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达的制作方法_5

文档序号:9618211阅读:来源:国知局
结构,由于冷却介质Μ从连接有流入口 454的定子冷却流路352流入到冷却流路350,因此容易对定子32进行冷却。
[0157]另外,在这种结构中,连接流路351e也可与逆变器冷却流路51a连接。在这种情况下,由于能够先于电容器冷却流路51c对逆变器冷却流路51a进行冷却,因此容易对发热量较大的逆变器冷却流路51a进行冷却。
[0158]〈第三实施方式〉
[0159]第三实施方式的控制装置40的安装位置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另外,对于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为了方便起见而标注相同的符号等,因而有时省略它们的说明。
[0160]图9A、图9B为示出本实施方式的马达510的图。图9A为沿图9B的IXA-1XA线的剖视图。图9B为侧视图(YZ视图)。在图9B中,省略控制装置40的图示。
[0161]如图9A、图9B所示,本实施方式的马达510具有托架520。托架520具有托架本体部521和定子框架部322。在本实施方式中,控制装置40安装于托架520。更为详细地说,控制装置40安装于托架本体部521的水平方向的一侧(+X侧)。
[0162]在托架本体部521处设置有冷却流路550、流入口 554以及流出口 555。冷却流路550包括控制装置冷却流路551、定子冷却流路552以及连通流路。在本实施方式中,连通流路包括上侧连通流路553a和下侧连通流路553b。
[0163]如图9A所示,在定子冷却流路552处连接有流入口 554以及流出口 555。在-Y方向上观察时,连接流入口 554的位置为从定子冷却流路552的铅垂方向上侧(+Z侧)的端部沿周向顺时针旋转大约45°的位置。在-Y方向上观察时,连接流出口 555的位置为从定子冷却流路552的铅垂方向下侧(-Z侧)的端部沿周向逆时针旋转大约45°的位置。
[0164]在定子冷却流路552的铅垂方向上侧(+Z侧)的端部连接有上侧连通流路553a。在定子冷却流路552的铅垂方向下侧(-Z侧)的端部连接有下侧连通流路553b。定子冷却流路552的其他结构为与第二实施方式的图7A所示的定子冷却流路52相同的结构。
[0165]如图9A所示,上侧连通流路553a以及下侧连通流路553b沿水平方向(X轴方向)延伸。上侧连通流路553a的+X侧的端部与控制装置冷却流路551的铅垂方向上侧(+Z侧)连接。下侧连通流路553b的+X侧的端部与控制装置冷却流路551的铅垂方向下侧(-Z侧)连接。
[0166]如图9B所示,控制装置冷却流路551包括逆变器冷却流路551a和电容器冷却流路551c。逆变器冷却流路551a与电容器冷却流路551c沿铅垂方向(Z轴方向)延伸,且并排设置。也就是说,控制装置冷却流路551沿铅垂方向延伸。
[0167]逆变器冷却流路551a的铅垂方向上侧(+Z侧)的端部和电容器冷却流路551c的铅垂方向上侧的端部都与上侧连通流路553a连接。逆变器冷却流路551a的铅垂方向下侧(-Z侧)的端部和电容器冷却流路551c的铅垂方向下侧的端部都与下侧连通流路553b连接。控制装置冷却流路551的其他结构为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图2所示的控制装置冷却流路51相同的结构。
[0168]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9A所示,从流入口 554流入到定子冷却流路552的冷却介质Μ的一部分经由上侧连通流路553a流入到控制装置冷却流路551。如图9B所示,流入到控制装置冷却流路551内的冷却介质Μ分别流向逆变器冷却流路551a和电容器冷却流路551c,并朝向铅垂方向下侧(-Z侧)流动。分流的冷却介质Μ在下侧连通流路553b合流,并从控制装置冷却流路551流出。然后,如图9A所示,冷却介质Μ经由下侧连通流路553b再次流入到定子冷却流路552并从流出口 555排出。
[0169]另外,从流入口 554流入到定子冷却流路552的冷却介质Μ的余下的一部分不朝向控制装置冷却流路551流动,而在定子冷却流路552内流动并从流出口 555排出。
[0170]根据本实施方式,控制装置冷却流路551,即逆变器冷却流路551a以及电容器冷却流路551c沿铅垂方向延伸。因此在控制装置冷却流路551内,由于冷却介质Μ依靠重力流动,因此能够降低水栗的负荷。并且,能够抑制控制装置冷却流路551内的冷却介质Μ的流速降低。
[0171]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也可是在定子冷却流路552设置分隔部的结构。例如,通过在定子冷却流路552中的在铅垂方向上位于流入口 554与流出口 555之间的部位、以及在铅垂方向上位于上侧连通流路553a与下侧连通流路553b之间的部位设置分隔部,能够使流入到定子冷却流路552的冷却介质Μ整体流入到控制装置冷却流路551。
[0172]另外,作为除了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至第三实施方式中示出的结构之外的结构,也可采用流入口和流出口与控制装置冷却流路连接的结构。在这种结构中,从水栗流入到控制装置冷却流路的冷却介质Μ按照连通流路、定子冷却流路、另一个连通流路的顺序,经由各冷却流路再次流向控制装置冷却流路,并向水栗排出。
[0173]并且,不限定于控制装置40安装于托架20的铅垂方向上侧或铅垂方向下侧的情况。例如,控制装置40也可设置于托架520的中心轴线方向的另一侧。此时,旋转轴的中心轴线方向的一侧的端部从所述托架突出。
[0174]并且,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一个例子而将马达设为SR马达,但并不限定于此。本发明也可适用于其他所有的公知的内置转子型马达。并且,不特别限定应用本发明的马达的用途。
[0175]并且,上述第一实施方式至第三实施方式在不相互矛盾的范围内可以适当地组入口 ο
【主权项】
1.一种马达,其包括: 旋转轴,所述旋转轴沿中心轴线方向延伸; 转子,所述转子固定有所述旋转轴; 定子,所述定子位于所述转子的径向外侧的位置; 托架,所述托架容纳所述转子和所述定子;以及 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安装于所述托架, 所述马达的特征在于, 所述托架具有: 筒状的托架本体部;以及 定子框架部,所述定子框架部在所述托架本体部的径向内侧与所述托架本体部隔着间隙对置并保持所述定子的外侧面, 所述控制装置安装于所述托架本体部, 在所述托架处设置有: 冷却流路,所述冷却流路能够供冷却介质流过; 流入口以及流出口,所述流入口以及所述流出口与所述冷却流路连接, 所述冷却流路包括: 控制装置冷却流路,所述控制装置冷却流路设置于所述托架本体部与所述控制装置之间; 定子冷却流路,所述定子冷却流路设置于所述托架本体部与所述定子框架部之间;以及 连通流路,所述连通流路将所述控制装置冷却流路与所述定子冷却流路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流出口设置于比所述流入口靠铅垂方向下侧的位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流入口与所述控制装置冷却流路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定子冷却流路绕所述定子一周设置,所述托架具有分隔部,所述分隔部位于所述定子框架部与所述托架本体部之间并沿所述中心轴线方向延伸, 在所述定子冷却流路的延伸方向上,所述分隔部的一侧的端部与所述冷却介质流入到所述定子冷却流路的流入位置的接近所述冷却介质从所述定子冷却流路流出的流出位置的一侧的端部设置于相同的位置, 在所述定子冷却流路的延伸方向上,所述分隔部的另一侧的端部设置于比所述一侧的端部接近所述流出位置的位置。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定子冷却流路绕所述定子一周设置,所述冷却介质流入到所述定子冷却流路的流入位置相对于所述旋转轴设置于所述冷却介质从所述定子冷却流路流出的流出位置的相反侧,所述流出位置设置于所述流入位置的铅垂方向下侧。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装置安装于所述托架的铅垂方向上侧。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通流路沿铅垂方向延伸。8.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装置安装于所述托架的铅垂方向下侧。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通流路沿铅垂方向延伸。10.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装置安装于所述托架的水平方向的一侧,所述控制装置冷却流路沿铅垂方向延伸。11.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旋转轴的在所述中心轴线方向的一侧的端部从所述托架突出, 所述控制装置设置于所述托架的在所述中心轴线方向的另一侧。12.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 在沿所述连通流路的方向上观察时,所述连通流路的至少一部分配置在与所述定子冷却流路的径向内侧的面不重叠的位置。13.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马达还具有控制装置散热片,所述控制装置散热片安装于所述控制装置且至少一部分配置于所述控制装置冷却流路内, 所述控制装置具有逆变器部和电容器部, 所述控制装置散热片包括: 逆变器散热片,所述逆变器散热片安装于所述逆变器部;以及 电容器散热片,所述电容器散热片安装于所述电容器部。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装置冷却流路包括: 逆变器冷却流路,所述逆变器冷却流路配置有所述逆变器散热片; 电容器冷却流路,所述电容器冷却流路配置有所述电容器散热片;以及 连接流路,所述连接流路与所述逆变器冷却流路和所述电容器冷却流路中的至少一方连接。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装置冷却流路包括: 逆变器冷却流路,所述逆变器冷却流路配置有所述逆变器散热片;以及 电容器冷却流路,所述电容器冷却流路配置有所述电容器散热片, 所述逆变器冷却流路与所述电容器冷却流路并排设置,且相同一侧的端部彼此连接。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装置冷却流路还包括连接流路,所述连接流路与所述逆变器冷却流路和所述电容器冷却流路中的至少一方连接。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马达,该马达的一个实施方式包括沿中心轴线方向延伸的旋转轴、转子、定子、托架以及安装于托架的控制装置,托架具有筒状的托架本体部和在托架本体部的径向内侧与托架本体部隔着间隙对置并保持定子的外侧面的定子框架部,控制装置安装于托架本体部,在托架处设置有能够供冷却介质流过的冷却流路、以及与冷却流路连接的流入口以及流出口,冷却流路包括设置于托架本体部与控制装置之间的控制装置冷却流路、设置于托架本体部与定子框架部之间的定子冷却流路以及将控制装置冷却流路和定子冷却流路连接的连通流路。
【IPC分类】H02K9/19, H02K11/00
【公开号】CN105375694
【申请号】CN201510413410
【发明人】中西正人, 石山泰士, 中村吉伸, 冈田拓实
【申请人】日本电产株式会社
【公开日】2016年3月2日
【申请日】2015年7月14日
【公告号】CN204835833U, DE102015213381A1, US20160056683
当前第5页1 2 3 4 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