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达的制作方法_3

文档序号:9618211阅读:来源:国知局
。由此,能够降低流入到定子冷却流路52中的冷却介质Μ的温度,从而容易对定子32进行冷却。
[0088]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获得与控制装置40 —体且具有能够提高定子32以及控制装置40的冷却效率的结构的马达。
[0089]并且,例如,在采用提高水栗性能来提高冷却介质Μ的流速的方法作为提高马达的冷却效率的方法的情况下,增加了冷却系统整体的成本。与此相对地,根据本实施方式,由于能够通过冷却流路50的结构来提高马达10的冷却效率,因此能够抑制冷却系统整体的成本增加。
[0090]并且,根据本实施方式,由于流出口 55设置在比流入口 54靠铅垂方向下侧的位置,因此,容易将冷却流路50配置为冷却介质Μ依靠重力而流动的方式。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降低水栗使冷却介质Μ在冷却流路50内循环时的负荷。
[0091]并且,根据本实施方式,控制装置40安装于托架20的铅垂方向上侧。因此,通过将冷却介质Μ的流动顺序设为按照控制装置冷却流路51、定子冷却流路52的顺序流动,能够在将控制装置冷却流路51和定子冷却流路52连接的连通流路53内,使冷却介质Μ依靠重力从铅垂方向上侧朝向下侧流动。
[0092]并且,根据本实施方式,由于流入口 54与控制装置冷却流路51连接,且流出口 55与定子冷却流路52连接,因此能够将冷却流路50内的冷却介质Μ的流动顺序设为按照控制装置冷却流路51、定子冷却流路52的顺序流动。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降低水栗的负荷。
[0093]并且,根据本实施方式,由于连通流路53沿着铅垂方向延伸,因此能够抑制冷却介质Μ的流速在连通流路53内降低。由此能够以冷却介质Μ的流速较快的状态使冷却介质Μ流入到定子冷却流路52,因此容易对定子32进行冷却。
[0094]并且,根据本实施方式,在沿连通流路53的方向上观察时,连通流路53配置在与定子冷却流路52的径向内侧的面不重叠的位置。因此,能够将连通流路53的位置靠近托架本体部21的外表面,在本实施方式中,例如能够靠近侧面21c。因此,连通流路53隔着侧面21c与马达10的外部对置。由此,容易将连通流路53配置在侧面21c的附近。连通流路53离侧面21c越近,连通流路53内的热量就越容易从托架本体部21的侧面21c散发到外部。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容易在连通流路53内将冷却介质Μ的温度减低,从而容易对定子32进行冷却。
[0095]并且,在控制装置40与定子32中,控制装置40容易发热。因此,优选容易冷却控制装置40的结构。与此相对应,根据本实施方式,由于流入口 54与控制装置冷却流路51连接,因此吸收热量之前的温度相对较低的冷却介质Μ流入到控制装置冷却流路51。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容易冷却控制装置40。
[0096]并且,根据本实施方式,分隔部22a将绕定子32 —周设置的定子冷却流路52的一部分隔开。由此通过调整定子冷却流路52的流入位置57a以及流出位置57b与分隔部22a之间的位置,能够决定冷却介质Μ在定子冷却流路52内的流向。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容易加长冷却介质Μ在定子冷却流路52内的流动距离,从而容易对定子32进行冷却。
[0097]并且,根据本实施方式,在定子32的周向上,分隔部22a的一侧的端部设置在与流入位置57a中的接近流出位置57b的一侧的端部相同的位置。并且,分隔部22a的另一侧的端部设置在比分隔部22a的一侧的端部接近流出位置57b的位置。因此,从流入位置57a流入到定子冷却流路52内的冷却介质Μ的流向被唯一地确定为朝着设置有分隔部22a —侧的相反侧(+Z侧)的方向。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将在定子冷却流路52内的流动设成一个方向,因而容易绕定子32 —周对定子32进行冷却。
[0098]并且,根据本实施方式,控制装置散热片45安装于控制装置40且配置在控制装置冷却流路51内。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将控制装置40的热量通过控制装置散热片45高效地散发到冷却介质Μ中,从而容易对控制装置40进行冷却。
[0099]并且,根据本实施方式,控制装置散热片45包括逆变器散热片43和电容器散热片44。也就是说,安装于逆变器部41的逆变器散热片43与安装于电容器部42的电容器散热片44彼此分开设置。因此,与安装于逆变器部41和电容器部42的散热片为一体的情况相比,能够抑制发热量较大的逆变器部41的热量通过散热片传递到电容器部42。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由于能够降低施加到电容器部42的热量,因此能够使用耐热性能低且成本低的电容器作为电容器部42。其结果是能够降低马达10的制造成本。
[0100]并且,根据本实施方式,控制装置冷却流路51包括配置有逆变器散热片43的逆变器冷却流路51a和配置有电容器散热片44的电容器冷却流路51c。也就是说,用于冷却逆变器部41的流路与用于冷却电容器部42的流路分开设置。因此,与将用于冷却逆变器部41的流路和用于冷却电容器部42的流路设置成一体的情况相比,能够缩窄各冷却流路的宽度。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由于能够加快冷却介质Μ在逆变器冷却流路51a内以及在电容器冷却流路51c内的流速,因此容易对控制装置40进行冷却。
[0101]并且,在逆变器部41与电容器部42中,逆变器部41容易发热。因此,优选容易冷却逆变器部41的结构。与此相对应,根据本实施方式,在控制装置冷却流路51中,流入位置57c设置于逆变器冷却流路51a。因此,吸收电容器部42的热量前的温度较低的冷却介质Μ流入到逆变器冷却流路51a。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容易对逆变器部41进行冷却。
[0102]并且,根据本实施方式,逆变器冷却流路51a的宽度W1比电容器冷却流路51c的宽度W2小。因此,能够使逆变器冷却流路51a内的冷却介质Μ的流速比电容器冷却流路51c内的冷却介质Μ的流速快,从而更容易对容易发热的逆变器部41进行冷却。
[0103]并且,根据本实施方式,逆变器冷却流路51a与电容器冷却流路51c并排设置,且同一侧的端部彼此连接。因此,能够使在逆变器冷却流路51a内流动的冷却介质Μ的流向与在电容器冷却流路51c内流动的冷却介质Μ的流向彼此相逆。由此,能够从与设置有流入口 54 —侧的同一侧向定子冷却流路52内流入冷却介质Μ。而且,流入到定子冷却流路52内的冷却介质Μ绕定子32 —周,从与流入口 54设置在同一侧的流出口 55流出。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采用将流入口 54与流出口 55设置在同一侧且容易绕定子32的整体对定子32进行冷却的结构。
[0104]并且,根据本实施方式,流入口 54与流出口 55在托架20中以Ζ方向为基准设置在X方向的同一侧。因此,容易将水栗安装于马达10,并容易缩小设置空间。能够缩小马达10的设置空间,尤其是在车辆上的马达室等空间有限的场所设置马达10时有用。
[0105]并且,根据本实施方式,逆变器散热片部43b沿逆变器冷却流路51a延伸。因此,逆变器散热片部43b不易阻碍冷却介质Μ流动,从而能够抑制逆变器冷却流路51a内的冷却介质Μ的流速降低。电容器散热片部44b也同样。
[0106]并且,在从控制装置40朝向托架20的方向上观察,在与旋转轴31重叠的部分,控制装置冷却流路51与定子32之间的托架本体部21的厚度容易变小。因此,例如当在托架本体部21产生铸件气孔时,有可能存在冷却介质Μ从托架本体部21的厚度较小的部分泄漏的问题。
[0107]针对于此,根据本实施方式,在控制装置冷却流路51的底面58上,在包括在从控制装置40朝向托架20的方向上观察与旋转轴31重叠部分的区域,设置有逆变器冷却流路突出部56a以及电容器冷却流路突出部56b。因此,在从控制装置40朝向托架20的方向上观察,在与旋转轴31重叠的部分,能够扩大托架本体部21的厚度,能够抑制冷却介质Μ泄漏。
[0108]并且,根据本实施方式,由于设置有逆变器冷却流路突出部56a以及电容器冷却流路突出部56b,因此能够缩小逆变器冷却流路51a以及电容器冷却流路51c的流路面积。由此,能够增大在逆变器冷却流路51a内以及在电容器冷却流路51c内流动的冷却介质Μ的流速。
[0109]并且,根据本实施方式,由于设置有前侧0型圈71和后侧0型圈72,因此能够抑制冷却介质Μ从定子框架部22的流路槽22b内,即从定子冷却流路52内泄露。
[0110]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还可采用以下的结构。
[0111]在本实施方式中,分隔部22a的上端也可位于与流入位置57a的下端在铅垂方向上不同的高度。在本实施方式中,分隔部22a可以设置于满足以下范围的任意位置:冷却介质Μ在从流入位置57a沿定子冷却流路52经由分隔部22a到达流出位置57b的行进距离比冷却介质Μ从流入位置57a沿着定子冷却流路52不经由分隔部22a而到达流出位置57b的行进距离短。
[0112]通过像这样配置分隔部22a,能够抑制冷却介质Μ流向从流入位置57a到流出位置57b的行进距离较短的一侧,例如,在图4中,抑制冷却介质Μ朝向铅垂方向下侧流动,其结果是,能够将冷却介质Μ的流动的路径设置为从流入位置57a到流出位置57b的行进距离较长的一侧,例如,在图4中,能够朝向铅垂方向上侧流动。因此,根据该结构,能够使冷却介质Μ流过定子冷却流路52的至少一半以上的部分。
[0113]另外,因分隔部22a的配置部位的不同,而有时产生滞留冷却介质Μ的部位,但是即使产生这种情况,冷却介质Μ的正常的流动路径也能够达到定子冷却流路52的至少一半以上的部分,从而容易对定子32进行冷却。
[0114]并且,在上述说明中,分隔部22a呈与定子框架部22 —体设置的结构,但并不限于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分隔部22a既可与托架本体部21 —体设置,也可与托架本体部21和定子框架部22双方分开设置。
[0115]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分隔部22a既可是只与托架本体部21和定子框架部22中的任意一方接触的结构,也可是与托架本体部21和定子框架部22双方都不接触的结构。即使是分隔部22a不与托架本体部21和定子框架部22中的至少一方接触的结构,定子冷却流路52也会被分隔部22a局部隔断,从而能够减小从流入位置57a流到设置有分隔部22a一侧(-Z侧)的冷却介质Μ的流量。其结果是,能够增加从流入位置57a流到未设置有分隔部22a —侧(+Z侧)的冷却介质Μ的流量,从而能够在大致整个周向上将定子32进行冷却。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也可不设置分隔部22a。
[0116]并且,在上述说明中,定子框架部22与托架本体部21分体设置,但并不限定于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定子框架部22也可与托架本体部21 —体设置。
[0117]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也可是这样的结构:在沿连通流路53的方向上观察时,连通流路53的一部分配置在与定子冷却流路52的径向内侧的面重叠的位置。也就是说,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采用这样的结构:在沿连通流路53的方向上观察时,连通流路53的至少一部分配置在与定子冷却流路52的径向内侧的面重叠的位置。
[0118]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连通流路53既可是呈曲线延伸的结构,也可是弯折的结
当前第3页1 2 3 4 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