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锂电池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317167阅读:396来源:国知局
一种锂电池芯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锂电池芯。



背景技术: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各种智能化设备相继出现,为人们生活、工作等提高方便,而各种智能设备、非智能设备中均需要电池作为动力来源,通过电池实现了各种设备的移动式改变,通过电池能够储存清洁能源,减少环境污染,因此,电池给人们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对于诸多电池种类中的磷酸铁锂电池,其电池芯主要是依靠正负极片层叠布置,并通过隔膜隔离,极片与导电柱之间的连接需要将极片的端部折弯、焊接,使得现有的极片存在端部存在强度低、易折断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锂电池芯,极片的连接部与极片本体之间采用过渡圆角,有效增加导电面积以及强度。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锂电池芯,包括若干个正极片和若干个负极片,正极片和负极片依次交替层叠布置,且在正极片与负极片之间通过S形卷绕的隔膜隔离,在正极片与负极片堆叠并卷绕隔膜后形成的芯体外围缠绕裹设有所述的隔膜若干圈;所述的正极片或负极片均包括延伸出极片本体端部的连接部,且连接部偏离极片本体的所在端部中间位置布置,连接部靠近所述端部中间位置一侧与极片本体之间采用半径为35-70mm的过渡圆角a,连接部的另外一侧与极片本体之间采用半径为10-25mm的过渡圆角b;在正极片与负极片堆叠时,正极片的连接部与负极片的连接部相对布置。

优选地,所述的正极片采用铜材料制成,负极片采用铝材料制成。

优选地,所述的连接部靠近所述端部中间位置一侧与极片本体之间的过渡圆角a半径为35mm。

优选地,所述的连接部远离所述的端部中间位置一侧与极片本体之间的过渡圆角b半径为10mm。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的锂电池芯,通过将极片的连接部与极片本体之间采用圆角过渡连接,能够有效增加连接部与极片本体之间的连接强度,不易折弯,同时能够增加导电面积,在形成芯体后,正极片的连接部与负极的连接部相互隔离,互不影响。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锂电池芯主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锂电池芯断面结构简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正极片或负极片的主视图。

附图标记:201-极片本体,202-连接部,210-正极片,220-负极片,230-隔膜。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3,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锂电池芯,包括若干个正极片210和若干个负极片220,正极片210和负极片220依次交替层叠布置,且在正极片210与负极片220之间通过S形卷绕的隔膜230隔离,在正极片210与负极片220堆叠并卷绕隔膜230后形成的芯体外围缠绕裹设有所述的隔膜230若干圈。

正极片210或负极片220均包括延伸出极片本体201端部的连接部202,且连接部202偏离极片本体201的所在端部中间位置布置,连接部202靠近所述端部中间位置一侧与极片本体201之间采用半径为35-70mm的过渡圆角a,连接部202的另外一侧与极片本体201之间采用半径为10-25mm的过渡圆角b。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的连接部202靠近所述端部中间位置一侧与极片本体201之间的过渡圆角a半径为35mm。所述的连接部202远离所述的端部中间位置一侧与极片本体201之间的过渡圆角b半径为10mm。极片的连接部202与极片本体201的内侧采用半径较大的圆角进行过渡,外侧采用半径较小的圆角进行过渡,使得连接部202与极片本体201之间的强度较高,在进行折弯焊接时,也不容易断裂。

在正极片210与负极片220堆叠时,正极片210的连接部202与负极片220的连接部202相对布置,从而使得正极片210的连接部202位于一侧,负极片220的连接部202位于另一侧,中间保持较大的空间,互不影响。

正极片210采用铜材料制成,负极片220采用铝材料制成。

本实用新型的锂电池芯,在缠绕制作时,将正极片210和负极片220依次层叠放置,且放置的同时通过隔膜230呈S形缠绕隔离,并在缠绕时正极片210或负极片220的底部与隔膜230的端部之间具有较大的间隙,在极片层叠完后,将隔膜230缠绕整个芯体外围再缠绕若干圈,从而将整个芯体包裹固定,最终形成锂电池芯体。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