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用安全阀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86591阅读:534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用安全阀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动汽车动力电池零部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到动力电池的安全阀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电动汽车成了未来汽车发展的方向。当前的纯电动车辆均采用的是锂离子电池,为了满足锂电池日渐提高的防护等级,动力电池组需在完全封闭的状态下运行。电池组在运行的过程中会因放电而产生热量,加之周围工作环境温度的变化,电池包内外的压差会不断变化,压差超出一定范围会直接影响电池组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如果电池组内部单体或者模组热失控甚至爆炸的情况下,迅速增大的压差会直接导致电池组发生爆炸,因此需要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用安全阀装置来解决此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解决由于电动汽车动力电池包内外压差的变化或者电池模块燃烧可能带来的鼓胀、爆炸等安全性风险而进行的设计。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用安全阀装置,所述装置包括阀扣板1,阀体2,防水透气膜3,密封胶圈4,不锈钢护板5,测试接口6。

阀扣板1与阀体2焊接连接,阀扣板1与阀体2通过焊接紧密结合,焊缝完全密封。

防水透气膜3焊接至阀体2的通风过孔凸台上,防水透气膜3覆盖阀体2通气孔,防水透气膜3可以防水并且可以允许空气的流动。

不锈钢护板5焊接至阀体2的连接点,密封胶圈4压入阀体2密封圈安装槽内;所述密封胶圈4嵌套包裹不锈钢护板5,密封胶圈4整体嵌套安装至阀体2的密封圈安装槽内;通过热熔焊焊接使密封胶圈4、不锈钢护板5以及阀体2紧密结合。

优选的技术方案,密封胶圈4的边缘具有预压缩量;所述密封胶圈4的安装面上设有多层次回纹,密封圈采用多层次回纹设计,并在橡胶密封圈槽转角预留变形空间,极大提升产品装机密封效能。

阀体2侧面具有对称的进风口、排风口;电池组正常工作过程中产生的箱体内外压差,气流通过阀体2上的防水透气膜片3,经过阀体2侧面的百叶风口进行呼吸对流,平衡压力。

产品装机后,进行气密性测试。采用带密封胶塞9的专用夹具,夹紧阀体2的出风口,阀体2底部设有预埋测试接口6,连接供气管10连接测试接口6,对电池组充气加压,进行保压测试,验证电池组气密性。

运行过程中如果产品涉水,离开积水后,阀体上的测试接口6同时具有排水作用。

电池安全阀,集成安装至动力电池组箱体侧壁上,阀体2内部预埋有安装螺母8,通过安装螺母8实现与动力电池的法兰面紧密安装。通过预埋螺母8紧固、压紧橡胶密封圈4,从而保证电池箱体在安装位置内外都保持气密与水密性良好。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

采用电池用安全阀装置,电池组在碰撞挤压,热失控,爆炸等极端状况发生时,内部压力会急速增大,如果没有泄压口便会发生爆炸。产品装机后,迅速增大的压力会将阀体2的结构破坏,随即连通电池箱内外空间,使其快速泄压。

产品热失控状态如果产品高温烟气,会烧融防水透气膜片,连通电池箱内外空间,泄压排烟。

通过把安全阀装置安装在电池组箱体上,以实现电池组内外的防水透气,平衡压力;当电池组内外压差过大时,通过阀体爆破泄压,减小二次爆炸产生的破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用安全阀装置的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用安全阀装置的多回纹橡胶密封圈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用安全阀装置的产品装机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用安全阀装置的产品气密性测试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所示,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用安全阀装置包括阀扣板1,阀体2,防水透气膜3,密封胶圈4,不锈钢护板5,测试接口6。

扣板1与阀体2焊接连接,阀扣板1与阀体2通过焊接紧密结合,焊缝完全密封。

防水透气膜3焊接至阀体2的通风过孔凸台上,防水透气膜3覆盖阀体2通气孔,防水透气膜3可以防水并且可以允许空气的流动。

不锈钢护板5焊接至阀体2的连接点,密封胶圈4压入阀体2密封圈安装槽内;所述密封胶圈4嵌套包裹不锈钢护板5,密封胶圈4整体嵌套安装至阀体2的密封圈安装槽内;通过热熔焊焊接使密封胶圈4、不锈钢护板5以及阀体2紧密结合。

如图2所示,密封胶圈4的边缘具有预压缩量;所述密封胶圈4的安装面上设有多层次回纹,密封圈采用多层次回纹设计,并在橡胶密封圈槽转角预留变形空间,极大提升产品装机密封效能。

如图3所示,电池安全阀,集成安装至动力电池组箱体侧壁上,阀体2内部预埋有安装螺母8,通过安装螺母8实现与动力电池的法兰面紧密安装。

如图4所示,产品装机后,进行气密性测试。采用带密封胶塞9的专用夹具,夹紧阀体2的出风口,阀体2底部设有预埋测试接口6,连接供气管10连接测试接口6,对电池组充气加压,进行保压测试,验证电池组气密性。

本实用新型方案所公开的技术手段不仅限于上述实施方式所公开的技术手段,还包括由以上技术特征任意组合所组成的技术方案。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