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芯片封装模块及其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7230063阅读:13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多芯片封装模块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封装模块及其制造方法,特别是关于一种 多芯片封装模块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现阶段计算机工业的目标包括更高的效能、更低的成本、更小的机身以及更大的集成电路(Integrated circuits, IC)封装密度。随着新 一 代集成电路产品的问世,新产品的 功能更为强大而所需的元件数目却反而减少。半导体装置是由硅或是砷化镓晶圆经过沉积、微影、扩 散、蚀刻及植入等 一 连串的程序建构而成。通常很多独立的 装置会从同 一 片晶圓制造出来。当这些装置被切割成独立的 矩型单元,每 一 个都成为 一 个集成电路芯片(IC die)。为了 要在芯片和其它电路之间形成接口 ,通常会将芯片设置在导 线架上或是周围有很多引脚的基板上。每 一 个芯片上都有用 以接合的焊垫,可以在打线接合(wire-bonding)过程中让极 细的金线或铝线由此连接到导线架的引脚上,或是用于覆晶 接合。覆晶接合(flipped chip attachment)则是将 一 翻覆的芯片 (以下简称覆晶)连接到电路板或是另 一 基板上。覆晶具有由 周围的线路图案或阵列的终端组成的接合表面,用以倒置在 基板上。 一 般来说,覆晶的接合表面通常具有下列电性连接 件其中之 一 球闸状阵歹ij (Ball grid array, BGA)或是略大于芯片的载体(slightly larger that IC carrier, SLICC) 。 3求闸状 阵列(BGA)是 一 种具有微小焊球阵列的电性连接结构,其设 置在覆晶的接合表面用以接合至基板。略大于芯片的载体 (SLICC)与球闸状阵列相似,但其焊球直径以及间距较小。就球闸状阵列(BGA)或略大于芯片的载体(SLICC)而言, 焊球或是其它导电球的配置必须是电路板上与之相连的焊 垫的镜向设置,如此 一 来焊球才可以精确地与焊垫相连。透 过回焊焊球的方式,覆晶与电路板得以连接在 一 起。焊球也可以使用导电聚合物或是金凸块替代。打线接合以及软带接合(TAB attachment)初期通常是将半导体芯片以适当的黏着剂(例如是环氧树脂)黏贴在小电路板的表面。如果是打线接合,便接着将导电 一 次条地分别从半导体芯片上的接合垫延伸到电路板上对应的金属引脚或导线末端上。如果是软带接合,则将绝缘软带上承载的金属引脚两端分别黏接到半导体芯片上的接合垫以及电路板上对应的金属引脚或导线末端。最后用封胶包覆导线以及软带上的金属引脚以防止受伤及污染。然而,在有限的引脚数目、更薄的机身、更轻的重量以 及更低的成本的要求下,移动电话、手提电脑或其它消费类 产品等可携式电子产品需要更多元的半导体功能以及更好 的性能。这样的需求迫使业界必须积极地整合个别功能的半 导体芯片,才有办法达成上述的要求。发明内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芯片封装模块及其制造方 法,可以将多个芯片设置在其中,让模块的功能强大完整, 创造 一 个最佳化的系统在模块中。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多芯片封装模块包括第 一基板、第 一 芯片、第 一 半导体元件、第 一 封胶以及第二半 导体元件。第 一 芯片设置在第 一 基板上。倒置的第 一 半导体 元件设置在第 一 芯片上方。第 一 封胶包覆第 一 芯片以及第一 半导体元件,第一封胶具有开口而暴露出部分的第一半导体 元件。第二半导体元件的底面设置有若干个第一导电凸块, 第二半导体元件设置在第一半导体元件上,并位于开口中,第二半导体元件透过这些第一导电凸块与第一半导体元件电性连接。根据本发明的目的,再提出 一 种多芯片封装模块的制造方法,包括下列步骤(a)提供第 一 基板;(b)将第一芯片设置在第 一 基板上;(c)将第一半导体元件翻覆并设置在第一芯片之上;(d)将第一芯片与第一半导体元件分别电性连接至第一基板;(e)将第一芯片以及第 一 半导体元件以封胶密封,但形成开口在第--半导体元件上以暴露出部分的第一半导体元件;以及(f)将第二半导体元件的若干个第导电凸块焊接至第一半导体元件,使得第二半导体元件设置在第一半导体元件上并位于开口中。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多芯片封装模块及其制造 方法具有多项优点。由于更多的芯片可以设置在封装模块 中,使得封装件的体积可进 一 步的缩小,并具有较佳的性 能。具有多种功能的第二半导体元件可以被组合进多芯片封装模块中以扩充及多元化其功能。此外,由于一旦客户提供 订单时,具有特定功能的第二半导体元件马上可以组装在具有基本功能并且预先组装好的半成品封装件上,因此具备特 定功能的多芯片封装模块将可以更快速地被制造出来。如此 一来,传统上必须利用庞大又复杂的电路设计来实践的功能 完整的模块,本发明只要利用弹性化的设计以及组合不同功能芯片就可以让封装模块具有完整的功能与较佳的性能,可 以同时加速并简化制造流程。以下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意图。 图 图意图。1为本发明第2A ~ 2E为图3为本发明第 4A ~ 4E为图5为本发明第 6A ~ 6D为图一实施例的多芯片封装模块的剖面图。 1多芯片封装模块的制造方法的示意二实施例的多芯片封装模块的剖面图。 3所示多芯片封装模块的制造方法的示三实施例的多芯片封装模块的剖面图。 5所示多芯片封装模块的制造方法的示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多芯片封装模块的顶面包括 一 倒置的半导体 元件,其部分基板棵露以供另 一 半导体元件设置。本发明就 是利用这样的方式让多个芯片得以汇聚在单个封装模块内。有关本发明的详细说明及技术内容,现就结合

如下第 一 实施例图1为依照本发明第 一 实施例的多芯片封装模块的剖面 图。本实施例的多芯片封装模块1 00包括基板110、芯片 120、第一半导体元件140、封胶150以及第二半导体元件 160。芯片120设置在基板110上,较佳的是芯片120的若干个导电凸块122焊接于基板110,用以电性连接芯片120 以及基板110。倒置的第一半导体元件140设置在芯片120 上方。封胶150包覆芯片120以及第 一 半导体元件140,封 胶150具有开口 155而暴露出部分的第一半导体元件140。 第二半导体元件160的底面设置有若干个导电凸块168,第 二半导体元件160设置在第 一 半导体元件.140上,并位于开 口 155中。第二半导体元件160透过若干个导电凸块168 与第一半导体元件140电性连接。半导体元件可以是次封装件,也就是包括至少 一 芯片设 置在基板上。举例来说,第一半导体元件140是次封装件, 至少包括基板142、芯片144以及封胶148。基板142设置 在芯片120上方。芯片144设置在基板142上并与基板142 电性连接,例如是透过打线接合的方式。封胶1 48包覆芯片 144以及基板142。第一半导体元件140以其底面朝上的方 式设置在芯片120上,封胶150的开口 155暴露部分的基 板142。如图1所示,第 一半导体元件140较佳的是再承载 另 一 芯片1 46或是更多芯片以扩展封装件1 00的功能。此 外,第二半导体元件160也较佳的是次封装件,至少包括基 板162、芯片164以及封胶166。基板162的底面设置若干 个导电凸块168。芯片164设置在基板162的顶面上,并利 用例如是打线接合的方式与基板1 62电性连接。封胶166 包覆芯片1 64以及基板1 62 。虽然图1中清楚揭示第 一 半导 体元件1 4 0以及第二半导体元件1 6 0的细部结构,然而多芯 片封装模块1 00内的半导体元件结构并不限定于此。举例来 说,第一半导体元件140可以只包括单一芯片,而第二半导 体元件160可以包括两个芯片。进 一 步的说,另 一 芯片可以设置在芯片1 2 0上并打线接 合至基板110。更多的芯片因此可以设置在多芯片封装模块I 00中,使得模块内的系统功能更为强大完整。在第一半导体元件140以及第二半导体元件160之间的 间隔较佳的是填充底填材料169。若干个焊球1 05设置在基 板11 0的底面,用以电性连接另 一 基寿反或电路板。图2A ~ 2E为依照图1的多芯片封装模块的制造方法的 示意图。本实施例的芯片封装模块的制造方法包括下列步 骤首先,提供基板110,并透过焊接导电凸块122的方式 将芯片120设置在基板110上,如图2A所示。然后,将第 一半导体元件140翻覆并设置在芯片120上,如图2B所示。 芯片120以及第一半导体元件140分别透过导电凸块122 及导线1 49电性连接至基板110。接着,将芯片1 20以及第 一半导体元件140以封胶150密封,但形成开口 155在第一 半导体元件140上以暴露出部分的第 一 半导体元件140,如 图2C所示。之后,将第二半导体元件160的若干个导电凸 块168焊接至第 一半导体元件IO,使得第二半导体元件160 设置在第一半导体元件140上并位于开口 155中,如图2D 所示。最后,填充底填材料169在第 一 半导体元件140以及 第二半导体元件1 60之间,并将若干个焊球1 05设置在基板II 0的底面,如图2E所示。具有多种功能的第二半导体元 件可以被组合进多芯片封装模块1 00中以扩充及多元化其 功能。此外,由于 一 旦客户提供订单时,具有特定功能的第 二半导体元件马上可以组装在具有基本功能并且预先组装 好的半成品封装件上,因此具备特定功能的多芯片封装模块 将可以更快速地被制造出来。第二实施例图3为依照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多芯片封装模块的剖面 图。本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的不同之处仅在于芯片120 、基板1 1 0及其连接方式。这些差异将在下段做详细说明,而保 留原有标号的则为相同的元件,因此将不再赘述。请参考图3 ,本实施例的多芯片封装模块200包括基板 110、芯片120、第 一 半导体元件140、封胶1 5 0以及第二半 导体元件160。芯片120设置在基板110上,较佳的是芯片 120的若干条导线222电性连接芯片120以及基板1 10。倒 置的第 一 半导体元件1 40设置在芯片1 20上方。多芯片封装 模块200还包括间隔材230设置在芯片120及第 一 半导体元 件140之间。间隔材23 0较佳的是硅间隔物(silicon spacer) 或聚酰亚胺膜(polyimide film)。间隔材230将芯片120与第 一半导体元件140隔开,产生空间让导线222得以从芯片 120延展至基板110。
封胶150包覆芯片120 、间隔材23 0 以及第一半导体元件140,封胶150具有开口 155而暴露出 部分的第一半导体元件140。第二半导体元件160设置在第 一半导体元件140上,并位于开口 155中。半导体元件可以是次封装件,也就是包括至少 一 芯片设 置在基板上。虽然图3中清楚揭示两芯片1 44及1 46是设置 在第 一 半导体元件140内以及单 一 芯片164设置在第二半导 体元件1 60内,然而多芯片封装模块200内的半导体元件结 构并不限定于此。举例来说,第 一 半导体元件1 40可以只包 括单 一 芯片,而第二半导体元件1 60可以包括两个芯片。图4A ~ 4E为依照图3的多芯片封装模块的制造方法的 示意图。本实施例的芯片封装模块200的制造方法包括下列 步骤首先,提供基板110,并将芯片120设置在基板110 上,如第4A图所示。然后,芯片120透过导线222接合的 方式与基板11 0电性连接,如第4B图所示。接着,将间隔 材230设置在芯片120上,如第4C图所示。之后,将第一 半导体元件140翻覆并设置在芯片120之上,并利用打线接合的方式与基板1 1 0电性连接,如第4D图所示。芯片120 以及第 一 半导体元件140分别透过导线222及149电性连接 至基板110。接着,以第 一 实施例所述的方式,依序地以封 胶1 5 0密封并设置第二半导体元件1 60以完成图4E中的多 芯片封装模块200。第三实施例图5为依照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多芯片封装模块的剖面 图。本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的不同之处仅在于芯片12 0、基 板110以及芯片120与第一半导体元件140之间的连接方 式。这些差异将在下段做详细说明,而保留原有标号的则为 相同的元件,因此将不再赘述。请参考图5 ,本实施例的多芯片封装模块300包括基板 110、芯片120、第一半导体元件140、第一封胶330 、第二 封胶150以及第二半导体元件160。
芯片120设置在基板 110上,较佳的是芯片120的若干条导线222电性连接芯片 120以及基板110。第 一封胶330包覆芯片120及导线22 2。 倒置的第一半导体元件140设置在芯片120上方,较佳的是 堆叠在第 一 封胶330上。第二封胶150包覆芯片120、第一 封胶330以及第 一 半导体元件140,第二封胶150具有开口 155而暴露出部分的第一半导体元件140。第二半导体元件 160设置在第 一 半导体元件140上,并位于开口 155中。图6A ~ 6D为依照图5的多芯片封装模块的制造方法的 示意图。本实施例的芯片封装模块300的制造方法包括下列 步骤首先,提供基板110,将芯片120设置在基板110上, 并透过导线222接合的方式与基板110电性连接,如图6A 所示。然后,第 一 封胶330包覆芯片120以及导线222,如 图6B所示。接着,将第 一 半导体元件1 40翻覆并设置在芯片120之上,较佳的是设置在第 一 封胶330上,并利用打线 接合的方式与基板11 0电性连接,如图6C所示。芯片12 0 以及第 一 半导体元件140分别透过导线222及149电性连接 至基板110。最后,以第 一 实施例所述的方式,依序地以第 二封胶150密封并设置第二半导体元件160以完成图6D中 的多芯片封装模块300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上述实施例所揭露的多芯片 封装模块及其制造方法具有多项优点。由于更多的芯片可以 设置在封装模块中,使得封装件的体积可进 一 步的缩小,并 具有较佳的性能。具有多种功能的第二半导体元件可以被组 合进多芯片封装模块中以扩充及多元化其功能。此外,由于 一旦客户提供订单时,具有特定功能的第二半导体元件马上 可以组装在具有基本功能并且预先组装好的半成品封装件 上,因此具备特定功能的多芯片封装模块将可以更快速地被 制造出来。如此 一 来,传统上必须利用庞大又复杂的电路设 计来实践的功能完整的模块,本发明只要利用弹性化的设计 以及组合不同功能芯片就可以让封装模块具有完整的功能 与较佳的性能,可以同时加速并简化制造流程。
权利要求
1. 一种多芯片封装模块,包括第一基板;第一芯片,设置在所述第一基板上;第一半导体元件,设置在所述第一芯片上方;第一封胶,包覆所述第一芯片以及所述第一半导体元件;以及第二半导体元件,其底面设置有若干个第一导电凸块,所述第二半导体元件设置在所述第一半导体元件上;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半导体元件是以倒置的方式设置在所述第一芯片上方,所述第一封胶具有开口而暴露出部分的所述第一半导体元件,所述第二半导体元件位于所述开口中并通过所述第一导电凸块与所述第一半导体元件电性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芯片封装模块,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芯片封装模块进一步包括若干个第二导电凸块,用以 电性连接所述第 一 芯片以及所述第 一 基板。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芯片封装模块,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芯片封装模块进 一 步包括若干条导线,用以电性连接 所述第 一 芯片以及所述第 一 基板。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芯片封装模块,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芯片封装模块进 一 步包括第二封胶包覆所述第 一 芯 片。
5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芯片封装模块,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芯片封装模块进 一 步包括间隔材,设置在所述第 一 芯片及所述第 一 半导体元件之间。
6.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芯片封装模块,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 一 半导体元件是 一 次封装件,所述第 一 半导体元件至 少包括-.第二基板;第二芯片,设置在所述第二基板上;以及第二封胶,包覆所述第二芯片以及所述第二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 一 半导体元件以该第二基板底面朝上的倒置方式设置在所述第 一 芯片上,所述第 一 封胶的所述开口暴露部分的所述第二基板。
7.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芯片封装模块,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半导体元件是 一 次封装件,所述第二半导体元件至 少包括第二基板,所述第二基板的一底面设置所述第一导电凸块;第二芯片,设置在所述第二基板的 一 顶面上;以及 第二封胶,包覆所述第二芯片以及所述第二基板。
8.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芯片封装模块,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芯片封装模块进 一 步包括底填材料,填充于所述第一 半导体元件以及所述第二半导体元件之间。
9. 一种多芯片封装模块的制造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提供第 一 基板;将第 一 芯片设置在所述第 一 基板上; 将第 一 半导体元件设置在所述第 一 芯片之上; 将所述第 一 芯片与所述第 一 半导体元件分别电性连接 至所述第 一 基板;将所述第 一 芯片以及所述第 一 半导体元件以封胶密封',以及将第二半导体元件的若干个第一导电凸块焊接至所述第一半导体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 一 半导体元件是以翻覆的方式设置在所述第 一 芯片之上,所述封胶密封步骤进一步包括形成开在第一半导体元件上以暴露出部分的所述第一半导体元件,所述第二半导体元件设置在所述第一半导体元件上并位于所述开口中。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进步包括设置若干个第二导电凸块,用以电性连接所述第一芯片以及所述第 一 基板。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进步包括设置若干条导线,用以电性连接所述第一朴 心片以及所述第 一 基板。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进步包括以封胶密封所述第 一 芯片。
13.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进步包括提供间隔材,并将其设置在所述第一朴 心片以及所述第 一 半导体元件之间。
14.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半导体元件是 一 次封装件,所述第 一 半导体元件至少包括 第二基板,设置在所述第 一 芯片上; 第二芯片,设置在所述第二基板上;以及 第二封胶,包覆所述第二芯片以及所述第二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 一 半导体元件以其底面朝上的方 式设置在所述第 一 芯片上,所述第 一 封胶的所述开口暴露部 分的所述第二基板。
15. 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半 导体元件是 一 次封装件,所述第二半导体元件至少包括第二基板,所述第二基板的一底面设置所述第一导电 凸块;第二芯片,设置在所述第二基板的 一 顶面上;以及 第二封胶,包覆所述第二芯片以及所述第二基板。
16. 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进 一步包括填充底填材料于所述第 一 半导体元件以及所述第 二半导体元件之间。
全文摘要
一种多芯片封装模块包括第一基板、第一芯片、第一半导体元件、第一封胶以及第二半导体元件。第一芯片设置在第一基板上。倒置的第一半导体元件设置在第一芯片上方。第一封胶包覆第一芯片以及第一半导体元件,第一封胶具有开口而暴露出部分的第一半导体元件。第二半导体元件的底面设置有若干个第一导电凸块,第二半导体元件设置在第一半导体元件上,并位于开口中,第二半导体元件透过这些第一导电凸块与第一半导体元件电性连接。
文档编号H01L25/00GK101266966SQ20071008931
公开日2008年9月17日 申请日期2007年3月16日 优先权日2007年3月16日
发明者梁准荣 申请人:日月光半导体制造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