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扑痫酮分子印迹电化学传感器的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4292726阅读:17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分子印迹电化学传感器,尤其是一种扑痫酮分子印迹电化学传感器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扑痫酮(primidone)又名扑米酮,化学名称5-乙基-5-苯基-二氢-4,6(1h,5h)-嘧啶二酮,临床主要用于使用其他抗癫痫药无效的癫痫大发作、精神运动性发作的疾病,若与苯妥因钠合用效果更好。扑痫酮也可用于面肌痉挛、不宁腿综合征、良性家族性震颤的治疗。但长期或过量使用此类药物会造成复视、视神经炎。血液系统不良反应有叶酸缺乏、巨幼红细胞性贫血、新生儿出血、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皮肤表现有斑丘疹和大疱性皮炎。骨骼系统不良反应有骨质疏松,另外还有因肝、肾功能损害导致全身水肿,甚至死亡。

测定扑痫酮的方法有高效液相色谱梯度洗脱法、反相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法及固相萃取液相色谱法等。然而这些方法由于需要昂贵的仪器设备,存在成本高、耗时长、灵敏度不高等缺点。因此,研究一种高灵度的、简便的扑痫酮测定方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分子印迹技术是以待测目标分子为模板分子,将具有结构上互补的功能性单体通过共价或非共价键与模板分子结合形成单体模板分子复合物,再加入交联剂使之与单体进行聚合反应形成模板分子聚合物,反应完成后通过物理或化学方法去除模板分子,得到分子印迹聚合物,在聚合物中形成与原印迹分子空间结构互补并且具有多重识别位点的空穴。目前的方法由于选取的功能单体与模板分子不能恰当地匹配,并且交联的刚性也较差,因此灵敏度不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设备简单、制作简易的一种扑痫酮分子印迹电化学传感器的制备方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以扑痫酮为模板分子、冬凌草甲素为功能单体、偶氮二异丁腈为引发剂、纳米粘土为掺杂剂,以n-反式-对香豆酰基酪胺为交联剂制备。

上述一种扑痫酮分子印迹电化学传感器的制备方法,以扑痫酮为模板分子、冬凌草甲素为功能单体、偶氮二异丁腈为引发剂、以n-反式-对香豆酰基酪胺为交联剂、纳米粘土为掺杂剂,在直径2mm玻碳电极表面上形成一种杂化纳米粘土扑痫酮分子印迹聚合物薄膜,然后采用洗脱剂摩尔比1:1的乙酸和丙醇混合溶剂将模板分子洗脱,即得。

上述一种扑痫酮分子印迹电化学传感器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向10.0ml溶剂乙醇中,依次加入0.1mmol~1.0mmol模板分子扑痫酮、1.0mmol~5.0mmol功能单体冬凌草甲素、3.0mmol交联剂n-反式-对香豆酰基酪胺、0.10mmol引发剂偶氮二异丁腈及0.0100g~0.0500g的纳米粘土,每加入一种化学试剂超声波溶解8分钟;

<2>取步骤<1>的混合物8μl涂于干净光滑的直径为2mm的玻碳电极表面上,放置6小时后,将修饰后的电极置于85℃的真空干燥箱内热聚合1.5小时,然后采用洗脱剂摩尔比为1:1的乙酸和丙醇混合溶剂将模板分子洗脱,即得。

研究发现,以扑痫酮为模板分子、冬凌草甲素为功能单体、偶氮二异丁腈为引发剂、纳米粘土为掺杂剂,以n-反式-对香豆酰基酪胺为交联剂制备的扑痫酮分子印迹电化学传感器,可用于测定扑痫酮的含量。应用本发明建立测定扑痫酮的电化学分析方法,具有很优秀的灵敏度;扑痫酮的浓度在1.5×10-8~2.3×10-4mol/l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相关系数为r=0.9989),检出限(s/n=3)为5.5×10-9mol/l,因此,纳米粘土掺杂的扑痫酮分子印迹电化学传感器具有较高的灵敏度,超过目前的检测方法;并且设备简单、制作简易。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1中一种扑痫酮分子印迹电化学传感器的制备方法的工作曲线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一、玻碳电极的处理

将玻碳电极在抛光布上依次用1.0μm、0.3μm和0.05μm的氧化铝粉抛光,然后放入体积比为1:1的硝酸中超声8min,再放入无水乙醇中超声8min,最后用纯水超声清洗干净。

二、扑痫酮分子印迹电化学传感器的制备

<1>向10.0ml溶剂乙醇中,依次加入0.5mmol模板分子扑痫酮、3.0mmol功能单体冬凌草甲素、3.0mmol交联剂n-反式-对香豆酰基酪胺、0.10mmol引发剂偶氮二异丁腈及0.0400g的纳米粘土,每加入一种化学试剂超声波溶解8分钟;

<2>取步骤<1>的混合物8μl涂于干净光滑的直径为2mm的玻碳电极表面上,放置6小时后,将修饰后的电极置于85℃的真空干燥箱内热聚合1.5小时,然后采用洗脱剂摩尔比1:1乙酸和丙醇混合溶剂将模板分子洗脱,通过磁力搅拌洗脱模板分子,直至洗脱液中检测不到模板分子,再用超纯水洗去印迹电极表面的溶剂,然后将印迹电极保存于超纯水中待用。

三、工作曲线的绘制及检出限的测定

用差分脉冲伏安法进行纳米粘土掺杂的扑痫酮分子印迹电极响应特性的实验,测定线性范围及检出限。将纳米粘土掺杂的扑痫酮分子印迹电极分别在不同浓度的扑痫酮溶液中培育6分钟(底液为5.0mmol/lk3[fe(cn)6]-0.5mol/lph=7.5的磷酸盐缓冲溶液溶液),然后进行差分脉冲伏安法测量。扑痫酮溶液浓度在1.5×10-8~2.3×10-4mol/l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方程为ip(μa)=-0.09448с(μmol/l)+23.05,线性相关系数为r=0.9989,检出限(s/n=3)为5.5×10-9mol/l。

因此,该纳米粘土掺杂扑痫酮的分子印迹电极具有极高的灵敏度。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扑痫酮分子印迹电化学传感器的制备方法,以扑痫酮为模板分子、冬凌草甲素为功能单体、偶氮二异丁腈为引发剂、纳米粘土为掺杂剂,以N‑反式‑对香豆酰基酪胺作为交联剂,据此制备了高灵敏度的纳米粘土掺杂的扑痫酮分子印迹电化学传感器,该分析方法简单实用,克服了以往分析方法复杂、设备昂贵、灵敏度低的缺点。

技术研发人员:谭学才;李浩;韦贻春;雷福厚;余会成;陈其锋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广西民族大学
技术研发日:2017.12.02
技术公布日:2018.05.0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