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氟化物的转换电极的阴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987795阅读:32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基于氟化物的转换电极的阴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的制作方法
基于氟化物的转换电极的阴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氟化物的转换电极的阴极材料、其制备方法及其应用。未来的移动式和便携式应用需要高能量密度的二次电池,特别是基于锂离子交换运行的电池适合于此。在该领域中由J. -Μ. Tarascon和M. Armand, Nature 414,S. 359, 2001 ;S. -Y. Chung 等人,NatureMaterial 1,S. 123,2002 ;K. Kang 等人, Science 311, S. 977, 2006 以及由 Μ· Armand 禾口 J. -Μ. Tarascon, Nature 451, S. 652,2008用可可逆贮存锂的材料进行了研制。这类电池含具有层结构或可贮存锂的阴极材料,主要是LiCo02、LiMnO2和 Li!^eP04。在3.3-4. 0 V的工作电压下其通常比容量为90-140 mAh/g。因此夹层材料如 LiNiO2和LiMn2O4是有利的,因为其价格较低,并具有更好的环境友好性;但未报导较高的贮存密度。在阳极侧主要使用石墨和相关的碳材料作为对于锂的良好可逆的夹层体系,由此比容量最高可达373 mAh/g。基于此,研发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电池,其制造成本低、环境友好、可安全操作和受温度影响低,具有持久的元素组成,容许高的循环次数和具有高的重量能量密度 (Wh/kg)和高的体积能量密度(Wh/1)。新近发现,用基于转换材料代替贮存材料运行的电极材料可达到特别高的能量密度。在阳极侧,Y. Oumellal 等人,NatureMaterials 7,S. 916,2008 和 P. G. Bruce 等人,Angew. Chem. Int. Ed. 47,S. 2930, 2008 用氧化物如 SnO2 或 MoO3 和金属氢化物已取得首批结果。在这些情况下表明,该活性材料还原成金属,同时形成锂化合物。在脱锂化时逆转反应方向,并且该金属被重新氧化。在阴极侧,基于金属氟化物的转换材料提供了高的理论势能,该势能最高达2000 mAh/g。这时原则上发生下列的可逆电化学反应
η Li+ + η e" + Me11+Fn ^ nLiF + Me0。因此,在放电过程中金属锂与过渡金属Me的氟化物反应形成氟化锂和过渡金属。 锂例如以金属形式或嵌入石墨中形成阳极;阴极由金属氟化物和导电碳形成。H. Arai,Sh. Okadaj Y. Sakurai,J. Yamaki,J. Power Sources, 68,S. 716,1997,首次报导了金属三氟化物的高理论势能,但在室温下用由!^eF3和乙炔炭黑混合成的电极材料仅达到80 Amh/g的比容量。在US 2004/0121235 Al 中和由 Badway, F.等人在 J. Electrochem. Soc. 150, S. A1209, 2003 和在 J. Electrochem. Soc. 150,S. A1318, 2003 中曾描述了碳-金属-复合材料,其例如由85重量%的!^eF3和15重量%的C组成,并由此在室温下其比容量达到200 mAh/g,其相应于在2. 8-3. 5 V范围内的!^e3+到!^e2+的可逆反应。与Arai等人相比的改进特性归因于在此情况下该金属氟化物以较小的粒度存在,并与导电碳紧密混合。使不同量的石墨、炭黑和活性炭与金属氟化物混合,并且该混合物在高能球磨机中研磨数小时。所得的I^eF3的晶粒大小为30-50 nm。以此方法最高达到560 mAh/g的比容量,但该材料仅具有有限的可循环性,且由于在室温下有差的电极过程动力学,所以需在70°C进行测量。此外,在US 2004/0121235 Al中也表明,由氟化锂、过渡金属和单质碳组成的纳米复合材料可用作可逆工作的电极材料。Bervas 等人,Electrochem. Solid State Lett. 8,S. A179, 2005,报导了关于BiF3/C纳米复合材料的可逆反应形成Bi和LiF,其比容量为230 mAh/g。但该材料也不具有良好的循环特性。H. Li, G. Richter 和 J. Maier, Advabced Materials 15,S. 736,2003 中以 TiF3和VF3为例表明,与锂形成合金的过渡金属具有更好的可循环性,比其它的快速失去容量的非合金金属如铁允许更高的循环次数。报导了对TiF3和VF3阴极经10次循环后的比容量至多为500 mAh/g,其中该电极材料借助于球磨机由原料制备。Makimura等人在App. Surf. Sci. 252,S 4587,2006禾口Electrochem. Commun. 8,1769,2006中报导了关于比1 μ m还薄的!^eF3膜的制备,该膜借助于脉冲激光解吸作用淀积在于-50°C冷却的基板上。其它在600°C淀积的膜由!^eF2组成。该两种膜的起始电化学特性是不同的,但经几个循环后就与I^eF2的特性相同了。因此,在制备基于氟化物的电池中的阴极材料而迄今使用的方法中,各成分借助于高能球磨机以机械法形成合金或用薄膜法形成合金。这些方法明显导致有限的可循环性、材料选择限制和测得的比容量降低。因此由于电极过程的局部不可逆性和差的循环特性使得难以使用金属氟化物阴极。从 Leonhardt 等人,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 12,S. 380,2006 已知,在高于500°C的温度下载气工艺中的气态二茂铁按下列反应完全分解
Fe (C5H5)2 — Fe + H2 + CH4 + C5H6 + ... + 反应性烃。与载气的流过速率有关,该铁簇作为催化作用核心,并产生不同类型的纳米碳,其中产生在催化剂核心上生长的单壁或多壁碳纳米管和空心碳纤维。用于制备纳米碳的其它方法是电弧放电法(参见missel!等人,Nature 358,S. 220,1992)、激光消蚀法(参见Thess等人,Science 273,S. 483,1996)和化学气相沉积法(CVD,参见 Jose-Yacaman 等人,Appl. Phys. Lett. 62,S. 657,1993),如所谓的历Wco 兹(Nikolaev 等人,Chem. Phys. Lett. 313,S. 91,1999)。由US 6946110 B2中已知一种用于制备碳纤维的方法,其中在有有机化合物和过渡金属催化剂存在下,在惰性气流中的苯在1200°C下分解。Hu等人,Adv. Func. Mater. 17,S. 1873,2007中指出,使用微孔和纳米孔的碳为电化学应用带来优点。其中该碳经复杂昂贵的模板法利用SiO2基质制备。在US 6465132 Bl中,通过在用载气经典型的石英玻璃制CVD反应器导出的气体混合物中的反应由二茂铁产生碳纳米纤维和碳纳米管。这里精确控制多个反应参数,特别是温度、反应时间、前体的浓度和载体气体的流过速率起决定性作用。由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氟化物的转换电极的阴极材料、其制备方法及其应用,其不具有所提及的缺点和限制。特别是要提供一种材料,其直接适合用作基于氟化物的转换电极的阴极材料,并且同时甚至在室温下经多次充电循环和放电循环仍表现出极高的稳定性。此外,特别是要提供一种制备方法,用该方法可简单和低成本地以一步法由前体物质或前体混合物制备用于这种阴极材料的纳米复合材料。关于基于氟化物的转换电极的阴极材料的目的是通过权利要求1的主题实现的,关于制备该阴极材料的方法是通过权利要求4的主题实现的,关于该阴极材料的应用是通过权利要求12的主题实现的。从属权利要求分别描述本发明的有利方案。本发明的基于氟化物的转换电极的阴极材料含有 -碱金属离子,优选锂离子或钠离子,
-氟阴离子,以及
-金属纳米颗粒,其大小最高为20 nm,和
-该颗粒分布于由石墨的纳米碳、优选多壁的纳米碳构成的基质中。本发明的基于氟化物的转换电极的阴极材料可用下列方法制备,该方法不同于制备纳米碳的通用方法。为此,将包括金属,优选过渡金属,特别优选Ti、V、Cr、Mn、Fe、C0或Ni,和有机化合物的成分优选在封闭的反应器中加热到该有机化合物分解。在该热处理步骤之前或之后, 优选通过球磨机混入碱金属氟化物。因此,在本发明方法的一个方案中,包括金属和有机化合物的成分与碱金属氟化物一起在单一的热处理步骤中反应。本发明的第二个方案中,该包括金属和有机化合物的成分随后经受单一的热处理步骤,然后与碱金属氟化物相混合。实施本发明方法所需的成分包括呈单一化合物形式的金属和有机化合物,优选金属茂,或呈金属盐在有机化合物基质中的分散体形式。在一个特别优选的方案中使用金属茂,即结构中既含金属也含有机化合物的化学化合物。为此,将干燥的金属茂粉末,特别是二茂铁、二茂钴、二茂镍或二茂钛或这些金属茂的混合物和碱金属氟化物特别是氟化锂或氟化钠于惰性气氛下装填在反应器(钢容器)中和优选封闭。接着将该反应器连同内容物一起加热到所需温度,优选为600°C-80(TC。只要开始时未同时加入碱金属氟化物,则接着优选通过球磨机混入该碱金属氟化物。在另一个备选方案中,所述反应在敞口容器中进行。该所述原料中任选可再与其它活性剂和调节剂,特别是粘合剂和其它导电物质混
I=I O在另一个方案中,使用金属盐在由作为有机化合物的聚合物或单体构成的基质中的高分散混合物(分散体)并按所述进行热处理。在另一个方案中,使用金属盐在由作为有机化合物的生物材料(优选植物或动物材料,特别是明胶)构成的基质中的高分散混合物(分散体)并进行热处理。在该方法中所形成的和含碱金属氟化物的纳米复合材料由空心结构和密实结构排列的、优选多壁的石墨结构构造构成,该石墨结构与金属纳米颗粒,特别是Ti、V、Cr、Mn、 Fe、Co或Ni纳米颗粒呈紧密接触,其中该金属颗粒由碳结构所包封。如在实施例中所表明的,用这种方法制备的阴极材料具有与至今已知的材料不同的微结构和组成。该阴极材料的新型组成是基于氟化物的转换电极的优良可逆性的前提。令人意外地表明,在锂离子电池中应用本发明的阴极材料时,不仅与上述现有技术不同,而且与未与锂形成合金的铁不同,在室温下可观测到250-300 mA/g的比容量和经至今200次充电和放电循环可观察到稳定的电池特性。由此实验证实,无需现有技术已知的昂贵实验设计和使用CVD方法来制备一种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在基于氟化物的电池中作为电极材料的有利特性的纳米复合材料。根据本发明的元素可在碱金属离子电池,特别在锂离子电池或钠离子电池中优选用作为基于氟化物的转换电池的阴极材料。本发明特别具有下列述及的优点。对于在基于金属氟化物的电极中的应用,研发了一种材料,该材料在室温下具有明显更稳定的循环特性,同时具有高的容量。其中存在的导电碳即碳纳米管(CNT)和碳纳米纤维(CNF)、纳米多孔碳或石墨纳米碳与过渡金属或其氟化物的紧密混合带来明显的优点。另一优点在于可在热方法中简易制备该材料。下面按实施例和附图详述本发明。一般制备方法
首先使细粉末金属茂和氟化锂(LiF)在真空下于优选为100°C和200°C的温度下干燥。 为更好地混合该两原料,使用球磨机研磨15分到12小时,球粉末的重量比> 50 1。热处理步骤于惰性气氛下在置于管式炉中的封闭的耐压不锈钢管中进行。然后以优选2-10 K/min的加热速率将该管加热到600°C和800°C的温度,并在此温度下放置1_6 小时。也可选择将该反应器送入已加热的炉中。1.制备基于铁的碳纳米复合材料
为此将研碎的二茂铁加入上述的管式反应器中,在Ar气氛下封闭,并在室温下送入管式炉中。在加热到700°C后使反应混合物在700°C再保持2小时。取出反应器,使其经约2 小时冷却至室温,然后在充有氩气的手套箱中打开,散发出气态的含碳反应产物。该材料的产率按原料的重量计为85-90%。该复合材料的碳含量以元素分析测定例如为62. 5士0. 5重量%。2.制备基于i^e/LiF的碳纳米复合材料
如实施例1,使二茂铁与细粉LiF的混合物在封闭体系中于700°C下处理2小时。该产物的产率按原料的重量计为94-95%。碳含量测定达42. 1 士0. 5重量%。3.在直接加热下制备基于i^e/LiF的碳纳米复合材料
或者,实施例2的产物可如此制备,即将含有0.9 g 二茂铁和0.34 g LiF的反应混合物的反应器直接送入700°C的热炉中,在此温度下保持2小时。该产物的产率按原料的重量计为92-95%。复合材料中的碳含量为41. 9 士0. 5重量%。4.借助于经球磨的原料混合物制备基于i^e/LiF的碳纳米复合材料
为此,首先使实施例2的原料混合物在硬质钢制成的研磨杯中用硬质钢球研磨,其中球与粉末的重量比为370 1。伦琴衍射照片表明,原料通过该处理仅被混合,而不能证实分解或材料转变。将经如此研磨的混合物送入反应器并封闭,接着如实施例2进行处理。经球磨和加热步骤后的材料收率按原料的重量计为88%。碳含量为41. 8士0. 5重量%。基于!^或基于i^e/LiF的碳纳米复合材料的结构特征


图1示出复合物和原料混合物在惰性条件下的伦琴衍射图(XRD),摄取该图用以表征基于狗或基于i^e/LiF的碳纳米复合材料。图la)是纯二茂铁的XRD,图lb)是实施例1的基于狗的碳纳米复合材料的XRD,图Ic)是按实施例2制备的基于i^e/LiF的碳纳米复合材料的XRD。所有摄取均在室温下进行。在图lb)和图lc)中除!^e和LiF外还出现!^e3C相, 而未识别出氧化物相。也未表明存在LiF的热诱导分解。构用电子显微镜方法如HR-TEM、明视场(BF)和暗视场(DF)以及选择区域电子衍射(SAED)进行研究。为此将粉末样品分散于无水戊烷中,加几滴在碳载体上,并在手套箱中于Ar气下干燥至少2小时。该样品在惰性气体下送向显微镜,并经短时间空气接触后送入。在图2中示出复合材料的照片,其表明石墨纳米碳的空心结构的局部卷绕状态, 其中嵌有大小为2 nm-20 nm的Fe-纳米颗粒。更高分辨率的细节照片证实,该!^颗粒总由石墨碳壳所围绕。电化学研究
用Swagelok型二电极电池研究纳米复合材料的电化学特性。正电极通过基于i^e/LiF 的碳纳米复合材料与作为粘合剂的PVDV共聚物来制备,该粘合剂例如占总混合物的10 %。 或者使用不加粘合剂的纯纳米复合材料。应用纯锂作为负电极,而用一层玻璃纤维纸作为隔板。使用碳酸亚乙酯和碳酸二甲酯的1 1-混合物作为电解质,其中溶有1 M的LiPF6。 在恒定电流下用电池试验仪测量充电和放电循环。基于i^e/LiF的碳纳米复合材料的电化学研究
为表征实施例2的Fe/LiF-碳纳米复合材料的电化学特性,于室温下在20. 83 mA/g (C/50)情况下在4. 3-0. 5 V之间的对一系列实验电池进行了较长时间的试验。图3示出于室温下测量的在4. 3-0. 5 V电压范围内在20. 83 mA/g电流密度下的基于i^e/LiF的碳-纳米复合材料的第一充电和放电过程。由此可看出,反应是可逆的,比容量为320或305 mAh/g,相应于!^/LiF反应的理论容量的46 %。所示出的曲线具有3个坪,由此得出结论,即在3个相继进行的氧化还原过程中发生反应。在第一循环的终点,该材料的XRD照片示出几乎与原料相同的组成。为研究实施例2的纳米复合材料的循环稳定性,该电池于室温下用C/50循环了超过140次。为可更好地看到细节,头5个循环示于图4。于室温下测定的在电流密度为 20. 83 mA/g 时的电压为 4. 3-0. 5 V。图5示出经头60个循环和在各种电流强度下的i^e/LiF-碳纳米复合材料的比充电容量和比放电容量与循环数的关系曲线。于室温下测定的在电流密度为20. 83 mA/g时的电压为4. 3-0. 5 V。由此看出,该纳米复合材料经60次循环后仍具有观0 mAh/g的稳定的可逆容量。在第一循环中经开始的容量下降后,该容量在整个测量时期中均保持稳定。在较高电流下测定(C/20)的充电和放电循环表明,与至今已知的现有技术相比,该材料甚至在室温下也可非常稳定地循环。在10. 42 mAh/g (C/100)和1. 05 Ah/g (IC)之间的较低充电电流和较高充电电流下,也研究了该材料的可逆特性。图5示出,该容量随不断增加的C-速率而下降,即通常在电池中观测到的效应。但与此无关,保持了循环稳定性。
权利要求
1.基于氟化物的转换电极的阴极材料,其含碱金属离子、氟阴离子和尺寸最高为20 nm的金属纳米颗粒,该颗粒分布于由石墨纳米碳构成的基质中。
2.权利要求1的阴极材料,其含锂离子或钠离子作为碱金属离子。
3.权利要求1或2的阴极材料,其含由多壁纳米碳构成的基质。
4.用于制备权利要求1-3之一的基于氟化物的转换电极的阴极材料的方法,其中在单一的热处理步骤中加热包括金属和有机化合物的成分,直到所述有机化合物分解,其中在该热处理步骤前或后加入碱金属氟化物。
5.权利要求4的方法,其中通过球磨机混入所述金属氟化物。
6.权利要求4或5的方法,其中使用氟化锂或氟化钠作为金属氟化物。
7.权利要求4-6之一的方法,其中使用金属茂作为包括金属和有机化合物的成分。
8.权利要求7的方法,其中使用含过渡金属的金属茂。
9.权利要求7或8的方法,其中所述金属茂在封闭的反应容器中与金属氟化物一起在 6000C _800°C范围内热分解。
10.权利要求4-6之一的方法,其中使用金属盐在由有机化合物构成的基质中的分散体。
11.权利要求10的方法,其中使用金属盐在由聚合物、单体或生物材料构成的基质中的分散体作为有机化合物。
12.权利要求1-3之一的基于氟化物的转换电极的阴极材料在碱金属离子电池中的应用。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氟化物的转换电极的阴极材料,其含碱金属离子、氟阴离子和大小最高为20nm的金属纳米颗粒,该颗粒分布于石墨纳米碳基质中。此外,本发明还涉及一种用于制备该基于氟化物的转换电极的阴极材料的方法,其中加热包括金属和有机化合物的成分直到该有机化合物分解。在该热处理步骤前或后加入碱金属氟化物。最后本发明还涉及基于氟化物的转换电极的阴极材料在碱金属离子电池中的应用。
文档编号H01M10/052GK102388487SQ201080016146
公开日2012年3月21日 申请日期2010年4月3日 优先权日2009年4月11日
发明者哈恩 H., 菲希特纳 M., 普拉卡什 R. 申请人:卡尔斯鲁厄技术研究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