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薄型电路保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020842阅读:197来源:国知局
一种薄型电路保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路保护装置,特别涉及一种应用于锂电池保护板和适配器的薄形电路保护装置。



背景技术:

计算机正朝着个性化、小型化方向发展,越来越多的超薄超小型笔记本电脑和平板电脑的问世,电池容量的增加,对锂电池保护板等电子元件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公告号为CN201120149915.0的一种薄型电路保护装置,包括双金属片、PTC电阻及上下电极,PTC电阻具有中空腔,双金属片置于中空腔中,上下电极分别贴附在PTC上下面并封装形成密闭结构,双金属片与上下电极的内表面同时紧密接触,并与PTC电阻并联连接,上下电极中一电极在对应中空腔的内表面中部形成导电部分,外围形成绝缘部分,另一电极的内表面中部形成绝缘部分,外围形成导电部分;双金属片呈翘曲状态,中部及边缘处设有触点,触点与上下电极导电部分分别接触,连入电路;或双金属片反向翘曲,触点与上下电极导电部分脱开。

虽然上述薄形电路保护装置能够通过双金属片自身的形变动作,实现电路断开或闭合的控制,结构简单,但是双金属片与PTC电阻之间必须要有间隙存在才能发生形变,因此双金属片在发生形变的过程中会发生侧向位移,长期如此,会导致双金属片错位严重,从而导致双金属片与电极抵触不稳定,造成接触不良。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薄形电路保护装置,其具有让双金属片不易错位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薄型电路保护装置,包括双金属片、PTC热敏电阻、上电极、下电极、导电部分和绝缘部分,所述PTC热敏电阻具有供双金属片放置的中空腔,所述下电极的内表面中部形成有绝缘部分,所述绝缘部分的中部设有固定柱,所述固定柱为绝缘柱,所述固定柱一端与导电部分抵触,另一端与绝缘部分抵触,所述双金属片上开设有对应固定柱的通孔。

通过上述方案,正常状态下,双金属片的顶部远离下电极设置,双金属片的顶部和两个侧边均与导电部分接触,电流由上电极经由双金属片和PTC热敏电阻流入到下电极,然后由下电极流出,且由于双金属片与上电极和下电极之间的接触电阻远小于PTC部件的室温电阻,电流主要从双金属片流过,当出现异常状态时,双金属片上产生大量的热,使得双金属片发生形变,从而使双金属片的两个侧边和顶部均脱离导电部分,在双金属片形变过程中,由于有固定柱的设置,双金属片会沿着固定柱逐渐形变,固定柱会对正在发生形变的双金属片限位,使双金属片不会发生左右位移,进而不易使双金属片错位。

进一步的,所述双金属片的边缘处设有触点一,所述双金属片朝向导电部分一侧的中部设有触点二,所述触点二上开设有供固定柱穿过的通孔二。

通过上述方案,设有触点一和触点二能够使双金属片较大程度的与导电部分接触,从而提高双金属片与导电部分的连接稳定性。

进一步的,所述通孔一、通孔二的直径均比固定柱的直径大0.1cm。

通过上述方案,由于双金属片在受热后会发生微小的膨胀,让通孔一、通孔二的直径均比固定柱的直径大0.1cm,既能够让双金属片较顺利的沿着固定柱形变,又不会由于与固定柱之间的间隙过大而减缓固定柱对双金属片的限位效果。

进一步的,所述导电部分和绝缘部分上均开设有供固定柱钳入的限位槽。

通过上述方案,开设有限位槽可以让固定柱的两端分别被导电部分和绝缘部分限位,使固定柱处于较稳定的状态。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柱内部设有密封的储水腔,所述储水腔内填充有水分。

通过上述方案,当中空腔内温度较高时,固定柱内的水分会抑制固定柱自身的温度升高,从而抑制固定柱受热膨胀,能够让双金属片较顺利的沿着固定柱形变。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通过固定柱的设置,可以让双金属片在形变过程中不易错位;

2、通过储水腔的设置,可以抑制固定柱的受热膨胀。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施例用于体现导电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施例用于体现限位槽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施例用于体现储水腔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双金属片;11、通孔一;2、PTC热敏电阻;21、中空腔;3、上电极;301、下电极;4、导电部分;401、绝缘部分;5、触点一;51、触点二;511、通孔二;6、固定柱;61、储水腔;7、限位槽。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一种薄型电路保护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有PTC热敏电阻2,在PTC热敏电阻2内部开设有中空腔21,且在PTC热敏电阻2的上下表面分别贴附有上电极3和下电极301,且上电机和下电极301与PTC热敏电阻2之间形成密封结构。

如图1所示,在中空腔21内设有双金属片1,双金属片1与上下电极301的内表面同时抵触,并与PTC热敏电阻2电并联连接。

如图2所示,上电极3、下电极301中,其中上电极3在对应中空腔21的内表面中部形成导电部分4,内表面的外围形成绝缘部分401,而下电极301在对应中空腔21的内表面中部形成绝缘部分401,而其内表外围形成导电部分4。

如图2所示,双金属片1朝向下电极301的一侧的边缘处设有触点一5,且在朝向导电部分4的一侧的中部设有触点二51。

如图2所示,在下电极301的绝缘部分401的中部设有固定柱6,固定柱6为绝缘柱,即固定柱6不导电,且固定柱6的一端与下电极301的绝缘部分401抵触,另一端与上电极3的导电部分4抵触。

如图2所示,在上电极3的导电部分4和下电极301的绝缘部分401上均开设有限位槽7,供固定柱6放置,可以让固定柱6处于较稳定的状态。

如图2所示,在双金属片1上开设有供固定柱6穿设的通孔一11,并同时在触点二51上开设有供固定柱6穿设的通孔二511,并使通孔一11和通孔二511的直径比固定柱6的直径大0.1cm。

如图3所示,在固定柱6的内部设有储水腔61,并在储水腔61捏填充有水分,固定柱6内的水分可以抑制固定柱6的温度上升,从而限制固定柱6的受热膨胀。

正常状态:双金属片1弯折,触点一5与下电极301的导电部分4紧密抵触,且触点二51与上电极3中部的导电部分4紧密抵触,此时电流由上电极3经由双金属片1和PTC热敏电阻2流入到下电极301,然后由下电极301流出,且由于双金属片1与上电极3和下电极301之间的接触电阻远小于PTC部件的室温电阻,电流主要从双金属片1流过,此时固定柱6穿设在双金属片1和触点二51上。

异常状态下:双金属片1上的电流会过大,导致双金属片1受热发生翘曲形变,使触点一5远离下电极301的导电部分4,且同时使触点二51远离上电极3的导电部分4,与下电极301的绝缘部分401抵触,在双金属片1形变的过程中,如果双金属片1要侧向位移,会与固定柱6抵触,而固定柱6不位移,则双金属片1会无法位移,而是沿着固定柱6开始形变,从而使双金属片1处于较稳定的状态。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