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态电池的电解液输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012552阅读:383来源:国知局
技术领域
本发明有关于一种液态电池的电解液输送装置,其利用永久磁铁直流马达作为电
解液的传输动力,该永久磁铁直流马达亦是液态电池的充电、放电电路的滤波器,并
凭借所滤除突波的电能运转,达到节电的作用。


背景技术:

液态电池的使用寿命长、规模大、安全性高,已经成为全球先进国家制定为储能
技术发展规划的首要方向。目前的液态电池以钒电池为代表。正因为钒电池储能系统
拥有诸多优势,在未来储能产业具备无可估量的发展浅力,甚至可能改变未来的能源
格局。
图1所示为钒电池的结构示意图。钒电池包含设置有一电池槽10、一正极电解液
储槽11、一负极电解液储槽12、一正极电解液的输出管路111、一正极电解液回流管
路112、一负极电解液输出管路121、一负极电解液回流管路122。该电池槽10内包
含设置有正极板101、负极板102、以及设置在该正极板101与该负极板102之间的质
子交换膜103。该正极电解液输出管路111设置有一液泵113,可将正极电解液储槽
11内的正极电解液114送入该电池槽10内。该负极电解液输出管路121设置有另一
液泵123,可将负极电解液储槽12内的负极电解液124送入该电池槽10内。
钒电池在充电状态或放电状态时,都必须持续地将正极电解液114与负极电解液
124送入电池槽10内。因此,该正极电解液输出管路111上所设置的液泵113与该负
极电解液输出管路121所设置的液泵123必须持续地运转。该二个液泵113、123的运
转会消耗该电池槽10所储存的能量,相对会降低钒电池储能效益。图1中,构件编号
13为电能产生装置;构件编号14为负载端;构件编号15、16为滤波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提供一种液态电池的电解液输送装置,其以二个永久磁铁直
流马达分别作为液态电池的充电、放电电路的滤波器。该二个永久磁铁直流马达利用
所滤除突波的电能运转,作为电解液的传输动力源,无须液态电池提供电能。
本发明所提供的液态电池的电解液输送装置中的液态电池包含设置有:电池槽、
正极电解液储槽、负极电解液储槽、正极电解液输出管路、负极电解液输出管路。该
电解液输送装置包含设置有:一第一永久磁铁直流马达、一第二永久磁铁直流马达、
一动力输出轴、一第一螺旋杆输送装置、一第二螺旋杆输送装置。
所述第一螺旋杆输送装置设置在正极电解液输出管路上,主要在将正极电解液输
送到电池槽内。所述第二螺旋杆输送装置设置在负极电解液输出管路上,主要在将负
极电解液输送到电池槽内。
所述动力输出轴同时为第一永久磁铁直流马达与第二永久磁铁直流马达的动力输
出轴。该动力输出轴可同时传动第一螺旋杆输送装置与第二螺旋杆输送装置运转,将
正极电解液与负极电解液输送到该电池槽内。
所述第一螺旋杆输送装置包含设置有:一L形管、及一具有螺旋叶片的第一螺旋
杆。该L形管同时与该正极电解液储槽连通、该电池槽连通。凭借该第一螺旋杆的转
动能够将正极电解液输送到所述液态电池的电池槽内。
所述第二螺旋杆输送装置包含设置有:一L形管、及一具有螺旋叶片的第二螺旋
杆。该L形管同时与该负极电解液储槽连通、该电池槽连通。凭借该第二螺旋杆的转
动能够将负极电解液输送到所述液态电池的电池槽内。
附图说明
图1为液态电池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液态电池搭配本发明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液态电池搭配本发明实施例的电路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电解液输送装置结构图;
图5为本发明搭配现有以液泵输送电解液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0……电池槽;101……正极板;102……负极板;103……质子交
换膜;11……正极电解液储槽;111……正极电解液输送管路;112……正极电解液回
流管路;113……液泵;114……正极电解液;12……负极电解液储槽;121……负极电
解液输送管路;122……负极电解液回流管路;123……液泵;124……负极电解液;

13……电能产生装置;14……负载端;15、16……滤波器;20……第一永久磁铁直流
马达;21……第二永久磁铁直流马达;22……动力输出轴;221……第二齿轮;222……
第四齿轮;30……第一螺旋杆输送装置;31……L形管;32……第一螺旋杆;33……
第一齿轮;34……减速齿轮;40……第二螺旋杆输送装置;41……L形管;42……第
二螺旋杆;43……第三齿轮;44……减速齿轮。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上述的和另外的技术特征和优点作更详细的说
明。
请参阅图2、图3。本发明所揭示的液态电池的电解液输送装置中所述的液态电池
包含设置:电池槽10、正极电解液储槽11、负极电解液储槽12、正极电解液输出管
路111、正极电解液回流管路112、负极电解液输出管路121、负极电解液回流管路122。
该电池槽10连接有充电电路及放电电路。所述充电电路中的电能产生装置13可以是
再生能产生装置,例如:太阳能发电装置、风力发电机。电池槽10内所储存的电能经
由放电电路供负载端14用电。所述电池槽10内包含设置有正极板101、负极板102、
以及设置在该正极板101与该负极板102之间的质子交换膜103。
所述液体电池可以是全钒液电池,简称钒电池。液体电池在充电状态或放电状态
时,都必须持续地将正极电解液114与负极电解液124送入电池槽10内。
配合图3、图4。本发明电解液输送装置包含:一第一永久磁铁直流马达20、一
第二永久磁铁直流马达21、一动力输出轴22、一第一螺旋杆输送装置30、一第二螺
旋杆输送装置40。该动力输出轴22同时为第一永久磁铁直流马达20与第二永久磁铁
直流马达21的动力输出轴。该动力输出轴22可同时传动第一螺旋杆输送装置30与第
二螺旋杆输送装置40运转。第一螺旋杆输送装置30与第二螺旋杆输送装置40的运转,
能够分别将正极电解液114与负极电解液124输送到该电池槽10内。
该第一永久磁铁直流马达20设置在所述液态电池的充电电路上,做为滤波器使用
以滤除突波,维护充电电路的安全性。该第一永久磁铁直流马达20凭借所滤除突波的
电能而运转。该第二永久磁铁直流马达21设置在所述液态电池的放电电路上,做为滤
波器使用以滤除突波,维护放电电路的安全性。该第二永久磁铁直流马达21凭借所滤
除突波的电能而运转。因此,该第一永久磁铁直流马达20与该第二永久磁铁直流马达
21的运转,无须该电池槽10供电,无损该电池槽10的储电量,相对提高该电池槽10

的储电效益。
该第一螺旋杆输送装置30设置在该液态电池的正极电解液输送管路111上,且能
够由该动力输出轴22传动。该第一螺旋杆输送装置30包含设置有:一L形管31、及
一具有螺旋叶片的第一螺旋杆32。该L形管31的顶端与该正极电解液储槽11连通,
水平端与该电池槽10连通。该第一螺旋杆32以水平形态设置在该L形管31内,且
其外端系贯穿该L形管31的壁面。该第一螺旋杆32的外端固设有第一齿轮33。凭借
该第一螺旋杆32的转动能够将正极电解液114输送到所述液态电池的电池槽10内。
该第二螺旋杆输送装置40设置在该液态电池的负极电解液输送管路121上,且能
够由该动力输出轴22传动。该第二螺旋杆输送装置40包含设置有:一L形管41、及
一具有螺旋叶片的第二螺旋杆42。该L形管41的顶端与该负极电解液储槽11连通,
水平端与该电池槽10连通。该第二螺旋杆42以水平形态设置在该L形管41内,且
其外端系贯穿该L形管41的壁面。该第二螺旋杆42的外端固设有第三齿轮43。凭借
该第二螺旋杆42的转动能够将负极电解液124输送到该液态电池的电池槽10内。
该动力输出轴固设有一第二齿轮221、及一第四齿轮222。该第二齿轮221与该第
一螺旋杆32外端的第一齿轮33之间设置有减速齿轮34。故该第二齿轮221可传动该
第一螺旋杆32外端的第一齿轮33转动。该第四齿轮222与该第二螺旋杆42外端的第
三齿轮43之间设置有减速齿轮44。故该第四齿轮222可传动该第二螺旋杆42外端的
第三齿轮43转动。该第一永久磁铁直流马达20或/及该第二永久磁铁直流马达21
运转时,该动力输出轴22即转动。该动力输出轴22可同时传动该第一螺旋杆32与第
二螺旋杆42转动,将正极电解液114、负极电解液输124送到该电池槽10内。
设置有本发明的液体电池装置,足以令正极电解液114、负极电解液输124做正
常输送。为了使业者对液体电池的运作感受更有保障,亦可用分管方式保有图1所示
以液泵113、123输送正极电解液114、负极电解液输124的现有设计,如图5所示。
实际使用时,该现有液泵113、123输送正极电解液114、负极电解液输124的设计是
备而不用的。
综上所陈,本发明所提供的液态电池的电解液输送装置,其利用电路中必须滤除
的突波作为电能,供电驱动第一永久磁铁直流马达20或/及该第二永久磁铁直流马达
21运转,无须消耗电池槽10的储电量,自然能提升液态电池储电效益。
以上所述是利用较佳实施例详细说明本发明,而非限制本发明的范围。大凡熟知
此类技艺人士皆能明了,适当而作些微的改变及调整,仍将不失本发明的要义所在,
亦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