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晶体管自动套磁环组装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元件组装设备领域技术,尤其是指一种晶体管自动套磁环组装机。
背景技术:
随着工业自动化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在电子产品生产过程中,对电子元件加工的生产效率和质量要求都越来越高。目前,晶体管在插装于电路板之前,均需要先在晶体管的引脚上套上磁环,并使用胶水将磁环固定于晶体管的引脚上。然而,目前普遍采用人工作业的方式将磁环套入晶体管的引脚上,由于晶体管的引脚间距较小,而且磁环也很小,所以采用人工操作这一方式会出现组装位置误差大、效率低等问题;虽然,针对此问题出现有专用于套磁环的半自动机器设备,在一定程度上可提高生产效率,然而,晶体管在组装时,不能够很好地定位,导致容易发生偏移,无法将磁环套入正确的引脚上,从而导致组装后产品的质量欠佳,给生产企业带来困扰。
实用新型内容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晶体管自动套磁环组装机,其能有效解决目前采用人工作业或半自动机器套磁环作业效率低、质量差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之技术方案一种晶体管自动套磁环组装机,包括有机架以及设置于机架上的晶体管震动盘送料装置、磁环震动盘送料装置、直线移动机构、套磁环装置和点胶装置;该直线移动机构包括有固定板、活动板及用于输送晶体管的活动料道,该活动料道的输入端通过固定料道与晶体管震动盘送料装置的输出端连通,活动料道可垂直固定料道之输料方向来回活动地设置,针对该活动料道设置有第一驱动机构;该固定板和活动板位于活动料道的上方并沿活动料道的输料方向延伸,该固定板上间隔设置有若干个用于定位晶体管的第一定位槽,该活动板上间隔设置有若干个与该第一定位槽配合正对的第二定位槽,且活动板可沿活动料道之送料方向来回活动地设置,针对该活动板设置有第二驱动机构;该套磁环装置和点胶装置沿活动料道依次设置,前述磁环震动盘送料装置的输出口与套磁环装置的进料口连通。作为一种优选方案,进一步包括有用于使晶体管成型的成型装置,该成型装置可调换地安装于活动料道的输入端处或者套磁环装置与点胶装置之间。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成型装置包括有彼此正对的第一成型块和第二成型块,该第一成型块和第二成型块均可前后活动地设置于机架上,针对该第一成型块和第二成型块均设置有驱动缸体,当该驱动缸体使得第一成型块和第二成型块活动靠近合模时,晶体管的引脚夹于第一成型块和第二成型块之间而成型。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成型块和第二成型块均通过一连接块连接,该连接块上设置有竖向滑槽,该第一成型块的连接端和第二成型块的连接端均可上下活动地嵌于对应的竖向滑槽中,针对该第一成型块和第二成型块设置有调节机构,该调节机构包括有固定架、活动件和调节螺杆,该第一成型块和第二成型块均可前后活动地设置于该活动件上,该调节螺杆连接于活动件和固定架之间,并且,该活动件与固定架之间设置有导杆,该活动件沿该导杆上下活动。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套磁环装置可调换地安装于机架上,该套磁环装置包括有基座以及设置于该基座上的上磁环夹和下磁环夹;前述进料口设置于该基座上,该基座上还设置有出料口 ;该上磁环夹叠于下磁环夹上,该上磁环夹的前端以及下磁环夹的前端均可活动地伸出出料口外,针对该上磁环夹和下磁环夹设置有带动上磁环夹和下磁环夹前后活动的第三驱动机构。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三驱动机构包括有第一凸轮块、第二凸轮块以及带动该第一凸轮块和第二凸轮块上下活动的驱动缸体,该第一凸轮块和第二凸轮块分别对应抵推于上磁环夹和下磁环夹上,该上磁环夹与基座之间以及下磁环夹与基座之间设置有拉 簧;以及,该上磁环夹和下磁环夹的前端竖向设置有用于引导磁环到位的磁环导向针,该磁环导向针的顶部设置压头,该第三驱动机构进一步包括有由驱动缸体带动上下移动的压块,该压块位于压头的正上方,当压块下压作用于压头上时,该磁环导向针下移穿入磁环中,该压头与上磁环夹之间设置有第一导柱,该压头沿第一导柱上下移动,以及第一导柱上设置有促使磁环导向针复位的复位弹簧。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驱动缸体通过第二导柱架设于机架上,前述第一凸轮块、第二凸轮块和压块均设置于一导块上,该导块沿第二导柱上下活动。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点胶装置可调换地安装于机架上,该点胶装置包括有支架和至少两点胶头,该支架可上下活动地设置于机架上,该两点胶头分别可调角度地安装于支架上,针对该每一点胶头均设置带动点胶头沿其轴向来回活动的驱动缸体。作为一种优选方案,进一步包括有用于自动将套上磁环的晶体管整齐摆放到料架上的摆放装置。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摆放装置包括有主框架和移动平台,该主框架中设置有用于放置空料架的第一存放空间以及用于放置已经摆放满晶体管之料架的第二存放空间,该移动平台可来回活动于第一存放空间与第二存放空间之间地设置,并且,该移动平台上设置有带动料架上下活动的驱动缸体。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具体而言,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一、通过利用直线移动机构输送晶体管,并配合利用套磁环装置和点胶装置将磁环套装固定于晶体管的引脚上,实现了自动套磁环功能,取代了传统之采用人工作业或半自动机器作业的方式,可有效提高作业效率,并且配合设置有第一定位槽和第二定位槽,该晶体管在套磁环及点胶的过程中均很好地定位住,不会发生偏移,避免出现组装位置误差,保证组装位置准确,从而可提升产品组装的质量。二、通过进一步设置有成型装置,利用成型装置的第一成型块和第二成型块可活动地设置,当第一成型块和第二成型块靠近合模时将晶体管的引脚夹住而使晶体管成型,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进一步提高机器的自动化程度。[0019]三、通过于上磁环夹和下磁环夹的前端竖向设置有磁环导向针,配合利用压块下压时作业于磁环导向针上,使得该磁环导向针下移穿入磁环中,保证磁环快速组装到位,并提升套磁环的作业质量。四、通过进一步设置有摆放装置,利用该摆放装置将套上磁环的晶体管自动摆放整齐,不再需要采用人工摆放,机械自动化程度更高,可实现无人自动化生产。为更清楚地阐述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和功效,
以下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图I是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组装立体示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中直线移动机构的放大示意图;图3是图2的第一状态示意图;图4是图2的第二状态示意图;图5是图2的第三状态示意图;图6是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中成型装置的放大示意图;图7是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中套磁环装置的放大示意图;图8是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中套磁环装置的另一角度示意图;图9是图8中另一状态示意图;图10是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中点胶装置的放大示意图;图11是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中摆放装置的放大示意图。附图标识说明10、机架101、晶体管102、磁环103、固定料道20、晶体管震动盘送料装置30、磁环震动盘送料装置40、直线移动机构41、固定板42、活动板43、活动料道44、第一驱动机构45、第二驱动机构401、第一定位槽402、第二定位槽50、套磁环装置51、基座52、上磁环夹521、第一转轮53、下磁环夹531、第二转轮54、第三驱动机构541、第一凸轮块542、第二凸轮块543、驱动缸体544、压块545、导块55、磁环导向针551、压头56、第一导柱501、进料口502、出料口503、第二导柱60、点胶装置61、支架62、点胶头63、驱动缸体[0052]70、成型装置71、第一成型块72、第二成型块73、驱动缸体74、连接块741、竖向滑槽75、调节机构751、固定架752、活动件753、调节螺杆754、导杆80、摆放装置81、主框架82、移动平台83、驱动缸体801、第一存放空间802、第二存放空间90、料架91、料槽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照图I至图11所示,其显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具体结构,包括有机架10以及设置于机架10上的晶体管震动盘送料装置20、磁环震动盘送料装置30、直线移动机构40、套磁环装置50和点胶装置60。其中,该晶体管震动盘送料装置20用于将晶体管101按序自动输出上料,该磁环震动盘送料装置30用于将磁环102按序自动输出上料,该晶体管震动盘送料装置20和磁环震动盘送料装置30的工作原理均为现有成熟技术,在此对晶体管震动盘送料装置20和磁环震动盘送料装置30的工作原理不作详细叙述。该直线移动机构40用于输送晶体管101,如图2至图5所不,该直线移动机构40包括有固定板41、活动板42及用于输送晶体管101的活动料道43 ;该活动料道43的输入端通过固定料道103与晶体管震动盘送料装置20的输出端连通,活动料道43可垂直固定料道103之输料方向来回活动地设置,针对该活动料道43设置有第一驱动机构44,该第一驱动机构44为气压式驱动缸体,但不局限于气压式驱动缸体,亦可为其他各种形式的驱动机构,由该第一驱动机构44作用可带动活动料道43垂直固定料道103之输料方向来回地活动;该固定板41和活动板42位于活动料道43的上方并沿活动料道43的输料方向延伸,该固定板41上间隔设置有若干个用于定位晶体管101的第一定位槽401,该活动板42上间隔设置有若干个与该第一定位槽401配合正对的第二定位槽402,且活动板42可沿活动料道43之送料方向来回活动地设置,针对该活动板42设置有第二驱动机构45,该第二驱动机构45亦为气压式驱动缸体,但不局限于气压式驱动缸体,亦可为其他各种形式的驱动机构。该套磁环装置50和点胶装置60沿活动料道43依次设置,该套磁环装置50和点胶装置60均可调换地安装于机架10上,可根据用户的实际需要调节该套磁环装置50和点胶装置60的安装位置,该套磁环装置50用于将磁环102套在晶体管101的引脚上,前述磁环震动盘送料装置30的输出口与套磁环装置50的进料口 501连通;在本实施例中,如图7至图9所示,该套磁环装置50包括有基座51以及设置于该基座51上的上磁环夹52和下磁环夹53 ;前述进料口 501设置于该基座51上,该基座51上还设置有出料口 502 ;该上磁环夹52叠于下磁环夹53上,该上磁环夹52的前端以及下磁环夹53的前端均可活动地伸出出料口 502外,针对该上磁环夹52和下磁环夹53设置有带动上磁环夹52和下磁环夹53前后活动的第三驱动机构54,通过该第三驱动机构54带动上磁环夹52和下磁环夹53向前移动而将磁环102推出,使得磁环102套入晶体管101的引脚上。以及,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三驱动机构54包括有第一凸轮块541、第二凸轮块542以及带动该第一凸轮块541和第二凸轮块542上下活动的驱动缸体543,该驱动缸体543为气压式驱动缸体,该第一凸轮块541和第二凸轮块542分别对应抵推于上磁环夹52和下磁环夹53上,在本实施例中,该上磁环夹52的后端设置有第一转轮521,该下磁环夹53的后端设置有第二转轮531,该第一凸轮块541和第二凸轮块542分别对应直接抵推于该第一转轮521和第二转轮531上,当然亦可不设置有第一转轮521和第二转轮531,不以为限;该上磁环夹52与基座51之间以及下磁环夹53与基座51之间设置有拉簧(图中未示);以及,该上磁环夹52和下磁环夹53的前端竖向设置有用于将磁环102引导到位的磁环导向针55,该磁环导向针55的顶部设置压头551,该第三驱动机构54进一步包括有由驱动缸体543带动上下移动的压块544,该压块544位于压头551的正上方,当压块544下压作用于压头551上时,该磁环导向针55下移穿入磁环102内,该压头551与上磁环夹52之间设置有第一导柱56,该压头551沿第一导柱56上下移动,保证 磁环导向针55移动平稳,使磁环102沿着磁环导向针55顺利下滑到位,以及第一导柱56上设置有促使磁环导向针55复位的复位弹簧(图中未示);另外,该驱动缸体543通过第二导柱503架设于机架10上,前述第一凸轮块541、第二凸轮块542和压块544均设置于一导块545上,该导块545沿第二导柱503上下活动,以此,使得第一凸轮块541、第二凸轮块542和压块544可平稳地同步上下移动。该点胶装置60用于将磁环102固定于晶体管101的引脚上,如图10所示,该点胶装置60包括有支架61和至少两点胶头62 ;该支架61可上下活动地设置于机架10上,以此可根据实际情况调节支架61与机架10平面之间的高度;该两点胶头62分别可调角度地安装于支架61上,可根据实际情况需要调节点胶头62的点胶方向,针对该每一点胶头62均设置带动点胶头62沿其轴向来回活动的驱动缸体63,该驱动缸体63亦为气压式驱动缸体,当然不局限于气压式驱动缸体。以及,进一步包括有用于使晶体管101成型的成型装置70及用于自动将套上磁环102的晶体管101整齐摆放到料架90上的摆放装置80。其中,该成型装置70可调换地安装于活动料道43的输入端处或者套磁环装置50与点胶装置60之间,可根据实际需要调整成型装置70的安装位置,并配合利用该套磁环装置50和点胶装置60均可调换地安装于机架10上,使得套磁环装置50、点胶装置60和成型装置70的位置可以互换,可根据实际需要选择三者之间的安装位置,在本实施例中,该成型装置70安装于活动料道43的输入端处,该磁环装置50和点胶装置60沿活动料道43依次安装于成型装置70的后方,不以为限;如图6所示,该成型装置70包括有彼此正对的第一成型块71和第二成型块72,该第一成型块71和第二成型块72均可前后活动地设置于机架10上,针对该第一成型块71和第二成型块72均设置有驱动缸体73,当该驱动缸体73使得第一成型块71和第二成型块72活动靠近合模时,晶体管101的引脚夹于第一成型块71和第二成型块72之间而成型;并且,该第一成型块71和第二成型块72均通过一连接块74连接,该连接块74上设置有竖向滑槽741,该第一成型块71的连接端和第二成型块72的连接端均可上下活动地嵌于对应的竖向滑槽741中,针对该第一成型块71和第二成型块72设置有调节机构75,该调节机构75包括有固定架751、活动件752和调节螺杆753,该第一成型块71和第二成型块72均可前后活动地设置于该活动件752上,该调节螺杆753连接于活动件752和固定架751之间,并且,该活动件752与固定架751之间设置有导杆754,该活动件752沿该导杆754上下活动,以此,通过手动旋转调节螺杆753使得活动件752上下移动,该第一成型块71和第二成型块72可随活动件752沿竖向滑槽741上下移动,从而可根据晶体管101引脚的长度等实际情况的需要调节第一成型块71和第二成型块72相对机架10平面之间的高度,以方便使晶体管101准确成型。如图11所示,该摆放装置80包括有主框架81和移动平台82 ;该主框架81中设置有用于放置空料架90的第一存放空间801以及用于放置已经摆放满晶体管之料架90的第二存放空间802,该移动平台82可来回活动于第一存放空间801与第二存放空间802之间地设置,并且,该移动平台82上设置有带动料架90上下活动的驱动缸体83 ;使用时,空料架90通过锁定机构(图中未示)层叠式放置于第一存放空间801内,使移动平台82移动至空料架90的下方,并使驱动缸体83的活塞杆向上伸出托住最底层的料架,锁定机构自动解除并取下最底层的空料架,然后使活塞杆缩回,并使移动平台82移动,使得取下之料架90上的料槽91与活动料道43的输出口正对连通,当前述活动板42朝向料架90移动时,该活 动板42的尾端顺势将已经套上磁环的晶体管推入到料槽91中摆放,当一料槽91装满后,可控制移动平台82移动使另一料槽91与活动料道43的输出口连通,以此不断地将完成套磁环的晶体管整齐摆放到料架90上,当一个料架90的所有料槽91装满后,通过驱动缸体83的活塞杆向上伸出将该料架90托起存入第二存放空间802内,当该料架90被托起到位时,通过另一锁定机构(图中未示)对料架90进行锁定,接着,便可进入下一盘料架90的摆放作业中。详述本实施例的工作过程如下工作时,首先,由晶体管震动盘装置20将晶体管101沿固定料道103输送到活动料道43的输入端内;接着,如图3所示,由第一驱动机构44带动活动料道43移动使得晶体管101嵌入活动板42的第二定位槽402中;然后,如图4所示,由第二驱动机构45带动活动板42活动而带动晶体管101直线移动至与固定板41的第一定位槽401正对,同时,另一晶体管101被送入到活动料道43的输入端内;接着,如图5所示,由第一驱动机构44带动活动料道43反向移动而使得晶体管101嵌于固定板41的第一定位槽401中;然后,由第二驱动机构45带动活动板42反向移动复位;如此不断地循环动作,通过该直线移动机构40将晶体管101依次输送经过成型装置70、套磁环装置50和点胶装置60。在经过成型装置70上时,该晶体管101被很好地定位于一第一定位槽401中,通过由该驱动缸体73带动第一成型块71和第二成型块72活动而彼此靠近合模,使得晶体管101的引脚被夹于第一成型块71和第二成型块72之间而成型,完成对晶体管101的成型动作。在经过套磁环装置50时,该晶体管101被很好地定位于一第一定位槽401中,同时,由磁环震动盘送料装置30向套磁环装置50的进料口 501输入磁环102,此时,由驱动缸体543带动第一凸轮块541和第二凸轮块542下移,从而促使上磁环夹52和下磁环夹53活动而将磁环102推出出料口 502,与此同时,该压块545压抵于压头551上,使得磁环导向针55穿入磁环102内,当压块545压抵于压头551继续下压,上磁环夹52和下磁环夹53分别被第一凸轮块541和第二凸轮块542带动张开,磁环102靠自身重力沿着磁环导向55针下落套于晶体管101的引脚上,完成对晶体管101的套磁环动作。在经过点胶机构60上时,该晶体管101被很好地定位于一第一定位槽401中,由该驱动缸体63带 动对应的点胶头62移动,当点胶头62移动到位后,由点胶头62喷出的胶体将磁环102粘接固定在晶体管101的引脚上,以此完成点胶动作。点胶动作完成后,套上磁环102的晶体管101被自动输入料架90的料槽91中,以此利用摆放装置80将套上磁环102的晶体管101摆放整齐。本实用新型的设计重点在于首先,通过利用直线移动机构输送晶体管,并配合利用套磁环装置和点胶装置将磁环套装固定于晶体管的引脚上,实现了自动套磁环功能,取代了传统之采用人工作业或半自动机器作业的方式,可有效提高作业效率,并且配合设置有第一定位槽和第二定位槽,该晶体管在套磁环及点胶的过程中均很好地定位住,不会发生偏移,避免出现组装位置误差,保证组装位置准确,从而可提升产品组装的质量。其次,通过进一步设置有成型装置,利用成型装置的第一成型块和第二成型块可活动地设置,当第一成型块和第二成型块靠近合模时将晶体管的引脚夹住而使晶体管成型,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进一步提高机器的自动化程度。再者,通过于上磁环夹和下磁环夹的前端竖向设置有磁环导向针55,配合利用压块下压时作业于磁环导向针55上,使得磁环导向针55穿入磁环102内,保证磁环快速组装到位,并提升套磁环的作业质量。最后,通过进一步设置有摆放装置,利用该摆放装置将套上磁环的晶体管自动摆放整齐,不再需要采用人工摆放,机械自动化程度更高,可实现无人自动化生产。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作任何限制,故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细微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晶体管自动套磁环组装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有机架以及设置于机架上的晶体管震动盘送料装置、磁环震动盘送料装置、直线移动机构、套磁环装置和点胶装置;该直线移动机构包括有固定板、活动板及用于输送晶体管的活动料道,该活动料道的输入端通过固定料道与晶体管震动盘送料装置的输出端连通,活动料道可垂直固定料道之输料方向来回活动地设置,针对该活动料道设置有第一驱动机构;该固定板和活动板位于活动料道的上方并沿活动料道的输料方向延伸,该固定板上间隔设置有若干个用于定位晶体管的第一定位槽,该活动板上间隔设置有若干个与该第一定位槽配合正对的第二定位槽,且活动板可沿活动料道之送料方向来回活动地设置,针对该活动板设置有第二驱动机构;该套磁环装置和点胶装置沿活动料道依次设置,前述磁环震动盘送料装置的输出口与套磁环装置的进料口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晶体管自动套磁环组装机,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有用于使晶体管成型的成型装置,该成型装置可调换地安装于活动料道的输入端处或者套磁环装置与点胶装置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晶体管自动套磁环组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型装置包括有彼此正对的第一成型块和第二成型块,该第一成型块和第二成型块均可前后活动地设置于机架上,针对该第一成型块和第二成型块均设置有驱动缸体,当该驱动缸体使得第一成型块和第二成型块活动靠近合模时,晶体管的引脚夹于第一成型块和第二成型块之间而成型。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晶体管自动套磁环组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成型块和第二成型块均通过一连接块连接,该连接块上设置有竖向滑槽,该第一成型块的连接端和第二成型块的连接端均可上下活动地嵌于对应的竖向滑槽中,针对该第一成型块和第二成型块设置有调节机构,该调节机构包括有固定架、活动件和调节螺杆,该第一成型块和第二成型块均可前后活动地设置于该活动件上,该调节螺杆连接于活动件和固定架之间,并且,该活动件与固定架之间设置有导杆,该活动件沿该导杆上下活动。
5.根据权利要求I至4任一项所述的晶体管自动套磁环组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磁环装置可调换地安装于机架上,该套磁环装置包括有基座以及设置于该基座上的上磁环夹和下磁环夹;前述进料口设置于该基座上,该基座上还设置有出料口 ;该上磁环夹叠于下磁环夹上,该上磁环夹的前端以及下磁环夹的前端均可活动地伸出出料口外,针对该上磁环夹和下磁环夹设置有带动上磁环夹和下磁环夹前后活动的第三驱动机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晶体管自动套磁环组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驱动机构包括有第一凸轮块、第二凸轮块以及带动该第一凸轮块和第二凸轮块上下活动的驱动缸体,该第一凸轮块和第二凸轮块分别对应抵推于上磁环夹和下磁环夹上,该上磁环夹与基座之间以及下磁环夹与基座之间设置有拉簧;以及,该上磁环夹和下磁环夹的前端竖向设置有用于引导磁环到位的磁环导向针,该磁环导向针的顶部设置压头,该第三驱动机构进一步包括有由驱动缸体带动上下移动的压块,该压块位于压头的正上方,当压块下压作用于压头上时,该磁环导向针下移穿入磁环中,该压头与上磁环夹之间设置有第一导柱,该压头沿第一导柱上下移动,以及第一导柱上设置有促使磁环导向针复位的复位弹簧。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晶体管自动套磁环组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缸体通过第二导柱架设于机架上,前述第一凸轮块541、第二凸轮块542和压块均设置于一导块上,该导块沿第二导柱上下活动。
8.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晶体管自动套磁环组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点胶装置可调换地安装于机架上,该点胶装置包括有支架和至少两点胶头,该支架可上下活动地设置于机架上,该两点胶头分别可调角度地安装于支架上,针对该每一点胶头均设置带动点胶头沿其轴向来回活动的驱动缸体。
9.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晶体管自动套磁环组装机,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有用于自动将套上磁环的晶体管整齐摆放到料架上的摆放装置。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晶体管自动套磁环组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摆放装置包括有主框架和移动平台,该主框架中设置有用于放置空料架的第一存放空间以及用于放置已经摆放满晶体管之料架的第二存放空间,该移动平台可来回活动于第一存放空间与第二存放空间之间地设置,并且,该移动平台上设置有带动料架上下活动的驱动缸体。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晶体管自动套磁环组装机,包括有机架、晶体管震动盘送料装置、磁环震动盘送料装置、直线移动机构、套磁环装置和点胶装置;该直线移动机构包括固定板、活动板及活动料道,针对该活动料道设有第一驱动机构;该固定板上设有第一定位槽,该活动板上设有第二定位槽,针对该活动板设有第二驱动机构;藉此,通过利用直线移动机构输送晶体管,并配合利用套磁环装置和点胶装置将磁环套装固定于晶体管的引脚上,实现自动套磁环功能,可有效提高作业效率,并且配合设置有第一定位槽和第二定位槽,该晶体管在套磁环及点胶的过程中均很好地定位住,不会发生偏移,避免出现组装位置误差,保证组装位置准确,从而可提升产品组装的质量。
文档编号H01L21/67GK202495432SQ20122010179
公开日2012年10月17日 申请日期2012年3月16日 优先权日2012年3月16日
发明者陈锋 申请人:东莞市展荣电子设备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