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器插座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914300阅读:10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连接器插座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连接器插座,特别是一种可分别供通用序列总线
(Universal Serial Bus, USB)插头或者是序列先进附加技术(External Serial ATA, eSATA)插头进行插接,并且体积可减少的连接器插座。
背景技术
现今的计算机外设设备,例如携带式储存碟、携带式外接硬盘或者是 外接光盘等,皆可透过通用序列总线(Universal Serial Bus, USB) 、 IEEE 1394等外接传输规格来与计算机连接。其中,目前最普及的外接传输规格 为USB 2.0,几乎所有的计算机外设设备均具备有USB 2.0的插槽。尽管 目前USB 2. 0外接传输规格的传输速度可到达480Mbps的上限,此种传输 速度已经无法满足外接硬盘等高速装置的数据传输需求。
目前有一种新的且传输速度更快的传输规格为SATA(Serial Advanced Technology Attachment),此种新式的传输规格可将传输速度 提升至3Gbps,进而大幅的提升传输的效率。然而, 一般的SATA传输规格 是设有可供讯号传输的讯号端子以及电源端子,并于电路板上配合电源端 子而具有电源电路的布局。但因为讯号端子以及电源端子的设置会造成 SATA连接器的体积过大,除了占用了电路板上大多数的空间位置,更无法
符合电子产品轻、薄、短、小的设计需求。因此,另一种新的高速外接传 输规格一序列先进附加技术(External Serial ATA, eSATA)被发展出。然
而,序列先进附加技术仅设有可传输讯号的讯号端子,并没有设置电源端 子,虽可以縮小连接器的体积,但却不能提供电子装置所需的电源,故有 业者遂针对序列先进附加技术的电源端子部分加以改良。
如中国台湾证书号数第M305985号『兼具eSATA接口与DC电源插座 的并排式连接器模块』新型专利,是于2006年6月22日提出申请,申请案号第095210905号,并领证公告于2007年2月1日的专利公报。请参 阅图1。图1是绘示一公知的连接器的外观视图。连接器插座外部为包覆 有屏蔽壳体A并于内部为设有绝缘座体A1,并于绝缘座体A1的一侧为设 有序列先进附加技术端子组A2,并相邻于序列先进附加技术端子组A2为 设有电源端子组A3,且可利用序列先进附加技术端子组A2以及电源端子 组A3供外部的预设连接器插头插接使用,进而达到通过连接器插座传输 数据并同时提供外部电子设备所需的电源。
如中国台湾公开编号第200729640号『电连接器组合及其制造方法』 发明专利,是于2006年1月20日提出申请,申请案号第095102304号, 并公开于2007年8月1日的发明公开公报。请参阅图2。图2是绘示另一 公知的连接器的外观视图。连接器插座外部为包覆有屏蔽壳体B并于内部 为设有绝缘座体B1,并于绝缘座体B1的一侧为设有序列先进附加技术端 子组B2,并相邻于序列先进附加技术端子组B2为设有电源端子组B3,且 可利用序列先进附加技术端子组B2以及电源端子组B3供外部的预设连接 器插头插接使用,进而达到通过连接器插座传输数据并同时提供外部电子 设备所需的电源。
如中国台湾证书号数第M305983号『兼具eSATA接口与DC电源插座 的堆栈式连接器模块』新型专利,是于2006年6月22日提出申请,申请 案号第095210901号,并领证公告于2007年2月1日的专利公报。请参 阅图3。图3是绘示另一公知的连接器的外观视图。连接器插座外部为包 覆有屏蔽壳体C并于内部为设有绝缘座体C1,并于绝缘座体C1的一侧为 设有序列先进附加技术端子组C2,并相邻于序列先进附加技术端子组C2 为设有电源端子组C3,且可利用序列先进附加技术端子组C2以及电源端 子组C3供外部的预设连接器插头插接使用,进而达到通过连接器插座传 输数据并同时提供外部电子设备所需的电源。
如中国台湾证书号数第M305984号『堆栈式双传输接口连接器模块』 新型专利,是于2006年6月22日提出申请,申请案号第095210904号, 并领证公告于2007年2月1日的专利公报。请参阅图4。图4是绘示另一 公知的连接器的外观视图。连接器插座外部为包覆有屏蔽壳体D并于内部 为设有绝缘座体D1,并于绝缘座体D1的一侧为设有序列先进附加技术端子组D2,并相邻于序列先进附加技术端子组D2为设有可提供电源的通用 序列总线端子组D3,且可利用序列先进附加技术端子组D2以及通用序列 总线端子组D3供外部的预设连接器插头插接使用,进而达到通过连接器 插座传输数据并同时提供外部电子设备所需的电源。
如中国台湾证书号数第M317683号『可适用不同规格的连接器插座』 新型专利,是于2007年3月26日提出申请,申请案号第096204839号, 并领证公告于2007年8月21日的专利公报。请参阅图5。图5是绘示另 一公知的连接器的外观视图。连接器插座外部为包覆有屏蔽壳体E并于内 部为设有绝缘座体E1,并于绝缘座体E1的一侧为设有序列先进附加技术 端子组E2,并相邻于序列先进附加技术端子组E2为设有可提供电源的通 用序列总线端子组E3,且可利用序列先进附加技术端子组E2以及通用序 列总线端子组E3供外部的预设连接器插头插接使用,进而达到通过连接 器插座传输数据并同时提供外部电子设备所需的电源。
然而,以上所述各公知的连接器,皆因为在序列先进附加技术端子组 外部为连接有电源端子连接器,会使得连接器插座的体积增大。相对地, 当设置于笔记型计算机、计算机主机内部所设的电路板上时,除了会使得 以轻、薄、短、小为主要诉求的笔记型计算机增加其外壳厚度,还会造成 不利于计算机主机内部的电路配置以及缩减其内部的使用空间的问题。并 且在不久的将来,笔记型计算机将会同时具备上述两种传输规格(亦即通 用序列总线与序列先进附加技术传输规格)的连接器插座。上述先前技术 虽然有将通用序列总线与序列先进附加技术两种连接器插座以上下并排 的方式设置于同一绝缘座体中(亦即,绝缘壳体中同时包含有两组端子以 及两个端子座),此种结合方式会令整个连接器插座厚度提高,相对地亦 使装配此种连接器插座的笔记型计算机的厚度必须增加。对于日趋平扁外 型设计为诉求的笔记型计算机而言,将是个非常不利的缺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连接器插座,其可通过其内所具有的 一端子座,分别供通用序列总线插头或者是序列先进附加技术插头进行插 接。相较于现有的连接器插座,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器插座可以多省去一个
5端子座的厚度,进而减少连接器插座的体积。并且,本实用新型在端子座 的两侧表面所设置的电源端子组,亦可提供序列先进附加技术装置所需的 电源,而不需在连接器外部再另外设置电源连接器,同样可大幅地减少连 接器插座的体积,并节省电路板的使用空间。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
一种连接器插座,主要包含有绝缘座体、序列先进附加技术端子组、 通用序列总线端子组以及电源端子组。绝缘座体上设有插接空间。端子座 是形成于插接空间中。序列先进附加技术端子组是设置于端子座的第一表 面上。通用序列总线端子组是设置于端子座的第二表面上。电源端子组是 分别设置于端子座的两侧表面上,用以提供序列先进附加技术插头所需的 电源。
因此,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器插座的优点是,可通过其内所具有的一端 子座,分别供通用序列总线插头或者是序列先进附加技术插头进行插接, 相较于公知的连接器插座,多省去一个端子座的厚度,进而减少连接器插 座的体积。并且,.本实用新型在端子座的两侧表面设置了电源端子组,可 提供序列先进附加技术装置所需的电源,而不需在连接器外部再另外设置 电源连接器,同样可大幅地减少连接器插座的体积,并节省电路板的使用 空间,并减少了成本。


图1是绘示一公知的连接器的外观视图;
图2是绘示另一公知的连接器的外观视图; 图3是绘示另一公知的连接器的外观视图; 图4是绘示另一公知的连接器的外观视图; 图5是绘示另一公知的连接器的外观视图6是绘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具体实施例的连接器插座的外观 视图7是绘示图6中的连接器插座的前视图8是绘示图7中的连接器插座沿剖面线P1-P1的剖面视图9是绘示序列先进附加技术插头插入图6中的连接器插座的前视图10是绘示图9中的序列先进附加技术插头与连接器插座沿剖面线 P2-P2的剖面视图。
主要组件符号说明
1:连接器插座
10、 Al、 Bl、 Cl、 Dl 100:插接空间 1020:第一表面 1024:侧表面 106:内壁
El:
E2:
绝缘座体
102:端子座 1022:第二表面 104:开口 108:防呆结构 序列先进附加技术端子组
12、 A2、 B2、 C2、 D2-14、 D3、 E3:通用序列总线端子组 16、 A3、 B3、 C3:电源端子组
2:序列先进附加技术插头20:金属端子
22:容槽 P1-Pl、 P2-P2:剖面线
具体实施方式
关于本实用新型的优点与精神可以通过以下的实用新型详述及所附 图得到进一步的了解。
本实用新型是提供一种连接器插座。并且更特别地,其是可通过其内
所具有的一端子座,分别供通用序列总线(Universal Serial Bus, USB) 插头或者是序列先进附加技术(External Serial ATA, eSATA)插头进行插 接。并且,本实用新型在端子座的两侧表面所设置的电源端子组,亦可提 供序列先进附加技术装置所需的电源,而不需在连接器外部再另外设置电 源连接器。以下将详述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具体实施例,借以充分解说本实 用新型的特征、精神、优点以及实施上的简便性。
请参阅图6、图7以及图8。图6是绘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具 体实施例的连接器插座1的外观视图。图7是绘示图6中的连接器插座1 的前视图。图8是绘示图7中的连接器插座1沿剖面线P1-P1的剖面视图。由上述图示中可清楚地得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器插座1包含有绝缘
座体10、序列先进附加技术端子组12、通用序列总线端子组14以及电源端子组16。以下将针对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器插座1作更深入的介绍与更详细的说明,包含其内各部位的结构与其功能以及动作方式。
如图7所示,上述的绝缘座体10上设有插接空间100。端子座102可以形成于绝缘座体10的插接空间100中。上述的序列先进附加技术端子组12可以设置于端子座102的第一表面1020上。上述的通用序列总线端子组14可以设置于端子座102的第二表面1022上。并且,上述的电源端子组16可以分别设置于端子座102的两侧表面1024上,用以提供电源。在此要特别说明的是,上述的第一表面1020、第二表面1022以及侧表面1024的定义并不受图7中的组件符号标示所限制。换句话说,于实际应用中,上述的第^表面1020、第二表面1022以及侧表面1024可依据设计过程中的实际需求而有不同的定义或者是排列变化组合。
更进一步来说,上述的插接空间100是形成于绝缘壳体所具有的开口104以及内壁106之间。并且,设置于绝缘座体10的插接空间100中的端子座102可以由内壁106朝向开口 104延伸而出,如图8所示。通过此硬件设置, 一外部连接器插头(未示于图中)即可经由开口 104插入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器插座l。
请参阅图9以及图10。图9是绘示序列先进附加技术插头2插入图6中的连接器插座1的前视图。图10是绘示图9中的序列先进附加技术插头2与连接器插座1沿剖面线P2-P2的剖面视图。如图9所示,序列先进附加技术插头2上包含有金属端子20以及容槽22。序列先进附加技术插头2可以经由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器插座1的开口 104插入,并深入至连接器插座1的内壁106之处为止。为了在序列先进附加技术插头2插入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器插座1的过程中,可以避免因为松动或者是反插的情形而造成无法正确地安装,绝缘壳体于插接空间100内可以设置防呆结构108。于一具体实施例中,设置于插皆空间的防呆结构108可以呈阶梯状,但并不以此为限。
如图10所示,在上述的序列先进附加技术插头2插入连接器插座1之后,序列先进附加技术插头2的容槽22可容纳连接器插座1的端子座102。并且,容槽22内的金属端子20可以恰好与端子座102上的序列先进附加技术端子组12相接触,以供讯号传输。
在此要强调的是,由于一般公知的序列先进附加技术插头仅具有用来传输讯号的端子,因此同样必须配合外部电源才能够插入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器插座1运作。反观本实用新型,只要将公知的序列先进附加技术插头多增加至少两个电源端子以成为上述的序列先进附加技术插头2,并在序列先进附加技术插头2插入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器插座1后与端子座102的两侧表面1024所设置的电源端子组16相接触,即可获得电源。
相同地,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器插座1亦可供一通用序列总线插头(未示于图中)插接。同样地,通用序列总线插头插入连接器插座1时,亦可容纳连接器插座1的端子座102,并可以透过端子座102上的通用序列总线端子组14'相接触以供讯号传输,在此不再赘述。由于通用序列总线端子组14本身己具有提供通用序列总线插头电源的电源端子,因此并无上述序列先进附加技术插头所遇到的电源问题。
由以上对于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具体实施例的详述,可以明显地看出,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器插座,是可通过其内所具有的一端子座,分别供通用序列总线插头或者是序列先进附加技术插头进行插接。换言之,相较于公知的连接器插座,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器插座可以多省去一个端子座的厚度,进而减少连接器插座的体积。并且,本实用新型在端子座的两侧表面所设置的电源端子组16,亦可提供序列先进附加技术装置所需的电源,而不需在连接器外部再另外设置电源连接器,同样可大幅地减少连接器插座的体积,并节省电路板的使用空间。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器插座的电源端子组,所提供的电源为3.3伏特、5伏特或12伏特电压。
通过以上较佳具体实施例的详述,是希望能更加清楚描述本实用新型的特征与精神,而并非以上述所揭露的较佳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的范畴加以限制。相反地,其目的是希望能涵盖各种改变及具相等性的安排于本实用新型所欲申请的专利保护范围的范畴内。因此,本实用新型所申请的专利保护范围的范畴应该根据上述的说明作最宽广的解释,以致使其涵盖所有可能的改变以及具相等性的安排。
权利要求1、一种连接器插座,其特征在于,包含一绝缘座体,其上设有一插接空间,一端子座形成于该插接空间中;一序列先进附加技术端子组,设置于该端子座的一第一表面上;一通用序列总线端子组,设置于该端子座的一第二表面上;以及一电源端子组,分别设置于该端子座的两侧表面上,用以提供一序列先进附加技术装置所需的电源。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接空间形 成于该绝缘壳体所具有的一开口与一内壁之间,该端子座是由该内壁朝向 该开口延伸而出。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器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壳体于 该插接空间内具有一防呆结构。
4、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接器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呆结构呈 阶梯状。
5、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端子组 所提供的电源为3.3伏特、5伏特或12伏特电压。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揭露一种连接器插座。连接器插座包含有绝缘座体、序列先进附加技术端子组、通用序列总线端子组以及电源端子组。绝缘座体上设有插接空间。端子座是形成于插接空间中。序列先进附加技术端子组是设置于端子座的第一表面上。通用序列总线端子组是设置于端子座的第二表面上。电源端子组是分别设置于端子座的两侧表面上。
文档编号H01R13/46GK201285869SQ20082013119
公开日2009年8月5日 申请日期2008年9月3日 优先权日2008年9月3日
发明者张嘉和, 王敬顺, 王明中 申请人:长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