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式调速电机转子轴向移动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302548阅读:42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立式调速电机转子轴向移动机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动机的机械传动机构,特别一种用于立式电动机转子轴向移动调节机构。
现有技术中公开了一种专利号为89212940.9的笼型无级调速异步电动机,其调节机构是由转子和副转子构成组合转子,通过机械方法作轴向移动,控制定子与主转子之间的藕合,实现无级调速。该实用新型虽然具有上述特点,但由于其结构只适合于一般卧式电动机的定子,转子相对移动的传动机构,而对于立式电动机则无法实现。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使立式调速电动机主轴只作旋转运动而不作上下移动,转子体既作旋转运动,又作上下移动的转子轴向移动调节机构。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该转子轴向移动机构,是在滑套9的外园下端设有一对背靠背的过渡轴承10,在过渡轴承10的外园与主转子7的下端设有一个外有螺纹的小套筒12,在小套筒12的外园设有一个内有螺纹外有齿轮的环套11,在环套11的一端设有一个齿轮16。其转子轴向调节机构可以设置在上端盖3的下面,在上端盖3的内侧并在环套11的外园设有若干个支撑板18,由支撑板18托住整个转子体。在上端盖3的内侧可以省去园环形槽和滚珠14,用定位槽19代替。其手动调节手柄15,可用伺服电动机20代替。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1)利用该调节机构解决了转子体立式定位移动的特殊问题,克服了转子体自身重力对其上下移动的影响;(2)其关键在于设计了两个过渡轴承10与滑套9,小套筒12的有机配合,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3)为了满足生产需要,本实用新型的调节机构,即能在下端盖实现,也能在上端盖实现,并且不管是那一种都可以做成遥控或闭环自动控制。
(4)本实用新型通用性强,利用该调节机构不但能调节立式电动机,而且对于卧式电动机的转子轴向调节也十分方便。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加以说明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下端调节机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上端调节机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卧式调节示意图;根据附图1所示,其工作原理如下用手动或直接用伺服电动机20带动手柄15转动,则齿轮16转动,由于齿轮16与环套11的外园齿轮啮合,故环套11也同时转动。它们之间的关系为设齿轮16的直径为d,转速为nd,环套11外园直径为D,转速为nD,则nd/nD=D/d…………(1)即nD=nd·d/D………(2)环套11置于下端盖17的内侧,为了减少它们之间的摩擦力,在下端盖17的内侧接触部位开一个园环形小槽,并在整个小槽中放置滚珠14,由滚珠14承受转子体(包括滑套9)的重量。小套筒12通过两个背靠背的过渡轴承10,把它们套在滑套9上。滑套9与主轴5采用滑配合,并与主轴5同步旋转。由于过渡轴承10的作用,小套筒12只作上下运动,而不作旋转运动。小套筒12的外园螺纹,与环套11的内螺纹啮合,即当环套11作旋转运动时,小套筒12作轴向运动,从而实现了转子体(包括滑套9)作轴向移动。
根据图2所示其调节机构可以根据不同的生产需要,改设在上端盖3的下面,在上端盖3的内侧,并在环套11的外园设有若干个支撑板18,并且支撑板18还可以做成园盘形,在园盘的一侧开一小口,这样便于装配齿轮16。支撑板18应能托住整个转子体(包括滑套9),支撑板18和环套11之间的摩擦可设计成滚动摩擦,如图1结构相似。
根据图3所示,当用伺服电动机20代替手柄15转动时,就可以实现电动遥控,加上信号反馈控制,则可构成闭环控制系统。利用上述(1)、(2)式的关系,可以方便地选用伺服机构的功率与转速。手柄15及其轴可以通过伞形齿轮改变位置。例如可在电机壳的园柱形部分调节。


定子1,定子机壳2、上端盖3、主轴承4、主轴5、副转子6、主转子7、气隙8、滑套9、过渡轴承10、环套11、小套筒12、主轴承13、滚珠14、手柄15、齿轮16、下端盖17、支承板18、定位槽19、伺服电机20。图中虚线部分为机座。
权利要求1.一种立式调速电机转子轴向移动机构,其特征是在滑套9的外园下端设有一对背靠背的过渡轴承10,在过渡轴承10的外园;并在主转子7的下端设有一个外有螺纹的小套筒12,在小套筒12的下端外园设有一个内有螺纹外有齿轮的环套11,在环套11的一端设有一个齿轮1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转子轴向移动机构,其特征是其转子轴向移动调节机构可以设置在上端盖3的下面,在上端盖3的内侧并在环套11的外园设有若干个支撑板18,由支撑板18托住整个转子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转子轴向移动机构,其特征是在上端盖3的内侧可以省去园环形槽和滚珠14,用定位槽19代替,其手动调节手柄15可用伺服电动机20代替。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立式调速电机转子轴向移动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在滑套9的外圆设计两个过渡轴承10,与滑套9,小套筒12的有机配合,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由于过渡轴承10的作用,小套筒12只作上下运动,而不作旋转运动。小套筒的外螺纹与环套的内螺纹啮合,因此当环套11作旋转运动时,小套筒12只作轴向运动,从而实现了转子体(包括滑套9)既能旋转运动,又能轴向移动。
文档编号H02K16/02GK2110951SQ9220054
公开日1992年7月22日 申请日期1992年1月11日 优先权日1992年1月11日
发明者罗初东 申请人:罗初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