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双导热结构的电池模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86658阅读:206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双导热结构的电池模组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动力电池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具有双导热结构的电池模组。



背景技术:

由于电池本身的特性,在电池温度低于零度的情况下,从安全角度考虑,禁止给电池充电;这导致了应用电池作为动力能源的电动汽车在低温地区使用受到局限。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目前的电池厂家多采用加热装置在电池模组外部给整个电池模组加热,该方案虽然能够对电池模组进行加热,但是电池模组本身较重,再外加加热装置,增加了电池模组的重量;再者由于加热装置通常是设置在电池模组的封装壳体的外部,而电池模组通常由若干个电池单体组成;从封装壳体传导到电池单体上需要的时间较长,加热效率低,均匀性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双导热结构的电池模组,旨在改善电池模组内部的电池包的温度不均匀的问题,提高加热效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有双导热结构的电池模组,包括多个电池包和具有导热功能的固定杆,所述的相邻电池包之间设置有铜排;所述的铜排呈片状并分别设置有多个穿孔;所述的铜排上还设置有多个导热块;所述的电池包和铜排上设置有相对应的连接孔;所述的固定杆穿过所述的连接孔将多个电池包和铜排进行固定。该方案中的固定杆穿梭在整个电池模组中,将热量传递到电池单体内,导热块将热量经铜排一点或多点导热传输到各电池包上,固定杆从内之外进行导热,铜排从外到内进行导热,加快了加热效率,使得电池模组内的受热均匀。

优选地,所述的多个电池包中,位于顶部的电池包的上方还设置有绝缘板和汇流铜板。

优选地,所述的固定杆包括杆芯和导热管;所述的导热管包裹所述的杆芯。

优选地,所述的导热管为铜管。

优选地,所述的导热块设置在所述的铜排的四周。

优选地,所述的固定杆的直径略小于所述的连接孔的孔径。

优选地,所述的铜排的面积略大于所述的电池组的面积。

优选地,所述的导热块与所述的铜排的夹角为直角。

优选地,所述的电池包包括汇流镍片和箱体;所述的汇流镍片包括上汇流镍片和下汇流镍片;所述的箱体包括上盖、多个电芯和下盖;所述的电芯设置在所述的上盖和下盖之间;所述的上汇流镍片设置在所述的上盖的外侧面;所述的下汇流镍片设置在所述的下盖的外侧面。

优选地,所述的上盖与下盖上分别设置有多个用于固定电芯的固定槽。

本实用新型通过具有导热功能的固定杆将各个电池包进行连接,再在各电池包中间设置具有导热块的铜排,该固定杆穿梭在整个电池模组中,将热量传递到电池单体内,铜排将热量一点或多点导热传输到电池模组上,固定杆从内之外进行导热,铜排从外到内进行导热,提高了导热均匀性,加快了加热效率,且片状的铜排使得动力电池更加轻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电池模组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为第一电池包;2为第二电池包;3为铜排;4为穿孔;5为导热块;6为连接孔;7为固定杆;71为杆芯;72为导热管;8为汇流铜板;9为绝缘板;101为上盖;1011为第一固定脚;1012第一固定槽;102为电芯;103为下盖;1031为第二固定脚;1032为第二固定槽;111为上汇流镍片;下汇流镍片为112。

4为螺杆;41为导热管;11为下盖;111为第一固定脚;112为第一固定筒体;113为固定槽;12为上盖;121为第二固定脚;122为第二固定筒体;13为电芯;14为汇流镍片;141为固定片;15为汇流铜片;16为绝缘板。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一种具有双导热结构的电池模组,参照图1-图2,在第一实施例中,包括多个电池包,本实施例以2个包为例,分别为第一电池包1和第二电池包2,第一电池包1和第二电池包2内之间设置有铜排3,该铜排呈片状并分别设置有多个穿孔4,铜排上还设置有多个导热块5,第一电池包1、第二电池包2和铜排3上均设置有相对应的连接孔6,该电池模组上还包括具有导热功能的固定杆7,该固定杆7穿过连接孔6将第一电池包1、第二电池包2和铜排3进行固定。

固定杆7和铜排3上的导热块5均跟原电动汽车上的加热装置和BMS进行连接,由BMS控制加热装置对固定杆7和导热块5的加热,当电池模组的气温过低时,BMS控制加热装置加热,固定杆7将热量传递给电池模组内的电池单体,导热块将热量经铜排传导给电池模组,使电池模组的温度上升到工作温度,加快了加热效率。当BMS检测到电池模组温度已经达到工作温度时,则关闭加热装置,停止加热。固定杆7穿梭在整个电池包中,使得电池单体内部受热均匀,且在相邻电池模组间设置铜排3,该铜排不仅可以起到两电池模组间的导电作用,铜排3上的导热块5还使得铜排3具有导热作用。

本实施例通过具有导热功能的固定杆将各个电池包进行连接,再在各电池包中间设置具有导热块的铜排,该固定杆穿梭在整个电池模组中,将热量传递到电池单体内,铜排将热量一点或多点导热传输到电池包上,固定杆从内之外进行导热,铜排从外到内进行导热,提高了导热的均匀性,加快了加热效率,且片状的铜排使得动力电池更加轻巧。

基于第一实施例,在第二实施例中,在第一电池包1的上方还依次设置有汇流铜板8和绝缘板9。该汇流铜板8可以增强第一电池包1中的导电作用,绝缘板9将电池模组进行绝缘,避免漏电或触电事故。

基于第一实施例或第二实施例,在第三实施例中,固定杆7包括杆芯71和导热管72,导热管72包裹杆芯71,本实施例中具体公开了具有导热功能的固定杆的具体结构,具有导热功能的固定杆还可以是铜杆、铝杆、铁杆等金属杆。该实施例的固定杆结构实现方式简单,且在杆芯外部套设导热管,相比于直接用金属杆减少了导热材料的使用,从而降低了成本。

基于第一实施例,在第四实施例中,导热管72为铜管或陶瓷管,铜管的导热性能比较高,用铜管导热效率快;陶瓷管既可以导热又绝缘。

基于第一实施例,在第五实施例中,为了方便与外部的加热装置连接,导热块5设置在铜排的四周。

基于第一实施例,在第六实施例中,固定杆的直径略小于连接孔6的孔径,当固定杆与连接孔6接触得更接近,其导热效果更好。

基于第一实施例,在第七实施例中,铜排3的面积略大于电池包的面积,面积越小,热量越集中。

基于第七实施例,在第八实施例中,为了节省空间,本实施例将导热块5与铜排3之间的夹角设置为直角,整体呈L型。

基于第一实施例或第二实施例,在第九实施例中,第一电池包1或第二电池包2的结构具体为:包括箱体和汇流镍片;其中箱体包括上盖101、多个电芯102和下盖103;电芯102设置在上盖101和下盖103的中间;上盖101的内侧面四周设置有第一固定脚1011;下盖103内侧面的四周设置第二固定脚1031;第一固定脚1011与第二固定脚1031相互卡接,将上下盖固定,形成固定电芯102的箱体,上述公开了其中上下盖的一种卡接方式,还可以是卡扣式连接或是螺丝固定连接等。汇流镍片包括上汇流镍片111和下汇流镍片112;上汇流镍片111设置在上盖101的外侧面;下汇流镍片112设置在下盖103的外侧面。

基于第九实施例,在第十实施例中,上盖101设置有多个用于固定电芯93的第一固定槽1012;下盖103设置有多个用于固定电芯102的第二固定槽1032。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