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07974阅读:138来源:国知局
电连接器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连接器,尤其是指一种具有屏蔽结构的电连接器。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电连接器传输的信号越来越趋向于高频高速,导致电连接器之导电端子间以及相互插接之电连接器之间更容易产生高频信号干扰和电磁干扰,进而影响电连接器间的传输性能,因此也对电连接器的接地屏蔽结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专利号为CN201520717437.7的中国专利其说明书第13页第【0105】段至第【0106】段公开了一种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设置于绝缘本体的数个第一导电端子与数个第二导电端子、局部埋置于绝缘本体的一内接地片、包覆于绝缘本体的第一接地片和第二接地片,所述第一接地片的两扣合部分别扣持于所述内接地片的板体的顶面,所述第二接地片的两扣合部则分别扣持于所述内接地片的板体的底面。由于所述扣合部夹持所述板体且对于所述板体施力的作用点不在同一竖直面上,使得所述板体容易发生翘曲,导致所述内接地片与所述第一、第二接地片的接触不稳定,严重破坏了所述电连接器的接地路径从而影响屏蔽效果,缩短了电连接器的使用寿命。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新的接地件结构稳定且具有良好的接地屏蔽效果的电连接器,以克服上述问题。技术实现要素:本实用新型的创作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内接地片与外接地件形成更稳定的接地路径的电连接器。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连接器,包括:一绝缘本体,设有一基部和自所述基部向前延伸的舌板,多个端子,设于所述绝缘本体,每一所述端子固持于所述基部且部分显露于所述舌板的上表面或下表面,一中间屏蔽片,固定于所述舌板内,且所述中间屏蔽片的侧缘突出所述舌板的侧壁,一接地件固定于所述舌板上,所述接地件包括遮蔽所述舌板上表面的第一固定片和遮蔽所述舌板下表面的第二固定片,自所述第一固定片弯折延伸有遮蔽所述舌板侧壁的第一连接片,自所述第二固定片弯折延伸有遮蔽所述舌板侧壁的第二连接片,所述第一连接片和所述第二连接片位于所述舌板的同一侧并错开,所述第一连接片在所述舌板宽度方向的投影与所述第二连接片至少部分重叠,所述第一连接片延伸有第一抵接部与所述中间屏蔽片下表面接触,所述第二连接片延伸有第二抵接部与所述中间屏蔽片上表面接触,所述第一抵接部和所述第二抵接部至少其中之一朝另一抵接部偏折。进一步,所述第一抵接部位于所述中间屏蔽片的下方,所述第一抵接部的上边缘与所述中间屏蔽片的下表面接触,所述第二抵接部位于所述中间屏蔽片的上方,所述第二抵接部的下边缘与所述中间屏蔽片的上表面接触。进一步,所述第一抵接部和所述第二抵接部均沿所述舌板的延伸方向向后凸伸。进一步,所述第一连接片较所述第二连接片在所述舌板的宽度方向远离所述舌板侧壁,所述第一抵接部朝所述第二抵接部偏折。进一步,所述第一抵接部在所述舌板厚度方向的投影与所述第二抵接部至少部分重叠。进一步,所述第一抵接部包括朝所述第二抵接部偏折的偏折部和连接所述偏折部与所述第一连接片的过渡部,所述过渡部的上边缘部分接触所述中间屏蔽片的下表面,所述偏折部的上边缘完全接触所述中间屏蔽片的下表面。进一步,所述第一抵接部凸伸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抵接部凸伸的长度。进一步,所述第一抵接部在所述舌板厚度方向上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二抵接部在所述舌板厚度方向上的宽度。进一步,所述端子被所述中间屏蔽片分隔成上排端子和下排端子,所述上排端子包括第一接地端子,所述下排端子包括第二接地端子,且所述第一接地端子与所述第二接地端子显露于所述舌板侧壁,所述第一抵接部与所述第二接地端子接触,所述第二抵接部与所述第一接地端子接触。进一步,所述第二连接片与所述第二抵接部位于同一平面内,均与所述第一接地端子接触。进一步,所述第二连接片同时接触所述第一接地端子和所述第二接地端子。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所述接地件的所述第一抵接部与所述中间屏蔽片下表面接触,所述第二抵接部与所述中间屏蔽片的上表面接触,所述第一抵接部和所述第二抵接部至少其中之一朝另一抵接部偏折。使得所述第一抵接部和所述第二抵接部对所述中间屏蔽片施力的作用点处于同一竖直平面内,所述中间屏蔽片可受力均匀,进而防止接地件因所述中间屏蔽片的翘曲而松脱,保证了所述接地件与所述中间屏蔽片的稳定接触,接地屏蔽效果更好。【附图说明】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器的立体部分分解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器另一视角的立体部分分解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器又一视角的立体部分分解图;图5为图4所视电连接器没有外壳的局部剖视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器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的附图标号说明:绝缘本体1第一接地端子211第一连接片413基部11第二接地端子221第二连接片414舌板12外壳3第一抵接部415上表面121主体部31第二抵接部416下表面122后盖32过渡部4151侧壁123通孔321偏折部4152前段13第一焊脚33连接部42扣持槽131第二焊脚34重叠区域43后段14卡片341中间屏蔽片5凹陷区域141接地件4板体51端子2固定片41焊接部52上排端子21第一固定片411贯通孔53下排端子22第二固定片412【具体实施方式】为便于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结构、特征以及功效等,现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请参阅图1至图4,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电连接器,可安装在外部电路板(未图示)上并可与对接连接器(未图示)对接配合。所述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1、固定于所述绝缘本体1的多个端子2、安装在所述绝缘本体1外侧的外壳3、设置于所述绝缘本体1与所述外壳3之间的接地件4、以及固定在所述绝缘本体1内的中间屏蔽片5。所述绝缘本体1包括一基部11以及由所述基部11向前延伸的一舌板12,其中所述基部11较为宽大而所述舌板12较为窄长,所述舌板12又分为前段13和后段14,后段14的宽度小于前段13的宽度,形成一凹陷区域141,使得所述接地件4置于所述凹陷区域141并扣合在所述舌板12的后段14。所述舌板12的外表面包含有一上表面121和一下表面122以及位于所述上表面121与所述下表面122之间的两侧壁123。多个所述端子2包括关于所述舌板12中心对称设置的上排端子21和下排端子22,所述上排端子21和所述下排端子22固持于所述基部11并向前延伸且分别部分显露于所述上表面121和所述下表面122,所述下排端子22、所述中间屏蔽片5和一绝缘体(未标号)可以预先嵌埋成型(insertmolding)而形成一端子模组,使得所述下排端子22以及所述中间屏蔽片5固设于所述绝缘体(未标号)中,接着,所述上排端子21对应卡合固定于所述端子模组上,之后再次以嵌埋成型的方式在外部成形所述绝缘本体1。所述中间屏蔽片5位于所述上排端子21和所述下排端子22之间,主要包括一板体51,自所述板体51后端向下弯折延伸的焊接部52。所述板体51上设有若干个贯通孔53,所述贯通孔53供所述中间屏蔽片5与所述下排端子22在注塑成型时供塑胶更好的流动,也可在注塑过程中起固定作用。所述舌板12的前段13两侧设有扣持槽131使得所述中间屏蔽片5的侧缘显露于所述侧壁123,同时,对应所述凹陷区域141,所述板体51的一部分会突出所述侧壁123。所述焊接部52延伸出所述基部11外与电路板焊接。在本实施例中的接地件4是以单件式之构造来说明的,但所述接地件4也可以是两件式之构造。参照图2,图3,图5和图6,所述接地件4包括两固定片41和一连接部42,所述连接部42连接于所述两固定片41之间的一侧,使得所述接地件4从所述舌板12的一侧卡设固定于所述舌板12的后段14。我们把覆盖所述上表面121的所述固定片41定义为第一固定片411,覆盖所述下表面122的所述固定片41定义为第二固定片412,自所述第一固定片411向下弯折延伸有一第一连接片413,所述第二固定片412向上弯折延伸有一第二连接片414,所述第一连接片413与所述第二连接片414位于所述舌板12的同一侧,且所述第一连接片413在所述舌板12宽度方向的投影与所述第二连接片414重叠并覆盖所述侧壁123,重叠的部分形成一重叠区域43,所述重叠区域43的面积小于所述连接部42的面积,也就是说所述重叠区域43没有完全覆盖所述侧壁123,使得所述板体51的一部分突出所述侧壁123。且所述第一连接片413位于外侧,所述第一连接片413沿所述舌板12的延伸方向凸伸有超出所述重叠区域43的第一抵接部415,所述第一抵接部415的边缘与所述板体51的下表面接触,所述第二连接片414沿所述舌板12的延伸方向凸伸有超出所述重叠区域43的第二抵接部416,所述第二抵接部416的下边缘与所述板体51的上表面接触,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抵接部415还包括一朝向所述第二抵接部416弯折的偏折部4152,连接所述第一连接片413与所述偏折部4152的过渡部4151,由于所述过渡部4151起过渡作用,所述过渡部4151的上边缘部分接触所述板体51的下表面,进而,所述偏折部4152的上边缘完全接触所述板体51的下表面。因所述第一抵接部415朝所述第二抵接部416偏折,所述偏折部4152的上边缘完全与所述板体51的下表面接触,所述第一抵接部415在所述舌板12厚度方向的投影与所述第二抵接部416至少部分重叠,也就是要保证所述第一抵接部415与所述第二抵接部416对所述中间屏蔽片5的施力作用点在同一竖直面,同时平衡力的分布,防止所述板体51翘曲。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抵接部415和所述第二抵接部416均位于所述重叠区域43的同侧,即均是朝向所述基部11方向凸伸,且所述第一抵接部415和所述第二抵接部416的末端在朝向所述基部11方向上未超出所述固定片41。由于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片413位于外侧,所述第二连接片414位于内侧,为了使所述接地件4更好的固定于所述舌板12的后段14,自所述第一连接片413凸伸出的第一抵接部415的结构要更加稳定,所以所述第一抵接部415凸伸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抵接部416凸伸的长度,所述第一抵接部415在所述舌板12厚度方向上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二抵接部416在所述舌板12厚度方向上的宽度。如图1和图5,所述上排端子21的两端为第一接地端子211,所述下排端子22的两端为第二接地端子221,且所述第一接地端子211与所述第二接地端子221显露于所述侧壁123,所述第一抵接部415的所述偏折部4152的末端与所述第二接地端子221接触,所述第二抵接部416与所述第一接地端子211接触,因所述第二抵接部416是与所述第二连接片414处于同一平面内的平板状结构,且所述第二连接片414位于内侧,所以所述第二连接片414与所述第二抵接部416可同时与所述第一接地端子211接触,进一步的,所述第二连接片414也同时与所述第一接地端子211和所述第二接地端子221接触。如图1所示,所述外壳3包围形成一个呈180度对称设置的对接腔包覆所述绝缘本体1,所述外壳3包括一主体部31,自所述主体部31后端向下弯折延伸的一后盖32和以刺破方式形成的第一焊脚33和以延伸方式形成的第二焊脚34。所述第二焊脚34上设有以刺破方式形成的卡片341,所述卡片341用以与所述后盖32上的通孔321卡扣配合。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有下列有益效果:(1)所述接地件包括两固定片和一连接部,所述连接部连接于所述两固定片之间的一侧,使得所述接地件从所述舌板的一侧卡设固定于所述舌板后段,使得所述接地件更加简便地组装在所述绝缘本体上。(2)所述第一连接片延伸有第一抵接部与所述中间屏蔽片的下表面接触,所述第二连接片延伸有第二抵接部与所述中间屏蔽片的上表面接触,形成了所述接地件与所述中间屏蔽片之间的接地路径,且所述第一抵接部和所述第二抵接部至少其中之一朝另一抵接部偏折,使得所述第一抵接部和第二抵接部对所述中间屏蔽片施力的作用点在同一竖直面内,防止所述中间屏蔽片受力不均而翘曲,进而防止接地件的松脱,保证了所述接地件与所述中间屏蔽片接地屏蔽路径的稳定连接。(3)所述第一连接片较所述第二连接片在所述舌板宽度方向远离所述舌板侧壁,所述第一抵接部包括一朝所述第二抵接部偏折的偏折部,所述偏折部可提供一朝向所述舌板侧壁的向里的横向力,进而防止所述第一连接片外张,且所述第一抵接部凸伸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抵接部凸伸的长度,且所述第一抵接部在所述舌板厚度方向上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二抵接部在所述舌板厚度方向上的宽度,使得远离所述舌板侧壁位于外侧的接地件能更好的固定在所述舌板上。(4)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抵接部与所述第二接地端子接触,所述第二抵接部与所述第一接地端子接触,形成了所述接地件与所述接地端子之间的接地屏蔽路径,进而构成所述接地件,所述中间屏蔽片与所述接地端子之间的接地屏蔽总成,对电连接器内外部的信号干扰和电磁干扰起到更好的屏蔽效果。以上详细说明仅为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说明,非因此局限本实用新型之专利范围,所以,凡运用本创作说明书及图示内容所为之等效技术变化,均包含于本创作之专利范围内。当前第1页1 2 3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