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冷却的装置的制造方法_2

文档序号:8417628阅读:来源:国知局
却垫10例如在具有较小的弯曲半径的矩形的线圈体中布置在扼流圈的线圈体或者确定的绕组层的平坦的或者轻微弯曲的面上-在此并未示出。
[0018]为了实现冷却垫10的尽可能高效的冷却功率,必须确保流体均匀地流过冷却垫10。为此,冷却垫10具有用于引导流体的管路4的一种结构,其部分地在垫子10的第一和第二表面1,2上延伸。在垫子10中设置有开口 5,出于简明的原因在附图中也仅仅以标号标识出其中一对,经由这些开口,管路4的各个子区域彼此连接。通过这些开口 5,流体能够从布置在垫子10的第一表面I上的管路4中流动到布置在垫子10的第二表面2上的管路4中,并且反之亦然。
[0019]当管路作为投影在容纳其的冷却垫面上观察时,在附图中能够看到管路4的蜂窝状结构。在附图中示出的实施例中,管路4为规则的六边形。因为管路4的单独的子区域布置在垫子10的不同表面I和2上,因此由切断的管路形成的相邻的角结点6形成Y型结构,其从垫子10的相应的表面1,2中伸出。在此,形成六边形的角结点6的相邻的Y型结构分别交替地布置在垫子10的表面1,2中的一个上。由此在垫子10的相应的表面1,2上产生留空或者无管路的区域,其能够在扼流圈的各个绕组层之间或者在绕组层和线圈铁心之间对垫子10进行浇铸。通过这种特殊的布置,在利用浇铸材料进行浇铸时极大地减小或者避免了气态夹杂的形成。气态夹杂产生消极影响,因为其是热绝缘体并且由此限制了垫子10与扼流圈的待冷却的部件的优选有利的热连接。
[0020]在此指出,管路4的蜂窝形-六边形-的布置产生了机械上的特别优选的效果,并且此外能够使得流过管路4的流体均匀地穿流垫子10。由此提高了冷却功率。
[0021]此外,能够将间距保持件3引入到垫子10的Y型结构的由管路4留出的区域中,由此能够吸收在扼流圈的缠绕过程中产生的机械压力,并且由此能够预防垫子10以及管路4的机械变形。通过这种方式确保了管路4不会折断,并且因此流体能够均匀地流入到垫子10的所有区域中。
[0022]在另外的-在此没有进一步示出的-实施方式中,管路4的布置例如是正方形的,其中,由此在角结点6中形成L型结构,其与在管路4的六边形布置中描述的Y型结构一样具有类似的优点。此外,管路4的布置能够是任意形式的多边形,但是其也能够具有另外的例如弯曲的形状。在此优选的实施方式具有偶数的角结点数-在此为六个_,其中,由此相邻的角结点6能够交替地布置在垫子10的表面I或者另外的表面2上。由此获得的优点已经如上所描述,并且涉及到通过冷却垫10的预设的留空区域对具有扼流圈的待冷却部件的垫子10的均匀的浇铸。
[0023]用于垫子10和管路4的材料优选是弹性的合成材料,因为该材料具有较小的重量,允许简单地制造用于冷却的装置,并且是廉价的。此外,合成材料中的多个也是电绝缘体,其中,由此最小化了由于交流电压而出现的扼流圈的电力条件的损耗。弹性的合成材料的另外的优点在于其这样的特性,即其能够变形,而不会出现损坏。由此极大地有利于冷却垫10在扼流圈中的安装和确定的布置。
[0024]具有这样的用于冷却的装置的扼流圈具有比传统的扼流圈更加紧凑的结构形式,其能够廉价地制造并且尤其能够廉价地运行。
【主权项】
1.一种用于冷却的装置、尤其是用于变压器的线圈,包括: 带有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1,2)的基本上平坦的垫子(10),在所述垫子的两个表面(L2)上设置有用于引导流体的管路(4),所述管路通过设置在所述垫子(10)中的开口(5)彼此连接,通过所述开口,所述流体能从布置在所述垫子(10)上的所述第一表面(I)上的所述管路⑷引入到布置在所述垫子(10)的所述第二表面(2)上的所述管路⑷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用于引导流体的所述管路(4)的结构尤其对应于规则的多边形。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边形具有偶数的角结点数(6)。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分别在相邻的所述角结点(6)处相遇的用于引导流体的所述管路⑷基本上在所述垫子(10)的相同的表面(1,2)上延伸经过所述管路的长度的一半。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垫子(10)中设置的所述开口(5)布置在用于引导流体的所述管路(4)的长度的中间。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用于引导流体的所述管路(4)和因此设置的所述垫子(10)能由弹性的合成材料制成。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间距保持件(3)能够引入到由用于引导流体的所述管路(4)所空出的面中。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冷却的装置、尤其是用于变压器的线圈,包括:带有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1,2)的基本上平坦的垫子(10),在其两个表面(1,2)上设置有用于引导流体的管路(4),这些管路通过设置在垫子(10)中的开口(5)彼此连接,通过这些开口,流体能从布置在垫子(10)的第一表面(1)上的管路(4)引入到布置在垫子(10)的第二表面(2)上的管路(4)中。通过使用这样的装置,使扼流圈实现高的冷却效率,并且由此能够在降低制造成本的同时实现具有较小重量的紧凑的构造形式。
【IPC分类】H01F27-10, H01F27-32
【公开号】CN104737247
【申请号】CN201380050480
【发明人】因戈尔夫·霍夫曼, 诺贝特·胡贝尔, 斯特凡·伊皮施, 约亨·舍费尔, 洛塔尔·舍恩, 斯特凡·施托克尔
【申请人】西门子公司
【公开日】2015年6月24日
【申请日】2013年9月10日
【公告号】DE102012217607A1, WO2014048726A1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