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线与接线端子、线路板的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067261阅读:187来源:国知局
导线与接线端子、线路板的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导线与接线端子、线路板的连接结构,导线的两端分别采用包线端子进行包固,包线端子的前端部分包固导线外部的绝缘层,包线端子的后端部分包固导线中的铜丝,包固有包线端子的导线一端插入接线端子的铆接孔内并与接线端子一端铆接固定,接线端子的另一端紧配装入端钮盒中,而包固了包线端子的导线另一端则直接焊接于线路板上。采用本实用新型的导线与接线端子、线路板的连接结构,不会发生断裂现象,接触性能可靠,可广泛适用于电器、控制器等电气连接。
【专利说明】导线与接线端子、线路板的连接结构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气元件连接结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导线与接线端子、线路板的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0002]电子电器、自动控制器、电子式电能表,其内部工作用的电压线、分流器采样线、互感器二次电流采样线、继电器控制线、脉冲端子线、输出控制线等与可供外部接线的端钮盒中的接线端子连接和线路板的连接方法,现有技术广泛采用的是将导线的一头铆接带有通孔的连接片并与接线端子用螺丝固定连接,或焊接带有通孔的连接片与接线端子用螺丝固定连接,再将导线另一头有直接焊接在线路板上,或使用接插件与线路板连接,还有的先穿过线路板通孔后反过来焊接在线路板上。
[0003]这种导线连接方法存在以下缺陷:a.导线的一头铆接带有通孔的连接片和接线端子用螺丝固定连接,或焊接带有通孔的连接片和接线端子用螺丝固定连接。这种连接方法必须留足可供连接的螺丝孔位置,浪费接线端子材料,还需要螺丝固紧;b.导线另一头有直接焊接在线路板上,有使用接插件与线路板连接,这种方法在生产组装、产品运输、震动过程中很容易断裂导线焊接跟部位置,用接插件连接方法很容易产生接触不良现象,特别是采样器件;c.先穿过线路板通孔后反过来焊接在线路板上,这种连接方法虽然起到了在生产组装、产品运输、震动过程中不容易断裂作用,但需要大量的人工工时来操作完成;d.接线端子材料一般都使用含铜量50-60 %的黄铜制造,很难直接与导线直接焊接,如能够焊接的话也会出现断裂导线焊接跟部位置。
[0004]鉴于此,需要设计一种连接结构简单、接触可靠的导线与接线端子、线路板的连接结构,采用这种连接结构,能够节约接线端子材料,简化工序,提高工作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000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导线与接线端子、线路板的连接结构,采用包线端子对导线两端进行包固,分别将包固了包线端子的导线两端与接线端子、线路板连接,连接结构简单、接触可靠不断裂、能够得到广泛应用。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7]一种导线与接线端子、线路板的连接结构,包括导线、接线端子和线路板,导线的两端各自包固包线端子,并分别与所述接线端子、线路板连接。
[0008]优选的是,所述接线端子装置于端钮盒中。
[0009]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是,导线的两端与包线端子的包固结构为铆接。
[0010]导线一端包固包线端子,并与接线端子铆接连接。
[0011]导线另一端包固包线端子,并焊接于线路板上。
[0012]所述接线端子的一端开设孔,所述孔包括铆接孔和铆接后出现的铆接凹陷孔。
[0013]所述铆接孔的大小与包固有包线端子的导线一端的大小相配合。[0014]铆接包固有包线端子的导线一端插入接线端子的铆接孔内并与接线端子一端铆接固定,使得接线端子的母体金属向铆接孔中挤压。
[0015]所述接线端子的另一端开设供外部接线的接线孔及垂直于接线孔的紧固接线孔。
[0016]所述垂直于接线孔的紧固接线孔为螺纹孔,并配置有与该螺纹孔相配合的锁定螺钉。
[0017]所述接线端子的另一端直接插入端钮盒中、与端钮盒紧配连接。
[0018]所述包线端子的形状为U型开口管状,其具有前端部分和后端部分。
[0019]所述包线端子的后端部分包固导线中的铜丝。
[0020]所述包线端子的前端部分包固导线外部的绝缘层。
[0021]所述包线端子采用导电金属制造,并对包线端子的表面电镀锡,以实现包线端子与线路板焊接的可焊性。
[0022]制造包线端子的导电金属采用磷铜、紫铜、黄铜中的任意一种。
[0023]所述接线端子的母体金属采用紫铜、黄铜、铝合金、锌合金中的任意一种。
[0024]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导线与接线端子、线路板的连接方法,包括如上所述的的导线与接线端子、线路板的连接结构,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导线的两端各自铆接包固包线端子;对接线端子一端开设铆接孔,将铆接包固有包线端子的导线一端插入接线端子铆接孔内,通过从垂直于铆接孔方向的位置进行铆接,将导线一端与接线端子一端铆接固定,并将接线端子另一端紧配装入端钮盒中;将包固了包线端子的导线另一端直接焊接于线路板上。
[0025]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包线端子具有前端部分和后端部分;用包线端子的前端部分包固导线外部的绝缘层,以防止导线跟部断裂;用包线端子的后端部分包固导线中的铜丝,通过挤压将导线中的多股铜丝集中于包线端子内部,使得导线中的多股铜丝与包线端子可靠接触。
[0026]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是,包固有包线端子的导线一端插入接线端子的铆接孔内,从垂直于铆接孔方向的位置进行铆接;将导线一端与接线端子一端铆接固定,并使得接线端子的母体金属向铆接孔中挤压;铆接后出现铆接凹陷孔。
[0027]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铆接孔的大小与铆接包固有包线端子的导线一端的大小相配合。
[0028]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是,接线端子的另一端开设供外部接线的接线孔及垂直于接线孔的紧固接线孔;垂直于接线孔的紧固接线孔为螺纹孔,并配置有与该螺纹孔相配合的锁定螺钉;接线端子的另一端直接插入端钮盒中、与端钮盒紧配连接。
[0029]本实用新型的导线与接线端子、线路板的连接结构,导线的两端分别采用包线端子进行包固,包线端子为U型开口管状,其后端部分包固导线中的铜丝,其前端部分包固导线外部的绝缘层,接线端子的一端开设铆接孔,包固有包线端子的导线一端插入接线端子的铆接孔内并与接线端子一端铆接固定,接线端子的另一端紧配装入端钮盒中,而包固了包线端子的导线另一端则直接焊接于线路板上。
[0030]本实用新型的导线与接线端子、线路板的连接结构,简单、可靠、易广泛适用于电器、控制器等电气连接。采用本实用新型的导线与接线端子、线路板的连接结构及连接方法,无需螺丝固定,铆接过程中不添加任务附料,节约了接线端子的原材料,节约了人工劳动工时,提高了工作效力。经过批量生产和震动试验,采用本实用新型的导线与接线端子、线路板的连接结构对电子电器、自动控制器、电子式电能表、内部工作用的电压线、分流器采样线、互感器二次电流采样线、继电器控制线、脉冲端子线、输出控制线等与可供外部接线的端钮盒中的接线端子连接和线路板的连接,无断裂现象发生,接触性能可靠。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31]图1至图3为按照本实用新型的导线与接线端子、线路板的连接结构的一优选实施例的导线一端与接线端子连接示意图;
[0032]图4为按照本实用新型的导线与接线端子、线路板的连接结构的一优选实施例的包线端子结构示意图;
[0033]图5为按照本实用新型的导线与接线端子、线路板的连接结构的一优选实施例的包线端子向内挤压示意图;
[0034]图6至图7为按照本实用新型的导线与接线端子、线路板的连接结构的一优选实施例的继电器与接线端子一端及导线与接线端子连接示意图;
[0035]图8至图9为按照本实用新型的导线与接线端子、线路板的连接结构的一优选实施例的互感器与接线端子一端及导线与接线端子连接示意图;
[0036]图10至图11为按照本实用新型的导线与接线端子、线路板的连接结构的一优选实施例的接线端子另一端与端钮盒紧密装配示意图;
[0037]图12至图13为按照本实用新型的导线与接线端子、线路板的连接结构的一优选实施例的导线另一端与线路板连接示意图;
[0038]附图标记:
[0039]1、导线,2、端钮盒,3、线路板,4、包线端子,5、接线端子,6、铆接孔,7、铆接凹陷孔,
8、接线孔,9、锁定螺钉,10、包线端子的前端部分,11、包线端子的后端部分,12、继电器,13、
互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0040]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说明,以下描述仅作为示范和解释,并不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
[0041]如图1至图5所示,一根导线I的两端各自铆接包固有包线端子4,包线端子4的形状为U型开口管状,其具有前端部分和后端部分,包线端子的前端部分10包固导线I外部的绝缘层,包线端子的后端部分11包固导线I中的铜丝。包固有包线端子4的导线一端与端钮盒2的接线端子一端连接。接线端子5的一端开设铆接孔6,铆接孔6的大小与包固有包线端子的导线一端的大小相配合。包固有包线端子4的导线一端插入接线端子5的铆接孔6内,通过从垂直于铆接孔6方向的位置进行铆接,将导线一端与接线端子一端铆接固定,并使得接线端子5的母体金属向铆接孔6中挤压,铆接后出现铆接凹陷孔7,接线端子5的另一端开设供外部接线的接线孔8及垂直于接线孔8的紧固接线的孔,垂直于接线孔8的紧固接线的孔为螺纹孔并配置有与该螺纹孔相配合的锁定螺钉9。当继电器12、互感器13的接线端与端钮盒2中的接线端子5连接时,包固有包线端子的导线一端与接线端子一端连接的结构如图6至图9所示。[0042]进一步如图10至图11所示,接线端子另一端紧配装入端钮盒2中。接线端子5的另一端开设供外部接线的接线孔8及垂直于接线孔8的紧固接线的孔;垂直于接线孔8的紧固接线的孔为螺纹孔,并配置有与该螺纹孔相配合的锁定螺钉9 ;接线端子5的另一端直接插入端钮盒2中、与端钮盒2紧配连接。
[0043]进一步如图12至图13所示,包固有包线端子4的导线另一端直接焊接于线路板3上。
[0044]其中,包线端子采用导电金属制造,并对包线端子的表面电镀锡,以实现包线端子与线路板焊接牢固、防氧化。导电金属可以采用磷铜、紫铜、黄铜中的任意一种。而接线端子的母体金属则可以采用紫铜、黄铜、铝合金、锌合金中的任意一种。
[0045]采用这种导线与接线端子、线路板的连接结构,导线的两端各自用包线端子进行铆接包固,U型开口管状的包线端子包括两部分,其前端部分包固导线外部的绝缘层,其后端部分包固导线中的铜丝;接线端子的一端开设铆接孔,包固有包线端子的导线一端插入接线端子的铆接孔内并与接线端子一端铆接固定,接线端子的另一端紧配装入端钮盒中。而包固了包线端子的导线另一端则直接焊接于线路板上。
[0046]采用这种导线与接线端子、线路板的连接结构的导线与接线端子、线路板的连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47](I)将导线的两端各自铆接包固包线端子;
[0048](2)对接线端子一端开设铆接孔,将铆接包固有包线端子的导线一端插入接线端子铆接孔内,通过从垂直于铆接孔方向的位置进行铆接,将导线一端与接线端子一端铆接固定,并将接线端子另一端紧配装入端钮盒中;
[0049](3)将包固了包线端子的导线另一端直接焊接于线路板上。
[0050]在步骤(I)中,包线端子具有前端部分和后端部分;用包线端子的前端部分包固导线外部的绝缘层,以防止导线跟部断裂;用包线端子的后端部分包固导线中的铜丝,通过挤压将导线中的多股铜丝集中于包线端子内部,使得导线中的多股铜丝与包线端子可靠接触。
[0051]在步骤(2)中,包固有包线端子的导线一端插入接线端子的铆接孔内,从垂直于铆接孔方向的位置进行铆接;将导线一端与接线端子一端铆接固定,并使得接线端子的母体金属向铆接孔中挤压;铆接后出现铆接凹陷孔。铆接孔的大小与铆接包固有包线端子的导线一端的大小相配合。接线端子的另一端开设供外部接线的接线孔及垂直于接线孔的紧固接线孔;垂直于接线孔的紧固接线孔为螺纹孔,并配置有与该螺纹孔相配合的锁定螺钉;接线端子另一端直接插入端钮盒中、与端钮盒紧配连接。
[0052]与现有技术中采用带有通孔的连接片的接线端子一端焊接或螺丝固定、另一端焊接或使用插接件与线路板连接的技术相比,本方案的导线与接线端子、线路板的连接结构,简单、可靠、易广泛适用于电器、控制器等电气连接。采用本实用新型的导线与接线端子、线路板的连接结构及连接方法,无需螺丝固定,铆接过程中不添加任务附料,节约了接线端子的原材料,节约了人工劳动工时,提高了工作效力。经过批量生产和震动试验,采用本实用新型的导线与接线端子、线路板的连接结构对电子电器、自动控制器、电子式电能表、内部工作用的电压线、分流器采样线、互感器二次电流采样线、继电器控制线、脉冲端子线、输出控制线等与可供外部接线的端钮盒中的接线端子连接和线路板的连接,无断裂现象发生,接触性能可靠。
[0053]以上所述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工程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导线与接线端子、线路板的连接结构,包括导线、接线端子和线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线的两端各自包固包线端子,并分别与所述接线端子、所述线路板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线与接线端子、线路板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线端子装置于端钮盒中。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线与接线端子、线路板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导线的两端与包线端子的包固结构为铆接。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线与接线端子、线路板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导线一端包固包线端子,并与接线端子铆接连接。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线与接线端子、线路板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导线另一端包固包线端子,并焊接于线路板上。
6.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导线与接线端子、线路板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线端子的一端开设孔,所述孔包括铆接孔和铆接后出现的铆接凹陷孔。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导线与接线端子、线路板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铆接孔的大小与包固有包线端子的导线一端的大小相配合。
8.如权利要求1、3或4中任一项所述的导线与接线端子、线路板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铆接包固有包线端子的导线一端插入接线端子的铆接孔内并与接线端子一端铆接固定,使得接线端子的母体金属向铆接孔中挤压。
9.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导线与接线端子、线路板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线端子的另一端开设供外部接线的接线孔及垂直于接线孔的紧固接线孔。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导线与接线端子、线路板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垂直于接线孔的紧固接线孔为螺纹孔,并配置有与该螺纹孔相配合的锁定螺钉。
11.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导线与接线端子、线路板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线端子的另一端直接插入端钮盒中、与端钮盒紧配连接。
12.如权利要求1、3或5中任一项所述的导线与接线端子、线路板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包线端子的形状为U型开口管状,其具有前端部分和后端部分。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导线与接线端子、线路板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包线端子的后端部分包固导线中的铜丝。
14.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导线与接线端子、线路板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包线端子的前端部分包固导线外部的绝缘层。
15.如权利要求1、3或5中任一项所述的导线与接线端子、线路板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包线端子采用导电金属制造,并对包线端子的表面电镀锡,以实现包线端子与线路板焊接的可焊性。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导线与接线端子、线路板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制造包线端子的导电金属采用磷铜、紫铜、黄铜中的任意一种。
17.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导线与接线端子、线路板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线端子的母体金属采用紫铜、黄铜、铝合金、锌合金中的任意一种。
【文档编号】H01R11/11GK203707368SQ201420026859
【公开日】2014年7月9日 申请日期:2014年1月16日 优先权日:2014年1月16日
【发明者】朱永虎 申请人:桐乡市伟达电子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