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电池组件的制作方法_3

文档序号:9332889阅读:来源:国知局

[0072]这样,板簧71能够设置为以第一姿态推压的方式、和以与第一姿态不同的第二姿态推压的方式中的任意一种方式,在第二姿态时,在与第一姿态不同的位置,对电池层叠体60施加弹力。
[0073]通过使要推压的位置能够变更,能够与方形电池61的电池容器的变形的难易度相应地施加适当的弹力。以下,对于能够变更推压位置的优点具体说明。
[0074]图11是对以第一姿态推压的方式与以第二姿态推压的方式进行比较的说明图。关于方形电池61,存在易于因充放电而鼓起的电池、和难以鼓起的电池。图11(a)是以第一姿态推压由难以因充放电而鼓起的方形电池61构成的电池层叠体60时的示意图,图11(b)是以第二姿态推压由难以因充放电而鼓起的方形电池61构成的电池层叠体60时的示意图。图11(c)是以第二姿态推压由易于因充放电而鼓起的方形电池61构成的电池层叠体60时的示意图,图11(d)是以第一姿态推压由易于因充放电而鼓起的方形电池61构成的电池层叠体60时的示意图。
[0075]作用于第一方形电池61A的宽侧面62W的板簧71的推压负荷,由构成窄侧面62N的侧板承受。因此,对难以因充放电而鼓起的方形电池61施加推压负荷的情况下,推压位置在宽侧面62W中越接近作为支点的构成窄侧面62N的侧板,越能够抑制弯曲量。
[0076]因此,如图11 (a)所示,第一方形电池61A的宽侧面62W中的电池容器的角部附近被推压的情况下,能够防止第一方形电池61A的电池容器的变形,使第一方形电池61A的形状与其他方形电池61相同,电池层叠体60被均匀地推压。
[0077]与此相对,如图11 (b)所示,第一方形电池61A的宽侧面62W中的除了电池容器的角部附近以外的中央部分被推压的情况下,被推压的部分可能向单体电池厚度方向(层叠方向)凹陷而变形,导致电池的寿命劣化。
[0078]从而,对由难以因充放电而鼓起的方形电池61构成的电池层叠体60附加推压负荷的情况下,通过采用以第一姿态推压的方式(参考图10(a)、图11(a)),能够对电池层叠体60施加适当的推压力。
[0079]如上所述,在宽侧面62W中作为支点的构成窄侧面62N的侧板与推压位置的距离越近则弯曲量越小,越远则弯曲量越大。从而,对由易于因充放电而鼓起的方形电池61构成的电池层叠体60施加推压负荷的情况下,通过对将要因充放电而鼓起的宽侧面62W的中心部分施加弹力,能够防止宽侧面62W的中央向外侧突出。
[0080]如图11 (c)所示,第一方形电池6IA的宽侧面62W中的除了电池容器的角部附近以外的中央部分被推压的情况下,能够防止第一方形电池61A的伴随充放电的鼓胀变形,使第一方形电池61A的形状与其他方形电池61相同,电池层叠体60被均匀地推压。
[0081]与此相对,如图11(d)所示,第一方形电池61A的宽侧面62W中的电池容器的角部附近被推压的情况下,随着充放电,宽侧面62W的中央部分向端板21 —侧突出,电池容器鼓起变形,可能导致电池的寿命劣化。
[0082]因此,对易于因充放电而鼓起的方形电池61施加推压负荷的情况下,通过采用以第二姿态推压的方式(参考图10(b)、图11(b)),能够对电池层叠体60施加适当的压力。
[0083]通过上述第一实施方式,能够得到以下的作用效果。
[0084](I) 二次电池组件11包括:电池层叠体60 ;在电池层叠体60的层叠方向的一侧Df和另一侧Dr分别相对地配置的一对端板21、31 ;在单体电池宽度方向的一侧Wl和另一侧Wr分别相对地配置的一对侧框41、51 ;和在电池层叠体60的层叠方向的一侧Df的端面与层叠方向的一侧Df的端板21之间配置的、在层叠方向上推压电池层叠体60的板簧71。一对侧框41、51在单体电池宽度方向的一侧Wl和另一侧Wr,分别使一方端部与层叠方向的一侧Df的端板21卡合并且使另一方端部与层叠方向的另一侧Dr的端板31卡合。因此,二次电池组件11的层叠方向的尺寸由侧框41、51设定。因此,能够在层叠方向上得到良好的尺寸精度。结果,能够抑制由板簧71作用于电池层叠体60的推压负荷的不均。
[0085]与此相对,在专利文献I中记载的现有技术中,形成为用呈L字形的第一框和第二框夹着电池层叠体,在组装工序时调整第一框与第二框的间隔的结构,因此与本实施方式相比难以得到良好的尺寸精度,存在不能通过弹性体得到适当的推压负荷的可能性。本实施方式中,由侧框41、51决定层叠方向的尺寸,因此无需按层叠方向的尺寸进行位置调整,能够容易地得到良好的尺寸精度,能够对电池层叠体60施加适当的推压负荷。
[0086](2)在各端板21、31的外侧面,在单体电池宽度方向的一侧Wl设置有在层叠方向上突出的突起部22L、32L,在单体电池宽度方向的另一侧Wr设置有在层叠方向上突出的突起部32L、32R。在单体电池宽度方向的一侧Wl的侧框41上,在与一对端板21、31卡合的两端部的各凸缘43设置用于供单体电池宽度方向的一侧Wl的突起部22L、32L插入的开口,该开口的边缘部42a、42b与单体电池宽度方向的一侧Wl的突起部22L、32L的单体电池宽度方向的内侧卡合。在单体电池宽度方向的另一侧Wr的侧框51上,在与一对端板21、31卡合的两端部的各凸缘53,设置有用于供单体电池宽度方向的另一侧Wr的突起部22R、32R插入的开口,该开口的边缘部52a、52b与单体电池宽度方向的另一侧Wr的突起部22R、32R的单体电池宽度方向的内侧卡合。
[0087]因为在电池层叠体60与端板21之间配置有板簧71,所以因板簧71的弹力,端板21、31被压紧在侧框41、51的凸缘43、53。因此,在组装作业时,在安装固定螺丝10前,能够使侧框41、51利用板簧71的弹力而自紧固。因为使端板21、31的突起部22L、32L、22R、32R与端缘部42a、42b、52a、52b卡合,所以能够防止侧框41、51的错位、脱落,能够容易地定位。结果是,能够容易地进行组装作业。
[0088](3)通过使导向销86u、86d插通在板簧71的销孔716中,且插通在端板21的销孔24中,能够容易地在端板21与端部用单体电池保持件Slf之间保持板簧71。
[0089]一第二实施方式一
[0090]参考图12(a)、图13(a)和图14(a)说明第二实施方式的二次电池组件。其中,图中,对于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或相当的部分附加相同的参照符号,主要说明不同点。图12(a)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二次电池组件中设置的板簧组装体75的立体图,图13(a)是表示组合用的板簧的立体图。图14(a)是示意地表示板簧组装体75的推压位置66s、66d的图。
[0091]第一实施方式中,如图9和图10(a)所示,是利用单一的板簧71在宽侧面62W的单体电池宽度方向的两端部的电池容器的角部附近的2处位置,对电池层叠体60施加弹力的结构。
[0092]与此不同,在第二实施方式中,是不仅在宽侧面62W的单体电池宽度方向的两端部,也在单体电池高度方向的另一侧Hd的端部、即底面62B —侧的电池容器的角部附近的位置推压的结构。如图12 (a)所示,板簧组装体75是在图9所示的板簧71重叠了图13 (a)所示的组合用的板簧即追加弹簧72而成的。
[0093]如图12 (a)和图13 (a)所示,追加弹簧72包括与板簧71的平板部710抵接的平板部720 ;和从平板部720的单体电池高度方向的另一侧Hd的边缘延伸的倾斜部721。在平板部720设置有用于供在端部用单体电池保持件Slf设置的单体电池高度方向的一侧Hu的导向销86u插通的销孔726u,和用于供在端部用单体电池保持件Slf设置的单体电池高度方向的另一侧Hd的导向销86d插通的销孔726d。
[0094]倾斜部721从平板部720的单体电池高度方向的另一侧Hd的端缘向层叠方向的另一侧Dr弯折,以相对于平板部720倾斜的方式延伸。倾斜部721的前端向层叠方向的一侧Df弯曲,成为弯曲端部722。弯曲端部722沿着底面62B、即与单体电池宽度方向平行地设置。弯曲端部722的层叠方向的另一侧Dr的面成为与端部用单体电池保持件Slf抵接的抵接曲面部。
[0095]如图12(a)所示,板簧71与追加弹簧72在电池层叠体60的层叠方向上重叠地配置,追加弹簧72的平板部720与板簧71的平板部710的与端板21的抵接面710a的相反的面相接触。板簧71的一对销孔716与追加弹簧72的一对销孔726u、726d重叠地配置,被端部用单体电池保持件Slf的一对导向销86u、86d插通,形成板簧组装体75。
[0096]板簧组装体75以按照平板部710、720与弯曲端部712、722的层叠方向上的距离接近的方式弹性变形的状态、即被压缩的状态配置,向层叠方向的外侧产生弹力。
[0097]这样,通过对板簧71组合使用追加弹簧72,如图14(a)所示,不仅在宽侧面62W中的窄侧面62N—侧的角部附近的推压位置66s,还能够在宽侧面62W中的底面62B —侧的角部附近的推压位置66d推压第一方形电池60A。此外,通过使板簧组装体75反转地设置,能够变更推压位置(参考图10(b))。
[0098]通过这样的第二实施方式,可以实现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的效果。
[0099]一第二实施方式的变形例一
[0100]参考图12(b)、图13(b)和图14(b)说明第二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二次电池组件。其中,图中,对于与第二实施方式相同或对应的部分附加相同参照符号,主要说明不同点。图12(b)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二次电池组件中设置的板簧组装体76的立体图,图13(b)是表示组合用的板簧的立体图。图14(b)是示意地表示板簧组装体76的推压位置的图。
[0101]
当前第3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