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路基板用电连接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9923117阅读:226来源:国知局
电路基板用电连接器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钎焊安装于电路基板的安装面的电路基板用电连接器。
【背景技术】
[0002]—般情况下,电路基板用电连接器(以下,也简称为“连接器”)在配置于电路基板的安装面的状态下与该电路基板一起通过回流焊的方式而钎焊安装于上述安装面。若在钎焊安装时连接器被加热,则有时因该连接器的外壳与电路基板之间的热膨胀率差而在外壳产生翘曲、扭曲等变形。例如,在外壳呈长方体外形的情况下,有时产生外壳的长边方向两端浮起这样的中凹翘曲变形、外壳的长边方向中间部浮起这样的中凸翘曲变形。
[0003]若产生这样的外壳的变形,则端子的连接部(在电路基板的安装面的电路部钎焊固定的部分)在该外壳的浮起部分从电路部分离,即便进行回流焊也有可能导致上述连接部与上述电路部连接不良。另外,在进行回流焊之后,若熔融软钎料降低至规定的温度(例如220°C ),则软钎料在外壳的翘曲变形恢复之前凝固,端子的连接部会在外壳的翘曲变形残留的状态下固定于电路基板的电路部。若进一步降低至常温,则外壳欲进一步从翘曲变形恢复为原形,由此形成为在端子的连接部与电路基板的电路部的钎焊安装部分始终产生残余应力的状态,这便有可能导致该钎焊安装部分的破坏。
[0004]因此,在对电路基板用电连接器进行钎焊安装时,要求将因由回流焊引起的连接器的变形而导致的对钎焊安装部分的影响抑制为最小限度。在专利文献I中公开了如下内容:在将金属板部件安装于成为安装面的相反侧的连接器的上表面的状态下进行钎焊安装,由此利用该金属板部件强制地抑制外壳的翘曲变形。具体而言,该金属板部件在与长方体外形的外壳的长边方向两端侧部分对应的区域形成有容易在板厚方向上挠曲的可挠部,在钎焊安装时,若加热后的外壳的两端侧部分欲浮起,则在该两端侧部分从上方作用有来自上述可挠部的反作用力(弹力),由此限制外壳的翘曲。
[0005]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1-060590
[0006]然而,在专利文献I中,在连接器的钎焊安装时,需要另外准备具有上述可挠部的金属板部件,而且还需要在钎焊安装之后拆下该金属板部件。另外,即便在专利文献I中,在连接器的外壳与电路基板之间存在热膨胀率差这一情况也未改变,无法避免钎焊安装时欲使外壳的两端侧部分浮起的应力的产生。因此,例如在因连接器的外壳的材料、形状等而导致在上述两端侧部分产生的应力过大的情况下,有可能即使借助上述金属板部件的可挠部也无法完全限制外壳的翘曲。

【发明内容】

[0007]鉴于这样的情形,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电路基板用电连接器,该电路基板用电连接器将钎焊安装时因连接器与电路基板的热膨胀率差而导致的连接器的变形抑制为最小限度,从而即便不使用专利文献I那样的金属板部件也能够良好地确保端子与电路基板的电路部的钎焊安装状态。
[0008]本发明所涉及的电路基板用电连接器钎焊安装于电路基板的安装面。
[0009]在上述这样的电路基板用电连接器中,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具备:多个连接体,它们以相对于电路基板的安装面平行的一个方向为排列方向而排列;以及连结部件,其在上述排列方向上遍及上述多个连接体的排列范围地延伸,并对上述多个连接体进行连结保持,上述连接体具有与配套连接器连接的端子、以及保持该端子的树脂制的端子保持体,并以在彼此相邻的连接体的侧面彼此之间形成有间隙的方式排列,上述连结部件由热膨胀系数与电路基板的热膨胀系数等同的金属、或者热膨胀系数与电路基板的热膨胀系数等同的树脂制成。
[0010]在本发明所涉及的电路基板用电连接器的钎焊安装时,连接体、连结部件以及电路基板分别产生热膨胀。在本发明中,连结部件由热膨胀系数与电路基板的热膨胀系数等同的金属、或者热膨胀系数与电路基板的热膨胀系数等同的树脂制成,从而几乎不存在上述连结部件与上述电路基板之间的热膨胀率差,因而两者的热膨胀量大致相等。因此,在被上述连结部件保持的连接体的向电路基板的安装部分,不产生或几乎不产生因热膨胀率差而引起的残余应力。在本发明中,“热膨胀系数与电路基板的热膨胀系数等同”中的“等同”并不局限于热膨胀系数完全相等的情况,只要是与使得在上述安装部分产生的残余应力收敛于使用连接器时能够允许的范围的程度接近的热膨胀系数即可。
[0011]另外,本发明所涉及的电路基板用电连接器构成为多个连接体由连结部件连结保持,因此,在钎焊安装时,上述多个连接体本身以在该连接体的排列方向上分别以较小的热膨胀量而缩小上述间隙的方式热膨胀。以上述方式对多个连接体进行排列而构成电路基板用电连接器,从而在观察连接器整体时,以在遍及整个上述排列方向的范围分散的方式而产生上述排列方向上的连接体的变形。此时,多个连接体隔开间隙地排列,因而能够将在热膨胀后的连接体彼此所产生的抵接力抑制为最小限度。因此,不会像利用一个外壳对多个端子进行保持的现有的连接器那样使得连接体在局部以较大的热膨胀量而变形。
[0012]另外,在本发明中,在各连接体的热膨胀量比上述间隙的尺寸小的情况下,即便各连接体处于热膨胀状态,相邻的连接体彼此也不会抵接,基于连接体彼此的抵接力的残余应力不会在端子与电路基板的钎焊安装部分产生。另外,即便各连接体的热膨胀量较大而使得相邻的连接体彼此在上述热膨胀状态下抵接,与未形成上述间隙的情况相比,也能够将连接体所受到的抵接力(外力)抑制得较小,进而能够将在钎焊安装部分产生的残余应力抑制得较小。
[0013]在本发明中,多个连接体可以以相邻的连接体彼此隔开比因向电路基板的安装而引起的连接体的排列方向上的连接体的热膨胀量大的间隙的方式排列。若以上述这样的尺寸的间隙排列,则在钎焊安装时,各连接体形成为在上述排列方向上且在上述间隙的范围内热膨胀的状态,因此相邻的连接体彼此不会抵接。因此,能够更可靠地防止在钎焊安装部分产生残余应力。
[0014]在本发明中,也可以构成为:连接体的端子保持体在侧面具有在该连接体的排列方向上突出的突起部,相邻的连接体的突起部彼此相互抵接而能够实现上述连接体的位置限制。此时,也可以构成为:相邻的连接体的彼此相互抵接的一对突起部中的一方的突起部,以在相对于电路基板的安装面成直角的方向上观察时相对于连接体的排列方向倾斜的倾斜面而与另一方的突起部抵接。通过使突起部彼此能够以倾斜面抵接,在钎焊安装时,即便连接体在上述排列方向上热膨胀而使得上述突起部彼此抵接,其抵接力也能够朝向相对于上述排列方向成直角的方向分散。因此,能够进一步减小在上述排列方向上作用于连接体的外力(抵接力),进而能够进一步减小钎焊安装部分中的残余应力。
[0015]在本发明中,也可以构成为:连接体的突起部在该连接体的两侧的侧面分别设置有多个,在该连接体的排列方向上观察时,一侧的侧面的至少一个突起部设置于与另一侧的侧面的突起部的位置不同的位置。若在这样的位置设置突起部,则在钎焊安装时,在各连接体中,能够避免因上述排列方向上的热膨胀而使得从相邻的连接体受到的抵接力(外力)向在相反侧相邻的连接体传递。例如,在一侧的侧面的突起部受到来自在该一侧的侧面相邻的连接体的突起部的抵接力的情况下,在受到该抵接力的连接体的另一侧的面、且在与受到上述抵接力的上述一侧的侧面的突起部对应的位置不存在突起部。因此,上述抵接力不会向在上述另一侧的侧面相邻的连接体传递,而是以沿着该另一侧的侧面的分量而分散。其结果,能够进一步减小在上述排列方向上作用于连接体的外力(抵接力),进而能够进一步减小钎焊安装部分中的残余应力。
[0016]在本发明中,连结部件由金属或者热膨胀系数与电路基板的热膨胀系数等同的树脂制成,因而,通过回流焊方式的钎焊安装,能够将因热膨胀率差而在连接体与电路基板的安装部分产生的残余应力抑制为最小限度。另外,多个连接体由连结部件连结保持,因而在遍及连接体的整个排列方向的范围内以较小的热膨胀量而产生连接体的变形,从而不会在连接器的局部产生较大的热膨胀量下的变形。另外,在相邻的连接体的侧面彼此之间形成有间隙,因而能够将在热膨胀后的连接体彼此所产生的抵接力抑制为最小限度。其结果,不会产生端子与电路基板的电路部之间的安装不良,因而能够良好地确保钎焊安装状态。
【附图说明】
[0017]图1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连接器组装体的立体图,其示出连接器嵌合前的状态。
[0018]图2(A)是以从图1的插座连接器拔出插座侧连结部件的状态而示出的该插座连接器的立体图,图2(B)是将图2(A)中的插座侧连结部件的一部分放大后的立体图。
[0019]图3㈧是使图1的插头连接器上下反转而示出的立体图,图3(B)是以从图3㈧的插头连接器拔出接地板以及插头侧连结部件的状态而示出的该插头连接器的立体图。
[0020]图4(A)是图1的插座连接器的一部分以及与之对应的插头连接器的一部分的立体图,其示出连接器嵌合前的状态,图4(B)是使图4(A)的插头连接器上下反转而示出的立体图。
[0021]图5(A)是图1的插座连接器的一部分的立体图,其以使壳体分离后的状态而示出,图5(B)是图4(A)的插座连接器的相对于连接器宽度方向成直角的面上的剖视图,其示出连接器宽度方向上的靠近壳体的端部的位置处的截面。
[0022]图6 (A)是示出插座侧连接体的立体图,图6 (B)是由图6 (A)的插座侧连接体保持的插座端子的立体图。
[0023]图7 (A)是从短接地板侧观察图6 (A)的连接体的主视图,图7 (B)是从长接地板侧观察图6(A)的插座侧连接体的后视图。
[0024]图8是图7 (A)的插座侧连接体的剖视图,其中,图8 (A)示出A-A截面,图8 (B)示出B-B截面,图8 (C)示出C-C截面。
[0025]图9是保持于插座侧连接体的接地板的立体图,其中,图9(A)示出长接地板,图9(B)示出短接地板。
[0026]图10是图4(A)的插座连接器的仰视图。
[0027]图11 (A)是在连接器宽度方向上观察图4(B)的插头连接器的侧视图。图11⑶、图1l(C)是图4(B)的插头连接器的相对于连接器宽度方向成直角的面上的剖视图,其中,图1l(B)示出信号端子的位置处的截面,图1l(C)示出接地端子的位置处的截面。
[0028]图12是图4(A)的电连接器组装体的信号端子的位置处的剖视图,其中,图12(A)示出连接器嵌合前的状态,图12(B)示出连接器嵌合后的状态。
[0029]图13是示出电连接器组装体浮动后的状态的剖视图,其中,图13㈧示出信号端子的位置处的截面,图13(B)示出信号端子彼此之间的位置处的截面,图13(C)示出靠近壳体的端部的位置处的截面。
[0030]图14是示出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插座连接器的一部分的仰视图,其将相互抵接的一对突起部周边放大而示出。
[0031]附图标记说明:
[0032]I…插座连接器;2…插头连接器;10、210…插座侧连接体;20…插
当前第1页1 2 3 4 5 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