蓄电池组装夹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792555阅读:31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蓄电池组装夹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动汽车蓄电池组装夹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环境污染的加剧和石油资源的减少,新能源汽车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青睐。我国新能源汽车的蓄电池主要采用锂电池,国内的锂电池规格各不一样,在与车辆配合安装时,锂电池生产厂商需要根据车辆的实际状况进行蓄电池装夹的设计。目前,这些电池装夹往往都是通过简单的方式将排列好的电池压紧,在车辆运行时这种压紧方式难以稳定地固定住电池,电池的安全性无法得到保证,从而会给新能源汽车的安全性带来很大的隐

发明内容为了解决上述现有蓄电池装夹的缺陷和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操作方便,性能可靠且便于安装和维护的蓄电池组装夹装置。本实用新型包括电池框架组及整体固定装置;所述电池框架组包括若干个上下叠加的电池框,及设置于电池框架组底部的底部托盘和设置于电池框架组顶部的顶部框架;所述电池框具有与电池单体尺寸匹配的框架,所述顶部框架、各电池框及底部托盘的两端均设有同轴心的连接孔,所述整体固定装置穿过各连接孔,将电池框架组连接成一体。
所述整体固定装置为两根长螺栓和压紧螺母,长螺栓分别穿过各电池框两端的连接孔,并在电池框架组的顶面装上压紧螺母,将整个电池框架组连接成一体。为了进一步方便电池组装夹操作,所述电池框的顶面和底面,以及顶部框架的底面,及底部托盘的顶面,均分别设置连接装置,将顶部框架、各电池框及底部托盘依次连接在一起。为了使装置结构更为简单,便于加工和装夹操作,所述连接装置具体为:在所述电池框的顶面的两端各设有一与连接孔同轴心的凹槽,电池框的底面两端的对应于凹槽位置各设有一凸块,电池框的凸块与设置于该电池框下方的电池框的凹槽相互配合插入;所述底部托盘的顶面的两端各有一与连接孔同轴心的凹槽,该凹槽与设置于电池框架组最底部的电池框的底面两端的凸块相互配合插入;所述顶部框架的底面的两端各设有一与连接孔同轴心的凸块,该凸块与设置于电池框架组最项端的电池框的顶面两端的凹槽相互配合插入。当然,也可以将连接装置反向设置,即:在所述电池框的顶面的两端各设有一与连接孔同轴心的凸块,电池框的底面两端的对应于凸块位置各设有一凹槽,电池框的凸块与设置于该电池框上方的电池框的凹槽相互配合插入;所述底部托盘的顶面的两端各有一与连接孔同轴心的凸块,该凹槽与设置于电池框架组最底部的电池框的底面两端的凹槽相互配合插入;所述顶部框架的底面的两端各设有一与连接孔同轴心的凹槽,该凸块与设置于电池框架组最顶端的电池框的顶面两端的凸块相互配合插入。[0009]为充分保证电池使用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本实用新型还设有电极固定装置,所述电极固定装置包括电极固定块和电极固定螺母,所述电极固定块安装在电池框内,其将电池单体的电极压紧,并通过电极固定螺母固定,以防止电池单体的电极出现松动,并可以通过电极固定螺母的松紧调节电极的压紧程度。为进一步保证电池使用的安全性,本实用新型的电池框上安装有散热装置,所述散热装置为若干个可插设在各电池单体底部的L型铝板,将电池组内部的热量传导出来。所述各L型铝板插装在各电池框之间。 所述底部托盘的上端面还可设有一个“田”字型凹槽,该凹槽用于盛放电池漏液,避免污染。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一、可满足任意数量电池组合夹紧,提高箱体容积率,保证箱体内可安装电池数量最大化安装;二、多方位固定方式,可保证电池抗振动性;三、电极固定装置提高了电极的稳定性,有效保证了电极的接触面积;四、结构简单,方便维护检修且具有较高的可靠性。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完成部分装夹后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装夹电池单体后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完成整体装夹后的示意图。图中:1、电池框,2、顶部框架,3、底部托盘,4、电极固定装置,5、固定螺母,6、长螺栓,7、散热片,8、电池单体,9、电极,10、凸块,11、凹槽,12、连接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若干个电池框I,顶部框架2和底部托盘3,各电池框I及顶部框架2、底部托盘3的两端,均设置有连接通孔12,长螺栓6依次穿过这些连接通孔12,通过固定螺母5将各电池框I及顶部框架2、底部托盘3连接成一体。同时,如图1所示,各电池框I的两端同时设置了与连接通孔12同轴心的凸块10和凹槽11,各相邻的电池框的凸块和凹槽可相互配合插入,实现堆叠预装在一起。如图2所示,底部托盘3的上端面有类似于顶部框架2所显示的“田”字型凹槽,当电池有漏液漏出时,该“田”字型凹槽可进行漏液收集,以免漏液腐蚀其他装置。如图3所示,电池单体8放置在电池框I中,电池框I设计尺寸满足可卡住电池单体8的要求。电极固定装置4安装在电池框I内,压紧电池单体8的电极9。如图2、3所示,在图2中,散热片7插装在各电池框之间的间隙内,其一面贴靠在各电池单体的底部,通过导热实现电池组的散热功能。如图4所示,电池框在Z方向可实现满足高度尺寸要求,叠加组成一个电池组,通过长螺栓6和固定螺母5将电池组安装在放置蓄电池组的箱体内,可大大提高电池组的抗振动性;同时在X方向,N个这样的电池组可排列在一起进行固定,在Y方向亦可如此。这样的排列方式满足了单位体积内,电池安装数量的最大化的要求。
权利要求1.一种蓄电池组装夹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池框架组及整体固定装置;所述电池框架组包括若干个上下叠加的电池框,及设置于电池框架组底部的底部托盘和设置于电池框架组顶部的顶部框架;所述电池框具有与电池单体尺寸匹配的框架,所述顶部框架、各电池框及底部托盘的两端均设有同轴心的连接孔,所述整体固定装置穿过各连接孔,将电池框架组连接成一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电池组装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整体固定装置为两根长螺栓和压紧螺母,长螺栓分别穿过各电池框两端的连接孔,并在电池框架组的顶面装上压紧螺母,将整个电池框架组连接成一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蓄电池组装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框的顶面和底面,以及顶部框架的底面,及底部托盘的顶面,均分别设置连接装置,将顶部框架、各电池框及底部托盘依次连接在一起。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蓄电池组装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装置具体为:在所述电池框的顶面的两端各设有一与连接孔同轴心的凹槽,电池框的底面两端的对应于凹槽位置各设有一凸块,电池框的凸块与设置于该电池框下方的电池框的凹槽相互配合插入;所述底部托盘的顶面的两端各有一与连接孔同轴心的凹槽,该凹槽与设置于电池框架组最底部的电池框的底面两端的凸块相互配合插入;所述顶部框架的底面的两端各设有一与连接孔同轴心的凸块,该凸块与设置于电池框架组最项端的电池框的顶面两端的凹槽相互配合插入。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蓄电池组装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装置具体为:在所述电池框的顶面的两端各设有一与连接孔同轴心的凸块,电池框的底面两端的对应于凸块位置各设有一凹槽,电池框的凸块与设置于该电池框上方的电池框的凹槽相互配合插入;所述底部托盘的顶面的两端各有一与连接孔同轴心的凸块,该凹槽与设置于电池框架组最底部的电池框的底面两端的凹槽相互配合插入;所述顶部框架的底面的两端各设有一与连接孔同轴心的凹槽,该凸块与设置于电池框架组最顶端的电池框的顶面两端的凸块相互配合插入。
6.根据权利要求1一5任意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蓄电池组装夹装置,其特征在于:电池框内安装有电极固定装置,所述电极固定装置包括电极固定块和电极固定螺母,所述电极固定块将电池单体的电极压紧,并通过电极固定螺母固定。
7.根据权利要求1一5任意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蓄电池组装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框上安装有散热装置,所述散热装置为若干个插设在各电池单体底部的L型铝板。
8.根据权利要求1一5任意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蓄电池组装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部托盘上端面设有一个“田”字型凹槽。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操作方便,性能可靠且便于安装和维护的蓄电池组装夹装置,其包括电池框架组及整体固定装置;所述电池框架组包括若干个上下叠加的电池框,及设置于电池框架组底部的底部托盘和设置于电池框架组顶部的顶部框架;所述电池框具有与电池单体尺寸匹配的框架,所述顶部框架、各电池框及底部托盘的两端均设有同轴心的连接孔,所述整体固定装置穿过各连接孔,将电池框架组连接成一体。本实用新型可灵活实现任意数量电池组合夹紧,提高蓄电池箱体容积率。
文档编号H01M10/04GK202996974SQ20132001016
公开日2013年6月12日 申请日期2013年1月9日 优先权日2013年1月9日
发明者李鑫, 文群, 李吉, 程志刚 申请人:南京普斯迪尔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