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转电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831176发布日期:2021-04-27 19:53阅读:136来源:国知局
旋转电机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具备收纳定子以及转子的壳体的旋转电机。


背景技术:

2.在日本特开2017

161000号公报中公开了将旋转电机(11)、减速机(12)及差动齿轮(13)收纳于壳体内的汽车的动力装置(背景技术中括弧内的附图标记是参照的文献中的。)。在壳体设置有用于减少壳体内外的气压差的通气孔(连通孔(50b))。另一方面,在壳体的内部存在用于进行旋转电机(11)、减速机(12)、差动齿轮(13)的冷却以及润滑的油,该油因齿轮的旋转等而在壳体的内部飞散。为了抑制飞散的油从通气孔(连通孔(50b))向壳体的外部排出,相对于通气孔(连通孔(50b))在壳体的内部侧形成有用于捕捉飞散的油的气室(通气室(50))。
3.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7

161000号公报
4.在上述动力装置中,在动力装置的内部搅拌油的情况下,为了抑制油从通气孔(连通孔(50b))喷出,制作装入壳体的壁,将气室(通气室(50))与被搅拌的室之间设为迷宫构造。因此,需要通过铸造以复杂的模具进行成型,另外,气室(通气室(50))的位置、容积受到限制。
5.鉴于上述背景,期望能够简单地成型成为通气室的气室以及连通壳体的外部与气室的通气孔,并且将通气孔设置为在设置位置、容积上具有自由度,以便不容易产生油从收纳旋转电机的壳体的吹出。


技术实现要素:

6.鉴于上述情况的旋转电机作为一个实施方式,具备:定子、转子、以及收纳上述定子以及上述转子的壳体,上述壳体具备:固定了上述定子的内侧壳体部、以及收纳上述内侧壳体部的外侧壳体部,上述内侧壳体部具备第一连结部,上述外侧壳体部具备第二连结部,上述第一连结部与上述第二连结部被相互固定,在上述内侧壳体部的外表面与上述外侧壳体部的内表面之间形成与上述内侧壳体部的内部连通的气室,在上述外侧壳体部形成有连通上述气室与上述壳体的外部的通气孔。
7.根据该结构,在固定了定子的内侧壳体部的外表面、与收纳内侧壳体部的外侧壳体部的内表面之间形成与内侧壳体部的内部连通而成为通气室的气室。即、不需要通过铸造用复杂的模具来成型,另外,气室的位置、容积也容易自由地设定。另外,相对于收纳旋转电机的内侧壳体部的外表面在外侧,气室形成为独立于内部空间的室,所以在内侧壳体部的内部空间,即使通过旋转电机的转子等搅拌油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油直接地进入气室的情况。因此,能够抑制从连通壳体的外部与气室的通气孔吹出油的情况。这样,根据本结构,能够以难以产生来自收纳旋转电机的壳体的油的吹出的方式,简单地成型成为通气室的气室以及连通壳体的外部与气室的通气孔,并且能够将通气孔设置为在设置位置、容积上具有自由度设置。
8.旋转电机的进一步特征和优点根据参照附图说明的实施方式的以下记载将变得明确。
附图说明
9.图1是表示旋转电机的一个例子的轴向剖视图。
10.图2是通过连通部的第一连结部的与轴向正交的示意性剖视图。
11.图3是图1的车用驱动装置的示意图。
12.图4是表示旋转电机的其它例的轴向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13.以下,结合附图来说明旋转电机的实施方式。如表示具备旋转电机20的车用驱动装置100的一个例子的图3的示意图所示,车用驱动装置100例如是搭载于至少将旋转电机20作为车轮w的驱动力源的电动车、混合动力汽车的驱动装置。如图3所示,本实施方式的车用驱动装置100作为车轮w的驱动力源仅具备旋转电机20。在是两轮驱动的四轮车的情况下,由此能够实现电动车。另外,在是四轮驱动的四轮车的情况下,例如通过未图示的内燃机的驱动力驱动其它两轮,从而能够实现混合动力车辆。当然,在是四轮驱动的四轮车的情况下,通过与旋转电机20不同的旋转电机驱动其它两轮,从而能够实现四轮驱动的电动车。
14.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驱动连结”是指两个旋转构件以能够传递驱动力的方式连结的状态,包含该两个旋转构件以一体地旋转的方式连结的状态,或该两个旋转构件以经由一个或者2个以上的传动部件而能够传递驱动力的方式连结的状态。作为这样的传动部件包含同速或者变速地传递旋转的各种部件,例如轴、齿轮机构、带、链等。另外,作为传动部件,也可以包含选择性地传递旋转以及驱动力的卡合装置,例如摩擦卡合装置、啮合式卡合装置等。其中,在下述说明的减速装置30以及差动齿轮装置40中,在对各旋转构件称为“驱动连结”的情况下,是指该装置具备的三个以上的旋转构件相互没有经由其它旋转构件而被驱动连结的状态。
15.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在表现为“筒状”、“圆筒状”等的情况下,是指即使具有多少的异形部分但作为其整体的大致形状是筒、圆筒。并不限于此,关于形状等附加“状”来使用的其它表现也同样。
16.如图3所示,车用驱动装置100具备旋转电机20、与车轮w驱动连结的输出部件out、以及减速装置30(第一行星齿轮装置31以及第二行星齿轮装置32)。第一行星齿轮装置31以及第二行星齿轮装置32以记载的顺序设置于连接旋转电机20与输出部件out的动力传递路径。另外,车用驱动装置100具备离合器cl、制动器b、第一可选择单向离合器33以及第二可选择单向离合器34。旋转电机20、输出部件out、第一行星齿轮装置31、第二行星齿轮装置32、离合器cl、制动器b、第一可选择单向离合器33以及第二可选择单向离合器34被收纳于壳体10内。
17.旋转电机20、减速装置30(第一行星齿轮装置31以及第二行星齿轮装置32)以及输出部件out同轴地配置。另外,旋转电机20、输出部件out、第二行星齿轮装置32以及第一行星齿轮装置31按记载的顺序,沿轴向l排列配置。因此,沿着旋转电机20的转子轴27的方向与沿着减速装置30的旋转轴的方向相同,沿着旋转电机20的转子轴27的直径的方向与沿着
减速装置30的直径的方向相同。在本实施方式中,将沿着旋转电机20的转子轴27的方向称为旋转电机20以及减速装置30的轴向l,将沿着旋转电机20的转子轴27的直径的方向称为旋转电机20以及减速装置30的径向r。另外,在轴向l上,将相对于旋转电机20配置减速装置30的一侧称为轴向第一侧l1,将相对于减速装置30配置旋转电机20的一侧称为轴向第二侧l2。
18.另外,在径向r上,将远离转子轴27的一侧称为径向外侧r1,将接近转子轴27的一侧称为径向内侧r2。
19.另外,若将配置旋转电机20、第一行星齿轮装置31、第二行星齿轮装置32以及输出部件out的轴作为第一轴,则在与第一轴平行的第二轴配置有差动齿轮装置40以及车轴50。输出部件out经由差动齿轮装置40和左右一对车轴50与左右一对车轮w驱动连结。
20.第一行星齿轮装置31由单小齿轮型的行星齿轮机构构成。第一行星齿轮装置31具有第一太阳轮s31、第一小齿轮p31、第一行星架c31、以及第一齿圈r31。第一太阳轮s31、第一行星架c31以及第一齿圈r31的旋转速度的顺序是记载的顺序。第一太阳轮s31通过制动器b以及第一可选择单向离合器33选择性地固定于壳体10。第一齿圈r31经由转子轴27与旋转电机20驱动连结。与第一太阳轮s31以及第一齿圈r31双方啮合的第一小齿轮p31被第一行星架c31支承。第一行星架c31经由第二行星齿轮装置32与输出部件out驱动连结。
21.第二行星齿轮装置32由单小齿轮型的行星齿轮机构构成。第二行星齿轮装置32具有第二太阳轮s32、第二小齿轮p32、第二行星架c32以及第二齿圈r32。第二太阳轮s32、第二行星架c32以及第二齿圈r32的旋转速度的顺序是记载的顺序。第二太阳轮s32经由第一行星齿轮装置31与旋转电机20驱动连结。第二齿圈r32通过第二可选择单向离合器34选择性地固定于壳体10。与第二太阳轮s32以及第二齿圈r32双方啮合的第二小齿轮p32被第二行星架c32支承。第二行星架c32与输出部件out驱动连结。
22.差动齿轮装置40具有均未图示的、作为输入构件的差动壳体、以与差动壳体一体旋转的方式被差动壳体支承的小齿轮轴、被支承为能够相对于小齿轮轴旋转的第一差动小齿轮以及第二差动小齿轮、以及作为分配输出构件的第一侧齿轮以及第二侧齿轮。第一侧齿轮以及第二侧齿轮分别与车轴50驱动连结。例如,第一差动小齿轮、第二差动小齿轮、第一侧齿轮以及第二侧齿轮均是锥齿轮,差动齿轮装置40是具备锥齿轮型的齿轮机构的差动齿轮装置。输出齿轮35与差动齿轮装置40的差动壳体36驱动连结。
23.如图1所示,壳体10至少具备收纳旋转电机20的双重筒构造的内侧壳体部1以及外侧壳体部2。内侧壳体部1在沿径向r观察时,以内侧壳体部1的全部区域与外侧壳体部2重叠的方式,被收纳于外侧壳体部2的径向内侧r2。
24.旋转电机20是具备在转子铁芯22的内部具备永久磁铁23的转子21、将定子线圈26卷绕于定子铁芯25的定子24、以及与转子铁芯22连结的转子轴27的永久磁铁型旋转电机。在转子铁芯22的径向内侧r2,转子轴27与转子铁芯22连结,转子21与转子轴27一体地旋转。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旋转电机20虽是永久磁铁型旋转电机,但例如也可以是感应型旋转电机等其它方式的旋转电机。旋转电机20与电池、电容器等蓄电装置(未图示)电连接,从蓄电装置接受电力的供给而进行动力运行,或将通过车辆的惯性力等发出的电力向蓄电装置供给并蓄电。
25.即、旋转电机20具备定子24、转子21、以及收纳定子24和转子21的壳体10,壳体10
具备固定了定子24的内侧壳体部1、以及收纳内侧壳体部1的外侧壳体部2。内侧壳体部1具备第一连结部13,外侧壳体部2具备第二连结部14,第一连结部13与第二连结部14被相互固定。在本实施方式中,内侧壳体部1具备:具有与定子24的外周面24b接触的内周面11a的第一筒状部11、以及相对于定子24在轴向第一侧l1从第一筒状部11向径向r(这里是径向内侧r2)突出的第一连结部13。外侧壳体部2具备:覆盖内侧壳体部1的第一筒状部11的外周面11b的筒状的第二筒状部12、以及相对于内侧壳体部1的第一连结部13在轴向第一侧l1从第二筒状部12向径向r(这里是径向内侧r2)突出的第二连结部14。
26.内侧壳体部1与外侧壳体部2通过第一连结部13与第二连结部14被相互固定而连结。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连结部13与第二连结部14通过螺栓19等紧固部件而固定。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连结部13与第二连结部14以沿轴向l抵接的状态而固定。因此,能够抑制内侧壳体部1以及外侧壳体部2的外形在径向r变大的情况,并且能够在适当定位的状态下将它们相互固定。
27.另外,第二连结部14相对于转子21在轴向l的一侧亦即轴向第一侧l1,支承将转子21支承为能够旋转的转子轴承61(第一转子轴承)。由于也能够通过固定内侧壳体部1与外侧壳体部2的第二连结部14支承转子21,所以能够简化旋转电机20的构造。另外,转子轴27在比转子铁芯22靠轴向第二侧l2,经由未图示的转子轴承(第二转子轴承)被支承为能够旋转。当然,不妨碍转子轴承61由不同于第二连结部14的部件支承的形态。
28.在内侧壳体部1的第一筒状部11的外周面11b形成有槽部15,以便具有与第二筒状部12的内周面12a抵接的部分以及与第二筒状部12的内周面12a分离的部分。由此,在第一筒状部11与第二筒状部12之间形成制冷剂流通的制冷剂流路16。槽部15也可以形成为在第一筒状部11的外周面11b螺旋状地连续,也可以形成为分别独立的槽。另外,也可以不是这样的槽部15,而是在第一筒状部11的外周面11b遍及周向地形成向径向内侧r2凹陷的凹部,而形成一个大的制冷剂流路16的形态。
29.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例示出了内侧壳体部1具备第一筒状部11,外侧壳体部2具备第二筒状部12,在第一筒状部11与第二筒状部12之间形成制冷剂流路16,第一筒状部11与第一连结部13被连结,第二筒状部12与第二连结部14被连结的形态。即、例示出了壳体10具备所谓的制冷剂套的结构,但壳体10也可以不具备这样的冷水套,而是仅分割为内侧壳体部1与外侧壳体部2这两个部件的结构。
30.然而,在壳体10设置有用于减少壳体10的内外的气压差的通气孔4,在通气孔4设置有通气塞41。在壳体10的内部存在用于进行旋转电机20、减速装置30、差动齿轮装置40等的冷却以及润滑的油,该油因齿轮的旋转等而在壳体10的内部飞散。为了抑制飞散的油从通气孔4向壳体10的外部排出,相对于通气孔4在壳体10的内部侧形成有用于捕捉飞散的油的气室3(通气室)。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在内侧壳体部1的外表面1b与外侧壳体部2的内表面2a之间形成有气室3,在外侧壳体部2形成有连通气室3与壳体10的外部的通气孔4。
31.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相对于收纳旋转电机20的内侧壳体部1的外表面1b在外侧形成气室3。因此,在内侧壳体部1的收纳空间1s中,即使在通过旋转电机20的转子21等搅拌了油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油直接地进入气室3。其结果是,能够抑制从连通壳体10的外部与气室3的通气孔4吹出油的情况。
32.另外,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连结部13形成为相对于定子24在轴向l的一侧亦即轴向第一侧l1从第一筒状部11向径向内侧r2突出。另外,第二连结部14形成为在轴向第一侧l1从第二筒状部12向径向内侧r2突出。而且,气室3形成为包含形成于第一连结部13与第二连结部14在轴向l对置之间的区域。由此,能够在气室3设置沿着第一连结部13与第二连结部14对置的空间向径向r(在本例中是上下方向)延伸的部分。因此,即使在油进入了气室3的情况下,该油也很难到达形成于外侧壳体部2的通气孔4。
33.如图1以及图2所示,内侧壳体部1具备连通收纳有定子24的收纳空间1s与气室3的连通部5。能够通过该连通部5,经由气室3以及通气孔4适当地连通收纳空间1s与壳体10的外部。其结果是,能够减少由收纳空间1s的空气的膨胀或者收缩引起的壳体10的内压变化。另外,在以包围定子24的方式设置的内侧壳体部1形成连通部5,所以能够以高的自由度配置连通部5。即、在本实施方式中,相对于气室3以及通气孔4容易将连通部5配置于适当的位置。
34.这里,连通部5将形成为从第一筒状部11向径向内侧r2突出的第一连结部13形成为沿轴向l贯通。存在于收纳空间1s的内部的油例如因旋转电机20的转子21等旋转的部件的离心力等而向径向r飞散的情况居多。若这样沿着轴向l形成连通部5,则与沿着径向r形成连通部5的情况相比,能够减少沿径向r飞散的油通过连通部5进入气室3的可能性。
35.另外,如沿着轴向l的轴向观察的示意性剖视图(图1的ii

ii剖视图)亦即图2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通气孔4与连通部5配置于定子24的周向c的不同位置。因此,能够以收纳空间1s的内部的油不易到达通气孔4的方式,设定从收纳空间1s到通气孔4的径路(例如,在图2中由假想线表示的那样的路径43)。即、能够确保该路径43的长度,并且能够设为弯曲的形状。在本实施方式中,该路径43成为以从收纳空间1s朝向通气孔4首先向轴向第一侧l1延伸(参照图1)、接着向周向一侧(图2的绕逆时针侧)延伸、接着向径向外侧延伸的方式,在径向以及周向弯曲多次的路径。
36.另外,能够将横跨收纳空间1s与比内侧壳体部1靠外侧的空间配置的布线部件(例如,分解器布线8w等)插通于连通部5。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2中由假想线所示,为了检测转子21的旋转(磁极位置、旋转速度),作为配置于收纳空间1s的旋转传感器的一个例子的分解器的布线(分解器布线8w)被插通于连通部5。通过将连通部5作为布线区域共用,与将气室3与收纳空间1s连通的连通部5设置为专用于空气的通路的情况相比,能够实现省空间化。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虽例示出了在连通部5中插通分解器布线8w的形态,但当然也可以是其它布线。例如,也可以是检测流向多相的定子线圈26的交流电流的电流传感器的布线等。另外,当然不必将某些布线部件一定插通于连通部5,连通部5也可以仅是孔。
37.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通气孔4形成为沿径向r贯通外侧壳体部2。通气孔4以水等难以进入壳体10的内部的方式,在旋转电机20被搭载于车辆的状态下被配置于壳体10的上部的情况居多。在大多情况下,作为车辆的驱动力源的旋转电机20配置为旋转轴是水平方向。因此,若将通气孔4形成为沿径向r贯通外侧壳体部2,则容易将通气孔4配置于壳体10的上部。另外,壳体10的上部并不限于铅垂方向,也包含在从由转子轴27朝向铅垂方向的方向小于90度的范围内向下方倾斜的范围。
38.如以上说明的那样,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以难以产生来自收纳旋转电机20的壳体10油的吹出的方式,设置成为通气室的气室3以及将壳体10的外部与气室3连通的通气孔
4。
39.〔其它实施方式〕
40.以下,对其它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以下说明的各实施方式的结构并不限于分别单独应用的情况,只要不产生矛盾,就能够与其它实施方式的结构组合来应用。
41.(1)在上述中,例示并说明了第二筒状部12的第二连结部14延伸到比第一筒状部11的第一连结部13靠径向内侧r2,第二连结部14相对于转子21在轴向第一侧l1,支承将转子21支承为能够旋转的转子轴承61的构造。然而,如图4例示的那样,第一筒状部11的第一连结部13也可以延伸到比第二筒状部12的第二连结部14靠径向内侧r2,第一连结部13也可以相对于转子21在轴向第一侧l1支承转子轴承61。当然,并不妨碍转子轴承61通过与第一连结部13以及第二连结部14不同的部件支承的形态。例如,转子轴承61也可以由内侧壳体部1以及外侧壳体部2的其它部位、与内侧壳体部1以及外侧壳体部2不同的部件且构成壳体10的部件支承。
42.(2)在上述中,例示并说明了连通部5形成为沿着轴向l并在轴向l贯通第一连结部13的形态。然而,如图4所示,连通部5也可以形成为沿着相对于轴向l以及径向r双方倾斜的方向贯通第一连结部13。或虽省略了图示,但连通部5也可以形成为沿着径向r贯通第一连结部13。
43.(3)在上述中,例示出了在内侧壳体部1与外侧壳体部2之间、即在第一筒状部11与第二筒状部12之间形成有制冷剂流路16的形态。然而,即使在壳体10由内侧壳体部1与外侧壳体部2构成的情况下,也可以不在内侧壳体部1与外侧壳体部2之间(第一筒状部11与第二筒状部12之间)形成制冷剂流路16。
44.(4)在上述中,例示并说明了气室3形成为包含形成于第一连结部13与第二连结部14沿轴向l对置的空间的区域的形态。然而,并不妨碍气室3形成为不包含形成于第一连结部13与第二连结部14沿轴向l对置的空间的区域的形态。例如,即使在气室3形成于第一连结部13与第二连结部14沿径向r对置的空间的情况下,气室3形成在与旋转电机20的收纳空间1s不同的空间,所以与气室3形成于收纳空间1s的情况相比,能够抑制油直接地进入气室3的情况。
45.(5)在上述中,例示并说明了通气孔4与连通部5配置于定子24的周向c的不同位置的形态。然而,并不妨碍通气孔4与连通部5配置于定子24的周向c的相同位置的形态。在这种情况下,优选通气孔4与连通部5配置于轴向l的不同位置。
46.(6)在上述中,例示并说明了通气孔4形成为沿径向r贯通外侧壳体部2的形态。然而,通气孔4的形态并不限于此。例如,在外侧壳体部2具备沿径向r延伸的壁部的情况下,通气孔4也可以形成为沿轴向l贯通该壁部。或通气孔4也可以形成为沿着相对于轴向l以及径向r双方倾斜的方向贯通外侧壳体部2。
47.〔实施方式的概要〕
48.以下,简单地说明在上述中说明的旋转电机(20)的概要。
49.旋转电机(20)作为一个实施方式,具备定子(24)、转子(21)、以及收纳上述定子(24)以及上述转子(21)的壳体(10),上述壳体(10)具备固定了上述定子(24)的内侧壳体部(1)、以及收纳上述内侧壳体部(1)的外侧壳体部(2),上述内侧壳体部(1)具备第一连结部(13),上述外侧壳体部(2)具备第二连结部(14),上述第一连结部(13)与上述第二连结部
(14)被相互固定,在上述内侧壳体部(1)的外表面(1b)与上述外侧壳体部(2)的内表面(2a)之间形成与上述内侧壳体部(1)的内部连通的气室(3),在上述外侧壳体部(2)形成有连通上述气室(3)与上述壳体(10)的外部的通气孔(4)。
50.根据该结构,在固定了定子(24)的内侧壳体部(1)的外表面(1b)与收纳内侧壳体部(1)的外侧壳体部(2)的内表面(2a)之间,形成与内侧壳体部(1)的内部连通而成为通气室的气室(3)。即、不需要通过铸造用复杂的模具来成型,另外,气室(3)的位置、容积也容易自由设定。另外,相对于收纳旋转电机(20)的内侧壳体部(1)的外表面(1b)在外侧将气室(3)形成为独立于内部空间的室,所以在内侧壳体部(1)的内部空间(1s)中,即使在通过旋转电机(20)的转子(21)等搅拌油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油直接地进入气室(3)的情况。因此,能够抑制从连通壳体(10)的外部与气室(3)的通气孔(4)吹出油的情况。这样,根据本结构,能够以难以产生来自收纳旋转电机(20)的壳体(10)的油的吹出的方式,简单地成型成为通气室的气室(3)以及连通壳体(10)的外部与气室(3)的通气孔(4),且能够将通气孔(4)设置为在设置位置、容积上具有自由度。
51.这里,优选上述内侧壳体部(1)具备:具有与上述定子(24)的外周面(24b)接触的内周面(11a)的第一筒状部(11),上述外侧壳体部(2)具备覆盖上述第一筒状部(11)的外周面(11b)的筒状的第二筒状部(12),在上述第一筒状部(11)与上述第二筒状部(12)之间形成有制冷剂流路(16)。
52.通过内侧壳体部(1)与外侧壳体部(2)构成收纳旋转电机(20)的壳体(10),从而容易在内侧壳体部(1)与外侧壳体部(2)之间、即在第一筒状部(11)与第二筒状部(12)之间形成制冷剂流路(16)。根据本结构,能够确保针对旋转电机(20)的高的冷却效率,并且能够抑制壳体(10)的振动、声音。
53.另外,优选上述第一连结部(13)形成为相对于上述定子(24)在轴向的一侧亦即轴向第一侧(l1)向径向内侧(r2)突出,上述第二连结部(14)形成为在上述轴向第一侧(l1)向径向内侧(r2)突出,上述气室(3)包含形成于上述第一连结部(13)与上述第二连结部(14)沿上述轴向(l)对置之间的区域。
54.根据该结构,能够在气室(3)设置沿着第一连结部(13)与第二连结部(14)对置的空间延伸的部分。因此,即使在油进入气室(3)的情况下,该油也能够不易到达形成于外侧壳体部(2)的通气孔(4)。因此,根据本结构,能够更难产生来自通气孔(4)的油的吹出。
55.另外,优选在轴向第一侧(l1),上述第一连结部(13)形成为从上述第一筒状部(11)向径向内侧(r2)突出,上述第二连结部(14)形成为从上述第二筒状部(12)向上述径向内侧(r2)突出的情况下,上述第一连结部(13)与上述第二连结部(14)以沿轴向(l)抵接的状态被固定。
56.根据该结构,能够抑制内侧壳体部(1)与外侧壳体部(2)的外形在径向(r)变大的情况,并且能够在适当地定位的状态下将它们相互固定。
57.另外,优选在轴向第一侧(l1),上述第一连结部(13)形成为从上述第一筒状部(11)向径向内侧(r2)突出,上述第二连结部(14)形成为从上述第二筒状部(12)向上述径向内侧(r2)突出的情况下,上述第一连结部(13)或者上述第二连结部(14)相对于上述转子(21)在轴向(l)的一侧亦即轴向第一侧(l1),支承将上述转子(21)支承为能够旋转的转子轴承(61)。
58.根据该结构,能够还通过固定内侧壳体部(1)与外侧壳体部(2)的第一连结部(13)或者第二连结部(14)支承转子(21),所以能够简化旋转电机(20)的构造。
59.另外,优选上述内侧壳体部(1)具备连通收纳上述定子(24)的收纳空间(1s)与上述气室(3)的连通部(5)。
60.根据该结构,能够通过连通部(5),经由气室(3)以及通气孔(4)适当地连通收纳空间(1s)与壳体(10)的外部。其结果是,能够减少由收纳空间(1s)的空气的膨胀或者收缩引起的壳体(10)的内压变化。另外,在以围起定子(24)的方式设置的内侧壳体部(1)形成连通部(5),所以能够提高连通部(5)的配置的自由度。因此,容易相对于气室(3)以及通气孔(4)在适当的位置配置连通部(5)。
61.另外,优选在上述内侧壳体(1)具备上述连通部(5)的情况下,在沿着上述轴向(l)的轴向观察下,上述通气孔(4)与上述连通部(5)配置于上述定子(24)的周向(c)的不同位置。
62.根据该结构,容易将从收纳空间(1s)到通气孔(4)的径路设为弯曲的路径。由此,能够设为收纳空间(1s)的内部的油不易到达通气孔(4)那样的构造。
63.另外,优选在上述内侧壳体(1)具备上述连通部(5)的情况下,上述第一连结部(13)形成为向径向内侧(r2)突出,上述连通部(5)形成为沿轴向(l)贯通上述第一连结部(13)。
64.存在于收纳空间(1s)的内部的油例如因旋转的部件的离心力等而向径向飞散的情况居多。根据本结构,连通部(5)形成为沿轴向(l)贯通第一连结部(13),所以与沿着径向(r)形成该连通部(5)的情况相比,能够减少向径向飞散的油通过连通部(5)进入气室(3)的可能性。即、能够设为收纳空间(1s)的内部的油不易到达通气孔(4)的那样构造。
65.另外,优选在上述内侧壳体(1)具备上述连通部(5)的情况下,将横跨上述收纳空间(1s)与比上述内侧壳体部(1)靠外侧的空间配置的布线部件(8w)插通于上述连通部(5)。
66.根据该结构,将连通部(5)作为布线部件(8w)的布线区域共用,从而与将连通气室(3)与收纳空间(1s)的连通部(5)设置为专用于空气的通路的情况相比,能够实现省空间化。
67.另外,优选上述通气孔(4)形成为沿径向(r)贯通上述外侧壳体部(2)。
68.通气孔(4)以水等难以进入壳体(10)的内部的方式,在旋转电机(20)被搭载于车辆等的状态下配置于壳体(10)的上部的情况居多。在多数情况下,作为车辆等驱动力源的旋转电机(20)配置为旋转轴是水平方向。因此,若通气孔(4)形成为沿径向(r)贯通外侧壳体部(2),则容易将通气孔(4)配置在壳体(10)的上部。
69.附图标记的说明
70.1:内侧壳体部;1s:收纳空间;2:外侧壳体部;3:气室;4:通气孔;5:连通孔;8w:分解器布线(布线部件);10:壳体;11:第一筒状部;11b:内侧壳体部的外周面;12a:外侧壳体部的内周面;13:第一连结部;14:第二连结部;16:制冷剂流路;20:旋转电机;21:转子;24:定子;24b:定子的外周面;27:转子轴;61:转子轴承;c:周向;l:轴向;l1:轴向第一侧;r:径向;r2:径向内侧。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