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部件的制作方法_4

文档序号:9264795阅读:来源:国知局
1b开始向X方向弯曲而沿X方向延伸;延伸设置部343b,其从延伸设置部342b开始向Y方向弯曲,以与延伸设置部341b的延伸方向相反的朝向沿Y方向延伸;以及延伸设置部344b,其从延伸设置部343b开始向X方向弯曲,以与延伸设置部342b的延伸方向相反的朝向沿X方向延伸。延伸设置部341b、342b、343b、344b以延伸设置部341b为基端而从板状部件32a开始一体地形成。
延伸设置部341b从板状部件32a开始沿Y方向延伸设置,与板状部件32a隔着区域Sla,而板厚面大致平行于与冲裁方向正交的方向。延伸设置部342b、343b也设置为,隔着S1、S2,而以与冲裁方向正交的方向大致平行地延伸。另外,在延伸设置部344b的前端,与实施例1相同地形成有接触部345b,其与单电池10的负极端子13接触,并通过熔接与负极端子13连接。
并且,本实施例的弯折部351b通过将延伸设置部341b及延伸设置部342b之间的弯曲的部位361b以从与冲裁方向正交的面开始弯折为与冲裁方向大致平行而形成。此时,弯折部351b以如下方式形成:在弯曲部位361b处,沿着在从X方向朝向Y方向倾斜的第I方向上延伸的弯折线P5、P6,以弯曲部位361b的板厚面与冲裁方向大致平行的方式弯折。
弯折线P5和弯折线P6是分别设置在延伸设置部341b及延伸设置部342b上的弯折线,弯折线P5相对于沿Y方向延伸的延伸设置部341b的宽度方向向X方向倾斜地延伸,弯折线P6相对于沿X方向延伸的延伸设置部342b的宽度方向向Y方向倾斜地延伸。在弯曲部位361b中,上述弯折线P5、P6以直线状连续,形成沿第I方向延伸的弯折线。
弯折部351b以含有弯曲部位361b的角部361c的至少一部分的方式,将弯曲部件361b以板厚面与冲裁方向大致平行的方式弯折。根据如上所示的结构,在板厚面与冲裁方向大致平行地弯折的弯折部351b处,在与冲裁方向正交的方向大致平行的方向上不配置板厚面。
本实施例的弯折部352b以如下方式形成:将延伸设置部342b及延伸设置部343b之间的弯曲部位362b从与冲裁方向正交的面开始与冲裁方向大致平行地弯折。此时,弯折部352b在弯曲部位362b处,沿着在从Y方向朝向X方向倾斜的第2方向上延伸的弯折线P7、P8,以弯曲部位362b的板厚面与冲裁方向大致平行的方式弯折。第2方向是在与冲裁方向正交的方向上,与弯曲部位361b的第I方向正交的方向。
弯折线P7和弯折线P8是分别设置在延伸设置部342b及延伸设置部343b上的弯折线,弯折线P7相对于沿X方向延伸的延伸设置部342b的宽度方向向Y方向倾斜地延伸,弯折线P8相对于沿Y方向延伸的延伸设置部343b的宽度方向向X方向倾斜地延伸。在弯曲部位362b中,上述弯折线P7、P8以直线状连续,形成沿第2方向延伸的弯折线。
另外,在弯折部352b中,也以含有弯曲部位362b的角部362c的至少一部分的方式,将弯曲部件362b以板厚面与冲裁方向大致平行的方式弯折。在板厚面与冲裁方向大致平行地弯折的弯折部352b处,在与冲裁方向正交的方向大致平行的方向上不配置板厚面。
本实施例的弯折部351b、352b的板厚面与冲裁方向(Z方向)大致平行,在与Z方向正交的XY平面视图下,各板厚面沿着第I方向及第2方向而彼此正交。
此外,在延伸设置部343b中,与实施例1所示的弯折部相同地,设置有以沿宽度方向延伸的弯折线P9、P10为基点而将板厚面整体向Z方向弯折而形成的弯折部353b。延伸设置部343b、344b形成为经由弯折部353b而向单电池10的负极端子13侧凸出。
图14是表示与本实施例的单电池10的长度方向正交的X方向及Y方向的位移对应而连接部320b进行应力吸收.分散的一个例子的图。
如图14所示,由于弯折部351b的板厚面与冲裁方向大致平行地弯折,所以板厚面能够在XY平面上变形,能够与连接部320b在XY方向上的位移对应而吸收.分散应力。另外,弯折部352b也相同地,板厚面能够在XY平面上变形,能够与连接部320b在XY方向上的位移对应而吸收.分散应力。
即,本实施例的弯折部351b、352b的与冲裁方向大致平行地弯折的弯曲部位361b、362b的板厚面,能够在与冲裁方向正交的方向上各自变形,从而对由于振动等导致的X方向及Y方向的位移所产生的应力进行吸收.分散。
特别地,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4所示,弯曲部位361b、362b是在X方向上分离在不同的位置处而配置的,对于与负极端子13连接的接触部345b的位移而用于进行应力吸收.分散的板厚面进行变形的轴具有2个。因此,以弯曲部位361b、362b为中心而XY平面的旋转轨道可以绕2个轴进行。例如在仅由弯折部351b吸收?分散应力的情况下,仅允许一个以弯曲部位361b为中心的旋转轨道,如果利用弯折部352b而允许以弯曲部位362b为中心的另一个旋转轨道,则对于XY平面的整体位移,能够通过板厚面变形而对应力进行更高效地吸收.分散。
另外,对于冲裁方向的位移,也可以通过各延伸设置部341b、342b、343b、344b朝向Z方向的板厚面而吸收.分散,与实施例1相同地,对于由于振动等导致的单电池10和汇流条32之间的三维方向的位移所产生的应力,可以高效地吸收.分散。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由于延伸设置部343b以与延伸设置部341b的延伸方向相反的朝向而沿Y方向延伸的方式形成,并且延伸设置部344b以与延伸设置部342b的延伸方向相反的朝向而沿X方向延伸的方式形成,因此,可以使连接部320b的尺寸小型化(紧凑化)。
另外,如实施例1的变形例所示,在本实施例的连接部320b中,也可以使得弯折部351b及352b这2个弯折部的弯折方向在与冲裁方向大致平行的方向上成为彼此互异的朝向。
【主权项】
1.一种连接部件,其将由多个蓄电元件构成的蓄电装置的所述各蓄电元件进行电连接, 其特征在于,具有: 基板;以及 多个连接部,其与所述各蓄电元件的电极连接,并且在流过规定值以上的电流时熔断,从而断开与所述蓄电元件之间的电连接, 所述连接部是通过将所述基板冲裁加工而形成的,具有至少2个弯折部,所述弯折部沿冲裁方向弯折, 其中一个所述弯折部沿与所述冲裁方向正交的第I方向弯折,另一个所述弯折部沿与所述冲裁方向正交且与所述第I方向正交的第2方向弯折。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部具有:沿所述第I方向延伸的第I延伸设置部;以及 从所述第I延伸设置部沿所述第2方向延伸的第2延伸设置部, 所述至少2个弯折部,各自沿所述第I延伸设置部及所述第2延伸设置部分别延伸设置的方向,在所述冲裁方向上弯折而形成。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部还具有第3延伸设置部,其从所述第2延伸设置部开始,沿所述第I方向延伸,但其延伸方向与所述第I延伸设置部延伸的方向相反。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部具有: 第I延伸设置部,其沿与所述冲裁方向正交的方向大致平行的方向延伸; 第2延伸设置部,其从所述第I延伸设置部开始弯折,沿与所述冲裁方向正交的方向大致平行的方向延伸;以及 第3延伸设置部,其从所述第2延伸设置部开始弯折,沿与所述冲裁方向正交的方向大致平行的方向延伸, 其中一个所述弯折部的形成方式为:将所述第I延伸设置部与所述第2延伸设置部之间的弯曲部位,从与所述冲裁方向正交的平面沿所述第I方向弯折为与所述冲裁方向大致平行而形成,另一个所述弯折部的形成方式为:将所述第2延伸设置部与所述第3延伸设置部之间的弯曲部位,从与所述冲裁方向正交的平面沿所述第2方向弯折为与所述冲裁方向大致平行而形成。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连接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3延伸设置部,从所述第2延伸设置部开始,沿与所述第I延伸设置部延伸的方向相反的方向延伸而形成。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连接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至少2个弯折部各自弯折的方向,在所述冲裁方向上为同一朝向。7.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连接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至少2个弯折部各自弯折的方向,在所述冲裁方向上为不同朝向。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连接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蓄电元件是长形的圆筒形的蓄电元件,多个所述蓄电元件以配置在长度方向端部上的正极或负极为同一朝向的方式排列配置, 所述连接部件与多个所述蓄电元件的各个负极连接。9.一种蓄电装置,该蓄电装置具有: 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连接部件;以及 通过所述连接部件而电气并联的多个所述蓄电元件。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一种连接部件,其具有作为熔断部的熔断特性,并且对于由于振动等导致的蓄电元件和连接部件之间的三维方向的位移能够高效地吸收·分散应力。连接部件是对由多个蓄电元件构成的蓄电装置的各蓄电元件进行电连接的连接部件,连接部件具有:基板;以及多个连接部,其与各蓄电元件的电极连接,并且在流过规定值以上的电流时熔断,从而断开与蓄电元件之间的电连接。连接部是通过将基板冲裁加工而形成的,具有至少2个沿冲裁方向弯折的弯折部。并且,其中一个弯折部沿与冲裁方向正交的第1方向弯折,另一个弯折部沿与冲裁方向正交且与第1方向正交的第2方向弯折。
【IPC分类】H01M2/20, H01H85/02, H01M2/34, H01G2/04, H01H85/08
【公开号】CN104981888
【申请号】CN201480008034
【发明人】木村健治, 佐藤勝則, 池田智洋, 市川喜章, 向笠博貴, 酒井太志
【申请人】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公开日】2015年10月14日
【申请日】2014年1月23日
【公告号】EP2955738A1, WO2014122893A1
当前第4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