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串联式太阳能电池及其形成方法_4

文档序号:8382566阅读:来源:国知局
部相连接,同时设置第二导线组将位于太阳能电池阵列另一末端的电池组的第二电极与外部相连接。
[0125]以上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描述的本发明的串联式太阳能电池的形成方法。
[0126]第二实施例
[0127]以上对本发明实施例一的具有不同类型的太阳能电池单元的串联式太阳能电池进行了详细的描述,以下将仅就实施例二区别于实施例一的方面进行阐述,未描述的部分应当认为与实施例一采用了相似的结构和连接,不再赘述。
[0128]相对于实施例一,实施例二的主要区别在于,太阳能电池单元组中包括了多个太阳能电池单元,这些太阳能电池单元并列设置,为独立的电池单元,且类型相同。也就是说,在实施例二中,太阳能电池单元组中的多个太阳能电池单元为相同类型,相邻的太阳能电池单元组中的电池单元为不同类型。
[0129]首先,在步骤a,提供包含并列设置的N个太阳能电池单元组的太阳能电池阵列101,其中太阳能电池单元组中的太阳能电池单元包括两种类型,第2n-l个太阳能电池单元组中的太阳能电池单元为第一类型,第2n个太阳能电池单元组中的太阳能电池单元为第二类型,其中,I = <n < = [(N+l)/2]。
[0130]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参考图7 (a)所示,提供2个太阳能电池单元组100-1’、
100-2’,即N为2,每个太阳能电池单元组包括2个太阳能电池单元,即第I个太阳能电池单元组100-1’包括了并列的、独立的第一类型的太阳能电池单元101-1’、101-2’,第2个太阳能电池单元组100-2’包括了并列的、独立的第二类型的太阳能电池单元101-3’、101-4’。此处仅为示例,在其他实施例中,不同的太阳能电池单元组中还可以包括不同数量的太阳能电池单元。
[0131]而后,同实施例一中的步骤b至步骤e,参考图7 (a)-7 (c)所示,在太阳能电池阵列的两面覆盖连接每个太阳能电池单元的第一导线组201’和第二导线组202’,这样,在太阳能电池单元组的内部,电池单元之间形成了并联的结构。
[0132]而后,如图8 (a)-8 (c)所示,部分截断第一导线组201’和第二导线组202’,这样使得相间隔的太阳能电池单元组的每一个,其第一电极与其一侧的太阳能电池单元组的第二电极被所述第一导线组覆盖并连接且其第一电极与其另一侧的太阳能电池单元组的第二电极不被所述第一导线组连接,其第二电极与其该另一侧的太阳能电池单元组的第一电极被所述第二导线组覆盖并连接且其第二电极与其该一侧的太阳能电池单元组的第一电极不被所述第二导线组连接。这样,在太阳能电池单元组间形成串联结构。
[0133]而后,可以进行烘干导电材料连接等步骤,同实施例一。至此,形成了本发明实施例二的并联后再串联的太阳能电池结构。
[0134]以上针对第一、第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串联式太阳能电池的形成方法进行了详细的描述,此外,本发明还提供了根据上述的实施例所获得的太阳能电池,包括:太阳能电池阵列,包括并列设置的N个太阳能电池单元组,每个太阳能电池单元组包括一个独立的或多个并列设置的独立的且类型相同的太阳能电池单元;
[0135]第一导线组,设置在所述太阳能电池阵列的上表面;
[0136]第二导线组,设置在所述太阳能电池阵列的下表面并与所述第一导线组间隔设置;
[0137]所述太阳能电池单元包括:第一类型的太阳能电池单元和第二类型的太阳能电池单元,所述第一类型的太阳能电池单元包括:第一半导体层、位于下面的第二半导体层,分别位于第一半导体层上表面、以及第二半导体层下表面的第一、第二电极,所述第二类型的太阳能电池单元包括:第一半导体层、位于上面的第二半导体层,分别位于第一半导体层下表面以及第二半导体层上表面的第一、第二电极。
[0138]其中,对于相邻的太阳能电池单元组,其类型不同,对于相间隔的太阳能电池单元组的每一个,其第一电极与其一侧的太阳能电池单元组的第二电极被所述第一导线组覆盖并连接且其第一电极与其另一侧的太阳能电池单元组的第二电极不被所述第一导线组连接,其第二电极与其该另一侧的太阳能电池单元组的第一电极被所述第二导线组覆盖并连接且其第二电极与其该一侧的太阳能电池单元组的第一电极不被所述第二导线组连接。
[0139]可选择地,根据需要,所述导电材料可以覆盖整个所述第一导线组和第二导线组的内表面或者所述导电材料仅覆盖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通过部分的第一导线组和第二导线组的内表面。
[0140]更优地,所述第一电极、第二电极还具有用于提高与第一导线组和第二导线组接触部分的接触面积的键合板。更优地,所述太阳能电池单元的侧壁上还具有绝缘侧墙。所述太阳能电池单元上下表面还具有绝缘层,所述绝缘层覆盖第一电极之外的第一半导体层的表面以及第二电极之外的第二半导体层的表面。更优地,第2n-l个太阳能电池单元组中的太阳能电池单元所产生的电流与第2n个太阳能电池单元组中的太阳能电池单元所产生的电流大致相等,I = <n < = [(N+l)/2]。
[0141 ] 对于上述串联太阳能电池,还可以进一步包括电池胶膜,所述电池胶膜包裹所述串联式太阳能电池且存在于所述太阳能电池单元之间的间隙。
[0142]第三实施例
[0143]以上对本发明实施例一的具有不同类型的太阳能电池单元的串联式太阳能电池进行了详细的描述,以下将仅就实施例三区别于实施例一的方面进行阐述,未描述的部分应当认为与实施例一采用了相似的结构和连接,不再赘述。
[0144]下面将根据附图描述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在第三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的区别在于在步骤b中提供第一支撑栅组和第一导线组,其中第一支撑栅组包括两条非导电材料的第一支撑栅,第一导线组包括两条第一导线,在步骤d中提供第二支撑栅组和第二导线组,其中第二支撑栅组包括两条非导电材料的第二支撑栅,第二导线组包括两条第二导线,
[0145]具体来说,参见图9 (a)、(b),在步骤a,提供包含并列设置的N个太阳能电池单元组的太阳能电池阵列101,其中太阳能电池单元包括两种类型,第2n-l个太阳能电池单元101-1,101-3为第一类型,第2n个太阳能电池单元101-2,101-4为第二类型,其中,,I = <n< =[(N+1)/2]。
[0146]在本实施例中,每个太阳能电池单元组中包括一个独立的太阳能电池单元,N为4,即提供4个太阳能电池单元101-1...101-4,每个电池单元组仅包括一个太阳能电池单元101-1…101-4,第1,3个太阳能电池单元101-1,101-3为第一类型,第2,4个太阳能电池单元101-2,101-4为第二类型。所述第一类型的太阳能电池单元包括:第一半导体层、位于下面的第二半导体层,位于第一半导体层上表面的第一电极102-1...102-4和位于第二半导体层下表面的第二电极103-1...103-4,所述第二类型的太阳能电池单元包括:第一半导体层、位于上面的第二半导体层,位于第一半导体层下表面的第一电极102-1...102-4和位于第二半导体层上表面的第二电极103-1...103-4。在所述第一、第二电极的两端形成用于提高与连接材料接触部分的接触面积的键合板。在另一实施例中,还在所述太阳能电池单元侧壁形成绝缘侧墙(未示出)。
[0147]在步骤b、d,如图10 (a)、(b)、(c)、(d)所示,提供支撑栅和导线,包括非导电材料301-1、基本波浪形状的第一导线401以及覆盖在导线组上的导电材料。所述非导电材料的材质可以例如玻璃、PET、PVC、橡胶和有机玻璃等,厚度优选为100微米到5毫米。
[0148]在步骤c、e中,如图11、12 (a) - (c)所示,将所述两条第一支撑栅和第一导线的组合设置在太阳能电池阵列上表面,位于太阳能电池阵列上表面的两侧,所述第一导线覆盖导电材料的内表面与所述太阳能电池单元的电极连接。翻转所述太阳能电池阵列,将所述太阳能电池阵列未覆盖第一导线组的一面设置在与第一支撑栅和第一导线相同的两条第二支撑栅和第二导线上,在所述第二导线的内表面覆盖导电材料,所述第二导线覆盖导电材料的表面与所述太阳能电池单元的电极连接。这样基本波浪形状的第一/第二导线组的波峰部分可以突出于第一/第二支撑栅边缘以便与所述电极相接触。在电极上设置有键合板的情况下,所述波峰部分与键合板相连接。
[0149]在步骤f中,如图12 (a)- (C)所示,部分截断所述第一、第二导线组,以使对于相间隔的太阳能电池单元组的每一个,其第一电极与其一侧的太阳能电池单元组的第二电极被所述第一导线组覆盖并连接且其第一电极与其另一侧的太阳能电池单元组的第二电极不被所述第一导线组连接,其第二电极与其该另一侧的太阳能电池单元组的第一电极被所述第二导线组覆盖并连接且其第二电极与其该一侧的太阳能电池单元组的第一电极不被所述第二导线组连接。
[0150]可选地,在步骤f中,烘干所述导电胶和对所述太阳能电池结构进行退火。
[0151]可选地,在所述步骤b和d还包括图案化所述导电胶的步骤,以使所述导电胶覆盖在与所述太阳能电池单元的第一、
当前第4页1 2 3 4 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