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线束固定线夹的制作方法_3

文档序号:9419571阅读:来源:国知局
孔所在的平面之间的夹角为135度。
[0060]所述第五卡孔或所述第六卡孔均能与所述第三弹片卡接。第三凸台结构能够进入到第五卡孔内,第三凸台结构也能够进入到第六卡孔内。具体使用是,当线束直径大时,第三凸台结构卡入第五卡孔内;若线束直径小时,继续将第三运动部向第三运动部穿孔插入,使得第三凸台结构与第六卡孔卡接,此时使得本线夹适用于不同直径线束。在本申请的其它实施例中,第三卡接部上也可以设置有多于两个的卡孔,这样能够适用于更宽的线束直径? Il围。
[0061]所述第四支撑部与所述基板连接的一端设置有第四运动部穿孔及第四弹片,所述第四支撑部的另一端与所述第四运动部的一端活动式连接,所述第四支撑部与所述第四运动部连接处的横截面为V字型,第四运动部可以绕V字型底部自由旋转。所述第四运动部的另一端活动式穿过所述第四运动部穿孔且与所述第四弹片卡接。
[0062]在所述第四支撑部的外表面设置有第四导向槽;用于对穿过第四运动部穿孔的第四运动部导向。所述第四运动部穿孔设置于所述第四导向槽内,在本申请中,第四导向槽靠近第四弹片的一端为非贯通槽;第四运动部穿孔的一个侧壁与第四导向槽端部的内壁重合;所述第四弹片的一端固定于所述第四导向槽的内壁,另一端为自由状态;所述第四弹片设置于所述第四运动部穿孔的上方,第四弹片的下表面高于第四导向槽的底面。所述第四弹片面对所述第四运动部穿孔的表面设置有第四凸台结构。在本申请中,第四凸台结构为直角梯形凸台结构。
[0063]所述第四运动部包括有第四运动部本体及与所述第四运动部本体一端为一体结构的第四卡接部;所述第四卡接部上设置有至少两个卡孔,分别为第七卡孔和第八卡孔;在第四卡接部的端部设置有倒角,便于插入第四运动部穿孔。所述第七卡孔所在平面与所述第八卡孔所在的平面之间有大于90度的夹角;在本实施例中,第七卡孔所在平面与所述第八卡孔所在的平面之间的夹角为135度。
[0064]所述第七卡孔或所述第八卡孔均能与所述第四弹片卡接。第四凸台结构能够进入到第七卡孔内,第四凸台结构也能够进入到第八卡孔内。具体使用是,当线束直径大时,第四凸台结构卡入第七卡孔内;若线束直径小时,继续将第四运动部向第四运动部穿孔插入,使得第四凸台结构与第八卡孔卡接,此时使得本线夹适用于不同直径线束。在本申请的其它实施例中,第四卡接部上也可以设置有多于两个的卡孔,这样能够适用于更宽的线束直径? Il围。
[0065]所述固定部002包括有固定柱021及固定于所述固定柱上的多个阻挡部022 ;所述固定柱的一端垂直固定于所述基板011的侧边上;所述阻挡部为卡簧结构。
[0066]将该固定部插入线束固定孔时,阻挡部在力的作用下向固定柱方向收拢,当通过线束固定孔后,阻挡部恢复原形,此时,阻挡部的卡簧结构开口的部分大于线束过孔的直径,起到防止固定部从线束固定孔中脱出的效果;此种结构适合多种钣金厚度,适合多种孔径大小。
[0067]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限定。
【主权项】
1.一种线束固定线夹,其特征在于:包括有静态部、运动部及固定部; 所述运动部与所述静态部活动式连接;所述固定部与所述静态部固定连接; 所述运动部包括有第一运动部、第二运动部、第三运动部及第四运动部; 所述静态部包括有基板、第一支撑部、第二支撑部、第三支撑部及第四支撑部;所述第一支撑部和所述第二支撑部分别固定于所述基板一端的上表面和下表面;所述第三支撑部及所述第四支撑部分别固定于所述基板另一端的上表面和下表面; 所述第一支撑部与所述十字型基板连接的一端设置有第一运动部穿孔及第一弹片,所述第一支撑部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运动部的一端活动式连接,所述第一运动部的另一端活动式穿过所述第一运动部穿孔且与所述第一弹片卡接; 所述第二支撑部与所述十字型基板连接的一端设置有第二运动部穿孔及第二弹片;所述第二支撑部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运动部的一端活动式连接,所述第二运动部的另一端活动式穿过所述第二运动部穿孔且与所述第二弹片卡接; 所述第三支撑部与所述十字型基板连接的一端设置有第三运动部穿孔及第三弹片,所述第三支撑部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三运动部的一端活动式连接,所述第三运动部的另一端活动式穿过所述第三运动部穿孔且与所述第三弹片卡接; 所述第四支撑部与所述十字型基板连接的一端设置有第四运动部穿孔及第四弹片,所述第四支撑部的另一端与所述第四运动部的一端活动式连接,所述第四运动部的另一端活动式穿过所述第四运动部穿孔且与所述第四弹片卡接; 所述固定部包括有固定柱及固定于所述固定柱上的阻挡部;所述固定柱的一端固定于所述基板侧边上;所述阻挡部为卡簧结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束固定线夹,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运动部、所述第二运动部、所述第三运动部及所述第四运动部的大小、结构及形状均相同; 所述第一支撑部、所述第二支撑部、所述第三支撑部及所述第四支撑部的大小、结构及形状均相同。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线束固定线夹,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支撑部的外表面设置有第一导向槽;所述第一运动部穿孔设置于所述第一导向槽内;所述第一弹片的一端固定于所述第一导向槽的内壁;所述第一弹片设置于所述第一运动部穿孔的上方。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线束固定线夹,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片面对所述第一运动部穿孔的表面设置有第一凸台结构。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线束固定线夹,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运动部包括有第一运动部本体及与所述第一运动部本体一端为一体结构的第一卡接部;所述第一卡接部上设置有至少两个卡孔,分别为第一卡孔和第二卡孔;所述第一卡孔与所述第二卡孔均能与所述第一弹片卡接。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线束固定线夹,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孔所在平面与所述第二卡孔所在的平面之间有大于90度的夹角。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束固定线夹,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部与所述第一运动部连接处的横截面,及所述第二支撑部与所述第二运动部连接处的横截面均为V字型。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线束固定线夹,包括有静态部、运动部及固定部;运动部与静态部活动式连接;固定部与静态部固定连接;运动部包括有第一运动部、第二运动部、第三运动部及第四运动部;静态部包括有基板、第一支撑部、第二支撑部、第三支撑部及第四支撑部;固定部包括有固定柱及固定于所述固定柱上的阻挡部。本发明通过静态部及运动部的结构设计,可以用于线束分支点处固定,并且适用于固定分支点处不同规格尺寸的线径。通过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解决线束在双层布置时相互干涉的问题。
【IPC分类】H02G3/02
【公开号】CN105140833
【申请号】CN201510523362
【发明人】孙丰超, 张艳楠, 汪振兴, 孟胥里, 李荫荣, 王春芝
【申请人】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12月9日
【申请日】2015年8月21日
当前第3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