蓄电器件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8491829阅读:来源:国知局
041]电解质保持层13具有第I电解质保持层13a和第2电解质保持层13b。第I电解质保持层13a配置在第I内部电极11的第2内部电极12侧的表面上。即,第I电解质保持层13a配置在第I活性物质层Ilb上。另一方面,第2电解质保持层13b配置在第2内部电极12的第I内部电极11侧的表面上。即,第2电解质保持层13b配置在第2活性物质层12b上。第2电解质保持层13b与第I电解质保持层13a相接。
[0042]由上述电解质保持层13和第I以及第2内部电极11、12构成I个蓄电单元15。在本实施方式中,蓄电器件I具备沿厚度方向T层叠的多个蓄电单元15。在厚度方向T上相邻的蓄电单元15通过粘着层17被粘着。
[0043]在多个蓄电单元15的层叠体的上表面上配置第I表层16a。在多个蓄电单元15的层叠体的下表面上配置第2表层16b。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设置多个蓄电单元15,因此,第I表层16a设置在位于最上表面侧的蓄电单元15的第I内部电极11的和第I电解质保持层13a相反一侧的表面上。第2表层16b设置在位于最下表面侧的蓄电单元15的第2内部电极12的和第2电解质保持层13b相反一侧的表面上。在位于最上表面侧的蓄电单元15的第2内部电极12的和第2电解质保持层13b相反一侧的表面与第2表层16b间设置至少I个蓄电单元15。第I以及第2表层16a、16b分别通过粘着层17粘着在蓄电单元15ο
[0044]如图2所示那样,在第I端面1e上设置第I外部电极18。第I外部电极18与第I内部电极11电连接。另外,在实施方式中,第I外部电极18位于从第I端面1e上起直至第I以及第2主面10a、10b、和第I以及第2侧面10c、10d上。
[0045]在第2端面1f上设置第2外部电极19。第2外部电极19与第2内部电极12电连接。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第2外部电极19位于从第2端面1f上起直至第I以及第2主面10a、10b、和第I以及第2侧面1cUOd上。
[0046]第I以及第2外部电极18、19分别例如能由铝、铜等的至少一种金属构成。
[0047]在各蓄电单元15设置第I粘着构件21和第2粘着构件22。通过这些第I以及第2粘着构件21、22而使蓄电单元15 —体化。
[0048]第I粘着构件21设置在长度方向L上比第2内部电极12更靠近第I端面1e侧的位置。第I粘着构件21的位于长度方向L上比第2内部电极12更靠近第I端面1e侧的位置的部分配置在第I集电体Ila与第2表层16b之间。在除了位于最下方的蓄电单元15以外的蓄电单元15,第I粘着构件21的位于长度方向L上比第2内部电极12更靠近第I端面1e侧的位置的部分,配置在第I集电体Ila与位于该蓄电单元15的下方的蓄电单元15之间。另外,第I粘着构件21还设置在宽度方向W上的第2内部电极12以及第2电解质保持层13b的两侧。
[0049]第2粘着构件22设置在长度方向L上比第I内部电极11更靠近第2端面1f侧的位置。第2粘着构件22的位于长度方向L上比第I内部电极11更靠近第2端面1f侧的位置的部分配置在第2集电体12a与第I表层16a之间。在除了位于最上方的蓄电单元15以外的蓄电单元15,第2粘着构件22的位于长度方向L上比第I内部电极11更靠近第2端面1f侧的位置的部分,配置在第2集电体12a与位于该蓄电单元15的上方的蓄电单元15之间。
[0050]另外,第2粘着构件22也设置在宽度方向W上的第I内部电极11以及第I电解质保持层13a的两侧。在宽度方向W上的第I以及第2内部电极11、12的两侧,第I粘着构件21和第2粘着构件22相接,且相互粘着。通过在宽度方向W上的第I以及第2内部电极11、12的两侧使第I粘着构件21和第2粘着构件22粘着,在各蓄电单元15将第I内部电极11、第I电解质保持层13a、第2电解质保持层13b以及第2内部电极12 —体化。
[0051]在本实施方式中,电解质保持层13、第I活性物质层Ilb和第2活性物质层12b在第I以及第2端面10e、10f露出。由此,第I外部电极18、19分别与电解质保持层13、第I活性物质层Ilb和第2活性物质层12b接触。
[0052]具体地,在本实施方式中,不仅在比第I粘着构件21更靠近第2端面1f侧设置第2活性物质层12b以及第2电解质保持层13b,还在比第I粘着构件21更靠近第I端面1e侧设置第2活性物质层12b以及第2电解质保持层13b。由此,第I活性物质层11b、第2活性物质层12b、第I电解质保持层13a和第2电解质保持层13b全都在第I端面1e露出。同样地,不仅在比第2粘着构件22更靠近第I端面1e侧设置第I活性物质层Ilb以及第I电解质保持层13a,还在比第2粘着构件22更靠近第2端面1f侧设置第I活性物质层Ilb以及第I电解质保持层13a。由此,第I活性物质层11b、第2活性物质层12b、第I电解质保持层13a和第2电解质保持层13b也全都在第2端面1f露出。
[0053]于是,外部电极和内部电极的电连接一般能通过将内部电极的集电体引出到端面来确保。活性物质层由于相对于集电体电阻更高,因此一般不被引出。与此相对,在本实施方式的蓄电器件I中,电解质保持层13、第I活性物质层Ilb和第2活性物质层12b在第I以及第2端面10e、10f的双方露出。另一方面,与集电体lla、12a相比,电解质保持层13、第I活性物质层Ilb以及第2活性物质层12b的表面粗糙度更粗。由此,通过锚固效应提高了第I外部电极18、19与器件主体10之间的紧贴强度。其结果,能实现卓越的ESR以及耐热性。具体地,例如在ESR低、且蓄电器件I的温度反复发生变化时,ESR等也难以劣化。
[0054]在本实施方式中,电解质保持层13、第I活性物质层IIb和第2活性物质层12b全都在第I以及第2端面10e、10f的双方露出,但在本发明中,只要电解质保持层、第I活性物质层以及第2活性物质层当中的至少一者在第I端面以及第2端面的双方露出即可。由此能提高第I外部电极与器件主体之间的紧贴性。因而,能降低ESR值,且能够减少在加入了温度冲击时的ESR值的变化,还能提高耐热性。
[0055]从实现更优异的耐热性的观点出发,优选使与活性物质层llb、12b相比气孔率更高、表面粗糙度更大的电解质保持层13在第I以及第2端面10e、10f露出。更为优选电解质保持层13、第I活性物质层Ilb以及第2活性物质层12b全都在第I以及第2端面10e、1f分别露出。
[0056]于是,由于电解质保持层是限制第I内部电极与第2内部电极的接触的构件,因此仅设置在第I内部电极与第2内部电极对置的区域即可。因此,从降低电解质保持层的成本的观点出发,一般仅在第I内部电极与第2内部电极对置的区域设置电解质保持层。在这种情况下,第I粘着构件与第I内部电极粘着,第2粘着构件与第2内部电极粘着。本发明的发明者进行锐意研宄的结果,发现在粘着构件和电极粘着的情况下,例如进行层叠时的压制加工时或蓄电器件I的温度上升时来自粘着构件的应力加在内部电极、特别是集电体,从而集电体发生物理变形,内部电极的电阻增大。若内部电极的电阻增大,则蓄电器件的输出特性降低。
[0057]在此,在蓄电器件I中,在第I粘着构件21与第I内部电极11之间设置第I电解质保持层13a。由此第I电解质保持层13a作为缓冲构件发挥功能,能限制来自第I粘着构件21的应力直接传递到第I内部电极11。另外,在第2粘着构件22与第2内部电极12之间设置第2电解质保持层13b。由此,第2电解质保持层13b作为缓冲构件发挥功能,限制来自第2粘着构件22的应力直接传递到第2内部电极12。因此,在制造时或蓄电器件I的温度上升时,有效果地抑制了第I以及第2内部电极lla、12a损伤。因此,能实现具有高的输出特性的蓄电器件I。
[0058]从使来自粘着构件21、22的应力更难传递到电极11、12的观点出发,优选在第I集电体Ila与第I粘着构件21之间设置第I活性物质层11b,优选在第2集电体12a与第2粘着构件22之间设置第2活性物质层12b。
[0059]从减小从粘着构件21、22加到电极11、12的应力的观点出发,优选使第I粘着构件21与第I电解质保持层13a之间的粘着力、第2粘着构件22与第2电解质保持层13b之间的粘着力分别较低。优选使第I粘着构件21与第I电解质保持层13a之间的粘着力、第2粘着构件22与第2电解质保持层13b之间的粘着力分别低于第I粘着构件21与第2粘着构件22之间的粘着力。优选第I粘着构件21与第I电解质保持层13a之间的粘着力、第2粘着构件22与第2电解质保持层13b之间的粘着力分别为第I粘着构件21与第2粘着构件22之间的粘着力的I倍以下,更优选为0.5倍以下。
[0060]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从第I表层16a向第2表层16b交替层叠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