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全钒液流电池的电极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264388阅读:179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全钒液流电池的电极框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全钒液流电池的电极框,框体上设有至少1个正极电解液进液公用流道、至少1个正极电解液出液公用流道、至少1个负极电解液进液公用流道和至少1个负极电解液出液公用流道;在设有电解液进、出液公用流道的框体两侧内边缘上设有与电极区相连通的电解液分配口,电解液分配口通过电解液分配流道与正极或负极中的一极电解液进、出液公用流道相连通,其特征在于:电解液分配流道包括主流道和多级分配流道。本发明提供的电极框可以使电解液分配更加均匀,电堆内部的电化学反应保持一致,减少电堆内部的局部温度升高,延长电堆使用寿命。特别对于大功率电堆,本发明可以从根本上保持电堆性能的稳定。
【专利说明】—种用于全钒液流电池的电极框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液流电池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用于全钒液流电池的电极框。
【背景技术】
[0002]目前,全钒液流电池是大规模储能应用的首选技术之一,大功率电堆的研发、设计与应用是必然的趋势。电堆是全钒液流电池的核心部件,其性能的好坏直接决定了整个系统的性能和成本。电堆的基本结构包括集流板、密封结构、电极框、电极和离子传导膜,其中电极框起着组织电解液流动、支撑电极的重要作用,电极框流道的设计将影响电解液的空间分配、电化学反应,进而影响电堆的各项性能。大功率电堆需要更大的电极面积和更多的单电池节数,增大电极面积常常会因与电极框结构或者电解液流动状态的不匹配而出现电解液分配不均匀的现象,导致局部传递电流密度过高、分布不均匀,甚至引起局部出现副反应或者热分布不均等现象,从而导致电池性能下降;增加单电池节数,势必导致漏电电流的增加,降低电解液在单电池中的分配均匀性,这些都为大功率电堆的设计增大了难度。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可均匀分配电解液的电极框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0003]根据上述提出的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用于全钒液流电池的电极框。本发明主要利用在电极框上设置电解液分配流道,流道间合理布局,充分利用电极框有效面积,使不同分配口流出的电解液流速均一,从而起到均匀分配电解液的效果。
[0004]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手段如下:
[0005]一种用于全钒液流电池的电极框,包括框体,所述框体上设有至少I个正极电解液进液公用流道、至少I个正极电解液出液公用流道、至少I个负极电解液进液公用流道和至少I个负极电解液出液公用流道;在设有正极和负极电解液进、出液公用流道的框体两侧内边缘上设有与电极区相连通的电解液分配口,所述电解液分配口通过电解液分配流道与正极或负极中的一极电解液进、出液公用流道相连通,其特征在于:
[0006]所述电解液分配流道包括至少I个主流道和多级分配流道,所述多级分配流道包括至少2级分配流道。
[0007]上述正极电解液进液公用流道和上述负极电解液进液公用流道可位于框体的同侧也可位于框体的异侧,对应的所述正极电解液出液公用流道位于与所述正极电解液进液公用流道相对的一侧的框体上,所述负极电解液出液公用流道位于与所述负极电解液进液公用流道相对的一侧的框体上。
[0008]本发明通过设置至少I个电解液分配流道与进液公用流道相连通,相应的在框体的另一侧有至少I个电解液分配流道与出液公用流道相连通,可以将液流电池流场在原理上分割为至少I个虚拟流场,使得电解液在流场内的分配更加均匀,对于大面积流场的应用效果更为显著。所述液流电池的虚拟流场结构相同,每个虚拟流场分别包含I个正极电解液进液公用流道、I个正极电解液出液公用流道、I个负极电解液进液公用流道和I个负极电解液出液公用流道,同极电解液进、出液公用流道位于电极框的两侧。上述多级分配流道包括至少2级分配流道,即一级分配流道、二级分配流道、三级分配流道等。
[0009]本发明给出的分配流道的设计标准为:在正、负极电极框之中的一极电解液进出液公用流道与分配口间设置即可,即在一个电极框的正极电解液进、出液公用流道与电解液分配口间设置电解液分配流道并连通,则同电极框上的负极电解液进、出液公用流道与电解液分配口间则不设置电解液分配流道。
[0010]作为优选,所述主流道由I个或者I个以上的平行流道组成,所述平行流道之间用厚度为0.5?5_的挡板分隔;所述多级分配流道中的各级流道均可设置分配流道挡板形成多个同级分配流道,分配流道挡板的厚度为0.5?5_ ;所述主流道与所述多级分配流道中的一级分配流道相连通并交汇于所述一级分配流道中心处;所述多级分配流道中的二级分配流道位于所述一级分配流道两侧。
[0011]所要指出的是主流道是指连接一级分配流道与电解液进或者出液公用流道的部分;一级分配流道是指连接主流道及二级分配流道并将电解液分配到二级流道的部分,二级分配流道是指连接一级分配流道并将电解液分配到下一级流道的部分,以此类推,最后一级分配流道与电解液分配口相连通。为了使从主流道流经一级分配流道的电解液分配均匀,需在一级分配流道中部设置一级分配流道挡板,并尽量将一级分配流道挡板布置在主流道的中心位置,且两侧的二级分配流道的长度、宽度、深度应保持一致,这样才可以达到分配均匀的目的。
[0012]作为优选,所述分配流道挡板上设有I个或者I个以上的分配流道分配口,分配流道分配口连通I个或I个以上的同级分配流道及下级分配流道或电解液分配口,以形成再分配流道,使从分配流道流出的电解液进行再分配达到多级分配的效果,并使电解液均匀的流入下级分配流道或电解液分配口,达到均匀分配的目的;所述分配流道分配口位于各级分配流道的中部或后部;所述分配流道分配口的宽度为0.5?50_ ;所述分配流道分配口间的距离为0.5?50mm,并可设置成逐级减小的形式。
[0013]作为优选,所述电解液分配口由多个分配口挡板分隔而成,所述分配口的宽度随着所述分配口挡板宽度的逐级减小而逐渐增大。
[0014]作为优选,所述分配口挡板的宽度为0.5?50mm,所述分配口流道的宽度为0.5?50_。分配口挡板的宽度根据逐级递减的原则设置即可,靠近主液流道中心位置的分配口流道较窄,远离端则较宽。
[0015]作为优选,所述主流道的宽度为0.5?50mm,流道深度为0.5?50mm。
[0016]作为优选,所述主流道、所述多级分配流道和所述电解液分配口上方设有用于与电极框形成封闭流道的保护盖板,所述保护盖板的厚度为0.5?10_。如不设置保护盖板,可将电极框直接与双极板接触形成封闭流道亦可。
[0017]作为优选,所述正极和负极电解液进、出液公用流道直径为5?50mm。
[0018]作为优选,所述框体为“回”形框体,所述框体上设置所述正极和负极电解液进、出液公用流道、所述电解液分配流道与所述电解液分配口的两侧框体宽度为5?200_,非设置上述区域的两侧框体宽度为I?100mm。另外,电极框的厚度为0.5?50mm。
[0019]作为优选,所述主流道边缘与所述多级分配流道中的一级分配流道边缘交汇处及所述多级分配流道中的各级流道边缘交汇处为直角或弧形过渡。[0020]再有,本发明提供的电极框的材质可以选用聚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烯、玻纤增强聚丙烯或工程塑料,但不局限于上述材料。电极框上的电解液分配流道和电解液分配口可采用机械加工雕刻成型、注塑或者模压成型。在加工分配流道挡板、分配槽板时,可将各板边缘处做圆滑处理,以减少电解液流动时的摩擦阻力;具体板的样式不限,加工成矩形、倒梯形或长椭圆形等任何可实施的形状均可。
[0021]较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采用的电极框结构可以使电解液分配更加均匀,电堆内部的电化学反应保持一致,减少电堆内部的局部放热,延长电堆的使用寿命。特别对于大功率电堆,可以减少现有的繁琐的设计工序,从根本上保持电堆性能的稳定性。
[0022]基于上述理由本发明可在液流电池领域广泛推广。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3]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24]图1是本发明电极框I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2是本发明电极框II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3是本发明电极框III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4是本发明电极框IV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中:1、正极电解液进液公用流道2、正极电解液出液公用流道3、负极电解液出液公用流道4、负极电解液进液公用流道5、主流道6、一级分配流道I 7、一级分配流道II 8、一级分配流道挡板9、一级分配流道分配口 10.—级分配流道再分配流道11、二级分配流道I 12、二级分配流道II 13、二级分配流道III 14、二级分配流道挡板15、二级分配流道分配口 16、二级分配流道再分配流道17、电解液分配口 18、电解液分配口挡板19、电极区20、框体;
[0029]A、虚拟流场I B、虚拟流场II。
【具体实施方式】
[0030]实施例1
[0031]如图1所示,一种用于全钒液流电池的电极框,采用聚乙烯材质制成,包括框体20,框体20上设有正极电解液进液公用流道1、负极电解液进液公用流道4、正极电解液出液公用流道2、负极电解液出液公用流道3,其中,正极电解液进液公用流道I和正极电解液出液公用流道2分别位于框体相对的两侧,负极电解液进液公用流道4和负极电解液出液公用流道3分别位于框体相对的两侧,正极电解液进液公用流道I和负极电解液进液公用流道4位于框体的同侧,正极电解液出液公用流道2和负极电解液出液公用流道3位于与正极电解液进液公用流道I和负极电解液进液公用流道4相对的一侧。在设有正极和负极电解液进、出液公用流道的框体两侧内边缘上设有与电极区19相连通的电解液分配口 17。以正极设置分配流道为例,正极电解液进液公用流道I通过正极电解液分配流道的主流道
5、一级分配流道I 6、一级分配流道II 7、二级分配流道I 11、二级分配流道II 12、二级分配流道III 13与电解液分配口 17相连通。分配流道由主流道5和2级分配流道构成;一级分配流道之间通过设置一级分配流道挡板8分隔为4个一级分配流道,一级分配流道I 6与一级分配流道II 7间的分配挡板后端设置两个一级分配流道分配口 9,一级分配流道分配口 9与由二级分配流道挡板12分隔成的二级分配流道I 11、二级分配流道II 12和二级分配流道III 13相连通形成一级分配流道再分配流道10。在二级分配流道I 11、二级分配流道II 12和二级分配流道III13间的分配流道挡板后端设置二级分配流道分配口 15 ;二级分配流道分配口 15连通三个二级分配流道(二级分配流道I 11、二级分配流道II 12和二级分配流道III 13)及电解液分配口 17形成二级分配流道再分配流道16,使电解液分配更加均匀。
[0032]正极电解液进液公用流道I的直径为20mm ;电解液分配流道的主流道5由I个流道组成;主流道5的宽度为20_,流道深度为2_。主流道5与一级分配流道I 6和一级分配流道II 7的交汇处位于二级分配流道中心处。一级分配流道挡板8将一级分配流道均匀分配为(如图1所示)一级分配流道I 6和一级分配流道II 7 ;一级分配流道I 6与一级分配流道II 7间的分配挡板后端设置两个一级分配流道分配口 9,一级分配流道分配口 9的宽度为0.7mm,两个分配口间的距离为2_。在一级分配流道的两侧为二级分配流道,通过设置二级分配流道挡板14将其均匀分为二级分配流道I 11、二级分配流道II 12和二级分配流道III 13,二级分配流道挡板14的厚度为0.5_,二级分配流道挡板14的形式为直线形。二级分配流道挡板14后部设二级分配流道分配口 15,二级分配流道分配口 15的宽度为3_,并设置成逐级增大;电解液分配口 17由多个分配口挡板18分隔形成,分配口 17的宽度随着分配口挡板18宽度的逐级减小而逐渐增大。分配口挡板18的宽度为10mm、7mm、4mm,由此分隔出的分配口流道17的宽度为3mm、6mm、9mm。主流道5边缘与一级分配流道I 6边缘交汇处及所述一、二级分配流道边缘交汇处为弧形过渡。电极框上的电解液分配流道的主流道、一级分配流道、二级分配流道和电解液分配口采用机械加工雕刻成型。
[0033]实施例2
[0034]如图2所示,一种用于全钒液流电池的电极框,采用聚氯乙烯材质制成,包括框体20,框体20上设有2个正极电解液进液公用流道1、2个负极电解液进液公用流道4、2个正极电解液出液公用流道2、2个负极电解液出液公用流道3,其中,正极电解液进液公用流道I和正极电解液出液公用流道2分别位于框体相对的两侧,负极电解液进液公用流道4和负极电解液出液公用流道3分别位于框体相对的两侧,正极电解液进液公用流道I和负极电解液进液公用流道4位于框体的同侧,正极电解液出液公用流道2和负极电解液出液公用流道3位于与正极电解液进液公用流道I和负极电解液进液公用流道4相对的一侧。在设有正极和负极电解液进、出液公用流道的框体两侧内边缘上设有与电极区19相连通的电解液分配口 17。以负极设置分配流道为例,负极电解液进液公用流道4通过负极电解液分配流道的主流道5、一级分配流道I 6、一级分配流道II 7、二级分配流道I 11、二级分配流道II 12与电解液分配口 17相连通。分配流道包括主流道5和2级分配流道:一级分配流道、二级分配流道;一级分配流道之间通过设置一级分配流道挡板8分隔为两个一级分配流道:一级分配流道I 6和一级分配流道II 7 ;并通过设置I个二级分配流道挡板14将二级分配流道分隔为二级分配流道I 11和二级分配流道II 12,并在二级分配流道挡板14后端设置二级分配流道分配口 15,二级分配流道分配口 15联通两个二级分配流道及电解液分配口 17形成再分配流道16,使电解液分配更加均匀。框体20上通过设置2个电解液分配流道分别与2个负极电解液进液公用流道4相连通,并设置2个分配流道与2个负极电解液出液公用流道3相连通,使电池框体形成2个虚拟的流场A、B,避免了电解液在电解区分布死区的出现。
[0035]负极电解液进液公用流道4的直径为25mm ;主流道5由I个平行流道组成;主流道5的宽度为25_,流道深度为2.5_。主流道5与一级分配流道I 6和一级分配流道II 7的交汇处位于一级分配流道中心处。一级分配流道挡板8将一级分配流道均匀分配为(如图2所示)左侧的一级分配流道I 6和右侧的一级分配流道II 7。在一级分配流道的两侧为二级分配流道,通过设置二级分配流道挡板14将其分为二级分配流道I 11和二级分配流道II 12,二级分配流道挡板14的厚度为0.5_,二级分配流道挡板14的形式为直线形;二级分配流道的边缘为折线形。二级分配流道分配口 15的宽度为3_。电解液分配口 17由多个分配口挡板18分隔形成,电解液分配口 17的宽度随着分配口挡板18宽度的逐级减小而逐渐增大。分配口挡板18的宽度为15mm、11mm、7mm、4mm,由此分隔出的分配口 17的宽度为2mm、5mm、8mm、12mm。框体20上的主流道、一级分配流道、二级分配流道和电解液分配口采用注塑成型工艺。主流道5边缘与一级分配流道I 6、一级分配流道II 7边缘交汇处及所述一、二级分配流道边缘交汇处为直角过渡。电极框上的主流道、一级分配流道、二级分配流道和负极电解液分配口上方还设有用于与电极框形成封闭流道的保护盖板,保护盖板的厚度为0.5mm。
[0036]实施例3
[0037]如图3所示,一种用于全钒液流电池的电极框,采用聚丙烯材质制成,包括框体20,框体20上设有正极电解液进液公用流道1、负极电解液进液公用流道4、正极电解液出液公用流道2、负极电解液出液公用流道3,其中,正极电解液进液公用流道I和正极电解液出液公用流道2分别位于框体相对的两侧,负极电解液进液公用流道4和负极电解液出液公用流道3分别位于框体相对的两侧,正极电解液进液公用流道I和负极电解液进液公用流道4位于框体的同侧,正极电解液出液公用流道2和负极电解液出液公用流道3位于与正极电解液进液公用流道I和负极电解液进液公用流道4相对的一侧。在设有正极和负极电解液进、出液公用流道的框体两侧内边缘上设有与电极区19相连通的电解液分配口 17。以正极设置分配流道为例,正极电解液进液公用流道I通过正极电解液分配流道的主流道
5、一级分配流道I 6、一级分配流道II 7、二级分配流道I 11、二级分配流道II 12、二级分配流道III13与电解液分配口 17相连通。一级分配流道之间通过设置一级分配流道挡板8分隔为一级分配流道I 6和一级分配流道II 7,并通过设置2个二级分配流道挡板14将二级分配流道分隔为二级分配流道I 11、二级分配流道II 12和二级分配流道III13,共形成6个二级分配流道。
[0038]正极电解液进液公用流道I的直径为15mm ;正极电解液分配流道的主流道5由I个流道组成;主流道5的宽度为15mm,流道深度为1.5mm。主流道5与一级分配流道I 6和一级分配流道II 7的交汇处位于一级分配流道中心处。一级分配流道挡板8将一级分配流道均匀分配为(如图3所示)左侧的一级分配流道I 6和右侧的一级分配流道II 7。在一级分配流道的两侧为二级分配流道,通过设置二级分配流道挡板14将其分为二级分配流道I 11、二级分配流道II 12和二级分配流道III 13,二级分配流道挡板14的厚度为0.5mm,两个二级分配流道挡板14的形式分别为折线形和直线形。折线形的二级分配流道挡板14将二级分配流道分隔为阶梯状的分配流道。在二级分配流道挡板后端设置二级分配流道分配口 15,二级分配流道分配口 15连通三个二级分配流道及电解液分配口 17。二级分配流道分配口 15的宽度为4mm。电解液分配口 17由多个分配口挡板18形成,分配口 17的宽度随着分配挡板18宽度的逐级减小而逐渐增大。分配口挡板18的宽度为8mm、5mm、3mm,由此分隔出的分配口 17的宽度为2mm、5mm、8mm。主流道5边缘与一级分配流道I 6、一级分配流道II 7边缘交汇处及所述一、二级分配流道边缘交汇处为弧形过渡。框体20上的主流道、一级分配流道、二级分配流道和电解液分配口采用模压成型工艺。
[0039]实施例4
[0040]如图4所示,一种用于全钒液流电池的电极框,采用聚氯乙烯材质制成,包括框体20,框体20上设有I个正极电解液进液公用流道1、I个负极电解液进液公用流道4、I个正极电解液出液公用流道2、I个负极电解液出液公用流道3,其中,正极电解液进液公用流道I和正极电解液出液公用流道2分别位于框体相对的两侧,负极电解液进液公用流道4和负极电解液出液公用流道3分别位于框体相对的两侧,正极电解液进液公用流道I和负极电解液进液公用流道4位于框体的同侧,正极电解液出液公用流道2和负极电解液出液公用流道3位于与正极电解液进液公用流道I和负极电解液进液公用流道4相对的一侧。在设有正极和负极电解液进、出液公用流道的框体两侧内边缘上设有与电极区19相连通的电解液分配口 17。以正极设置分配流道为例,正极电解液进液公用流道I通过分配流道与电解液分配口 17相连通。分配流道包括主流道5和2级分配流道:一级分配流道、二级分配流道;一级分配流道包括两个分支流道,并通过设置一级分配流道挡板8将每个分支流道分隔为两个一级分配流道:一级分配流道I 6、一级分配流道II 7,共形成4个一级分配流道;每个一级分配流道与由二级分配流道挡板14分隔开的2个二级分配流道二级分配流道
I 11和二级分配流道II 12相连,共8个二级分配流道,并在二级分配流道挡板14后端设置二级分配流道分配口 15,二级分配流道分配口 15连通两个二级分配流道及电解液分配口形成再分配流道16,使电解液分配更加均匀,避免了电解液在电解区分布死区的出现。
[0041]正极电解液进液公用流道I的直径为30mm ;主流道5由I个平行流道组成;主流道5的宽度为30_,流道深度为2.5_。主流道5与一级分配流道I 6和一级分配流道II 7的交汇处位于一级分配流道中心处。一级分配流道挡板8将一级分配流道均匀分配为(如图4所示)左侧的一级分配流道I 6和右侧的一级分配流道II 7。在一级分配流道的两侧为二级分配流道,通过设置二级分配流道挡板14将其分为二级分配流道I 11和二级分配流道II 12,二级分配流道挡板14的厚度为0.5_,二级分配流道挡板14的形式为直线形;二级分配流道的边缘为折线形。二级分配流道分配口的宽度为4_。电解液分配口 17由多个分配口挡板18分隔形成,电解液分配口 17的宽度随着分配口挡板18宽度的逐级减小而逐渐增大。分配口挡板18的宽度可为15mm、11mm、7mm、4mm,由此分隔出的分配口流道17的宽度为2mm、5mm、8mm、12mm。框体20上的主流道、一级分配流道、二级分配流道和电解液分配口采用注塑成型工艺。主流道5边缘与一级分配流道I 6、一级分配流道II 7边缘交汇处及所述一、二级分配流道边缘交汇处为弧形过渡。电极框上的主流道、一级分配流道、二级分配流道和负极电解液分配口上方还设有用于与电极框形成封闭流道的保护盖板,保护盖板的厚度为0.5mm。
[0042]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用于全钒液流电池的电极框,包括框体,所述框体上设有至少I个正极电解液进液公用流道、至少I个正极电解液出液公用流道、至少I个负极电解液进液公用流道和至少I个负极电解液出液公用流道;在设有正极和负极电解液进、出液公用流道的框体两侧内边缘上设有与电极区相连通的电解液分配口,所述电解液分配口通过电解液分配流道与正极或负极中的一极电解液进、出液公用流道相连通,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解液分配流道包括至少I个主流道和多级分配流道,所述多级分配流道包括至少2级分配流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全钒液流电池的电极框,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流道由I个或者I个以上的平行流道组成,所述平行流道之间用厚度为0.5?5mm的挡板分隔;所述多级分配流道中的各级流道均可设置分配流道挡板形成多个同级分配流道,分配流道挡板的厚度为0.5?5_ ;所述主流道与所述多级分配流道中的一级分配流道相连通并交汇于所述一级分配流道中心处;所述多级分配流道中的二级分配流道位于所述一级分配流道两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全钒液流电池的电极框,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配流道挡板上设有I个或者I个以上的分配流道分配口,分配流道分配口连通I个或I个以上的同级分配流道及下级分配流道或电解液分配口 ;所述分配流道分配口位于各级分配流道的中部或后部;所述分配流道分配口的宽度为0.5?50mm ;所述分配流道分配口间的距离为 0.5 ?50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全钒液流电池的电极框,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解液分配口由多个分配口挡板分隔而成,所述分配口的宽度随着所述分配口挡板宽度的逐级减小而逐渐增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用于全钒液流电池的电极框,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配口挡板的宽度为0.5?50mm,所述分配口的宽度为0.5?50m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全钒液流电池的电极框,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流道的宽度为0.5?50mm,流道深度为0.5?50m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全钒液流电池的电极框,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流道、所述多级分配流道和所述电解液分配口上方设有用于与电极框形成封闭流道的保护盖板,所述保护盖板的厚度为0.5?10mm。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全钒液流电池的电极框,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和负极电解液进、出液公用流道直径为5?50_。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全钒液流电池的电极框,其特征在于:所述框体为“回”形框体,所述框体上设置所述正极和负极电解液进、出液公用流道、所述电解液分配流道与所述电解液分配口的两侧框体宽度为5?200mm,非设置上述区域的两侧框体宽度为I ?IOOmm0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全钒液流电池的电极框,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流道边缘与所述多级分配流道中的一级分配流道边缘交汇处及所述多级分配流道中的各级流道边缘交汇处为直角或弧形过渡。
【文档编号】H01M8/02GK103441290SQ201310403074
【公开日】2013年12月11日 申请日期:2013年9月6日 优先权日:2013年9月6日
【发明者】马相坤, 张华民, 许晓波, 张宇, 王晓丽, 高素军 申请人:大连融科储能技术发展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