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动力电池的导热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86657阅读:454来源:国知局
一种动力电池的导热结构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动力电池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动力电池的导热结构。



背景技术:

由于电池本身的特性,在电池温度低于零度的情况下,从安全角度考虑,禁止给电池充电;这导致了应用电池作为动力能源的电动汽车在低温地区使用受到局限。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目前的电池厂家多采用加热装置在电池模组外部给整个电池模组加热,该方案虽然能够对电池模组进行加热,但是电池模组本身较重,再外加加热装置,增加了电池模组的重量;再者由于加热装置通常是设置在电池模组的封装壳体的外部,而电池模组通常由若干个电池单体组成;从封装壳体传导到电池单体上需要的时间较长,加热效率低,均匀性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动力电池的导热结构,旨在减小动力电池的重量,提高加热装置的加热效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动力电池的导热结构,包括多个电池模组和设置在所述的电池组模组外部的加热装置,所述的相邻电池模组间设置有铜排;所述的铜排呈片状并分别设置有多个穿孔;所述的铜排上设置有多个导热块;所述的加热装置与导热块连接。该方案通过在各电池模组中间设置片状的,具有多个孔的铜排,导热块连接外部的加热装置,把加热装置散发出热量经铜排一点或多点导热传输到电池模组上,加快了加热效率,且片状的铜排使得动力电池更加轻巧。

优选地,所述的铜排为矩形结构。

优选地,所述的导热块设置在所述的铜排的四周。

优选地,所述的铜排的侧边各设置有两个导热块。

优选地,所述的导热块为矩形结构。

优选地,所述的铜排的面积略大于所述的电池组的面积。

优选地,所述的导热块与所述的铜排的夹角为直角。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各电池模组中间设置片状的,具有多个孔的铜排,将加热装置散发出热量经铜排一点或多点导热传输到电池模组上,加快了加热效率,且片状的铜排使得动力电池更加轻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相邻两个电池模组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为第一电池模组;2为第二电池模组;3为第三电池模组;4为第一铜排;5为第二铜排;6为导热块;7为穿孔。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一种动力电池的导热结构,参照图1和图2,在第一实施例中,包括第一电池模组1,第二电池模组2和第三电池模组3,第一电池模组1与第二电池模组1之间设置有第一铜排2,第二电池模组2和第三电池模组3设置有第二铜排5,为了节省成本并减轻动力电池的整体重量,第一铜排4和第二铜排5都采用片状结构,且在该片状结构的铜排上设置有多个穿孔7,在第一铜排4和第二铜排5上均设置有导热块。导热块跟原电动汽车上的加热装置和BMS进行连接,由BMS控制加热装置对导热块的加热,当电池模组的气温过低时,BMS控制加热装置加热导热块,导热块将热量经铜排传导给电池模组,使电池模组的温度上升到工作温度,加快了加热效率。当BMS检测到电池模组温度已经达到工作温度时,则关闭加热装置,停止加热。在相邻电池模组间设置铜排,该铜排不仅可以起到两电池模组间的导电作用,铜排上的导热块还使得铜排具有导热作用。

基于第一实施例,在第二实施例中,为了容易制造并与电池模组相匹配,本实施例的第一铜排1和第二铜排2均设置为矩形结构。

基于第一实施例或第二实施例,在第三实施例中,为了方便与外部的加热装置连接,导热块6设置在铜排的四周。

基于第三实施例,在第四实施例中,第一铜排4和第二铜排5的一侧各设置有两个导热块6。

基于第一实施例或第二实施例,为了易于加工,在本实施例中,导热块6为矩形结构。

基于第五实施例,在第六实施例中,第一铜排4和第二铜排5的面积略大于电池模组的面积,面积小,热量集中。

基于第六实施例,在第七实施例中,导热块6与第一铜排4或第一铜排5的夹角均为直角,整体呈L型,节省空间。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