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控显示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6504357阅读:125来源:国知局
触控显示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触控显示装置,界定有可视区与非可视区,触控显示装置包括:显示模组,界定有至少一漏光区,该显示模组会产生至少一漏光光线从该漏光区散射出;触控面板模组,与该显示模组对向设置,且该触控面板模组包含有:盖板结构,包括盖板与装饰层;以及触控感测结构,设置在盖板结构与显示模组之间;以及遮光组件,在垂直方向上设置在装饰层与显示模组间的任意位置,而在水平方向上则位于漏光光线的前进方向上。通过遮光组件的设置,可解决触控显示装置存在的漏光问题。
【专利说明】触控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是有关一种触控技术,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触控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0002]近年来,许多电子产品都将触控面板与显示面板整合,让触控面板作为使用者的输入界面,藉此省略键盘或是实体按键所占用的空间,进而让电子产品更轻薄。
[0003]触控显示装置通常包含有显示模组以及触控面板模组。其中,触控面板模组一般包含盖板、形成于盖板周缘的装饰层,以及感测电极层,通常而言,感测电极层设置于盖板与显示模组之间。
[0004]在实际产品中,由于封装不严密等原因,显示模组会存在边缘漏光的问题,其漏光位置呈现点状或线状分布。当其应用于触控显示装置时,尽管装饰层可阻挡部分漏光,但由于装饰层距离显示模组较远,漏光光线在散射之后,使用者仍很容易察觉,进而会影响触控显示装置的视觉外观。
[0005]于是,本发明人有感上述缺失之可改善,乃特潜心研究并配合学理之运用,终于提出一种设计合理且有效改善上述缺失之本发明。


【发明内容】

[0006]本发明实施例在于提供一种触控显示装置,其可有效达到防止漏光的问题。
[0007]一种触控显示装置,界定有一可视区与一位于该可视区外侧的非可视区,该触控显示装置包括:一显示模组,界定有至少一位于该非可视区内的漏光区,该显示模组会产生至少一漏光光线从该漏光区散射出;一触控面板模组,与该显示模组对向设置,且该触控面板模组包含有:一盖板结构,包括一盖板与一装饰层,其中该装饰层设置于该盖板的周边以定义出该非可视区;以及一触控感测结构,设置在该盖板结构与该显示模组之间;以及一遮光组件,在垂直方向上设置在该装饰层与该显示模组间的任意位置,而在水平方向上则位于该漏光光线的前进方向上。
[0008]采用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触控显示装置,在较装饰层至显示模组距离近的位置上设置遮光组件,藉以达到有效解决触控显示装置的漏光问题。
[0009]为使能更进一步了解本发明的特征及技术内容,请参阅以下有关本发明的详细说明与附图,但是此等说明与所附图式仅系用来说明本发明,而非对本发明的权利范围作任何的限制。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0]图1为本发明的立体示意图,揭示本发明触控显示装置的外观。
[0011]图2为沿图1的A-A剖面线所揭示的触控显示装置的部分组件的剖面示意图。
[0012]图3为一实施例触控感测结构的示意图。
[0013]图4A绘示了本发明触控显示装置的第一种实施样态。
[0014]图4B绘示了本发明触控显示装置的第二种实施样态。
[0015]图5A绘示了本发明触控显示装置的第三种实施样态。
[0016]图5B绘示了本发明触控显示装置的第四种实施样态。
[0017]图6绘示了本发明触控显示装置的第五种实施样态。
[0018]【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0019]100U00A-100E触控显示装置
[0020]I显示模组
[0021]2触控面板模组
[0022]2IA 盖板
[0023]2IB装饰层
[0024]22触控感测结构
[0025]22A第一电极单元
[0026]22B连接线
[0027]22C第二电极单元
[0028]22D绝缘块
[0029]22E跨接线
[0030]22F信号传输线[0031 ]23承载基板
[0032]3遮光组件
[0033]M可视区
[0034]N非可视区
[0035]NI漏光区
[0036]P漏光光线
[0037]Gl第一光学胶层
[0038]G2第二光学胶层
[0039]G光学胶层

【具体实施方式】
[0040]本发明所揭示内容可能在不同实施例中使用重复的元件符号,并不代表不同实施例或图式间具有关联。此外,一元件形成于另一元件「上方」、「之上」、「下方」或「之下」可包含两元件直接接触的实施例,或也可包含两元件之间夹设有其它额外元件的实施例。各种元件可能以任意不同比例显示以使图示清晰简洁。
[0041]请参阅图1和图2,图1绘示本发明触控显示装置的外观,图2为沿图1的A-A剖面线所揭示的触控显示装置的部分组件的剖面示意图。
[0042]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触控显示装置100,界定有一可视区M与一位于可视区M外侧的一非可视区N。进一步参考图2,触控显示装置100包括:一显示模组1、一触控面板模组2与一遮光组件3,其中显示模组I界定有至少一位于非可视区N内的漏光区NI,显示模组I会产生至少一漏光光线P从漏光区NI散射出。触控面板模组2与显不模组I对向设置,且触控面板模组2包含有:一盖板结构21与一触控感测结构22,盖板结构21包括一盖板21A与一装饰层21B,其中装饰层21B设置于盖板21A的周边以定义出非可视区N,触控感测结构22设置在盖板结构21与显示模组2之间。遮光组件3在垂直方向上设置在装饰层21B与显示模组I间的任意位置,而在水平方向上则位于漏光光线P的前进方向上。以下将作更详细的说明。
[0043]显示模组I例如可为液晶显示器(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但亦可为其它显示器。如图2所示,为便于后续说明本发明的方案,本发明界定一漏光路径P,其用以表示触控显示装置100工作时,自显示模组I的漏光区NI透射出的部分光线。
[0044]盖板21A的外表面(相对于形成有装饰层21B的一面)系为手指或者触控笔接触的界面,且盖板21A的外表面上,可形成有特殊的功能涂层,如抗反射层或抗污层或前述的组合。盖板21A采用透明的绝缘材料,例如可选自玻璃、压克力(PMMA)、聚氯乙烯(PVC)、聚丙烯(PP)、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PEN)、聚碳酸酯(PC)、聚苯乙烯(PS)等透明材料,并且更可以是上述透明材料再经过强化制程所制成。此外,盖板21A可为硬质材料或可挠性的材料。盖板2IA可包含两平面表面、两曲面表面,或一平面一曲面的设计,例如可为2.5D形状,或3D形状。对此,盖板21A的选择并非为本发明所限制。
[0045]装饰层21B采用不透明材料,例如为油墨材料或光阻材料,当其采用油墨材料时,可通过印刷方式形成于盖板21A上,采用光阻材料时,可通过微影蚀刻的工艺形成于盖板21A 上。
[0046]触控感测结构22可为常见的触控感测结构。请参阅图3,图3绘示了一实施例触控感测结构的示意图。如图3所示,在一实施例中,触控感测结构22包含第一电极单元22A、连接线22B、第二电极单元22C、绝缘块22D、跨接线22E、信号传输线22F。连接线22B电性连接位于X轴向的第一电极单元22A,构成沿X轴向排列的电极串列;跨接线22E电性连接位于Y轴向的第二电极单元22C,构成沿Y轴向排列的电极串列;绝缘块22D位于连接线22B与跨接线22E之间,使沿X轴向和沿Y轴向的电极串列彼此电性绝缘;信号传输线22F电性连接各电极串列,用以传输触控感测的电信号至一外部信号处理器(图未示)。
[0047]其中,第一电极单元22A、连接线22B、第二电极单元22C可位于同一平面,采用相同材料并于同一制程步骤中形成,所述材料例如为氧化铟锡、奈米银线或奈米碳管等透明导电材料,所述制程步骤例如为微影蚀刻制程。绝缘块22D例如为聚酰亚胺、环氧树脂等绝缘材料。跨接线22E例如为钥铝钥金属、氧化铟锡等导电材料。信号传输线22F可与跨接线22E采用相同或不同的导电材料。
[0048]不难理解,触控感测结构22亦可采用其它结构,且可进一步包含控制器等其它组件。于本发明中,触控感测结构22的具体构造并非改良的重点,故不加以赘述。
[0049]遮光组件3的位置和数量可依显示模组I漏光区NI的位置和数量作调整。如图2所示,由于遮光组件3(3’ )仅设置于非可视区N内并位于漏光路径P上,一方面,其不会限缩触控显示装置100的可视区域M的大小,另一方面,其可先于装饰层21B对漏光区NI漏出的光进行遮挡,且不难理解,遮光组件3越靠近漏光区,其遮光效果越好。遮光组件3可设置在装饰层21B上、触控感测结构22上或显示模组I上。
[0050]以下将具体说明本发明触控显示装置的多种实施样态。
[0051]请参考图4A,图4A绘示了本发明触控显示装置的第一种实施样态。如图4A所示,触控显示装置100A更包括一承载基板23,触控感测结构22设置于承载基板23上。遮光组件3设置于承载基板23上,且与触控感测结构22位于承载基板23的不同侧。
[0052]承载基板23与盖板2IA之间设置有一第一光学胶层Gl,承载基板23与显不模组I之间设置有一第二光学胶层G2。在本实施例中,触控感测结构22设置于承载基板23与第一光学胶层Gl之间,遮光组件3位于承载基板23与第二光学胶层G2之间。但不难理解,触控感测结构22亦可设置于承载基板23与第二光学胶层G2之间,而遮光组件3则位于承载基板23与第一光学胶Gl层之间。
[0053]请进一步参考图4B,图4B绘示了本发明触控显示装置的第二种实施样态。如图4B所示,与前一实施例不同之处在于在触控显示装置100B中,遮光组件3与触控感测结构22设置在承载基板23的同一侧。更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遮光组件3设置于触控感测结构22上,且位于触控感测结构22与第一光学胶层Gl之间。在另一实施例中,遮光组件3亦可设置于触控感测结构22上,且位于触控感测结构22与第二光学胶层G2之间。同时不难理解,遮光组件3亦可设置于承载基板23上,且位于触控感测结构22与承载基板23之间。
[0054]请进一步参考图5A,图5A绘示了本发明触控显示装置的第三种实施样态。如图5A所示,与前述实施例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触控显示装置100C的遮光组件3为粘性材料,且与显示模组I及承载基板23相接触。更具体而言,第二光学胶层G2可有一定程度的内缩,使得在漏光区NI或非可视区N中,显示模组I与承载基板23之间存在空隙,进而可将遮光组件3填补于空隙内,使得显示模组I与承载基板23在此区域中可透过遮光组件3贴合,亦即在本实施例中,遮光组件3不仅具备阻止漏光的功能,亦具备粘结功能。但不难理解,在一实施例中,遮光组件3与第二光学胶层G2可为一体化的结构。
[0055]请进一步参考图5B,图5B绘示了本发明触控显示装置的第四种实施样态。如图5B所示,本实施例触控显示装置100D的遮光组件3亦为粘性材料,且位于装饰层21B与触控感测结构22之间,进一步地,遮光组件3会与装饰层2IB及触控感测结构22相接触。更具体地,第一光学胶层Gl可有一定程度的内缩,使得在漏光区NI或非可视区N中,装饰层21B与触控感测结构22之间存在空隙,进而可将遮光组件3填补于空隙内,使得装饰层21B与触控感测结构22在此区域中可透过遮光组件3贴合,亦即在本实施例中,遮光组件3不仅具备阻止漏光的功能,亦具备粘结功能。但不难理解,在一实施例中,遮光组件3与第一光学胶层Gl可为一体化的结构。触控显示装置100D的其它特性与前一实施例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0056]请进一步参考图6,图6绘示了本发明触控显示装置的第五种实施样态。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触控显示装置100E的触控感测结构22自可视区M的盖板21A延伸至非可视区N的装饰层21B上,且遮光组件3设置于触控感测结构22上;触控感测结构22与显示模组I之间设置有一光学胶层G。在本实施例中,遮光组件3位于触控感测结构22与光学胶层G之间。
[0057]以下将详细说明图4A至图6各触控显示装置的实施样态中各组件其它特性,其中已于图2作对应说明的各组件的特性,不再赘述。
[0058]在图4A至图5B的触控显示装置中,承载基板23采用透明材料,可采用与盖板2IA相同的材料,例如都为玻璃材料,但亦可采用与盖板21A不相同的材料,例如盖板21A采用玻璃材质,承载基板23采用PET等可挠材质。
[0059]在图4A至图6的触控显示装置中,其中第一光学胶层G1、第二光学胶层G2、光学胶层G等胶层,系用以接合位于胶层两侧的组件,其可为固态光学胶或液态光学胶。
[0060]在图4A至图6的触控显示装置中,遮光组件3的厚度可小于20微米(μπι),进而可确保光学胶层贴合的效果,遮光组件3的厚度可依光学胶层的厚度进行调整。遮光组件3由不透光的物质所构成,例如为不透光的油墨材料,其可通过印刷的方式形成。在另一实施例中,遮光组件3为不透光的粘性材料,其可通过点胶的方式形成。在又一实施例中,遮光组件3为不透光的金属材料,其可通过溅镀方式形成。
[0061]根据本发明实施例,上述的触控显示装置可透过遮光组件的位置,达到避免触控显示装置产生漏光的情事。
[0062]虽然本发明的实施例揭露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制本发明。本发明所属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各种的变动以及润饰。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当视所附的权利要求所界定者为准。
【权利要求】
1.一种触控显示装置,界定有一可视区与一位于该可视区外侧的非可视区,该触控显示装置包括: 一显示模组,界定有至少一位于该非可视区内的漏光区,该显示模组会产生至少一漏光光线从该漏光区散射出; 一触控面板模组,与该显示模组对向设置,且该触控面板模组包含有: 一盖板结构,包括一盖板与一装饰层,其中该装饰层设置于该盖板的周边以定义出该非可视区;以及 一触控感测结构,设置在该盖板结构与该显示模组之间;以及 一遮光组件,在垂直方向上设置在该装饰层与该显示模组间的任意位置,而在水平方向上则位于该漏光光线的前进方向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显示装置,其中该遮光组件设置在该装饰层上或该显示模组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显示装置,更包括一承载基板,该触控感测结构设置于该承载基板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触控显示装置,其中该遮光组件设置于该承载基板上,且与该触控感测结构位于该承载基板的不同侧。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触控显示装置,其中该遮光组件设置于该触控感测结构上。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触控显示装置,其中该遮光组件设置于该承载基板上,且位于该触控感测结构与该承载基板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触控显示装置,其中该遮光组件为具备黏性的遮光组件,且该遮光组件与该显示模组及该承载基板相接触。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触控显示装置,其中该遮光组件为具备黏性的遮光组件,且该遮光组件与该装饰层及该触控感测结构相接触。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显示装置,其中该触控感测结构设置在该盖板上且自该可视区的该盖板延伸至该非可视区的该装饰层上,且该遮光组件设置于该触控感测结构上。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项中任一项所述的触控显示装置,其中该遮光组件的厚度小于.20 微米(μ m) ο
【文档编号】G06F3/041GK104238790SQ201310240817
【公开日】2014年12月24日 申请日期:2013年6月18日 优先权日:2013年6月18日
【发明者】邱宗科, 杨满玉, 庄三阳, 陈天赋, 余晶 申请人:宸鸿科技(厦门)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