回收机构分别对应的N个二次介质回收部检漏机构,所述N个二次介质回收部检漏机构的每一个二次介质回收部检漏机构分别对应连接到所述每一个二次介质回收机构的所述第一阀门和所述第二阀门之间,[0025]所述每一个二次介质回收部检漏机构均由一个二次检漏阀门和一个二次检漏管构成,所述二次检漏阀门的进口连接到所述第一阀门,所述二次检漏阀门的一个出口连接到一个所述二次检漏管,所述二次检漏管连接到所述渗漏介质接收容器;[0026]在检查与所述第二总管连接的所述第一阀门是否出现内漏时,在将所述温度控制机构二次回收时含有的介质称为二次测试用介质并加以二次回收时,将与所述二次测试用介质对应的那一个二次介质回收机构称为二次测试用回收机构时,将所述二次测试用回收机构中的所述第一阀门和所述第二阀门打开,与所述二次测试用介质所对应的那一个二次介质回收部检漏机构的所述二次检漏阀门调整成所述二次测试回收机构中的所述第一阀门与所述第二阀门之间连通而不与连接到该所述二次检漏阀门的二次检漏管连通,与所述二次测试用介质所不对应的另外N-I个二次介质回收机构的所述第一阀门和第二阀门均关闭,与所述二次测试用介质所不对应的另外N-I个二次介质回收部检漏机构的所述二次检漏阀门全部调整成各自所连接的所述第一阀门与各自所对应的二次检漏管连通,如果所述另外N-I个二次介质回收部检漏机构中的某一个所述二次检漏阀门所连接的二次检漏管中流出所述二次测试用介质,则判断该某一个所述二次检漏阀门所连接的那一个第一阀门出现内漏。[0027]在上述温控介质输送检漏系统,优选所述N个二次介质回收部检漏机构的M个二次介质回收部检漏机构的所述二次检漏阀门是二通阀门,所述二通阀门的一端通过管道连接到与该二通阀门对应的那个二次介质回收机构的所述第一阀门和所述第二阀门之间,所述二通阀门的另一端连接到该二通阀门所在的那个二次介质回收部检漏机构的所述二次检漏管;[0028]所述N个二次介质回收部检漏机构的其余N-M个二次介质回收部检漏机构的所述二次检漏阀门为三通阀门,所述三通阀门的进口连接到与该三通阀门所对应的那个二次介质回收机构的所述第一阀门,所述三通阀门的两个出口分别与所述那个二次介质回收机构的所述第二阀门和该三通阀门所在的那个二次介质回收部检漏机构的所述二次检漏管连接;[0029]M为大于等于0小于等于N的整数。[0030]在上述温控介质输送检漏系统,优选所述该温控介质输送检漏系统还包括一个通过所述第一总管与所述温度控制机构相连接、将特定介质从特定介质储存容器输送到所述温度控制机构的特定介质输送机构;和[0031]一个通过所述第二总管与所述温度控制机构相连接、从所述温度控制机构回收所述特定介质的特定介质回收机构,[0032]所述特定介质输送机构由一端与所述第一总管连通的第三阀门和一端与所述特定介质存储容器连接的第四阀门构成,所述第三阀门的另一端和所述第四阀门的另一端相连,[0033]所述该温控介质输送检漏系统还包括一个连接到所述第三阀门和所述第四阀门之间的特定介质输入部检漏机构,[0034]该特定介质输入部检漏机构由特定介质输入部检漏用二通阀门和特定介质输入检漏管构成或者由特定介质输入部检漏用三通阀门和特定介质输入检漏管构成,所述特定介质输入检漏管连接到所述渗漏介质接收容器。[0035]在上述温控介质输送检漏系统,优选所述特定介质输入部检漏机构由特定介质输入部检漏用二通阀门和特定介质输入检漏管构成时,所述特定介质输入部检漏用二通阀门的一端通过管道连接到所述第三阀门和所述第四阀门之间,所述特定介质输入部检漏用二通阀门的另一端连接到所述特定介质输入检漏管;[0036]所述特定介质输入部检漏机构由特定介质输入部检漏用三通阀门和特定介质输入检漏管构成时,所述特定介质输入部检漏用三通阀门的进口与所述第三阀门连接,所述特定介质输入部检漏用三通阀门的两个出口分别与所述第四阀门和所述特定介质输入检漏管连接。[0037]在上述温控介质输送检漏系统,优选所述特定介质选自循环水、盐水、蒸汽的一种。[0038]在上述温控介质输送检漏系统,优选还具有通过压缩气体控制阀门经所述第一总管向所述温控系统内导入压缩气体的压缩气体导入结构,以实现所述特定介质的二次回收,[0039]在上述温控介质输送检漏系统,优选所述N种介质为循环水、盐水、蒸汽中的至少两种。[0040]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介质输送检漏系统,向介质利用容器供给N种介质,该介质输送检漏系统包括与所述介质利用容器相连接、分别从N种介质中某一种介质的储存容器向所述介质利用容器输送该某一种介质的N个介质输送机构;和与所述介质利用容器相连接、从所述介质利用容器分别回收所述某一种介质到该某一种介质的储存容器的N个一次介质回收机构,[0041]所述N个一次介质回收机构的每一个均通过第一总管与所述介质利用容器连接, 所述N个介质输送机构的每一个介质输送机构均通过第二总管与所述介质利用容器连接,[0042]所述N个一次介质回收机构的每一个一次介质回收机构分别由一端与所述第一总管连通的第一阀门和一端与对应介质的存储容器连接的第二阀门构成,所述第一阀门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二阀门的另一端相连,[0043]所述介质输送检漏系统还包括与所述N个一次介质回收机构分别对应的N个一次介质回收部检漏机构,[0044]所述N个一次介质回收部检漏机构的每一个一次介质回收部检漏机构分别对应连接到所述每一个一次介质回收机构的所述第一阀门和所述第二阀门之间,[0045]所述每一个一次介质回收部检漏机构均由一个一次检漏阀门和一个一次检漏管构成,所述一次检漏阀门的进口连接到与该一次检漏阀门所对应的一次介质回收机构的所述第一阀门,所述一次检漏阀门的一个出口连接到所述一次检漏管,所述一次检漏管连接到渗漏介质接收容器,[0046]所述N个一次介质回收部检漏机构中的L个一次介质回收部检漏机构的所述一次检漏阀门为二通阀门,所述二通阀门的进口通过管道连接到与该二通阀门所对应的那个一次介质回收机构的所述第一阀门和所述第二阀门之间,所述二通阀门的出口连接到该二通阀门所在的那个一次介质回收部检漏机构的所述一次检漏管;[0047]所述N个一次介质回收部检漏机构中的其余N-L个一次介质回收部检漏机构的所述一次检漏阀门为三通阀门,所述三通阀门的进口连接到与该三通阀门所对应的那个一次介质回收机构的所述第一阀门,所述三通阀门的两个出口分别与所述那个一次介质回收机构的所述第二阀门和该三通阀门所在的那个一次介质回收部检漏机构的所述一次检漏管连接,[0048]N为大于等于2的自然数,L为大于等于0小于等于N的整数,所述N种介质均为流体介质。[0049]在上述温控介质输送检漏系统,优选该介质输送检漏系统还包括N个二次介质回收机构,所述N个二次介质回收机构的每一个二次介质回收机构均通过所述第二总管与所述介质利用容器连接,并从所述介质利用容器分别回收N个介质中的某一种介质到该某一种介质的储存容器,[0050]所述N个二次介质回收机构的每一个二次介质回收机构分别由一端与所述第二总管连通的第一阀门和一端与对应介质的存储容器连接的第二阀门构成,所述第一阀门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二阀门的另一端相连,[0051]所述介质输送检漏系统还包括与所述N个二次介质回收机构分别对应的N个二次介质回收部检漏机构,所述N个二次介质回收部检漏机构的每一个二次介质回收部检漏机构分别对应连接到所述每一个二次介质回收机构的所述第一阀门和所述第二阀门之间,[0052]所述每一个二次介质回收部检漏机构均由一个二次检漏阀门和一个二次检漏管构成,所述二次检漏阀门的进口连接到所述第一阀门,所述二次检漏阀门的一个出口连接到一个所述二次检漏管,所述二次检漏管连接到所述渗漏介质接收容器;[0053]所述N个二次介质回收部检漏机构的M个二次介质回收部检漏机构的所述二次检漏阀门是二通阀门,所述二通阀门的一端通过管道连接到与该二通阀门对应的那个二次介质回收机构的所述第一阀门和所述第二阀门之间,所述二通阀门的另一端连接到与该二通阀门所在的那个二次介质回收部检漏机构的所述二次检漏管;[0054]所述N个二次介质回收部检漏机构的其余N-M个二次介质回收部检漏机构的所述二次检漏阀门为三通阀门,所述三通阀门的进口连接到与该三通阀门所对应的那个二次介质回收机构的所述第一阀门,所述三通阀门的两个出口分别与所述那个二次介质回收机构的所述第二阀门和该三通阀门所在的那个二次介质回收部检漏机构的所述二次检漏管连接;[0055]M为大于等于0小于等于N的整数。[0056]在上述介质输送检漏系统,优选,所述介质输送检漏系统还包括一个通过所述第一总管与所述介质利用容器相连接、将特定介质从特定介质储存容器输送到所述介质利用容器的特定介质输送机构;和[0057]—个通过所述第二总管与所述介质利用容器相连接、从所述介质利用容器回收所述特定介质的特定介质回收机构,[0058]所述特定介质输送机构由一端与所述第一总管连通的第三阀门和一端与所述特定介质存储容器连接的第四阀门构成,所述第三阀门的另一端和所述第四阀门的另一端相连,[0059]所述介质输送检漏系统还包括一个连接到所述第三阀门和所述第四阀门之间的特定介质输入部检漏机构,[0060]该特定介质输入部检漏机构由特定介质输入部检漏用二通阀门和特定介质输入检漏管构成或者由特定介质输入部检漏用三通阀门和特定介质输入检漏管构成,所述特定介质输入检漏管连接到所述渗漏介质接收容器。[0061]所述特定介质输入部检漏机构由特定介质输入部检漏用二通阀门和特定介质输入检漏管构成时,所述特定介质输入部检漏用二通阀门的一端通过管道连接到所述第三阀门和所述第四阀门之间,所述二通阀门的另一端连接到所述特定介质输入检漏管;[0062]所述特定介质输入部检漏机构由特定介质输入部检漏用三通阀门和特定介质输入检漏管构成时,所述特定介质输入部检漏用三通阀门的进口与所述第三阀门连接,所述特定介质输入部检漏用三通阀门的两个出口分别与所述第四阀门和所述特定介质输入检漏管连接,所述特定介质均为流体介质。


[0063]图I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温控介质输送检漏系统的示意图(检漏阀门均为二通阀门)。[0064]图2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温控介质输送检漏系统的示意图(检漏阀门均为三通阀门)。
具体实施方式
[0065]
以下结合附图,对基于本实用新型的温控介质输送检漏系统进行详细的说明。[0066]图I是对乙酰氨基酚(或者安乃近)生产过程中用的反应罐的侧排检漏系统示意图。[0067]图I中的100是对乙酰氨基酚或者安乃近生产过程中用于某种反应比如精制结晶的反应罐(生产用容器),200是反应罐周围的使用各种介质进行温度控制等工艺的夹套 (温度控制机构),300是连接到夹套200的第一总管,400是连接到夹套200的第二总管。 以盐水、循环水、蒸汽为介质例说明温度控制用介质的输送(当然可以根据需要输送更多介质),可以把反应罐(生产用容器)和夹套(温度控制机构)看成一体,称为介质利用容器。[0068]需要利用盐水进行温控工艺时,盐水从盐水储存容器通过管道经盐水供给控制阀门19 (第一介质输送机构)依次进入到第二总管400和夹套200 ;然后盐水自第一总管300 依次经由一次盐水回收用第一阀门I和一次盐水回收用第二阀门7回收到盐水储存容器, 即由一次盐水回收用第一阀门I和一次盐水回收用第二阀门7构成一次盐水回收机构(第一介质一次回收机构)。[0069]需要利用循环水进行温控工艺时,循环水从循环水储存容器比如公司的公共循环水池通过管道经循环水供给控制阀门18 (第二介质输送机构)依次进入到第二总管400和夹套200 ;然后自第一总管300依次经由一次循环水回收用第一阀门2和一次循环水回收用第二阀门8回到公共循环水池,其中由一次循环水回收用第一阀门2和一次循环水回收用第二阀门8构成一次循环水回收机构(第二介质一次回收机构)。[0070]需要利用蒸汽进行温控工艺时,蒸汽依次经由蒸汽输入用第四阀门9和蒸汽输入用第三阀门3以及第一总管300输入夹套200,即由蒸汽输入用第三阀门3和蒸汽输入用第四阀门9构成蒸汽输入机构(第三介质输送机构,虽然在说明书中只给出了蒸汽作为第三介质,但是很明显也可以利用该机构根据需要输送其它介质),然后用过的蒸汽(即乏汽) 在气体回收用控制阀门17(第三介质回收机构)的作用下经第二总管400从夹套200导出以便回收利用。[0071]从上述论述可以看出,一次盐水回收机构的一次盐水回收用第一阀门I、一次循环水回收机构的一次循环水回收用第一阀门2以及蒸汽输入机构的蒸汽输入用第三阀门3均可与第一总管300连通。[0072]进行温度控制工艺时,所选择的介质从各自的储存容器通过各自的供给控制阀门 (蒸汽时是蒸汽供给机构)进入到夹套,再通过各自的回收机构回收到各自的储存容器。[0073]但是,如果当前温控工艺中使用的温控介质是循环水或者盐水时,当需要改变用于温控工艺的介质或是温控工艺完成时,要用压缩气体把夹套200内剩余的介质通过二次介质回收机构压回对应的介质储存容器。具体结构介绍如下。[0074]二次回收时,在通过压缩气体供给控制阀门10的作用下,压缩气体经第一总管 300进入夹套200,促使夹套200内剩余的温控介质比如盐水自第二总管400经由二次盐水回收用第一阀门15和二次盐水回收用第二阀门11构成的二次盐水回收机构(第一介质二次回收机构)回到盐水储存容器。[0075]如果夹套内使用的温控介质是循环水,则在通过阀门10输送来的压缩汽体的作用下,循环水自第二总管400经由二次循环水回收用第一阀门16和二次循环水回收用第二阀门12构成的二次循环水回收机构(第二介质二次回收机构)回到循环水储存容器。[0076]在正常生产工艺过程中,比如利用盐水进行温控工艺时,盐水经阀门19、第二总管 400进入夹套200,从夹套200出来后,依次进入第一总管300和一次盐水回收机构完成盐水的一次回收。对盐水进行一次回收时,往往是把一次盐水回收用第一阀门I和一次盐水回收第二阀门7打开,而把一次循环水回收用第一阀门2、一次循环水回收用第二阀门8、蒸汽输入用第三阀门3和蒸汽输入用第四阀门9关闭,以防止介质互串,影响生产过程中的温度控制工艺(上述介质的回收机构或者输送机构中之所以有采取两个阀门的情况,实际上是为了防止在输送某种介质的第一阀门出现内漏时,可以利用第二阀门来阻止出现介质互串现象)。但是实际情况下,各个阀门由于长时间的开闭使用以及疲劳磨损会往往会出现阀门密闭力下降、不能再完全截断汽体、液体流动的情况,即第一、第二阀门可能会同时产生内漏,由于两个阀门同时内漏仍会导致反应罐的温控工艺受到不良影响,还会影响到温控介质的使用成本,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需要经常及时对产生内漏的阀门进行更换或者维修。而如何及时发现阀门特别是各个第一阀门1、2、15、16以及上述第三阀门3是否产生了内漏,困扰着实际生产现场的人员。在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提出以前工厂是根据盐水储存容器内的盐水是否比规定多了或少了来判断是否有阀门内漏进而去查找漏点,即介质互串发生了再去找原因,没有提前预防方法。[0077]为了避免因阀门内漏导致的介质互串现象的产生,本申请的发明人提出了一种侧排检漏系统,以及时发现内漏现象的发生,杜绝介质互串的发生。[0078]所述侧排检漏系统的具体结构为[0079]分别在一次盐水回收机构的一次盐水回收用第一阀门I和一次盐水回收用第二阀门7之间设置由一次盐水回收部检漏阀门和一次检漏管构成的一次盐水回收检漏机构 (第一介质一次回收部检漏机构);[0080]在一次循环水回收机构的一次循环水回收用第一阀门2和一次循环水回收用第二阀门8之间设置由一次循环水回收部检漏阀门和一次检漏管构成的一次循环水回收检漏机构(第二介质一次回收部检漏机构);[0081]在蒸汽输入机构的蒸汽输入用第三阀门3和蒸汽输入用第四阀门9之间设置由蒸汽输入部检漏阀门和输入检漏管构成的蒸汽输入部检漏机构(第三介质输入部检漏机构);[0082]在二次盐水回收机构的二次盐水回收用第一阀门15和二次盐水回收用第二阀门 11之间设置由二次盐水回收部检漏阀门和二次检漏管构成的二次盐水回收检漏机构(第一介质二次回收部检漏机构);[0083]在二次循环水回收机构的二次循环水回收用第一阀门16和二次循环水回收用第二阀门12之间设置由二次循环水回收部检漏阀门和二次检漏管构成的二次循环水回收检漏机构(第二介质二次回收部检漏机构)[0084]上述五个检漏机构都各自包括一条检漏管(比如图I中的两个一次检漏管,两个二次检漏管,输入检漏管),在三个检漏管的下方设置一渗漏介质接收容器,比如水池,用于接收各个检漏管中可能流出的液体或者气体。[0085]作为上述五种检漏机构的检漏阀门,可以全都是二通阀门(比如图I),也可以全都是三通阀门(比如图2),也可以一部分检漏阀门使用二通阀门,另一部分使用三通阀门。[0086]在一、二次盐水回收部检漏机构中,使用普通的二通阀门4、13分别作为一、二次盐水回收部检漏阀门时(见图I),将二通阀门4的一端口通过一管道连接到阀门I、7之间, 另一端连接一个一次检漏管;将二通阀门13的一端口通过一管道连接到阀门11、15之间,另一端连接一个二次检漏管。[0087]使用普通的三通阀门43、133分别作为一、二次盐水回收部检漏阀门时(见图2), 将三通阀门43设置在阀门1、7之间,该三通阀门的进口与一次盐水回收用第一阀门I连接,其中与该进口相对的那个出口与一次盐水回收用第二阀门7连接,另外一个出口连接着一个一次检漏管(关于出口的连接方式根据实际需要也可反过来,以下同);将三通阀门 133设置在阀门11、15之间,该三通阀门133的进口与阀门15连接,出口分别与阀门11、二次检漏管连接。[0088]在一、二次循环水回收部检漏机构中,使用二通阀门5、14分别作为一、二次循环水回收部检漏阀门时(见图I),将一端连接着一个一次检漏管的二通阀门5的另一端通过管道连接到阀门2、8之间;将一端连接着一个二次检漏管的二通阀门14的另一端通过管道连接到阀门12、16之间。[0089]使用普通的三通阀门53、143分别作为一、二次循环水回收部检漏阀门时(见图 2),三通阀门53的进口与阀门2连接,出口分别与阀门8、一次检漏管连接,三通阀门143的进口与阀门16连接,出口分别与阀门12、二次检漏管连接。[0090]同样,若使用普通的二通阀门6作为蒸汽输入部检漏阀门时(图I),将一端连接着一个输入检漏管的二通阀门6的另一端通过管道连接到阀门3、9之间;若使用普通的三通阀门63作为蒸汽输入部检漏阀门时(图2),三通阀门63的进口与阀门3连接,出口分别与阀门9、输入检漏管连接。[0091]利用上述各个检漏机构通过如下的方式来检测与第一总管300连接的一次盐水回收用第一阀门I、一次循环水回收用第一阀门2和蒸汽输入用第三阀门3以及二次盐水回收用第一阀门15、二次循环水回收用第一阀门16是否出现内漏,检测时的具体工作方式如下。[0092]首先,对利用盐水供给系统来检测一次循环水回收用第一阀门2和蒸汽输入用第三阀门3是否内漏进行说明(检测阀门2、3对盐水的密闭性)。[0093]比如在有盐水经盐水供给机构供应到第一总管300,通过一次盐水回收机构回收盐水的时候,以检漏机构中的所有检漏阀门均为二通阀门(图I)为例,把一次盐水回收用第一阀门I和第二阀门7、二通阀门5、6打开,同时把一次循环水回收用第一阀门2和第二阀门8、蒸汽输入用第三阀门3和第四阀门9以及二通阀门4关闭(其它与盐水回收、供给无关的阀门均关闭)。[0094]若检漏机构中的所有检漏阀门均为三通阀门(图2),则各阀门的开闭如下阀门1、7打开,阀门2、3、8、9关闭,并且调整三通阀门43使得阀门1、7之间连通、调整三通阀门 53使得阀门2、8之间截断,阀门2与对应的一次检漏管连通,调整三通阀门63使得阀门3、 9之间截断,阀门3与对应的输入检漏管连通。[0095]无论是上述哪一种情况,如果发现有盐水从与作为一次循环水回收部检漏阀门的二通阀门5(或三通阀门53)连接的一次检漏管流出,则说明一次循环水回收用第一阀门2 已经出现内漏,同样如果发现有盐水从与作为蒸汽输入部检漏阀门的二通阀门6(或三通阀门63)连接的输入检漏管流出,则说明蒸汽输入用第三阀门3已经出现内漏。[0096]同样,也可利用循环水输送机构来检测一次盐水回收部第一阀门I和蒸汽输入用第三阀门3是否是渗漏循环水,简述如下1[0097]比如在有循环水供应到第一总管300并对循环水进行回收时,若检漏机构中的所有检漏阀门均为二通阀门(图I),则把一次循环水回收用第一阀门2和第二阀门8、二通阀门4和6打开,同时把一次盐水回收用第一阀门I和第二阀门7、蒸汽输入用第三阀门3和第四阀门9以及二通阀门5关闭(其它与循环水回收、供给无关的阀门均关闭)。[0098]若检漏机构中的所有检漏阀门均为三通阀门(图2),则各阀门的开闭如下上述阀门2、8打开,上述阀门I、3、7、9关闭,并且调整三通阀门53使得阀门2、8之间连通、调整三通阀门43使得阀门1、7之间截断,阀门I与对应的一次检漏管连通,调整三通阀门63使得阀门3、9之间截断,阀门3与对应的输入检漏管连通。[0099]无论是上述哪一种情况,若发现有循环水从与作为一次盐水回收部检漏阀门的二通阀门4(或三通阀门43)连接的一次检漏管流出,则阀门I出现内漏或损坏,若循环水从与作为蒸汽输入部检漏阀门的二通阀门6(或三通阀门63)连接的输入检漏管流出,则阀门 3出现内漏或损坏。[0100]再者,对利用蒸汽供给系统来检测第一循环水用阀门I和第一盐水用阀门2是否出现内漏进行说明(检测阀门1、2对蒸汽的密闭性),简述如下[0101]比如开通蒸汽输入用第三阀门3和第四阀门9向夹套200供给蒸汽时,若检漏机构中的所有检漏阀门均为二通阀门(图I),则把二通阀门4和5打开,同时把阀门I和7、 阀门2和8以及二通阀门6关闭(其它与蒸汽供给无关的阀门均关闭)。[0102]若检漏机构中的所有检漏阀门均为三通阀门(图2),则各阀门的开闭如下除上述阀门3、9打开外,上述阀门I、2、7、8关闭,并且调整三通阀门63使得阀门3、9之间连通、 调整三通阀门43使得阀门1、7之间截断,阀门I与对应的一次检漏管连通,调整三通阀门 53使得阀门2、8之间截断,阀门2与对应的一次检漏管连通。[0103]无论是上述哪一种情况,若有蒸汽从与作为一次盐水回收部检漏阀门的二通阀门 4(或三通阀门43)连接的一次检漏管冒出,则阀门I出现内漏或损坏,若有蒸汽从与作为一次循环水回收检漏用阀门的二通阀门5 (或三通阀门53)连接的一次检漏管流出,则阀门 2出现内漏或损坏(实际上也可以利用该蒸汽供给系统向一次盐水回收机构和一次循环水回收机构供给某种特定介质通过一次盐水回收检漏机构和一次循环水回收检漏机构的动作来检测阀门1、2是否出现内漏,即所述特定介质可以是循环水、盐水等)。[0104]对于进行二次介质回收操作时如何检验二次盐水回收用第一阀门15、二次循环水回收用第一阀门16是否出现内漏简要说明如下。[0105]在压缩气体的帮助下二次回收盐水时,若所有二次检漏阀门均为二通阀门(图 I),则阀门11、14、15打开,阀门12、13、16、17、18、19关闭,(若所有二次检漏阀门均为三通阀门(图2),则阀门11、15打开,阀门12、16、17、18、19关闭,调整作为二次检漏阀门的三通阀门133、143使得阀门11、15连通,阀门16与对应的二次检漏管连通),若有盐水自与二通阀门14(或三通阀门143)连接的二次检漏管流出则说明二次循环水回收用第一阀门16出现内漏。[0106]在压缩气体的帮助下二次回收循环水时,同样可以通过调整各阀门的开闭来检验二次盐水回收用第一阀门15是否出现内漏。[0107]本实用新型虽然以对乙酰氨基酚或者安乃近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反应罐及向该反应罐周围的温度控制机构输送温控介质进行温度控制的温控介质输送检漏系统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是实际上可以明显地看出,即使不是对乙酰氨基酚或者安乃近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反应罐及其温度控制机构,而是工业生产中任何一个工业用容器(即介质利用容器,不管是药品生产用,还是其它用途),只要其用到向该容器输入多种介质并从该容器回收该介质的介质输送系统,无论是该多种介质在容器内发挥什么作用,都可以采用上述说明的基于一次检漏阀门的介质输送检漏系统来进行介质的输送和与工业用容器连接的阀门的检漏,而且在需要进行二次回收时追加上述说明过的二次检漏机构来确定有关阀门是否内漏。[0108]技术效果[0109]上述温控介质输送检漏系统的安装有效地避免了对夹套进行操作的各种介质的互串,对对乙酰氨基酚和安乃近生产中的公用工程起到了有效地保护作用。
权利要求1.一种温控介质输送检漏系统,用来向对乙酰氨基酚或者安乃近生产用反应罐的温度控制机构供给用于对反应罐进行温度控制工艺的N种介质,其特征在于,该温控介质输送检漏系统包括与所述温度控制机构相连接、分别从N种介质中某一种介质的储存容器向所述温度控制机构输送该某一种介质的N个介质输送机构;和与所述温度控制机构相连接、从所述温度控制机构分别回收所述某一种介质到该某一种介质的储存容器的N个一次介质回收机构,所述N个一次介质回收机构的每一个均通过第一总管与所述温度控制机构连接,所述N个介质输送机构的每一个介质输送机构均通过第二总管与所述温度控制机构连接,所述N个一次介质回收机构的每一个一次介质回收机构分别由一端与所述第一总管连通的第一阀门和一端与对应介质的存储容器连接的第二阀门构成,所述第一阀门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二阀门的另一端相连,所述温控介质输送检漏系统还包括与所述N个一次介质回收机构分别对应的N个一次介质回收部检漏机构,所述N个一次介质回收部检漏机构的每一个一次介质回收部检漏机构分别对应连接到所述每一个一次介质回收机构的所述第一阀门和所述第二阀门之间,所述每一个一次介质回收部检漏机构均由一个一次检漏阀门和一个一次检漏管构成, 所述一次检漏阀门的进口连接到与该一次检漏阀门所对应的一次介质回收机构的所述第一阀门,所述一次检漏阀门的一个出口连接到所述一次检漏管,所述一次检漏管连接到渗漏介质接收容器;在检查与所述第一总管连接的所述第一阀门是否出现内漏时,从所述N种介质中选出一种介质作为一次测试用介质,利用所述N个介质输送机构中与所述一次测试用介质对应的那一个介质输送机构向所述温度控制机构输送所述一次测试用介质,将与所述一次测试用介质对应的那一个一次介质回收机构称为一次测试用回收机构时,将所述一次测试用回收机构中的所述第一阀门和所述第二阀门打开,与所述一次测试用介质所对应的那一个一次介质回收部检漏机构的所述一次检漏阀门调整成所述一次测试回收机构中的所述第一阀门与所述第二阀门之间连通而不与连接到该所述一次检漏阀门的一次检漏管连通,与所述一次测试用介质所不对应的另外N-I个一次介质回收机构的所述第一阀门和第二阀门均关闭,与所述一次测试用介质所不对应的另外N-I个一次介质回收部检漏机构的所述一次检漏阀门全部调整成各自所连接的所述第一阀门与各自所对应的一次检漏管连通,如果所述另外N-I个一次介质回收部检漏机构中的某一个所述一次检漏阀门所连接的一次检漏管中流出所述一次测试用介质,则判断该某一个所述一次检漏阀门所连接的那一个第一阀门出现内漏,所述N种介质均为流体介质,N为大于等于2的自然数。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温控介质输送检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N个一次介质回收部检漏机构中的L个一次介质回收部检漏机构的所述一次检漏阀门为二通阀门,所述二通阀门的进口通过管道连接到与该二通阀门所对应的那个一次介质回收机构的所述第一阀门和所述第二阀门之间,所述二通阀门的出口连接到该二通阀门所在的那个一次介质回收部检漏机构的所述一次检漏管;所述N个一次介质回收部检漏机构中的其余N-L个一次介质回收部检漏机构的所述一次检漏阀门为三通阀门,所述三通阀门的进口连接到与该三通阀门所对应的那个一次介质回收机构的所述第一阀门,所述三通阀门的两个出口分别与所述那个一次介质回收机构的所述第二阀门和该三通阀门所在的那个一次介质回收部检漏机构的所述一次检漏管连接,L为大于等于0小于等于N的整数。
3.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温控介质输送检漏系统,其特征在于,该温控介质输送检漏系统还包括N个二次介质回收机构,所述N个二次介质回收机构的每一个二次介质回收机构均通过所述第二总管与所述温度控制机构连接,并从所述温度控制机构分别回收所述N种介质中的某一种介质到该某一种介质的储存容器,所述N个二次介质回收机构的每一个二次介质回收机构分别由一端与所述第二总管连通的第一阀门和一端与对应介质的存储容器连接的第二阀门构成,所述第一阀门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二阀门的另一端相连,所述温控介质输送检漏系统还包括与所述N个二次介质回收机构分别对应的N个二次介质回收部检漏机构,所述N个二次介质回收部检漏机构的每一个二次介质回收部检漏机构分别对应连接到所述每一个二次介质回收机构的所述第一阀门和所述第二阀门之间,所述每一个二次介质回收部检漏机构均由一个二次检漏阀门和一个二次检漏管构成, 所述二次检漏阀门的进口连接到所述第一阀门,所述二次检漏阀门的一个出口连接到一个所述二次检漏管,所述二次检漏管连接到所述渗漏介质接收容器;在检查与所述第二总管连接的所述第一阀门是否出现内漏时,在将所述温度控制机构二次回收时含有的介质称为二次测试用介质并加以二次回收时,将与所述二次测试用介质对应的那一个二次介质回收机构称为二次测试用回收机构时,将所述二次测试用回收机构中的所述第一阀门和所述第二阀门打开,与所述二次测试用介质所对应的那一个二次介质回收部检漏机构的所述二次检漏阀门调整成所述二次测试回收机构中的所述第一阀门与所述第二阀门之间连通而不与连接到该所述二次检漏阀门的二次检漏管连通,与所述二次测试用介质所不对应的另外N-I个二次介质回收机构的所述第一阀门和第二阀门均关闭, 与所述二次测试用介质所不对应的另外N-I个二次介质回收部检漏机构的所述二次检漏阀门全部调整成各自所连接的所述第一阀门与各自所对应的二次检漏管连通,如果所述另外N-I个二次介质回收部检漏机构中的某一个所述二次检漏阀门所连接的二次检漏管中流出所述二次测试用介质,则判断该某一个所述二次检漏阀门所连接的那一个第一阀门出现内漏。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温控介质输送检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N个二次介质回收部检漏机构的M个二次介质回收部检漏机构的所述二次检漏阀门是二通阀门,所述二通阀门的一端通过管道连接到与该二通阀门对应的那个二次介质回收机构的所述第一阀门和所述第二阀门之间,所述二通阀门的另一端连接到该二通阀门所在的那个二次介质回收部检漏机构的所述二次检漏管;所述N个二次介质回收部检漏机构的其余N-M个二次介质回收部检漏机构的所述二次检漏阀门为三通阀门,所述三通阀门的进口连接到与该三通阀门所对应的那个二次介质回收机构的所述第一阀门,所述三通阀门的两个出口分别与所述那个二次介质回收机构的所述第二阀门和该三通阀门所在的那个二次介质回收部检漏机构的所述二次检漏管连接;M为大于等于0小于等于N的整数。
5.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温控介质输送检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该温控介质输送检漏系统还包括一个通过所述第一总管与所述温度控制机构相连接、将特定介质从特定介质储存容器输送到所述温度控制机构的特定介质输送机构;和一个通过所述第二总管与所述温度控制机构相连接、从所述温度控制机构回收所述特定介质的特定介质回收机构,所述特定介质输送机构由一端与所述第一总管连通的第三阀门和一端与所述特定介质存储容器连接的第四阀门构成,所述第三阀门的另一端和所述第四阀门的另一端相连, 所述温控介质输送检漏系统还包括一个连接到所述第三阀门和所述第四阀门之间的特定介质输入部检漏机构,该特定介质输入部检漏机构由特定介质输入部检漏用二通阀门和特定介质输入检漏管构成或者由特定介质输入部检漏用三通阀门和特定介质输入检漏管构成,所述特定介质输入检漏管连接到所述渗漏介质接收容器,所述特定介质为流体介质。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温控介质输送检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特定介质输入部检漏机构由特定介质输入部检漏用二通阀门和特定介质输入检漏管构成时,所述特定介质输入部检漏用二通阀门的一端通过管道连接到所述第三阀门和所述第四阀门之间,所述特定介质输入部检漏用二通阀门的另一端连接到所述特定介质输入检漏管;所述特定介质输入部检漏机构由特定介质输入部检漏用三通阀门和特定介质输入检漏管构成时,所述特定介质输入部检漏用三通阀门的进口与所述第三阀门连接,所述特定介质输入部检漏用三通阀门的两个出口分别与所述第四阀门和所述特定介质输入检漏管连接,所述特定介质选自循环水、盐水、蒸汽的一种。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温控介质输送检漏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具有通过压缩气体控制阀门经所述第一总管向所述温控系统内导入压缩气体的压缩气体导入结构,以实现所述特定介质的二次回收,所述N种介质为循环水、盐水、蒸汽中的至少两种。
8.一种介质输送检漏系统,向介质利用容器供给N种介质,其特征在于,该介质输送检漏系统包括与所述介质利用容器相连接、分别从N种介质中某一种介质的储存容器向所述介质利用容器输送该某一种介质的N个介质输送机构;和与所述介质利用容器相连接、从所述介质利用容器分别回收所述某一种介质到该某一种介质的储存容器的N个一次介质回收机构,所述N个一次介质回收机构的每一个均通过第一总管与所述介质利用容器连接,所述N个介质输送机构的每一个介质输送机构均通过第二总管与所述介质利用容器连接,所述N个一次介质回收机构的每一个一次介质回收机构分别由一端与所述第一总管连通的第一阀门和一端与对应介质的存储容器连接的第二阀门构成,所述第一阀门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二阀门的另一端相连,所述介质输送检漏系统还包括与所述N个一次介质回收机构分别对应的N个一次介质回收部检漏机构,所述N个一次介质回收部检漏机构的每一个一次介质回收部检漏机构分别对应连接到所述每一个一次介质回收机构的所述第一阀门和所述第二阀门之间,所述每一个一次介质回收部检漏机构均由一个一次检漏阀门和一个一次检漏管构成, 所述一次检漏阀门的进口连接到与该一次检漏阀门所对应的一次介质回收机构的所述第一阀门,所述一次检漏阀门的一个出口连接到所述一次检漏管,所述一次检漏管连接到渗漏介质接收容器,所述N个一次介质回收部检漏机构中的L个一次介质回收部检漏机构的所述一次检漏阀门为二通阀门,所述二通阀门的进口通过管道连接到与该二通阀门所对应的那个一次介质回收机构的所述第一阀门和所述第二阀门之间,所述二通阀门的出口连接到该二通阀门所在的那个一次介质回收部检漏机构的所述一次检漏管;所述N个一次介质回收部检漏机构中的其余N-L个一次介质回收部检漏机构的所述一次检漏阀门为三通阀门,所述三通阀门的进口连接到与该三通阀门所对应的那个一次介质回收机构的所述第一阀门,所述三通阀门的两个出口分别与所述那个一次介质回收机构的所述第二阀门和该三通阀门所在的那个一次介质回收部检漏机构的所述一次检漏管连接,N为大于等于2的自然数,L为大于等于0小于等于N的整数,所述N种介质均为流体介质。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介质输送检漏系统,其特征在于,该介质输送检漏系统还包括N个二次介质回收机构,所述N个二次介质回收机构的每一个二次介质回收机构均通过所述第二总管与所述介质利用容器连接,并从所述介质利用容器分别回收N个介质中的某一种介质到该某一种介质的储存容器,所述N个二次介质回收机构的每一个二次介质回收机构分别由一端与所述第二总管连通的第一阀门和一端与对应介质的存储容器连接的第二阀门构成,所述第一阀门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二阀门的另一端相连,所述介质输送检漏系统还包括与所述N个二次介质回收机构分别对应的N个二次介质回收部检漏机构,所述N个二次介质回收部检漏机构的每一个二次介质回收部检漏机构分别对应连接到所述每一个二次介质回收机构的所述第一阀门和所述第二阀门之间,所述每一个二次介质回收部检漏机构均由一个二次检漏阀门和一个二次检漏管构成, 所述二次检漏阀门的进口连接到所述第一阀门,所述二次检漏阀门的一个出口连接到一个所述二次检漏管,所述二次检漏管连接到所述渗漏介质接收容器;所述N个二次介质回收部检漏机构的M个二次介质回收部检漏机构的所述二次检漏阀门是二通阀门,所述二通阀门的一端通过管道连接到与该二通阀门对应的那个二次介质回收机构的所述第一阀门和所述第二阀门之间,所述二通阀门的另一端连接到与该二通阀门所在的那个二次介质回收部检漏机构的所述二次检漏管;所述N个二次介质回收部检漏机构的其余N-M个二次介质回收部检漏机构的所述二次检漏阀门为三通阀门,所述三通阀门的进口连接到与该三通阀门所对应的那个二次介质回收机构的所述第一阀门,所述三通阀门的两个出口分别与所述那个二次介质回收机构的所述第二阀门和该三通阀门所在的那个二次介质回收部检漏机构的所述二次检漏管连接;M为大于等于0小于等于N的整数。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介质输送检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介质输送检漏系统还包括一个通过所述第一总管与所述介质利用容器相连接、将特定介质从特定介质储存容器输送到所述介质利用容器的特定介质输送机构;和一个通过所述第二总管与所述介质利用容器相连接、从所述介质利用容器回收所述特定介质的特定介质回收机构,所述特定介质输送机构由一端与所述第一总管连通的第三阀门和一端与所述特定介质存储容器连接的第四阀门构成,所述第三阀门的另一端和所述第四阀门的另一端相连, 所述介质输送检漏系统还包括一个连接到所述第三阀门和所述第四阀门之间的特定介质输入部检漏机构,该特定介质输入部检漏机构由特定介质输入部检漏用二通阀门和特定介质输入检漏管构成或者由特定介质输入部检漏用三通阀门和特定介质输入检漏管构成,所述特定介质输入检漏管连接到所述渗漏介质接收容器,所述特定介质输入部检漏机构由特定介质输入部检漏用二通阀门和特定介质输入检漏管构成时,所述特定介质输入部检漏用二通阀门的一端通过管道连接到所述第三阀门和所述第四阀门之间,所述二通阀门的另一端连接到所述特定介质输入检漏管;所述特定介质输入部检漏机构由特定介质输入部检漏用三通阀门和特定介质输入检漏管构成时,所述特定介质输入部检漏用三通阀门的进口与所述第三阀门连接,所述特定介质输入部检漏用三通阀门的两个出口分别与所述第四阀门和所述特定介质输入检漏管连接,所述特定介质为流体介质。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对乙酰氨基酚生产用反应罐的温控介质输送系统,向反应罐的温控机构供给进行N种温控介质,该系统包括与温控机构相连、通过第二总管向温控机构输送每一种介质的N个介质输送机构;和通过第一总管从温控机构分别回收每一种介质到其储存容器的N个一次介质回收机构,N个一次介质回收机构的每一个分别由一端与第一总管连通的第一阀门和一端与对应介质的存储容器连接的第二阀门构成,第一阀门的另一端和第二阀门的另一端相连,温控介质输送系统还包括与N个一次介质回收机构分别对应的N个一次介质检漏机构,N个一次介质检漏机构的每一个分别对应连接到每一个一次介质回收机构的第一阀门和第二阀门之间,整数N≥2。
文档编号G01M3/04GK202305134SQ201120395280
公开日2012年7月4日 申请日期2011年10月17日 优先权日2011年10月17日
发明者冯向莉, 刘向军, 刘晓莲, 张志强, 徐亚威, 蔡颂公, 贾树红, 辛秀彪, 陈剑芳, 马胜义 申请人:河北冀衡(集团)药业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