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有机发光器件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_2

文档序号:8382622阅读:来源:国知局
等离子体对其进行处理。
[0化7]S2 ;通过旋涂法,在第一电极2上依次形成空穴注入层3、空穴传输层4及第一渗 杂层5 ;
[0化引 具体来说,首先在第一电极2上旋涂化ly(3, 4-eth^enedio巧thio地ene) :P oly(styrenesulfonate)简称阳D0T:PSS(3, 4-己締二氧唾吩的聚合物;聚苯己締横酸 钢),形成空穴注入层3,空穴注入层3的厚度约为20nm;然后在空穴注入层3上旋涂 化lyvinylcarbazole简称PVK(聚己締基巧挫),形成空穴传输层4,空穴传输层4的厚度 约为20nm;进一步地,在空穴传输层上旋涂形成第一渗杂层5,而第一渗杂5的渗杂主体为 polyfluorene(聚巧),第一渗杂层 5 的渗杂客体为Tris(2-phenylpyridine)iridium(III) 简称Ir(ppy) 3 (S(2-苯基化晚)合银(III)),第一渗杂层5的厚度约为60皿。
[0化9] S3;通过真空热蒸锻的方式,在第一渗杂层5上沉积辅助层6;
[0060] 具体来说,将上述处理过的基片置于蒸锻腔室内,待真空度低于5X10-4化后, 通过真空热蒸锻的方式,沉积2-methy;L-9,l〇-bis(naphthalen-2-;yl)ant虹acene简称 MADN(2-甲基-9, 10-双(蒙-2-基)慈),形成辅助层6,辅助层6的厚度约为2皿。
[0061] S4 ;通过真空热蒸锻的方式,在辅助层6上依次沉积第二渗杂层7、电子传输层8、 电子注入层9及第二电极10。
[0062] 具体来说,通过真空热蒸锻的方式,在辅助层6上沉积形成第二渗杂 层7,第二渗杂层7为藍光共通层,其渗杂主体为MAND,渗杂客体为藍色巧光材料 l-4-di-[4-饥N-di地en}d)amino]sty巧 1-benzene简称DSA-Ph,渗杂客体的浓度约为 5%,第二渗杂层7的厚度约为18皿;接着在第二渗杂层7上沉积4, 7-Diphen^-l,10-phe nant虹oline(4, 7-二苯基-1, 10-菲罗咐)简称化hen,形成电子传输层8,电子传输层8的 厚度约为20nm;在电子传输层8上沉积LiF(氣化裡),形成电子注入层9,电子注入层9的 厚度约为1皿;在电子注入层上A1 (侣),形成第二电极10,第二电极10的厚度约为120皿。 [006引在上述真空热蒸锻过程中,除A1使用金属阴极掩膜版(metalmask)刻蚀且蒸发 速率为0. 3nm/s外,其余各层均使用开放掩膜版(openmask)刻蚀且蒸发速率为0.Inm/s; 器件的发光面积为2mmX2mm。
[0064]为了体现本发明实施例1的技术效果,下面说明了一对比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有机 发光器件的制作方法:
[00化]参照图1,该对比实施例所制备的器件包括依次层叠的包括透明IT0阳极玻璃基 底、空穴注入层、空穴传输层、第一渗杂层/有机发光层、第二渗杂层/藍光共通层、电子传 输层、电子注入层和第二电极/阴极,制备方法如下:
[0066] 该实施例中,IT0玻璃基底为带有氧化铜锡薄膜的透明玻璃,第一电极为口0, 其层厚度约为 7〇nm,空穴注入层为F*〇ly(3, 4-eth}denedio;sythio地ene) :poly(styre nesulfonate)简称阳D0T:PSS,空穴传输层为化lyvinylcarbazole简称PVK,第一渗 杂层/绿光发光层渗杂主体为polyfluorene,第一渗杂层/绿光发光层渗杂客体为 Tris(2-phenylpyridine)iridium(ni)简称Ir(ppy) 3,第二渗杂层/藍光发光层渗杂主体 为 2-methy]_-9,l〇-bis(naphthalen-2-;yl)ant虹acene简称MAND,第二渗杂层 / 藍光共通层 渗杂客体为l-4-di-[4-饥N-di地en}d)amino]sty巧1-benzene简称DSA-Ph,电子传输层 为4, 7-Dipheny;L-l, 10-phenant虹oline简称化hen,电子注入层为LiF,第二电极/阴极为 Alo
[0067] 将上述带有IT0 (其面电阻<300 / □)的透明玻璃基底,经过光刻形成IT0图案 电极,然后依次将IT0玻璃基底在去离子水、丙酬、和无水己醇中超声环境中清洗,结束后 用N2吹干并进行02plasma(等离子体)的处理。然后依次在IT0上依次旋涂空穴注入层 阳DOT:PSS(20nm)、空穴传输层PVK(20nm)及第一渗杂层polyfluorene:Ir(卵y) 3 (60nm)。 最后将处理好的基片置于蒸锻腔室中,待真空度低于5X10-4化后,通过真空热蒸锻 的方式,依次沉积第二渗杂层/藍光共通层MAND:DSA-Ph(5 % ) (20nm),电子传输层 化hen(20nm),电子注入层LiF(lnm),第二电极/阴极A1 (120nm)。上述蒸锻过程中,除A1 使用金属阴极掩膜版(metalmask)且蒸发速率为0. 3nm/s外,其余各层均使用开放掩膜版 (openmask)且蒸发速率为0.Inm/s;器件的发光面积为2mmX2mm。
[0068] 对上述实施例1和对比实施例进行测试,可得到如表1所示的实施例1的技术效 果和对比实施例的技术效果的对比结果如下:
[0069] 表1实施例1的技术效果 [00701
【主权项】
1. 一种有机发光器件,包括:第一电极、第二电极以及有机功能层,其特征在于: 所述有机功能层包括通过第一制程制备的第一掺杂层,通过第二制程制备的第二掺杂 层,以及形成于所述第一掺杂层和所述第二掺杂层之间的辅助层。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发光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层的材料与所述第二 掺杂层的主体材料相同,所述辅助层用于改善所述第一掺杂层的性能。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发光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层的电子迀移率大于 IXKT4m2A. S0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发光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层的厚度为Inm至 5nm〇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发光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层通过第二制程制备 而成。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发光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掺杂层包括有机发光 层,所述第二掺杂层包括蓝光共通层。
7.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发光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制程为旋涂法、刮涂 法、电喷涂布法、狭缝式涂布法、条状涂布法、浸沾式涂布法、滚筒式涂布法、喷墨印刷法、喷 嘴印刷法及凸板印刷法中的任意一种。
8.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发光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制程为真空热蒸镀、有 机气相沉积、激光感应热成像及辐射诱发升华转印中的任意一种。
9.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发光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功能层还包括:空穴注 入层、空穴传输层、电子传输层及电子注入层。
10. -种有机发光器件的制作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在基板上依次形成第一电极、有机 功能层及第二电极,其特征在于: 形成所述有机功能层包括:通过第一制程制备第一掺杂层,在所述第一掺杂层上形成 辅助层,在所述辅助层上通过第二制程制备第二掺杂层。
11. 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层的材料与所述第二掺杂层 的主体材料相同,所述辅助层用于改善所述第一掺杂层的性能。
12. 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形成所述辅助层包括:通过第二制程制 备所述辅助层。
13. 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掺杂层包括有机发光层,所述 第二掺杂层包括蓝光共通层。
14. 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制程为旋涂法、刮涂法、电喷 涂布法、狭缝式涂布法、条状涂布法、浸沾式涂布法、滚筒式涂布法、喷墨印刷法、喷嘴印刷 法及凸板印刷法中的任意一种。
15. 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制程为真空热蒸镀、有机气相 沉积、激光感应热成像及辐射诱发升华转印中的任意一种。
16. 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形成所述有机功能层还包括:在所述第 一电极上形成空穴注入层,在所述空穴注入层上形成空穴传输层,在所述第二掺杂层上形 成电子传输层,在所述电子传输层上形成电子注入层。
17. -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有机发光器件。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有机发光器件,包括:第一电极、第二电极以及有机功能层,所述有机功能层包括通过第一制程制备的第一掺杂层,通过第二制程制备的第二掺杂层,以及形成于所述第一掺杂层和所述第二掺杂层之间的辅助层,所述辅助层用于改善所述第一掺杂层的性能。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有机发光器件的制作方法。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包括上述有机发光器件的显示装置。本发明能够解决不良异质介面的问题,进而改善OLED寿命、降低操作电压及提升效率。
【IPC分类】H01L51-56, H01L51-52, H01L51-50
【公开号】CN104701458
【申请号】CN201510130819
【发明人】闫光, 廖金龙
【申请人】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6月10日
【申请日】2015年3月24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