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串联式太阳能电池及其形成方法_5

文档序号:8382566阅读:来源:国知局
第二电极接触的部分。
[0152]可选地,在所述步骤a中,在所述非导电材料表面添加电池胶膜。
[0153]当然,所述截断导线的步骤可以在导线设置到支撑栅之后进行,也可以在支撑栅放置到太阳能电池阵列后进行。
[0154]本实施例中以及图示中均以太阳能电池组中包括一个独立的太阳能电池为例进行说明,当然,每个所述太阳能电池组中还可以包括其他数量的独立的太阳能电池单元。
[0155]以上针对第三实施例对本发明的串联式太阳能电池的形成方法进行了详细的描述,此外,本发明还提供了根据上述的实施例所获得的太阳能电池,包括:
[0156]太阳能电池阵列,包括并列设置的N个太阳能电池单元组,每个太阳能电池单元组包括一个独立的或多个并列设置的独立的且类型相同的太阳能电池单元;
[0157]第一支撑栅组,所述第一支撑栅组包括一条或多条非导电材料形成的第一支撑栅,所述支撑栅设置在太阳能电池阵列上表面;
[0158]第一导线组,所述第一导线组包括与第一支撑栅数目相对应的、截断的第一导线,每条所述支撑栅上表面设置一条第一导线;
[0159]第二支撑栅组,所述第二支撑栅组包括一条或多条非导电材料形成的第二支撑栅,所述支撑栅设置在太阳能电池阵列下表面;
[0160]第二导线组,所述第二导线组包括与第二支撑栅数目相对应的、截断的第二导线,每条所述支撑栅下表面设置一条第二导线;
[0161]所述太阳能电池单元包括:第一类型的太阳能电池单元和第二类型的太阳能电池单元,所述第一类型的太阳能电池单元包括:第一半导体层、位于下面的第二半导体层,分别位于第一半导体层上表面、以及第二半导体层下表面的第一、第二电极,其中所述第二类型的太阳能电池单元包括:第一半导体层、位于上面的第二半导体层,分别位于第一半导体层下表面以及第二半导体层上表面的第一、第二电极;
[0162]其中,对于相邻的太阳能电池单元组,其类型不同,对于相间隔的太阳能电池单元组的每一个,其第一电极与其一侧的太阳能电池单元组的第二电极被所述第一导线组覆盖并连接且其第一电极与其另一侧的太阳能电池单元组的第二电极不被所述第一导线组连接,其第二电极与其该另一侧的太阳能电池单元组的第一电极被所述第二导线组覆盖并连接且其第二电极与其该一侧的太阳能电池单元组的第一电极不被所述第二导线组连接。
[0163]可选择地,根据需要,所述导电材料可以覆盖整个所述第一导线组和第二导线组的内表面或者所述导电材料仅覆盖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通过部分的第一导线组和第二导线组的内表面。
[0164]可选地,每个太阳能电池组所产生的总电流大致相等。
[0165]更优地,所述太阳能电池单元的侧壁上还具有绝缘侧墙。
[0166]更优地,所述太阳能电池单元上下表面还具有绝缘层,所述绝缘层覆盖第一电极之外的第一半导体层的表面以及第二电极之外的第二半导体层的表面。
[0167]更优地,第2n_l个太阳能电池单元组中的太阳能电池单元所产生的电流与第2n个太阳能电池单元组中的太阳能电池单元所产生的电流大致相等,I = <n < = [(N+l)/2]。
[0168]更优地,所述第一导线组在所述支撑栅上表面呈基本波浪形状,波峰部分突出于第一支撑栅边缘以便与所述电极相接触;所述第二导线组在所述支撑栅下表面呈基本波浪形状,波峰部分突出于第二支撑栅边缘以便与所述电极相接触。所述波峰部分与键合板相连接。
[0169]更优地,其中第一支撑栅组包括两个第一支撑栅,分别位于太阳能电池阵列上表面的两侧且置于所述电池单元的电极之外,与每个所述电池单元相接触。
[0170]更优地,其中第二支撑栅组包括两个第二支撑栅,分别位于太阳能电池阵列下表面的两侧且置于所述电池单元的电极之外,与每个所述电池单元相接触。
[0171 ] 对于上述串联太阳能电池,还可以进一步包括电池胶膜,所述电池胶膜包裹所述串联式太阳能电池且存在于所述太阳能电池单元之间的间隙。
[0172]在本发明中,每个太阳能电池组可以包括相同或不同数量的太阳能电池单元。
[0173]与现有的太阳能电池结构不同,本发明的太阳能电池阵列中的各个太阳能电池单元是独立的,从而可以根据需要方便地配置太阳能电池的面积。而且对现有的太阳能电池片进行总线加工的工艺中,是采用丝网印刷的技术,由于电池片是一体式结构,因此位于一面的导电材料不会由于印刷而透过到另一面。但是这种技术不能够应用于本发明,本发明的电池单元是独立的,丝网印刷会导致太阳能电池单元一面的导电材料在印刷时透过到另一面从而使太阳能电池的性能受到影响。而利用本发明的形成太阳能电池的连接材料总线的方法,可以避免上述情况的发生,同时在不影响太阳能电池性能的前提下使太阳能电池更容易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配置、降低了制造成本。
[0174]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主权项】
1.一种串联式太阳能电池,包括: 太阳能电池阵列,包括并列设置的N个太阳能电池单元组,每个太阳能电池单元组包括一个独立的或多个并列设置的独立的且类型相同的太阳能电池单元; 第一导线组,设置在所述太阳能电池阵列的上表面,所述第一导线组包括一条或多条截断的第一导线; 第二导线组,设置在所述太阳能电池阵列的下表面并与所述第一导线组间隔设置,所述第二导线组包括一条或多条截断的第二导线; 所述太阳能电池单元包括:第一类型的太阳能电池单元和第二类型的太阳能电池单元,所述第一类型的太阳能电池单元包括:第一半导体层、位于下面的第二半导体层,分别位于第一半导体层上表面、以及第二半导体层下表面的第一、第二电极,所述第二类型的太阳能电池单元包括:第一半导体层、位于上面的第二半导体层,分别位于第一半导体层下表面以及第二半导体层上表面的第一、第二电极; 其中,对于相邻的太阳能电池单元组,其类型不同,对于相间隔的太阳能电池单元组的每一个,其第一电极与其一侧的太阳能电池单元组的第二电极被所述第一导线组覆盖并连接且其第一电极与其另一侧的太阳能电池单元组的第二电极不被所述第一导线组连接,其第二电极与其该另一侧的太阳能电池单元组的第一电极被所述第二导线组覆盖并连接且其第二电极与其该一侧的太阳能电池单元组的第一电极不被所述第二导线组连接。
2.一种串联式太阳能电池,包括: 太阳能电池阵列,包括并列设置的N个太阳能电池单元组,每个太阳能电池单元组包括一个独立的或多个并列设置的独立的且类型相同的太阳能电池单元; 第一支撑栅组,所述第一支撑栅组包括一条或多条非导电材料形成的第一支撑栅,所述支撑栅设置在太阳能电池阵列上表面; 第一导线组,所述第一导线组包括与第一支撑栅数目相对应的、截断的第一导线,每条所述支撑栅上表面设置一条第一导线; 第二支撑栅组,所述第二支撑栅组包括一条或多条非导电材料形成的第二支撑栅,所述支撑栅设置在太阳能电池阵列下表面; 第二导线组,所述第二导线组包括与第二支撑栅数目相对应的、截断的第二导线,每条所述支撑栅下表面设置一条第二导线; 所述太阳能电池单元包括:第一类型的太阳能电池单元和第二类型的太阳能电池单元,所述第一类型的太阳能电池单元包括:第一半导体层、位于下面的第二半导体层,分别位于第一半导体层上表面、以及第二半导体层下表面的第一、第二电极,其中所述第二类型的太阳能电池单元包括:第一半导体层、位于上面的第二半导体层,分别位于第一半导体层下表面以及第二半导体层上表面的第一、第二电极; 其中,对于相邻的太阳能电池单元组,其类型不同,对于相间隔的太阳能电池单元组的每一个,其第一电极与其一侧的太阳能电池单元组的第二电极被所述第一导线组覆盖并连接且其第一电极与其另一侧的太阳能电池单元组的第二电极不被所述第一导线组连接,其第二电极与其该另一侧的太阳能电池单元组的第一电极被所述第二导线组覆盖并连接且其第二电极与其该一侧的太阳能电池单元组的第一电极不被所述第二导线组连接。
【专利摘要】一种串联式太阳能电池及其形成方法,涉及太阳能电池阵列,包括并列设置的N个太阳能电池单元组,第一导线组,设置在所述太阳能电池阵列的上表面;第二导线组,设置在所述太阳能电池阵列的下表面并与所述第一导线组间隔设置;对于相间隔的太阳能电池单元组的每一个,其第一电极与其一侧的太阳能电池单元组的第二电极被所述第一导线组覆盖并连接且其第一电极与其另一侧的太阳能电池单元组的第二电极不被所述第一导线组连接,其第二电极与其该另一侧的太阳能电池单元组的第一电极被所述第二导线组覆盖并连接且其第二电极与其该一侧的太阳能电池单元组的第一电极不被所述第二导线组连接。
【IPC分类】H01L31-05, H01L31-18
【公开号】CN104701402
【申请号】CN201310664717
【发明人】朱慧珑
【申请人】聚日(苏州)科技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6月10日
【申请日】2013年12月9日
当前第5页1 2 3 4 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