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半导体测试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路板防护罩。
背景技术:
在电子技术研发和验证的阶段,尤其是在以试验为主的调试过程中,需要对器件进行功能性验证测试,其中一项便包括极限性测试,需在极为严苛的条件下(如高压、大电流、高温等),对器件所能承受的极限能力进行考核。在实际验证过程中,多数器件是有缺陷的,或者是具体性能参数未知。但在极限条件下进行测试,将带来潜在的危险,比如器件发烫,产生火花,发生烧毁或者炸裂等。如果不对待调试的电路板做一定的防护措施,将对操作者的人身安全造成安全隐患,轻则身体烫伤,眼部击伤,重则引起次生灾害如火灾。现有技术中为待调试的电路板已做了相应的防护措施。
如图1所示,在测试过程中,采用一种罩子1罩设整个待调试的电路板,达到有效防护的目的。考虑到待调试的电路板所处的测试条件,罩子1的材料通常还具有绝缘、防腐蚀、耐高温、抗冲击等特性。此外,为了便于拿取,罩子1还采用轻型材料制作,并且为了方便观察测试状态,罩子1的材料也是透明的。但是,罩子1需要专门定制,需根据不同电路板的大小进行测量和匹配,开模价格昂贵,定制周期长,尤其是电路板数量众多的情况下,为不同尺寸的电路板配置专用的罩子1,不仅成本高,而且使整个测试也变得更加复杂和繁琐,测试效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护罩,既能满足安全防护的要求,又无需专门定制,制造成本低,制造周期短,而且结构简单,拆装方便,特别地,防护罩的尺寸可以调节,以适应不同的防护需要。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防护罩,包括:
由若干基本单元拼接而成的上遮盖部;以及
侧支撑部,与所述上遮盖部连接,用于支撑所述上遮盖部。
可选地,所述侧支撑部包括至少两个基本单元,所述侧支撑部的至少两个所述基本单元分别与所述上遮盖部的基本单元相拼接。
可选地,每个所述基本单元具有用于与相邻基本单元相拼接的连接部,所述连接部形成于所述基本单元的侧边,且所述连接部为凸部或凹部。
可选地,所述上遮盖部的所述基本单元具有至少一个辅助连接口,所述辅助连接口形成于所述上遮盖部的所述基本单元的内部,且所述辅助连接口用于与所述侧支撑部的所述基本单元的所述连接部配合。
可选地,所述辅助连接口为一孔洞。
可选地,各个所述基本单元的结构均相同。
可选地,所述上遮盖部的所述基本单元具有至少一个通风孔。
可选地,所述侧支撑部构成所述防护罩的侧面,且所述侧面为全封闭结构。
可选地,所述侧支撑部构成所述防护罩的侧面,且所述侧面为半封闭结构。
可选地,所述防护罩为透明绝缘体。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防护罩具有以下优点中的至少一个:
第一、上述上遮盖部由若干基本单元拼接而成,这样的结构简单且加工成本低,而且拆装也方便,特别地,可以根据实际防护需要,调整上遮盖部的尺寸,使同一个防护罩能够防护各种电路板或电路,使测试更为方便,测试效率提高,也较大降低了测试成本;
第二、上述侧支撑部优选由基本单元构建而成,进一步简化了防护罩的结构,使防护罩的拆装更为方便,制造成本更低;
第三、构建上遮盖部的基本单元具有至少一个辅助连接口,且辅助连接口形成于上遮盖部的基本单元的内部,从而便于通过辅助连接口连接并调整侧支撑部的位置,方便达到避位的目的;
第四、上述上遮盖部的基本单元优选具有至少一个通风孔,便于在测试过程中散热通风,以提高测试过程的散热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中罩子的结构示意图;
图2a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防护罩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2b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防护罩的反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基本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4a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基本单元的截面尺寸;
图4b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基本单元的厚度尺寸;
图5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四个基本单元拼接后构建防护罩的上遮盖部的示意图;
图6a~6b分别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防护罩的上遮盖部与侧支撑部相拼接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基本单元取消内部辅助连接口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罩子;
10-防护罩;11-上遮盖部;12-侧支撑部;111、a、b、c、d、e、f、g、h-基本单元;112、b-3、c-3、d-3、f-3-凹部;113、a-2、b-2、c-2、e-2、g-2-凸部;114、h-4-辅助连接口。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以下结合具体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
图2a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提供的防护罩的正面结构示意图,图2b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提供的防护罩的反面结构示意图。如图2a~图2b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防护罩10,可以罩设整个待调试的电路板,或者罩设待调试的电路板上的部分电路,达到有效防护电路板的目的。换而言之,可以根据待防护的物体的尺寸,调整防护罩10的尺寸(包括大小和形状),使防护罩10适用于防护各种物体。这里的物体指的是待调试的电路板或电路板上的部分电路(包括电子器件)。
防护罩10包括上遮盖部11和侧支撑部12。侧支撑部12与上遮盖部11连接,起到支撑上遮盖部11的作用。实际使用时,只要将侧支撑部12放置于外部机构上,即可对待调试的电路板或电路板上的部分电路进行防护。假设防护罩10用于防护部分电路,则侧支撑部12安装在待调试的电路板上,并与待调试的电路板相绝缘,此时,所述外部机构即是待调试的电路板。假设防护罩10用于防护整个待调试的电路板,则侧支撑部12安装在例如桌子或测试架等外部机构上。且为了确保安全性,防护罩10通常为绝缘体。
在通电测试过程中,本实施例的防护罩10起安全防爆作用,避免操作人员带电接触,而且非测试期间还可遮挡待调试的电路板,避免杂质落入电路板,达到较好防护待调试的电路板的目的。
特别地,上遮盖部11由若干基本单元111相互拼接而成,且组成上遮盖部11的基本单元111的数量,需根据待防护的物体的尺寸进行设置,本实用新型在此不做限定,通常地,上遮盖部11能够有效覆盖待防护的物体,避免待防护的物体暴露在外即可。优选的,侧支撑部12包括至少两个基本单元111,该两个基本单元111分别与上遮盖部11的基本单元111相拼接,从而对上遮盖部11进行支撑,保持整个防护罩10的平稳。在其他实施例中,侧支撑部12也可通过非拼接的方式与上遮盖部11连接,例如借助于螺丝与上遮盖部11连接,此时,侧支撑部12未通过基本单元111来实现。侧支撑部12与上遮盖部11的连接方式可以是可拆卸的,还可以是不可拆卸的,优选可拆卸的,更优选以拼接的方式实现可拆卸连接。
应知晓的是,本实用新型对侧支撑部12的结构实现方式不作特别的限定,而在本实施例中,为了简化结构,简化拆装过程,并降低制造成本,优选由基本单元111来构建侧支撑部12。基本单元111通常为平板件,并具有连接部,通过连接部实现基本单元111间的拼接。
本实施例的防护罩10通过基本单元111的拼接实现防护功能,这样的结构简单,拆装也方便,便于大批量生产,其不受待调试的电路板的尺寸和形状限制,可根据实际情况随时调整防护罩10的大小和形状,使用方便。而且基本单元可成为通用件,如果通过开模制备,也仅开模一次,缩短了生产周期,减少了开模成本。此外,为成型现有的罩子1,在侧面和顶面的连接处还经历了热处理或者粘连处理等复杂的工艺,加工成本更高,结构也更复杂。而本实施例的基本单元111可省去例如二次加工折弯、热处理、黏合等工艺,工艺简单,加工成本更低。
以下描述中,假设由基本单元111来构建侧支撑部12进行描述,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知晓如何修改以下描述,将其应用于侧支撑部12不是基本单元111的情况。
参阅图3,其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基本单元的结构示意图。本实用新型对基本单元111的形状不作限定。可选的,基本单元111的形状为矩形,结构简单,加工方便。本实施例中,基本单元111的每个侧边形成有连接部,连接部可以是凹部112或凸部113,并可在每个侧边设置至少一个凸部113和/或凹部112。在一些实施例中,同一条侧边可以同时设置一个凸部113和一个凹部112;在一些实施例中,同一条侧边可以设置两个或更多个凸部113;在一些实施例中,同一条侧边可以设置两个或更多个凹部112。本实施例中,两相邻基本单元111分别通过侧边上的凸部113与凹部112的配合实现拼接。但不限于此举例说明的,例如基本单元111可以仅包括凸部113,即各条侧边均设置凸部;又例如基本单元111可以仅包括凹部112,即各条侧边均设置凹部;再例如基本单元111还可以同时包括凸部113和凹部112。对于任意一个基本单元111而言,凹部112和凸部113的设置方式有多种,在此不再一一举例,只要确保相邻基本单元111之间能够通过凹凸配合实现拼接即可。此外,本实用新型对凸部113和凹部112的形状和尺寸也不作限定,形状包括但不限于矩形,还可以是v形、半圆形等规则形状,或者其他不规则形状。
在一示范性的实施例中,构建防护罩10的所有基本单元111的结构相同,此时,同一个基本单元111既包括凸部113,又包括凹部112,以便于其每个侧边均可以与相邻基本单元111相拼接。在替代性实施例中,构建防护罩10的基本单元111的结构也可以不相同,例如针对相邻两个基本单元111,其中一个基本单元111仅包括凸部113,而另一个基本单元111仅包括凹部112,这样的方式亦能实现基本单元111的拼接。应理解,这里公开了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特征,使得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在本申请文件公开内容的基础上,容易将本实用新型做适当修改,以实现与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实施例相同的目的和/或实现相同的优点。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应该认识到,这样的相似构造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公开的范围,并且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公开范围的情况下,它们可以进行各种改变、替换和变更。
进一步优选的,构建上遮盖部11的基本单元111还具有至少一个辅助连接口114,形成于基本单元111的内部,并用于与侧支撑部12连接,以此调整上遮盖部11的支撑位置,方便在安装时进行避位。本实施例中,辅助连接口114为一孔洞,孔洞形状不作限定,优选与凹部112的形状相同,以方便与构建侧支撑部12的凸部113相配合。辅助连接口114的位置不作特别的限定,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而且辅助连接口114的数量可以是一个或多个。这里,辅助连接口114设置在基本单元111的内部,所谓“内部”指的是远离基本单元111的侧边的位置。本实施例中,辅助连接口114优选为孔洞,不仅可通过孔洞与凸部113的配合实现拼接,而且还可通过孔洞进行散热通风,从而提高测试过程的散热效果。在替代性实施例中,辅助连接口114可以是凸起,用于与侧支撑部的凹部配合。而且在其他实施例中,基本单元111也可取消辅助连接口114,例如图7所示,以此提高防护度,避免杂质通过表面孔洞进入防护罩内部。
假设辅助连接口114并非起散热通风作用,则本实施例中,优选在构建上遮盖部11的基本单元111上设置至少一个通风孔。
进一步的,基本单元11的尺寸不宜过大,也不宜过小,过大则成本高,过小则不方便加工。可选的,基本单元111的最大长度不小于5.0cm。举例来说,如图4a所示,基本单元111的形状为正方形,其边长l不小于5.0cm,更优选为5.0cm~10.0cm,例如5.0cm、8.0cm或10.0cm。此外,如图4b所示,基本单元111可为一平板件,其厚度t优选为不超过1.0cm,更优选为0.5cm~1.0cm,以此确保透明度的同时,还可以节省材料,降低成本。
如前所述,本实用新型对各个凸部113和凹部112的尺寸和形状不作限定。在一示例性操作中,如图4a所示,凸部113的形状可为矩形,其长边长度l1可设置为不小于1cm,更优选为1.0cm~2.0cm,如1.0cm、1.5cm或2.0cm。此外,辅助连接口114的形状也可为矩形,其短边长度l2可设置为不小于0.5cm,例如0.5cm~1.0cm,可选为0.5cm、0.8cm或1.0cm。
接着结合图5,对上遮盖部11的拼接方式作示意性说明。如图5所示,上遮盖部11可由四个基本单元111拼接而成。此处,为了便于区分,以符号a、b、c和d分别表示四个基本单元111,同时也为了便于理解,凸部和凹部以不同于上述符号的方式表示。其中,基本单元a的右侧凸部a-2与基本单元b的左侧凹部b-3互连;基本单元a的下侧凸部a-2与基本单元c的上侧凹部c-3互连;基本单元b的下侧凸部b-2与基本单元d的上侧凹部d-3互连;基本单元c的右侧凸部c-2与基本单元d的左侧凹部d-3互连。同理,可进行更多基本单元之间的互连,根据不同长、宽的距离进行调整,完成防护罩10之上遮盖部11的构建。
进而结合图6a和图6b,对侧支撑部12与上遮盖部11的连接方式作示意性说明。应知晓,为了便于区分,以符号e、g均表示侧支撑部12的基本单元111,并以符号f、h分别表示上遮盖部11的基本单元111,且凸部和凹部以及辅助连接口同样以不同于上述符号的方式表示。在一种组装方式中,如图6a所示,基本单元e的上侧凸部e-2与基本单元f的左侧凹部f-3互连。在另一种组装方式中,如图6b所示,基本单元g的上侧凸部g-2与基本单元h的辅助连接口h-4互连。可见,通过辅助连接口h-4,可以调整侧支撑部12的位置。
此外,侧支撑部12可以四周全封闭上遮盖部11,也可以部分封闭上遮盖部11。具体而言,上遮盖部11即构成防护罩10的顶面,侧支撑部12构成防护罩10的侧面,侧面可以是全封闭的,还可以是半封闭的。例如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可构建一个没有底面的长方体或立方体,也可在没有底面的基础上取消部分侧面,具体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另外,构建侧支撑部12的基本单元111的数量不限于两个,还可以是更多个。例如一些实施例中,侧支撑部12包括两个基本单元111,并相对于上遮盖部11对称设置。在另一些实施例中,侧支撑部12还可包括四个基本单元111,两两对称设置。在某些情况下,侧支撑部12也可包括更多的基本单元111。
进一步地,整个防护罩10由透明材料制作而成,便于测试人员观察防护罩内的电路的测试状态,使用更为方面。可选的,整个防护罩10的材料为亚克力。
综上,若使用本实施例提供的防护罩10,则操作人员只要将各个基本单元进行拼接,即可方便、快速地构建防护罩10,进而再将防护罩10扣盖于电路板或外部机构之上,即可完成防护罩的安装,既简单又方便。进而在通电测试过程中,通过防护罩10可提高测试的安全性,避免对操作人员造成人身伤害,而且非测试时期,通过防护罩10还可遮挡杂质,保护电路板元件,提高电路板的寿命。
上述描述仅是对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范围的任何限定,本实用新型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上述揭示内容做的任何变更、修饰,均属于权利要求书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